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最美退役軍人事跡素材(通用6篇)
社會最美退役軍人事跡素材 篇1
張林昌,男,苗族,中共黨員,1964年10月出生,1983年入伍,1987年退役,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貴州省錦屏縣分公司啟蒙支局鄉郵員。退役后主動申請到全縣最難走的郵路送信送報,32年來堅持為偏居一隅的苗族侗族同胞投遞報刊、郵件140多萬件,義務為山區群眾代購農作物良種、生活用品、代取款,被山區苗族群眾稱為“鄉郵路上的天使”和“九十九道拐上的綠色使者”。曾獲全國勞動模范、第四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中國好人榜、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等稱號。
社會最美退役軍人事跡素材 篇2
陳俊貴,男,漢族,中共黨員,1959年1月出生,1979年入伍,1984年退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尼勒克縣喬爾瑪烈士陵園管理員。在一次執行任務中,班長為保護其他戰友完成任務,將最后一個饅頭讓給陳俊貴,使他保住生命,自己和副班長卻犧牲。為完成班長的臨終遺愿、報答永生不能忘懷的恩情,身有殘疾的陳俊貴退伍后放棄穩定工作,攜妻帶子重返天山,為班長和犧牲在天山的戰友守墓34載,用赤誠之心書寫感恩頌恩的大愛之歌,在伊犁大地講述英雄故事、弘揚英烈精神。曾獲全國道德模范、感動中國人物、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等稱號。
社會最美退役軍人事跡素材 篇3
張寶生,男,漢族,中共黨員,1961年10月出生,1979年入伍,1983年退役,陜西省寶雞航天動力泵業有限公司高級技師。退伍后被分配到原寶雞水泵廠機加車間,從事機械加工工作,多年來他在干中學,學中干,做了大量筆記和工作心得,先后攻克30多項生產和工作主要難題,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平均每年超額完成定額300%以上,產品質量合格率均保持在100%,創造了生產無一件廢品的奇跡。他無私分享工作經驗,所帶多名徒弟成長為高級技師、生產骨干。曾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社會最美退役軍人事跡素材 篇4
唐朝順,男,漢族,中共黨員,1962年1月出生,1979年入伍,1984年退役,四川省雷波縣五官鄉青杠村黨支部書記。退役回鄉后擔任村民兵連連長,把解決全村嚴重缺水問題作為首要任務,帶領全村民兵和村民連續奮戰5年,在幾百米高的懸崖峭壁上建成一條水渠,結束了全村干旱缺水的歷史。組織發動村民將亂石堆改成高產穩收的基本農田,讓全村徹底告別食不果腹的日子。當選村支書后,帶領鄉親們發展特色產業,青杠村成功摘掉貧困的“帽子”,發展成遠近聞名的小康村。曾獲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稱號。
社會最美退役軍人事跡素材 篇5
范振喜,男,滿族,中共黨員,1962年6月出生,1980年入伍,1985年退役,河北省灤平縣周臺子村黨委書記。退伍回鄉后從村支部書記干起,謀發展、求創新、抓機遇,通過多年不懈努力,不僅還清了村集體外債,還為村子建廠子、蓋賓館、辦企業,帶領周臺子村從窮亂交困后進村,發展成產業多元化、住宅樓房化、環境公園化、福利制度一體化、農民教育常態化的美麗幸福新農村。曾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等稱號。
社會最美退役軍人事跡素材 篇6
鐘漢清,男,漢族,中共黨員,1959年5月出生,1979年入伍,1984年退役,廣東省五華縣轉水鎮黃龍村衛生站醫生。退役后看到家鄉缺醫少藥的情況,他主動放棄到縣醫療衛生單位工作的機會,30多年扎根鄉村成為一名鄉村醫生。他心系百姓,勇于奉獻,看病療效好、服務態度好,對低保戶、五保戶等患者的一般疾病給予免費治療,對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困難戶患者減免醫藥費。曾獲全國優秀鄉村醫生、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