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社會服務心得體會(通用3篇)
社會實踐社會服務心得體會 篇1
暑假期間我去了體驗打工生活,順便也掙錢補貼日常生活。在這個假期之前我就參加了該公司x培訓學習,在培訓期間我們主要是了解企業文化及服務理念和規則等。是一家中國控股上市公司,在等有多家分店在國內有接近家分店的餐飲巨頭,創始人士從一碗拉面做到了如今的多億,這是一個女強人奮斗的過程,他沒上過正規的大學卻戴著一副算是高度的眼鏡,她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的結合創造了一個中國女性的神話。
我來到了以后,我被分配到了廚房操作間,開始只是負責煲米飯,那個有嚴格的水和米的比例,開始我每次都用量杯很是笨拙,漸漸的熟練后就有了一種感覺。接下來我便學習了烤炸爐的操作,開始烤制一些東西出品,由于烤炸的物品種類繁多,而且產品出單的方式方法各有異同,我就拜了一個師傅,那是從另外一個店里調來的全職,在他的耐心教導和我認證學習下我在一周左右都基本在烤炸爐單獨工作,這只學了廚房的很小的一部分,我不滿足于現狀接著又學習了做石鍋,鐵板飯的做法,這個比我第一次學的要簡單很多,在兩天左右基本也掌握了。廚房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難的要算炒鍋,這個崗位相當的復雜,炒的種類多,還要記原料種類及其用量,炒制的先后順序等,關于這有一本專門的廚房料理書,這些都只有下班后從店長那借來翻看,我克服了好多困難同時也在同事的熱心幫助下在接下來的十天左右虛心學習請教指導,在我的努力下現在也基本掌握,在這個假期將要結束時,我也基本能一個人在廚房上班,對于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飛躍。
在這短短的30天的實踐活動中,有太多酸辛的淚水也有很多的快樂體會和收獲,我領略到了打工的真諦,一要吃苦,二要臉皮厚。如果有人問我以后還愿不愿意接受這樣的挑戰,我會毫不猶豫地說“of course”,回首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從我接觸的每個人身上我學到了很多社會經驗,能力提高了許多,這些是根本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我深刻的體會到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會有那種超乎尋常的感覺,其次就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是我們理論和實踐的最佳結合點,尤其是大學生的我們只是重視理論的學習而忽視實踐環節的重要性,往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發揮的不很理想。實踐活動也磨練了我的意志,俗話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在短短的30天里,我被油燙傷過,被高溫的烤爐灼燒過手,也被刀切過手,汗水淋濕了我的衣褲,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更大的內心精神上的,見到我的大多數同事更多的是歧視的眼光,遇到不會的時總會有人說,你不是大學生嗎?這句話深深的刺痛了我,我就心里暗下決心要做最好的自己,不能讓大家認為我只是一個裝了很多書的呆子。當然也有許多理解我的熱心的同事,每次遇到困難都會主動幫助我,空閑時間還一起聊天,關于就業經驗社會方面以及他們的經歷等,其中有我不少值得借鑒的經驗和指導我今后發展的道路,在此真切的感謝他們。
在學校里也許有老師分配說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這里,不一定有人會告訴你這些,必須自覺地去做,而且要盡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會得到別人不同的評價。在學校,只有學習的氛圍,畢竟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在為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而這里是工作的場所,每個人都會為了獲得更多的報酬而努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存在著競爭,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要不斷學習別人怎樣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記得老師曾經說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里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盡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著學生的身份。而走進社會企業,接觸各種各樣的客戶、同事、上司等等,關系復雜,但我得去面對我從未面對過的一切。在這次實踐中,這一點我感受很深。在學校,理論的學習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或許工作中運用到的只是很簡單的問題,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項任務。有時候我會埋怨,實際操作這么簡單,但為什么書本上的知識讓人學得這么吃力呢?這是社會與學校脫軌了嗎?也許老師是正確的,雖然大學生生活不像踏入社會,但是總算是社會的一個部分,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我們也要感謝老師孜孜不倦地教導,有些問題有了課堂上地認真消化,有平時作業作補充,才能比一部分人具有更高的起點,才有更多的知識層面去應付各種工作上的問題。
暑期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東西,而那些財富將是使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對社會各階層人的了解,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交往,處理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事情,這就意味著大學生要注意到社會實踐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會擺正自己的心態,正確定位,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適應時代對我們的要求,做一個對家庭、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
社會實踐社會服務心得體會 篇2
大二是該為社會作出一些貢獻的時候了;之前一直對短期支教這樣一種方式心存疑慮,這是一直困擾我的問題,我們究竟該給予他們多少,才能合適而恰當地給予那些孩子希望而不是虛幻的奢望與幻想。所以我決定參加這次“四葉草”社會實踐隊,遠赴甘南,去幫助那里的孩子,也去求證一些東西。
第一周我們在博拉小學進行支教、家訪和調研,為小朋友設計了英語、演講、衛生、信息技術等課程,與小朋友一起玩野外尋寶、分享快樂、趣味運動會等等。之后我們與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學生開展了學習、文化、聯誼方面的交流以及關于西部大學生職業規劃與發展前景的調研。我還負責團隊的財務,包括預算、收支、做財務表等。
這期間,我收獲了無數的友誼與感動;同時,經歷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結識一群完全不同的人,讓我對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有了新的了解和認知。
本以為支教是一種幫助,一種給予;后來發現不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收獲的遠遠大于我們的付出。
本來最大的希望是夢想我們的到來能夠幫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但是后來發現其實這并不容易,現在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把支教發展成一個后繼有人、代代相傳的事業,甚至希望我們的力量能夠影響到國家,實施更行之有效的利于西部發展的政策。
我們的后續活動還在繼續;我也還在繼續求證。但是我現在相信,至少,我們能帶給山里的孩子們一個意識,意識決定行動,也許這一代不能走出大山,但經過一代一代的努力,總有一天能與大環境融為一體。
社會實踐社會服務心得體會 篇3
農村比不上鄉鎮,醫療設施匱乏,大部分醫務工作者水平有限,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十分薄弱。但他們依舊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憑借多年臨床經驗妙手回春守護一方安康。一天,一阿姨帶著大約八、九歲的兒子看病,老師經過一系列簡單的體格檢查,診斷為發熱,一連打了三天點滴,每次水輸完體溫近似正常,可兩三個小時后體溫逐漸升高,孩子的母親十分著急,生怕孩子腦子會燒壞。我在一旁也很著急,雖然普通發熱不會影響孩子智力,但發燒尤其是高燒時,會對機體帶來一定的危害,甚至休克。例如,發燒使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高,特別是高燒(40~41℃)時,病人可能出現煩躁、譫語、幻覺。有些病人出現頭痛。在小兒,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高燒比較容易引起抽搐(熱驚厥)。發燒時可使心跳加快,一般成年人體溫每升高1℃,心率每分鐘增加15次,兒童可增加更多,心率過快可使心臟病或貧血病人的心臟負擔加重,甚至會引起心力衰竭。此外,發燒時還會消耗大量的自身物質和能量,這些都對人體不利。正當大家都很焦急時,老師神情淡定,不慌不忙有條不紊地重新做了檢查,只見老師檢查額頭和兩顳時嘴角輕輕上揚露出一絲絲微笑,接著神情嚴肅,一本正經地將右手手掌在孩子頭頂環繞幾下,嘴里不知小聲嘀咕些什么,然后打了退燒針安慰了阿姨并囑咐阿姨讓孩子按時吃藥,明天上午再來醫院。站在一旁的我看得是一頭霧水,真不懂老師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心想:“要是吃藥能好的話,人家都吃了兩三天早就好了,鄉村醫生真不負責,自己治不了還不讓病人盡早到市里檢查,誤人生命!笨扇f萬沒想到,第二天,孩子真的不發燒了。懷著好奇我跑去問老師,一定把這事弄明白。原來,老師微笑是因為看到孩子額頭和兩顳的頭發是一束束的。在鄉下,老人都說這是嚇到了要叫魂,怪不得看到老師在小聲嘀咕呢,原來如此。老師說,雖然這種土方法很不科學合理,但卻能達到一定治病效果,只要能治病,能解除病人的痛苦,管他什么法子!醫者仁心,大醫精誠。確實,隨著每一位患者的治愈、每一種疾病的攻破,將會有一個新的病例等待診斷治療、一種新的技術或方法等待掌握,醫學的學習和提高是永無止境的!
通過這次實習,我充分體會到了醫務工作者承擔著的“救死扶傷、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復保健”的使命。唐代“醫圣”孫思邈在所著《千金方》論大醫精誠有這樣的論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寒靈之苦!币虼耍t學生掌握先進醫療技術的同時,還要具有愛崗敬業,廉潔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格,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才能更好的為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