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辦學水平項目自評報告
為落實省政府辦好十件民生實事,提升500所普通高中辦學水平的有關部署,學校上下高度重視、齊心協力,以此為契機,推動學校新一輪的發展。經過半年來的努力,三個提升項目陸續完成,并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完成情況自評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我校學校開辦于xx年,是一所國有民辦普通高級中學,現為xx省一級學校。學校現有班級xx個,學生xx人,其中共青團員有xx人,占學生總數的59%。現有教職工xx人,其中專任教師為xx人,高級職稱的教師17人,中級職稱的為xx人;共產黨員xx人,占教職工總數的30%。
期間,學校全力以赴創建等級學校。xx年1月獲評為xx區一級學校,xx年1月獲評為xx市一級學校,xx年12月正式被評為xx省一級學校。四年時間,學校實現了辦學等級的三級跳。
學校努力探索適合基礎薄弱學生的有效教學,整體教學水平不斷提高。、xx年,連續兩年獲評“xx市高考工作先進單位”、“xx市體育高考縣級單位”,xx年獲評“xx市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
二、確定提升項目的背景
(一)項目一“編制學校發展規劃”的背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和xx市、xx區教育發展規劃的制定,明確了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的方向,對滬教院實驗學校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時期,是學校獲評省一級后實現發展和突破的重要時期。但是在學校發展的過程中,缺少先進文化的引領,辦學特色不夠明顯,師資隊伍不夠穩定,尤其是年富力強的優秀教師的大量流失,影響了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對學校多年來探索取得的有效教學經驗的傳承和深化帶來不利影響。同時,近年來,隨著學校規模發展較快,薄弱生源的態勢也隨之相應地擴大。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人民群眾對優質高中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長,民辦普通高中創建辦學色、提高本學水平成為重要的趨勢。為此,滬教院實驗學校亟待通過制定新的發展規劃,明確學校的發展定位、發展思路與發展目標,重構學校文化,盡快確立特色、培育特色、彰顯特色,推動學校在省一級學校基礎上取得新的發展和突破。
(二)項目二建立“教職工工作綜合考核評價方案”的背景
教師是學校教育中對學生施加教育的主體 ,中小學教師肩負著實施基礎教育的重任 ,能否堅決地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 ,面向全體學生 ,培養每個學生健全的個性 ,取決于基礎教育階段的每一個教師。而教師工作的績效如何 ,需要對他們作出正確的評價。學校原有的考評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評價功能單一,僅是作為發放教職工獎金的主要依據;二是評價內容不全面,僅僅是出勤和教學工作(或行政服務工作)兩個維度;三是評價主體不客觀,僅僅是職能部門對教職工的考評。
為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使評價功能更趨向于促進教師的自主發展;使評價內容更為廣泛,從教學涵蓋到育人等方面;評價主體更為多元,由教師本人、學生、教研組、年級組以及學生參與,特申報該項目。
(三)構建“提高民辦薄弱高中學生學習適應性有效教學模式”的背景
當時代進入到發展時期,我校也即將步入辦學的第十個年頭時,一個新的發展定位也就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學校應該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也就是第三階段——特色發展期。
如何確定學校的辦學基本特色,我們主要從下列三個因素出發。一是辦學特色的個性化,即如何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來確定辦學特色;二是辦學特色的價值性,即這一特色是否能解決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問題,從根本上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以實現辦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發展價值;三是以學校原有的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
我校是一所生源較差的民辦高級中學,學生錄取分數線遠低于全市所有的公辦學校。由于學生的學習基礎處于較低的水平,因此大部分的學生入學后,面臨著高中階段新的學習環境、新的學習課程以及新的學習任務,對學習生活明顯處于不適應的狀態。盡管在規范辦學階段,我們通過制定課堂教學常規等措施,規范了教師的教學行為,基本保障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從高考升學率的角度而言,低進高出不斷有所突破。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學生進入高中后,在學習方面出現持續分化的狀況。究其愿因,是我們規范化的課堂教學,只能適應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無法解決所有學生進校后不適應高中學習生活的狀況。基于這一原因和上述三個因素,我們把構建“提高民辦薄弱高中學生學習適應性有效教學模式”,確定為我校新的發展階段的主要辦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