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風廉政先進個人典型事跡
,男,現年51歲,系x村鎮后麻溝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該同志任職以來,團結村兩委班子成員,帶領全體村民,積極發展村級經濟,大力興辦公益事業,帶頭落實黨風廉政目標責任制,始終如一地貫徹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全村村民拼出了一條經濟發展之路,各項工作都走在全鎮前列,在群眾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一、廉政路上的躬耕者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身”。深諳此理的言傳身教、率先垂范,“不要把自己的事攪進集體中,給村里、給群眾增加負擔”。對自己的妻兒他這樣說,對身邊的黨員干部他也這樣教育。為提高村干部的領導藝術,補充精神食糧,他為自己和本村干部買來《鄧小平文選》、《農村黨員干部教育讀本》以及科技書籍百余冊,訂閱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農民日報》等黨報黨刊。他還注意組織黨員干部參加鎮黨校的培訓班,系統地學習掌握知識理論,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洗腦”、“充電”,“政治素質高,科技理論新,這是現代農村干部必備的素質。”是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為抓好兩委班子的廉潔自律,他沒少動腦筋,黨的生日要過好,各類競賽少不了。組織開展了警示教育、黨風廉政建設知識競賽等一系列活動。制定了出臺了《黨風廉政建設目標管理責任制》、《兩委班子工作規范》、《黨員干部守則》,完善了“一崗雙責”制、黨風廉政建設承諾制和踐諾制、責任追究制、問題警示預告和末位淘汰制。把自己列為第一責任人,給村中其他兩委成員合理劃分了責任范圍,界定了每一個人應負起的責任。建立起黨內與黨外、執紀與教育協調配合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縱橫交錯、內外結合的多視角、多渠道、多層次的社會立體監督體系,實現了紀律監督的嚴肅性和制度監督的約束性的有效對接。并立下了“從我做起,向我看齊”的軍令狀,對各項規章制度帶頭執行,不走樣、不搞特殊化,有效解決了弱監、虛監、失監的問題。
二、集體的事亮出來,讓群眾來監督
“村里的工作不是家里的,要團結起來干,群策群力”。在他的感召下,村里班子團結一致,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大大增強。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都納入了正規,成了全鎮基層組織建設的范本。干工作離不了制度、規定來約束和促動,該村制定出臺了《村級政務公開制度》、《黨員議事會制度》,規定每月的九日為政務公開日,按時召開村“兩委”擴大會議,召集黨員議事會、村民議事會以及民主理財小組成員參加的工作座談討論會,核實每月的村級財務收支情況、村民計劃生育、村民電費收繳情況以及村民宅基地申請批復建議等工作問題,經全體與會人員一致通過后,簽署財務報告單,進行上墻公布,杜絕了一切不正當的非生產性開支。
對于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建設,以及村里重大項目建設等,推崇“陽光工程”概念,始終做到擺上桌面,敲開盤子,在“兩會”上進行討論、研究、表決,細算帳、明歸類,加強記錄管理,嚴格工日的派出使用。并在當日親自把關,由帶工人進行記錄報帳,然后根據工程、農活量進行分配,每月報鎮經管站審計后,在政務公開欄中進行張榜公布,接受全體村民的輿論監督。由于對這項工作的嚴格把關,杜絕了親情工、關系工等不正之風,解決了村民呼聲最高的難點焦點問題,保護了群眾的生產熱情。
三、干部的心中要有一個“民”字,
群眾盼的是一個“富”字。深入群眾,走群眾路線是我們黨一貫的作風,也是我們黨建功立業、出奇制勝的法寶。該村村委大院設立了受理群眾意見、便于群眾反映問題的村務信箱,把群眾的所思所想歸納梳理,及時做出決策,對癥下藥,協調處理好群眾生活、生產中的一些矛盾和困難。近幾年,該村先后投資40多萬元,整修街道、開挖平塘、建設村衛生所、村辦公室,并于XX年新上凈化水設備,解決全村人畜飲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