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為什么有圣誕老人_圣誕老人的來源
可拉斯是西元四世紀一個天主教的主教,身著紅袍,救貧濟苦,過世后被封為天主教圣人,他也就是今日家喻戶曉的圣誕老人最初的形象。小編整理了圣誕節為什么有圣誕老人_圣誕老人的來源 ,供大家參考。
圣誕節為什么有圣誕老人
圣誕老人慣有的形象是:紅外套、白胡子、錐形帽和“呵呵呵”的大笑聲,誰都不會認錯他。他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人物。
但可能你不會想到,圣誕老人的傳說竟要追溯到好多個世紀以前,他的原型是一位名叫“圣尼古拉”的主教,來自現今的土耳其地區。
這位生活在4世紀的主教,因為樂善好施、關愛孩子而家喻戶曉。17歲時,他決志做了修士,隨后做了神甫,最后成為一名主教。據傳說,父母去世后,他把所有財產分給家鄉的窮人。
終其一生,這位慷慨的人總是拿出自己所有來周濟身邊的人。
公元340年,尼古拉去世,有關他的奇事不脛而走,這些事跡越傳越遠,他的名氣越來越大,最后事實逐漸被傳說取代。
在700多年時間里,圣尼古拉的故事在小亞細亞地區人盡皆知,他被描繪成為一個為窮苦人行奇事的人。
傳說
到9世紀晚期,圣尼古拉的故事遠播至意大利,那里的水手開始相信他有神奇的能力,能保護他們避開海難。
據說在1087年,意大利水手從米拉偷走了圣尼古拉的遺骸,帶回自家家鄉——意大利南部城市巴里。圣尼古拉的傳說逐漸擴散到歐洲各地,很多國家把尼古拉視為主保圣人。俄羅斯人把他奉為國家的主保圣人——國土的守護者。在希臘,他被當成水手的主保——船只的守護者。在法國,他被當成律師的主保——職業的守護者。在比利時,他變成了兒童和旅人的主保——保佑他們逢兇化吉。
隨著時間推移,遍布歐洲的數千所教會開始供奉這位了不起的人。他的善良和無私使他成為楷模。為紀念他,教會規定了一個宗教節日——“圣尼古拉節”,日期是12月6日。這是一個行善舉、贈禮物的日子。時至今日還有很多國家在慶祝這個節日。
近現代
宗教改革之后,圣尼古拉在歐洲的追隨者日漸稀少,但在荷蘭,他的故事仍被人們津津樂道。荷蘭兒童會把自己的木鞋留在壁爐邊,而圣尼古拉會在好孩子的木鞋里放進糖果作為獎勵。
到了17世紀,荷蘭殖民地把這種傳統帶到美洲,哪兒的人給圣尼古拉起了英文名叫Santa Claus ,發音近似他的荷蘭名字,于是,圣尼古拉在新大陸走紅了。
20世紀中期的商業推動下,圣尼古拉作為圣誕老人再次傳遍世界,形成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圣誕老人的形象和故事。
許多國家都保存了他們自己有關圣誕老人的風俗和傳說。在荷蘭的傳說中,圣誕老人Sintirklass還帶了一個叫Black Peter的助手,乘著一艘船于12月6日來到。他帶著一本大書,書中描述了所有荷蘭小孩在過去一年中的表現。表現好的小孩就送禮物給他們,不好的小孩便讓他的助手帶走。
德國的圣誕老人也帶著一個叫做Knecht Ruprecht、Krampus或Pelzebock的助手,肩上背著個裝著禮物的大袋子,手上拿著一根棍子。好孩子可收到他的禮物,頑皮的孩子卻要給教訓幾棍子。
意大利的圣誕老人叫La Befana ;法國的圣誕老人叫Father Christmas或Pere Noel ;瑞士的圣誕老人叫Christkindl或Christ Child;斯勘的納維亞地區的圣誕人叫julenisse 或 juletomte ;而英國的圣誕老人和法國一樣也叫Father Christmas(圣誕之父),他的形象比其它圣誕老人更莊嚴,更清瘦一些。北美的圣誕老人便是乘著馴鹿拉的雪橇來給孩子們送禮物的。
圣誕老人的來源
尼可拉斯是西元四世紀一個天主教的主教,身著紅袍,救貧濟苦,過世后被封為天主教圣人,他也就是今日家喻戶曉的圣誕老人最初的形象。
大約在西元350年12月6日尼可拉斯過世,因此這天也成為圣尼可拉斯節。節日到了,后人不僅特別紀念他,并思考社會中的危難困苦,對他人發揮鄰人之愛,伸出援手。歐洲許多國家仍大肆慶祝圣尼可拉斯節,荷蘭、德國、瑞士等地區,有許多不同的民俗活動,如游行、燈節、聚會等熱鬧展開。
若要以東方佛教的說法來比擬,他就是一個救苦救難的菩薩,只是在商業包裝之下更增添了歡樂的節日氣息。尤其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的行銷策略下,跟著商品更進入了全球異教徒的生活里。
布滿宗教氣氛的山國瑞士
除了城市的慶典,許多瑞士中部的古城,至今仍延續著百年前的慶祝方式。圣尼可拉斯穿著主教的服裝,灰灰人則是天主教修士的樣貌:提著燈、晃著牛鈴、吹著號角游行,是獨具風格的阿爾卑斯山風情。
越被視為保守的鄉間,越是保留了真正的傳統。保存獨特慶祝方式的農村地區,表現出強烈的當地民俗色彩。相比之下,大城市在所謂的國際接軌中,反被商業操作同質化了。堅持自我的瑞士傳統派,著古裝行古禮,反倒讓現代人在人類歷史的流變中,再次看到文化多樣性的與眾不同。
今日瑞士先進的形象中,大雪覆地之時,古意未減的山間小城,顯現著古今并存和諧的氛圍,奇妙而夢幻,但一點也不違和。
具有教育意義的圣誕老人和助手灰灰人
按照瑞士的傳統,過節時尼可拉斯主教和他的助手灰灰人(Schmutzli),騎著驢子來探望孩子,帶著食物之外,還有一本黃金記事本。孩子們圍繞在圣尼可拉斯的身邊,想知道黃金記事本里記錄著他們一年當中哪些重要事件。
圣誕老人和孩子們一一談話,品行良好的孩子將會得到一個裝滿食物的小袋子;調皮搗蛋的孩子,則會被灰灰人裝進麻袋里,然后帶回森林教訓一番。在孩子們的眼里,這“紅灰二人組”不僅僅帶來了歡樂,也有嚴格的一面。他們審視著孩子們的品行,富有教化的責任。
小孩子對此傳統深信不疑,會在圣尼可拉斯和灰灰人來訪之前,努力扮演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乖巧聽話。在今日許多家庭也會讓家中長輩喬裝成這兩個人物,帶來歡樂并教育孩子,是瑞士圣誕節之前的重要活動。
而扮演圣誕老人最合適的人,一般不是自己的父親和常見的長輩,因為彼此過于熟悉,太容易被孩子識破,最好找一個不常見面的叔叔伯伯。通常在瑞士的村子或是社區里,也有些男人在過節前特別為附近的家庭和學校扮演圣誕老人和灰灰人,賺取外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