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張桂梅先進事跡感悟(通用4篇)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張桂梅先進事跡感悟 篇1
“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群眾對我的支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一腔熱血情灑貧困山區教育事業,創辦了華坪女子高中,圓了山區女孩的讀書夢,用心血和汗水為華坪教育譜寫出新的篇章。
張桂梅先后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精神文明人物”“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云南省優秀共產黨員”“云嶺楷模”等榮譽。
創辦女高 圓山區女孩讀書夢
初秋的華坪縣城涼意沁人。凌晨5點,天空還一片漆黑,位于華坪縣“兒童之家”孤兒院內,張桂梅宿舍的窗子已經發出微弱的燈光。20余分鐘后,燈光熄滅,隨著一聲關門聲響,她匆匆出門,前往相隔幾里遠的華坪女子高中,開始一天的工作。十幾年來,無論嚴寒與酷暑,張桂梅的這一習慣始終未曾改變。
15歲時,張桂梅隨支邊的姐姐從黑龍江來到云南,隨后在麗江教育學院(現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讀書,畢業后與丈夫一起到大理任教。丈夫突然病故后,她孤身一人來到華坪縣民族中學,成為一名普通老師。教書育人過程中,張桂梅漸漸發現,當地重男輕女思想嚴重。有一次,她去家訪的途中,認識了一個十幾歲的女孩。由于家里貧困,女孩想繼續求學,但父母卻打算讓她嫁人。
聽了小女孩的話,張桂梅心如刀絞。“你們只要把孩子交給我就行,學費、生活費都不用你們承擔。”“不行,彩禮錢我們收了,再說女孩子讀那么多書干嗎?”張桂梅的努力勸說并沒有打動孩子的父母,這件事成了她的心病。此后,她萌生了創辦女子學校的想法。張桂梅說,她想讓山里的女孩子都能免費接受高中教育,讓她們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要創辦學校十分艱難。回顧學校成立之初的場景,華坪女子高中老師羅夢華至今難忘。據羅夢華介紹,一棟孤零零的房子矗立在一塊四周長滿荒草的空地上,這就是最初的華坪女子高中。
為了籌集辦學資金,曾經身患重病的張桂梅,每到寒暑假就拖著虛弱的身體四處募捐。有一次,她去企業募捐,人家就放狗追她。籌集資金建學校的過程中,張桂梅常常委屈地哭,但哭完了又繼續咬牙堅持。
20__年,在省、市、縣三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女子高中終于建了起來,教學樓的墻上貼滿了每一筆捐款的來源。學生的課本、住宿、校服都是免費的,張桂梅的愿望得以實現。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張桂梅先進事跡感悟 篇2
1928年,周永開出生在四川巴中一戶農民家中。年少時,他親眼目睹了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打土匪、分田地,為農民辦實事,革命的種子從此便埋藏在他幼小的心靈。
1945年初秋的一個夜晚,17歲的周永開舉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
從那一天起,周永開暗下決心,“一定要做有益于黨、有益于人民的實事”。
懷著這樣的初心,在革命戰爭年代,周永開從事地下黨工作,在敵人面前臨危不懼,毅然開展武裝斗爭;新中國成立后,曾歷任原巴中縣委副書記、書記,原達縣地委宣傳部副部長、地委副書記、地區紀委書記等職。無論在什么崗位,他都盡職盡責、盡心盡力,一直用行動踐行自己年少時許下的承諾。
認真、較真,是他最鮮明的性格特征。時至今日,周永開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當了4年零40天的紀委書記。他反復強調:“當紀委書記,就要敢于較真碰硬,敢于堅持原則”“懲貪治腐,不能只面向基層干部,必須從領導干部抓起。”提起當年讓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是頂著許多壓力,查辦了兩個地區副專員的案件,都依紀依法給予了處理。“我一生最痛恨的是對黨不忠誠、背著組織干壞事的干部。今天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是英明的決策。”
“我們必須得罪貪腐分子,讓人民相信我們。”紀委書記的工作經歷,讓他更加堅定了初心和信念,“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支撐我的始終是不變的信仰。”
離休后,周永開尋思著要貢獻余熱,便帶著兩名退休干部奔赴花萼山。10多年來,他先后50余次上山,長時間蹲點護林,一次在翻山越嶺時不慎跌倒摔成重傷,住院治療幾個月才康復。以前500多畝的荒蕪之地,如今已被華山松和漆樹等裝扮得綠樹成蔭,被列為國家級生態環境自然保護區、國家社會公益項目實驗基地。
花萼山上的“清風林”與臘梅,是周永開最魂牽夢繞的美景。今年,周永開先后兩次回到花萼山,再看看那片山、那些樹……
背影過后,人們不禁感慨,周永開用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兌現了他當初“把綠色還給大山”的錚錚誓言。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張桂梅先進事跡感悟 篇3
“我的黨費,我一定要親手繳納”
“這是我這個月的黨費。”10月23日,周永開和往常一樣搭乘公交車,來到達州市紀委監委機關離退休干部支部,鄭重地將60元黨費和黨費證交到支部書記馮銀宗的手上。
在皺褶而泛黃的黨費證扉頁,兩行字格外醒目:“黨費月月交,黨性步步強”,這是周永開親筆寫下的格言。小本子記錄著從20__年1月至今,每個月繳納黨費的時間、金額和收款人簽字。這樣的小本子,周永開的抽屜里還有厚厚一摞。
“對于這位有著75年黨齡的老黨員、‘老革命’來說,每月絕對不會忘記的事情,就是親手繳納黨費。”馮銀宗介紹說。
周永開的家距離達州市紀委監委5公里多,坐公交車需半個小時,這么長時間的路程對于年邁的周永開來說是很不容易的。“曾經有人建議,由我們代交或者主動上門收取,卻被‘周老革命’嚴厲批評了。”
為何如此執著,周永開說起了他的“黨費情結”。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警衛員見周恩來忙于工作,便替他交了五分錢黨費。周恩來知道后告誡他說:“黨費不能讓別人代交,軍政大事重要,交黨費也很重要,這是每個黨員的義務。”之后,周恩來便把五分錢交給了警衛員。
自此,“按時交黨費是每個黨員必須應盡的義務”這句話,便深深地刻在了周永開的心中。在他看來,黨費與黨性息息相關,繳納黨費是莊重而嚴肅的事情,決不能有半點含糊,更不可由他人代勞。
“一名黨員,清楚自己黨費多少、按時足額繳納是最基本的要求,我的黨費,一定要親手繳納。”周永開話語堅定。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張桂梅先進事跡感悟 篇4
“把一切奉獻給人民”
“這是我和妻子對在一線抗疫人員的一點心意,請一定幫我們送達武漢,拜托你們了。”20__年2月13日上午,周永開夫婦將早早委托兒女從銀行取出的10萬元現金,鄭重地交到了達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手中。
今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那些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身影,始終牽動著周永開的心。當他得知全國特別是湖北武漢嚴峻的疫情形勢,廣大干部群眾超常付出,自己卻不能幫上什么忙,晚上更是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一定要為疫情防控做些什么!思來想去,最終周永開和妻子商量決定,捐出平日里省吃儉用下來的10萬元積蓄,為幫助武漢戰勝疫情盡自己的最大所能。
“無力上前線,小情助武漢。疫情當前,我們年紀大了,就只能捐出一點錢表達心意。”周永開說這話時,眼中泛起了淚光。
周永開對“公”慷慨,對“私”卻極度苛刻,每一筆捐款都是他和妻子吳應明省吃儉用、節衣縮食而來。每每回憶起當年“地下工作”期間的場景,他便感慨萬千,說今天的生活已經很幸福了,對于物資方面“自己夠用就行”。他和妻子至今仍住在上世紀十年代修建的職工宿舍,60多平米的老屋里,每一件家具都說得上是“古董”了。沙發破了,就拿布遮蓋拿線縫上;椅子壞了,就用繩子固定綁住;一套藍色中山服,更是穿了幾十年。
然而,每當遇到那些有益于群眾的事,周永開卻總是慷慨解囊。自掏腰包購買樹苗,守山護林;捐贈獎學金近20萬元,助學救困;多次主動繳納特殊黨費,20__年7月一次繳納10萬元……
這些年,他已經記不清捐獻了多少錢,但他始終記得“把一切奉獻給人民”的莊重承諾。“共產黨人沒有私心,等我們老了,我所有家產包括這房子也捐獻給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