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精選3篇)
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 篇1
民法典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以保護民事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回應人民的法治需求,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民法典在系統確認民事主體所廣泛享有的各項權利的基礎上,明確權利的行使規則,為權利實現提供有力保障。整個法典的制度和規則設計,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民法典中關于財產權、人身權、人格權等的各項規定,將民事權利法定化、具體化,使其真正成為新時代保護人民民事權利的重要法律依據。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真實寫照。我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我國民事立法的集大成,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的編纂、審議過程,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其頒布實施必將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重要法律保障。
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 篇2
作為我國民事法律的集大成者,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直接以“民”命名的法典。
以“法典”命名,表明凡是納入民法典的規則,都具有基礎性、典范性的特點;以“民”命名,說明民法典把人民愿望置于首位,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訴求。此次民法典草案亮點很多,最大的亮點就是為民立法、以民為本,最大化地謀求人民的利益。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意愿,保障私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對民事權利的保護逐漸加強。今天,我們之所以要頒行民法典,是因為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對民事權利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歷史時期,保障人民更加廣泛的民事權利十分重要。民法典的分則各編由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和侵權責任編構成,既確認了個人享有各項具體民事權利,明確了這些權利的具體內容和邊界,又保護個人能夠正常行使和主張權利,免受他人不法侵害。
民法典不僅廣泛確認了各類主體的財產權,以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還廣泛確認了人格權,以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追求。民法典對私權的充分保障,主要圍繞兩個方面展開:
一是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的要求,保護公民的人身權、人格權。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均受到民法典的保護。為避免列舉權利不完整,并為未來社會發展不斷創設的新的人格權益提供保護,人格權編還確認了對人格權益保護的兜底條款。針對他人發送垃圾短信、垃圾郵件侵擾個人私人生活安寧的行為,專門在隱私權部分規定了此種侵害隱私權的行為類型,并明確將個人私人生活安寧規定在隱私權之中,禁止非法進入、窺視、拍攝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禁止非法拍攝、錄制、公開、窺視、竊聽他人的私密活動,禁止非法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這些規則既有力回應了個人隱私遭受侵擾的現實問題,又為保障社會生活安定有序提供了法律依據。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泄露已經成為一種公害。人格權編專門規定了個人信息保護規則,在對個人信息進行正面確權的基礎上,對合法收集、處理個人信息的規則作出了規定。此外,針對網絡誹謗、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等網絡侵權現象,民法典積極應對,構建了預防與救濟一體的制度體系。人格權編中的禁令制度和侵權責任編中的網絡侵權規則對有效規范網絡侵害人格權的行為,實現對侵害人格權損害后果的預防等,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完善財產權制度,強化財產權保護。財產權是人民群眾獲得美好幸福生活的物質保障,保護財產權就是保障民生。民法典在物權法和合同法等的基礎上,采用完善既有規則或增設全新規則的方式實現保障民生的目的。在財產權客體方面,民法典適應大數據的發展,將網絡虛擬財產等納入財產保護的范圍。民法典明確了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自動續期規則,從而建立了財產權保護的長效機制。民法典通過完善征收征用、禁止非法限制個人行為自由等制度,防止公權力對私權的不當侵害,使每個人生活在安全的環境中,享受安寧的生活。民法典針對業主大會成立難、表決難,以及維修基金使用難的問題,完善了相關制度。民法典合同編為實現人民群眾居住的需求,注重維持租賃合同的穩定性,完善了承租人優先購買權,新增加承租人的優先承租權,有利于規范租賃市場秩序、保障承租人的居住利益。民法典采用租購并舉的體系,并輔之以居住權制度,為保障人民群眾的居住需求提供了多層次的制度供給。民法典增設的居住權制度,對于解決非繼承人的居住問題、離婚后需要經濟幫助的一方的居住問題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提供了法律支撐。為適應農村土地改革的需要,民法典完善了土地經營權制度并與土地“三權”分置相銜接。民法典規定了土地經營權以約定的方式設立,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并明確了土地經營權變動的生效和登記規則,使其融入現有的物權變動規則之內。民法典同時明確了土地經營權的權利內容,即在約定期限內占有農村土地,自主開展農業生產經營并獲取收益。這些財產權利規則的創設或完善共同構成人民群眾民生保障的法律基石。
在確認對人身權、人格權、財產權保護的基礎上,民法典通過各項民事責任制度充分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的實現。例如,在產品責任制度中規定了懲罰性賠償,可以有效保護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再如,鑒于高樓拋物行為頻頻發生,民法典在總結我國侵權責任法立法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于侵權責任編中專門規定了高樓拋物致人損害責任規則,強化了有關機關在查找行為人方面的職責,有力保護了人們“頭頂上的安全”。
現代法治強調“規范公權,保障私權”。民法典助推實現公權與私權的良性互動,以私權保障規范公權力行使,是權利保障的宣言書。民法典通過充分保障私權,充分調動各類主體參與國家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有利于實現多層次、多維度的社會治理,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 篇3
尊敬的學生會:
我是計科本二班的學生王,現申請加入學生會學習部。小時候曾許下了很多很多偉大的承諾:我要當工程師,我要當警察,我要當老師,當我現在是個大學生的時候,我的夢想是加入學生會為同學們服務,我要鍛煉我自己并且服務號他人,之所以我還喜歡天藍色和銀白色,它代表著我要飛向天空。我身高172是一個性格外向的人,所以我很喜歡讀書,各種書都喜歡。另我喜歡看動漫,動漫中有很多的經典,我盡情遨游在書的海洋中,在這里也希望交到和我擁有同樣愛好的你。我愛好運動,這個愛好導致我的性格外向,大大咧咧的,喜歡和人打交道,我愛好很多運動,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都是我所熱愛的,我為系里在這些球類運動上還爭得了很多的榮譽,這是我的努力付出收到的回報,也是我為系里貢獻的成果。
通過一年的大學生活,從生活和工作中,我學會了怎樣為人處世、怎樣學會忍耐,怎樣解決一些矛盾,怎樣協調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怎樣動員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怎樣處理好學習與工作之間的矛盾。這一切證明:我有能力勝任學生會的職務,并且有能力把學生會發揚光大。
假如我成為學生會中的一員,我要進一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熱情,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心態去對待每一件事情;要進一步提高責任心,在工作中大膽創新,銳意進取,虛心地向別人學習;要進一步的廣納賢言,做到有錯就改,有好的意見就接受,同時堅持自己的原則。假如我成為學生會中的一員,我將以“奉獻校園,服務同學”為宗旨,真正做到為同學們服務,代表同學們行使合法權益,為校園的建設盡心盡力。在學生會利益前,我們堅持以學校、大多數同學的利益為重,決不以公謀私。努力把學生會打造成一個學生自己管理自己,高度自治,體現學生主人翁精神的團體。
我知道,再多燦爛的話語也只不過是一瞬間的智慧與激情,樸實的行動才是開在成功之路上的鮮花。我想,如果我當選的話,一定會言必行,行必果。請領導給我一個施展才能的機會!?
我自愿申請加入學生會學習部,這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鞭策與提高,也是對我的一次鍛煉和考驗,我申請加入這個組織,并力爭為學校教學管理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我認為學習部的責任很大,它是學院的重要管理組織,不僅擔任學院學生會對學生學習的監督檢查督促等職能,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使學生的精神面貌發生新的變化。因此,它對于促進學生的管理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說學習部是學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中,是管理之基,是服務之本,因此我申請加入這個組織。
如果我加入這個組織,我將感到無上光榮,我將嚴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學院各項紀律和規定,對照標準找差距,使自己的自身素質的提高,認真履行學習部所賦予的職能,充分發揮其監督,檢查,管理的職能,堅持標準面前人人平等,不搞小團體,不遜私情,秉公辦事,一切為了學院的發展,一切為了學院的管理,一切為了學生的利益,并把自己置身在學院學生會這個集體中,找準位置,服從組織,聽從安排,在學校管理中,做出自己的貢獻,并在管理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激發澎湃的熱情,端正學習的態度,樹立遠大的理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做遵守紀律的榜樣,做認真學習的榜樣,為學院實現
而學習部作為學生會的一個分支,除了具有以上所說的學生會的優點外,還具有自己獨具的特點:以提高同學們學習意識、營造校園學習氛圍為目的,開展各種同學喜聞樂見的活動。了解反饋廣大同學在學習方面的意見和要求,在師生之間搭起一座橋梁整理,促進師生的相互交流,協助教師共同探討我系教改新方向。
在學院范圍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我系優良學風的的形成,具體工作如下:
1.嚴抓學習紀律。
2.開展學術性活動。除了在校藝術節期間舉辦較為大型的學術活動外,另根據本校的專業特色和實際情況,開展各類學術性活動。
3.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了爭,做好“教”,“學”雙方的信息反饋工作,配合我校教改的順利進行。定時了解并解決學生中學習上的問題,協助有關部門抓好學風建設,參加“評教”活動,積極反映學生對學校教學、教育工作的要求和意見,并及時向教務處反饋。
4.提高學生會的整體成績與學習興趣。并抓好本班和全校的學習情況。
5.進行各班間的學習經驗交流,與老師的溝通。
此致
敬禮!
申請人: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