有限公司慈善事跡材料
有限公司創建于1995年,以回收的聚酯瓶、片為生產原料,專業生產再生中空滌綸短纖維,是保護環境資源綜合利用典范產業。公司經過十四年的艱苦創業,已發展成總資產5億元中國再生紡行業的龍頭企業。2011年銷售收入9.4億元,出口創匯6800萬美元,上繳各種稅收3800多萬元。公司肩負社會責任,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在當地修橋鋪路、扶貧幫困、支教助學、尊老助醫,做了大量善事,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貢獻,贏得了社會廣泛好評。
總經理杜國強認為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他積極倡導并參與老齡事業建設,公司投資興建敬老院,熱心參與助老公益活動,關心老年人群,向老年人提供經濟資助。
“大發”最早建廠在慈溪匡堰鎮,XX年,杜總得知匡堰鎮要重建敬老院,便主動向鎮政府提出由“大發”來投資建造,為匡堰鎮的父老百姓做點善事。XX年共出資139萬元,建成了匡堰“大發老年公寓”。對“大發”來說,出資回報社會、敬老愛老已成為公司自覺行動。公司總部搬到勝山鎮后,善事就擴大到了勝山。XX年是公司建廠十年周年的大慶之年,公司節約十周年慶典款項,向勝山80歲以上老年人捐款20萬元。對于老黨員和困難黨員,公司每年都要出資進行慰問。XX年,公司又設立200萬元慈善基金,建立勝山慈善助醫卡和愛心超市,分十年支付,每年有二百余名多病和困難村民受到幫助。現已連續進行了三次助醫卡發放活動。
少年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公司十分關心下一代工作,杜總經常說,不能因為貧困讓孩子讀不起書,不讀書將來更貧困,對待貧困學生,我們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公司設立的助學基金,使許多貧困學生得以繼續就讀。
XX年公司在匡堰、勝山分別出資100萬元建立了“大發”貧困助學金,每年分別向當地拿出10萬元資助貧困學生,使不少貧困生得到經濟幫助,堅持學業。XX年“六一”兒童節前夕,公司為勝山中心小學、勝西小學、撥船塘小學捐助價值4萬元書籍文具,讓這些學校的學生,度過了一個快樂的“六一”兒童節。XX年逍林高中一名叫岑璐菁的同學患上了尿毒癥,家庭無力承擔巨額醫療費,公司得知情況后,帶頭捐贈1萬元,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為患者家庭籌集了一筆可觀的醫療費。2011年,在換腎的后續治療中,公司又為她捐助了1萬元。每年春節期間,公司都要召集以前一直受幫助的10名勝山籍在校大學生來廠座談、參觀,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并為每人發放1000元生活補助費,勉勵他們認真學習,把自己培養成祖國的棟梁之才。
杜總經常說: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持,企業發展了,一定不要忘記回報社會。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近幾年,他熱衷于公益事業,修橋造路,做了大量造福一方的善事,受到周邊群眾的高度評價。
XX年,慈溪市新建圖書館,開館時杜總向市長表態:我帶個頭,向圖書館捐贈書款20萬元,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公益事業。勝山鎮駐有一支部隊,公司XX年就為部隊捐獻營房設施10萬元,XX年,又為部隊改善設施捐資5萬元。XX年和XX年,為勝山鎮舉辦第一屆、第二屆民營企業文娛晚會,公司捐款7萬元,使勝山民營企業文化更加活躍。公司所在地一灶村被一條河隔開,村民出行需要繞道,公司于XX年出資25萬元,修建了一灶村“大發橋”,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勝南村經濟不發達,修路資金一直落實不了,XX年上半年,公司和市有關部門共同出資20萬元,修好了這條路。XX年,公司又向勝山衛生院捐贈一輛價值15萬元的救護車,2011年9月,為勝山衛生院建設康復中心,捐資10萬元,大大改善了勝山的醫療救護條件。為支持當地天網工程建設,公司出資25萬元。XX年10月,公司還為龍舌村捐助15萬元進行新農村建設,目前公司在三個鎮區建立了三個村企結對點。除此以外,公司還在勝山建立了15個村民閱覽室,長期資助報刊、書籍等精神食糧。2011年8月,公司為大灣村修建“友愛大發橋”,資助12萬元,被當地村民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