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暑期專題優秀社會實踐報告
參加市內紀念《抗戰70周年圖片展》、 參觀華東革命烈士陵園。了解沂蒙革命先烈抗戰英勇事跡,學習紅色沂蒙精神,增強愛國情感,紀念中國抗日戰爭70周年。
實踐總結
列寧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忘記過去就等于背叛。”,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記得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戰爭使中華民族蒙受了空前的奇恥大辱,使中華民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里越陷越深;三十多年后,“九一八事變”打破了沈陽城的寧靜;“七七事變”的戰火硝煙彌漫在盧溝橋畔。曾經創造了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東方大國失去了原有的尊嚴,整個中華民族處于亡國滅種的危急關頭。
只有挺身而出!只有用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于是中國共產黨站出來了,互相奔走呼號,帶領全民族人民舉起憤怒的大刀,浴血奮戰,正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寫下沉重而輝煌的一頁。
我的家鄉山東臨沂也是一片紅色的熱土。在革命戰爭時期,共產黨在這里播撒革命的火種,領導創立了沂蒙山革命根據地。劉少奇、羅榮桓、徐向前、陳毅、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沂蒙是山東抗日根據地的中心,面對日軍瘋狂的“掃蕩”、“蠶食”和“封鎖”,八路軍和沂蒙人民緊密團結,同仇敵愾,生死與共,同日寇展開了英勇斗爭,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中國抗戰史上的壯麗詩篇。張元壽、常恩多、沂蒙六姐妹、紅嫂明德英等一大批抗日英
雄在沂蒙大地涌現,為保衛家園貢獻自己全部的力量。
實踐過程
首先,我先去了華東革命烈士陵園。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建于1949年4月,占地15萬平方米,大型紀念建筑物18座。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鄧小平、等10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為陵園題詞。1986年10月,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XX年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XX年11月25日,到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
烈士陵園塔
其坐落在陵園的中央,為五角亭柱式構筑,凸顯出東西方建筑風格的有機結合。塔座為一石質平臺周圍有石欄環繞,四面各有12級臺階,通向環塔甬道。塔身挺拔雄偉,聳入云霄。正面為毛澤東主席題寫的"革命烈士紀念塔"7個大字,金光閃耀。四周石碑上刻有劉少奇、朱德、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以及華東局、山東省人民政府、魯中南行署的建塔碑文。塔身五個角上各有兩條石柱,石柱頂端和亭內五面塔壁上各有一大型浮雕,謳歌了華東軍民團結一致英勇斗爭的革命精神。塔身四周以青銅欄桿護圍。塔頂綴一大型景泰藍質紅五角星,紅光閃映,象征革命烈士功高及天,光照千秋。
《永恒》
參觀完烈士陵園,走進了革命烈士紀念館。聳立在館前的是名為“永恒”的雕塑,象征著革命英雄永遠在我們心中永不泯滅。紀念館分為抗日戰爭紀念館和解放戰爭紀念館。抗日戰爭紀念館主要展出了沂蒙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對日作戰、日軍在山東犯下的暴行、銅墻鐵壁等內容。解放戰爭紀念館主要展出了華東軍民在陳毅、粟裕、譚震林領導下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魯南、萊蕪、孟良崮、濟南、淮海等重大戰役。兩館展出有較高歷史價值的革命文物300余件,并運用照片、文字、雕塑、場景及電視、投影等較先進的聲光電展示手段,再現了這一重要的歷史。
進入紀念館,映入眼簾的是氣勢恢宏的雕塑,和掛在墻壁上X年在這里參觀,緬懷先烈時的重要講話。乘扶梯上樓去,進入抗日戰爭紀念館展廳,可以看見掛在墻上的詳細的沂蒙抗日根據地戰略地圖,從地圖中可以清楚的了解沂蒙地區抗日的路線走向。館內成列著很多抗日浮雕,生動形象地再現了革命先烈英勇奮戰的戰況。展館內還介紹了沂蒙地區英勇抗戰的民眾,如 沂蒙六姐妹,以及沂蒙山區人民看日戰爭時期賴以生活和幫助紅軍的生活工具。
接著我去了位于市圖書館六樓展覽中心的“山東抗戰70周年圖片展”。
展內已經聚集了不少前來參觀的民眾,其中最多的是孩子以及帶領孩子的家長。承辦方市圖書館還派出志愿者和講解員服務前來參觀的民眾。
我們不應遺忘“9·3”是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同時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作為一名中國人,必須牢記:九月三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抗擊法西斯作出巨大犧牲和貢獻的主要國家。
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了。今天,我們追思那段血與火的歷史,紀念那場偉大勝利,我們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從那段悲壯的歷史中吸取偉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啟發,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