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委書記先進事跡材料
紀委書記先進事跡材料:鞠躬盡瘁只為人民的大山女兒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紀委書記王瑛,在偏遠山區紀檢監察第一線堅守十一年,對于腐敗分子,她堅持原則,毫不留情。對于困難群眾,她滿含柔情,時時牽掛。在被確診為癌癥晚期后兩年時間,她一直沒有放棄工作,最終倒在了她傾注生命熱情的紀檢監察工作崗位上,她用生命詮釋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責任與美德。
四川省南江縣是座山城,運輸不便。于是許多農民來到城里,用背簍幫人運貨謀生,人們形象地叫他們“背二哥”。廖慶和就是他們中的一員,白天背著背簍跟老鄉一起走街串巷,晚上就露宿街頭。
XX年的一個夜晚,和往常一樣,廖慶和躺在路邊的水泥地上睡覺。恍惚中覺得有人給他把掉在地上的被子掖了又掖。當他睜眼看去,一個瘦小柔弱的身影已經上了汽車。后來他聽人說,給她蓋被子的人叫王瑛,是縣紀委書記。
1961年,王瑛出生在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的一個回族家庭。童年時家里生活困難,是黨的好政策改變了她的命運。從考入西南民族學院的那天起,王瑛就牢牢記住父親的那句話:“這輩子不要忘了共產黨,沒有黨,就沒有你的今天。”
當做了紀委書記,王瑛心中的信念,更堅定、明晰:是黨的政策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現在我成為黨的紀委書記,就要為黨和人民好好工作。
南江縣上兩鄉羊灘村地處大山深處,村民出行本就不便,一條河還把村子一分為二。羊灘村一社社長周伯君說,村里的承包田差不多都在河對岸,無論春夏秋冬,村民都只能淌水過河:“我們的承包田都在河的這邊,所以收割糧食、種莊稼,肥料種子都要從河的這邊運輸過去,非常艱難,而且危險。有一年下大雨,村民過河去收割,差點被洪水卷走。”
苦于沒有經費,橋一直沒能建起來。有一天,王瑛到上兩鄉幫助貧困戶。遇見一位村民正扛著一袋農家肥,在河里艱難涉水。王瑛趕忙下車,向前問明情況。雷厲風行的她,在現場跟大家就算清了修橋需要的經費和物資。第三天,她就帶著相關部門的人員來到羊灘村。周伯君說,沒想到事情能辦得這么快:“她就說,基礎開挖由村里負責,資金和材料由他負責,必須把橋建起來。給老百姓安全感。第三天她就帶著林業局的工作人員來了,給我們現場協調了資金三萬,四百米的鐵繩,還給我們留下了電話,過程中有什么問題,隨時聯系她。”
僅僅20多天,一座120米長的鐵索橋就把羊灘村兩岸連接在一起,大人孩子從此再不用淌水去務農和上學了。老百姓的心暖了,自發在橋頭刻上“連心橋”三個醒目大字。他們說,有了王書記,我們跟黨連得更緊了。
在王瑛看來,要讓農民脫貧致富,送錢送糧遠遠不夠,要想實現真正的富裕,就要幫助他們開拓事業。XX年,在外務工多年的燕山鄉農民岳顯豐回到家鄉,承包了本村500多畝荒山草坡,建起了養牛場。事業剛起步的時候,因為缺乏資金,養牛場開始入不敷出。XX年春節前夕,就在他要打退堂鼓的時候,王瑛帶著慰問品來到了山上:“我跟她說,牛不賺錢,打算明年再去陜西干活。她就跟我說,小打小鬧抓不到錢,做大做強才能賺錢。她首先從縣上派來了技術人員直到我,因為大雨牛棚倒塌的時候,她又幫我協調資金三萬元。2011年四月份,王書記又幫我協調了33萬元扶貧貼息貸款。現在我年存欄300頭,純收入達到了4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