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婦幼保健站站長創先爭優典型事跡材料
(一)共產黨員的楷模
,一位在福海縣哈薩克族聚居的地區從醫33年的醫務工作者。在看似纖弱的軀體內,卻有著一顆滾燙善良金子般的心。33年來,她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留下了一行行閃光的足跡。
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
1971年,江爾·熱哈提高中畢業后分配到阿勒泰地區公安農場醫院做護士工作。一天,鄰居家的產婦肚子痛的厲害,聽到痛苦的呻吟聲,母親慌忙過去照料,緊接著江爾·熱哈提也趕了過去,母親對她說:“她丈夫出差在外,只有我們來照料她了,你守著她不要離開,我去醫院叫大夫。”
那年江爾·熱哈提才18歲,面對著鄰居痛苦難忍的樣子卻束手無策。20分鐘后,當母親帶著醫生趕來時,孩子已窒息死亡。目睹這一場景的江爾·熱哈提難過得幾天幾夜都吃不好飯、睡不著覺。她忘不掉產婦那痛苦的目光和心酸的淚水。她不停地自責,如果自己會接生,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小生命就這樣離去嗎?
入夜,她輾轉反側,想到自己的母親也曾失去兩個孩子,懷上她后,取名江爾·熱哈提,漢語意為忘卻,忘卻過去的痛苦,開始新的生活。她是帶著母親對新生活的向往來到這個世界的,她要給母親帶來希望,給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哈薩克婦女帶來希望,給福海縣各民族婦女帶來希望。她下定決心,選擇了助產師這個職業。
不懂漢語又不懂業務的她,從此橫下一條心,不斷地向身邊的人學漢語,向有經驗的同志請教。畢業于南京醫科大學的婦產科大夫張來英接生技術高,對病人態度熱情,是她的入門老師,手把手教她接生技術,她從心底佩服張醫生。見她如此刻苦地學習技術,張醫生熱情地鼓勵她說:“好好學習,你一定能成功。”沒想到第二天她的恩師就因高血壓病突然去世了。她悲痛欲絕,恩師的教誨更加堅定了她當一名優秀助產師為各族姐妹解除病痛的決心。不會打針,就拿著針管在自己身上一遍一遍地練,胳膊扎腫了,腿也扎腫了,父親心疼了:“女兒,你在父親身上扎吧。”她感激地望著父親點點頭,在父親身上練了起來。
她白天忙于學習醫療技術,晚上點著油燈看書學漢語。夏天農場的蚊子又大又多,“三個蚊子一盤菜”之說雖然夸張,但也足以說明當地蚊子的厲害。
看書的時候,蚊子咬得她臉上、身上、手上到處都是疙瘩,她也不在乎。連續的工作學習和熬夜,使她特別疲勞,有時看著看著書就睡著了。為了盡快掌握漢語和護理技術,她就在地上放一盆涼水,眼皮打架時,就把雙腳伸進水盆里,驅趕睡意,接著再學。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后,當鄰居第二胎分娩時,她親手為鄰居接生。看到可愛的小寶寶,看著鄰居歡心的笑容,她高興得心花怒放,飛也似地跑回家告訴父母親:“我會接生了,會接生了。”
一年后,她不但能夠用漢語順利地與同事和病人交談,而且還發表了《母嬰同室預防院內感染的控制措施》等多篇論文,獲得有關專家的一致好評,護理操作技能也大大提高,成了當地有名的“接生婆”,不論是哈薩克族還是漢族、回族的孕產婦都愿意找她接生。
黨員就是不一樣我也想入黨
1977年深秋,為了搶收,公安農場的領導給醫院分配了割麥子的任務,醫院規定:除了上夜班的人第二天可以不參加勞動外,其余人員全部下地搶收小麥。
第二天一早,剛值完夜班的王醫生走進了割麥隊伍。江爾·熱哈提走上前去關心地問道:“王醫生,上夜班的人可以不來。”王醫生平靜地對她說:“我和別人不一樣,我是黨員,要起帶頭作用。”說完就投入到緊張的收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