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領頭雁創新機制促致富先進事跡
打造一支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對做好農村工作至關重要。”**省委組織部負責同志介紹說,近幾年來,省里把村干部隊伍建設,作為加強“三農”工作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在選拔任用、教育培訓、激勵保障和監督約束等方面,建立工作機制,創新工作舉措,取得了明顯成效。
拓寬來源選好“領頭雁”
“如果我當選,將竭盡所能帶領全村群眾發展經濟,增加收入,搞好社會建設,為全村人民服務。”25歲的當過兵、務過工、經過商,在2011年村黨組織換屆中,經過黨員、群眾推薦和黨員大會選舉,當選為**縣中關村黨支部書記。
近年來,**省通過選、派、引、聘等辦法,不斷拓寬村干部來源,為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選優配強“領頭雁”。從XX年起,在全省村黨組織換屆中全面推行了“兩推一選”的做法,并開展了直選試點。2011年,在全省村黨組織換屆選舉中,2260個村開展了“兩推直選”試點工作,占村總數的14%,進一步提高了選用公信度。換屆后,全省村干部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47.64%,有致富技能的書記、主任占干部總數的21.74%。
為解決部分后進村和薄弱村“帶頭人”難選的問題,從XX年7月起,**省分三批從各級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選派優秀年輕黨員干部到農村任職,每批任期3年。省財政為每名選派干部配備4萬元~10萬元的發展集體經濟專項資金,為每名干部提供5000元的辦公經費。8年來,選派干部任職村共發展黨員9.8萬多名,物色和培養村干部3萬多名,招商引資和爭取幫扶資金12億多元,修建村級道路2.4萬多公里,農民人均收入增長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為充分發揮流動黨員的作用,從XX年起,**省開展了“雙向帶動”活動,即引導外出務工有成的流動黨員把家鄉勞動力帶出去務工經商,把外出學到的技術、積累的資金帶回家鄉創業發展。歙縣杞梓里鎮茶川村流動黨員吳路果曾在蘇州務工多年,在去年的村級換屆選舉中,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他發揮在外務工的優勢,先后創辦了歙縣和眾皮業有限公司、**市安興皮夾制品有限公司等企業,成為當地村民致富的“領頭雁”。
先后選聘1600多名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制定政策激勵措施,引導大學生“村官”在村干事創業。XX年9月,杜喜才作為選聘生被安排在仙源鎮水東村擔任主任助理兼文書。半年后,他憑借著踏實的工作作風,得到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在2011年3月村“兩委”換屆選舉中,經過“兩推一選”,高票當選為水東村黨支部書記。
村級組織有了領頭人,就有了主心骨,也帶動了村級經濟發展。記者在蕪湖市三山區采訪時了解到,村干部在選準村集體發展項目上下功夫,生態養兔、生態養雞,龍潭港水產養殖,峨溪湖蓮藕種植等現代高效農業項目紛紛落戶。
教育加培訓提升致富本領
**市**區**鄉長潭村的謝銀俊,在參加村干部學歷教育后,運用所學知識創辦了高山土雞專業合作社,主動擔任群眾致富的“謀士”,無償向農戶傳授養殖和免疫技術,千方百計找市場、跑銷路,扶持周邊12家農戶走向了致富路,每年幫助養殖戶銷售土雞4萬羽,而且價格還高于市場平均價。在2011年村“兩委”換屆選舉中,當選為村黨總支書記。如今,在廣大農村,村干部參加學歷教育的成效正逐漸顯現。
為提高村干部的素質、激發活力、拓寬思路、促進創業、培養不走的“永久牌”大學生“村官”,從XX年開始,在全省村干部中開展了大專學歷教育,每年選拔4000名左右的優秀村干部和后備村干部參加。全省統一明確了學員選拔管理、課程設置、學校選擇和學費來源辦法。為此,省財政每年安排村干部學歷教育經費1000萬元,市、縣財政安排配套資金XX萬元,學員個人承擔的學費不超過20%。目前,全省在校學員已達1.6萬名,平均每村1名。據**省委組織部介紹,在村干部學歷教育的課程設置上,突出實用型和技能型;在教學方法上,突出感受型,將教師講解、現代遠程教育、實踐觀摩、創業指導和學員現身說法結合起來;在追求效果上,把提高素質、拓展思想、激發活力與促進創業緊密結合起來,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培訓和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