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學校校長先進個人事跡:甘化春泥更護花
鄉學校座落在雪峰山腹地,海拔一千多米,是一所九年制學校。學校交通極為不便,“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 XX年,嚴生標被任命為該校校長時,學校師資奇缺且年齡老化,經費緊張,運轉十分艱難。面對不盡人意的環境和困難,嚴生標帶領學校教職員工,立足偏遠山區學校實際,勵精圖治,謀求學校的進步和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針對學校師資匱乏、結構失調的困境,以一當二、齊心協力保運轉。**鄉學校按正常編制計算,本部和三個教學點至少需要32位教職工,而能正常上崗的只有22人,尚缺9人;并且在崗教師年齡老化(平均年齡約49歲),結構不合理(英語、數理、音體美等專任教師缺乏),嚴重影響了正常教學秩序的開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此,嚴生標果斷采取了幾項對策:一是堅持行政人員深入教學第一線,帶頭多上課,鼓勵教師多上課。他本人堅持上四、五、六、八年級四個班的英語,連同早晚自習周課時量達18節。學校行政一班人躬身垂范、吃苦在前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教師,每位教師主動承擔學校分配的教學任務,周課時均在26節以上(相當于城鎮學校2個教師的工作量)。二是拜訪55歲以上的教職工,向他們訴說苦衷,講述困境,取得他們的理解與支持。請來了超過內退年齡的向長劍、張冬英、陳文釗、舒符發、陳德友、戴英維六位教師帶病堅持在學校工作。三是向上級反映,爭取多調入教師。橋江中心校領導深知**鄉學校的艱難,排除了種種干擾,頂住了層層壓力,向**鄉學校派出了四位教師支教。四是緊縮開支,聘請了潘安安、劉成、舒梅華、江外嬌、舒娟、夏再梅六位臨時教職工,使本部和教學點的課程基本開齊。由于采取措施得當,部分緩減了教學工作壓力。
二、針對學校教學基礎薄弱、質量不高的現狀,堅持務實進取、依靠科研創佳績。**鄉學校地處偏遠山區,受師資水平、學生素質、辦學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學質量一直難以提高。對此,嚴生標認真研究對策,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提高工作實效。一靠敬業務實的奉獻精神,贏得家長和學生們的信賴。趙品塔、黃貽秒、張君花、向召林等老師數年來如一日,節假日義務給初三學生補課,還輪流給學生做飯、炒菜,不計任何報酬,深深贏得了學生們的愛戴。二靠推進教育科研上質量。**鄉學校雖然是個“袖珍”學校,但課改的氛圍很濃,工作很實,成效很大。學校著重抓了四個方面的工作:①制訂方案,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本校教研,讓本校教研成為一種需要,讓同伴互助變成一種意識,定期獎勵教研成果。②鼓勵教師參加繼續教育、新課程培訓和學歷提升,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能力。③鼓勵每一位教師從自身的教學實際出發,提出自己在教學中感興趣的、困惑的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科學篩選,在“討論--行動--觀察--討論--反思”中循環前進。④鼓勵教師注重細小課題的研究,人人當課題研究者,天天是課題研究日。五年前,學校積極參與申報了課題《中學英語‘三三二二三二一’教學和考評模式的研究》,課題研究中,嚴生標既當主持人,又當研究者。積極協調**鄉學校、大灣中學、橋江鎮中學等二十多位英語教師的研究工作,經過三年的努力,于XX年11月順利結題,獲得了湖南省教育學會頒發的結題證書和榮譽證書。并于XX年3月獲得了縣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同年9月,獲得懷化市教育學會“十五”課題成果一等獎。XX年3月,**鄉學校被縣教育局授予“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嚴生標本人也被評為“**縣基礎課程改革先進個人”。教改教研工作的深入開展,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初三畢業班會考成績在-、-、-、-連續四個學年度名列橋江轄區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