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兒院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精選3篇)
孤兒院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篇1
也許是一時興起,想起了遺落在城市角落的孤兒們,也許是日日牽掛,一張張渴望的小臉總浮現在眼前。還記得為了去孤兒院那天晚上做了大量的準備,也正因如此,心才會更加的痛。你猜我查到了什么?
全國失去父母的未成年人總數為57.3萬人,在這些孤兒中,約6.9萬人生活在國有兒童福利機構中;29.4萬人得到國家制度性的救助,除了有生活保障的幸運孤兒外,全國尚有20萬孤兒沒有得到經常性制度性救助。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感受到數字相差之大,這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未來的希望啊!
也許我就是被這種情緒所感染的誤入歧途,我以為孤兒院是一個安靜、傷感的地方,我以為在這里的工作人員都是不快樂的,我以為每一個孤兒都是自閉的,他們抵觸任何人的接近,我以為?但這些片面的理解,在踏入福利院兒童部的一瞬間就已崩塌。傳到我耳邊的是一聲聲爽朗的笑聲,印入我眼簾的是一個個玩鬧的身影,仿佛讓我看到這里的天空是格外的藍,讓我嗅到這里的空氣是格外的清新,這里就如同一個被愛包裹的世界,甜甜的。
我的想法為何與現實存在著這么大的區別?你的心中應早已有了答案,因為從一開始我就沒有把孤兒看成是普通人,xx手機版就沒有把孤兒院看成是普通的地方,我早已在我的心中錯誤又善意的把孤兒和孤兒院加上了一個特殊意義。
他們與我們不一樣,他們需要我們的也許正是因為這些異樣的態度和眼神,他們才會感到心靈的創傷,他們也會覺得自己與其他人是不一樣的,然而他們有什么錯呢,父母的拋棄與死亡是他們無法決定的。
他們和我們是一樣的,會哭會笑會皺眉會撒嬌會激動會憤怒會難過會煩惱?不需要我們特別關注與呵護,只需要我們平等的對待他們,只需要我們不要遺忘了他們。請離他們近一點,他們也渴望關心和幫助。請離他們遠一點,他們也需要獨立和空間。
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這個時代的花朵。有著青春和活力。當我走進孤兒院的那一刻,我便堅信這一點。因為身體的缺陷,他們沒有正常孩子的智商。但當我看到他們埋頭苦學,正為著一道題苦思冥想的時候,我真的好想去幫幫他們。在這個社會上有太多像這樣的兒童。他們從小就缺少愛。而福利院就是他們唯一可以遮風避雨、有愛存在的'家。在那里,有和他們一樣的孩子,所以他們不會受到歧視。他們每一天都在努力的學習和生活。因為自己有缺憾,所以就會比別人多努力一些。那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我們生活在有著爸爸媽媽的照顧,爺爺奶奶的疼愛,哥哥姐姐的關心。我們更應認真學習,報答他們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而不是每天就想著玩,要這個要那個。讓父母操碎了心。你可曾想過,孤兒院里的孩子沒有親人的疼愛,從小就自己一個人生活,雖然有叔叔阿姨的照顧,可畢竟有這么多的孩子,他們那里照顧得來呢?有時候傷心了,可能也只能孤獨的坐在角落里偷偷哭泣。受到委屈了,可能只能無助的往肚子里咽。沒有父母的他們從小就注定要受許多苦,正因如此他們才會變得更堅強,獨立。
當我和他們交談時,他們的天真可愛由于因為他們的身體缺陷而言語不清。但活潑搞笑的動作,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快樂。當我教一個小男孩題目時,他一直很沉默地回應著。
孤兒院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篇2
這個周末,老師布置了一項有趣的任務,學會炒一道菜。
炒什么呢?我和媽媽商量了一下,排骨對我有些難度,魚我又不會清理,怎么辦呢?這時媽媽提議說,不如做一道簡單又美味的西紅柿炒雞蛋吧。
說干就干,我和爸爸一起上街買了西紅柿。回到家后,首先開始準備食材,我先把西紅柿洗得干干凈凈,接著又拿出了案板和菜刀,媽媽說,切菜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小心翼翼的拿起了菜刀,把西紅柿切成了一片一片的。隨后我把雞蛋打在碗里開始攪拌,媽媽提醒我說要放鹽,我挖了半勺鹽放進碗里繼續攪拌。終于準備工作完成了,現在要開始正式炒菜了。我打開燃氣,把炒菜鍋放上去,倒入油,等油慢慢熱了,我倒入了西紅柿,這時鍋里開始“打仗”,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把我嚇了一跳。媽媽在一邊笑著說,沒事兒沒事兒,第一次炒菜都是這樣的。等西紅柿慢慢變軟,溢出紅色的誘人的湯汁,我倒入雞蛋,等雞蛋慢慢開始凝固,我輕輕地用炒菜鏟攪拌,雞蛋和西紅柿,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這時媽媽對我說可以少放一點糖提味,我找出白糖,往鍋里撒了一點點,一道西紅柿炒雞蛋大功告成了。
開飯了,我和爸爸媽媽坐在飯桌前,品嘗起自己制作的西紅柿炒雞蛋,爸爸媽媽不停的夸贊我,好吃,真棒,我心里甭提多開心了。
孤兒院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篇3
本周星期四,我們年級組織前往了湖南省少管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這次活動是為了增強我們的紀律觀念,提高我們的法制意識,開闊視野,陶冶自我情操。
這所少年監獄里,共設了六道門,關押在里面的少年犯除非刑滿釋放,便沒有任何機會離開這少管所。他們失去了人生最寶貴的權利:自由。是什么會導致他們會這樣?主要原因便是:
1、缺乏自我認識。
2、沒有文化知識,法律意識薄弱,自我要求不高。
3、受不良環境和不良思想侵蝕。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認真學習,提高自身文化水平與修養,并要全面的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學習之余還應多多了解各種法律知識,提高是非觀念和對自我的自制力。此外,我們一定要謹慎交友,決不結識那些混在社會上的“朋友”。在很多時候我們不能不拘小節,相反,我們還要注重小節,知錯必改。很多少年犯就是因為從前有一些不良行為,結果惡化為嚴重不良行為,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青春是美好的,但也有過渡性、動蕩性和可塑性。在這個時期,我們很容易將堅定與執拗,勇敢與蠻干混為一談!所以我們必須正確的面對青春期,拒絕誘惑,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現在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暴力化犯罪。
2、團伙型犯罪。
3、物欲型犯罪。
4、犯罪智能化。
5、青少年犯罪的連續性。
6、犯罪的低齡化。
國家也為之制定了相關的法律,如1991年制定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由此可見,青少年犯罪是一個多么嚴重的社會問題!
不管國家法律是多么完善,最關鍵的還要看我們自己。所以,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珍惜好原有的幸福生活,一同構建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