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一思修社會實踐報告范文(精選3篇)
2023大一思修社會實踐報告范文 篇1
生活中某些特別的日子,總想把它記錄下來。年輕即出發,這是我們來到徐聞這個地方,正式開班支教的第一天。每位小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心情,興奮與忐忑是我們普遍的情緒。為這一份獨特的經歷而興奮,為能否出色地做好這一件事情而忐忑。作為支教組的一員,我的工作是負責三四五年級的英語教學。早晨看著這一群群活蹦亂跳、朝氣蓬勃的小孩,不禁回憶起自己單純無憂的童年,遙想著他們未來的路,人生還有多少酸甜苦辣在等著他們體驗啊。
第一堂班會課,每個老師都去了自己相應的年級做了自我介紹,第一印象很重要,老師們都給孩子們留下了熱度溫暖的印象,回饋給我們的是燦爛美麗的笑臉。其實小孩子很好相處,你熱度,他們更熱度,我們要做的可是要hold住小猴孩呢。
班會以后,便是我的五年級英語課了。整節課的基本流程是先讓他們介紹自己,聊一聊他們自身對英語這一學科的感覺,中間穿插有關地道英語表達的小視頻以及中外有趣小短片。第一次上課,也發現了自己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考慮所教的東西對于他們是否過難,教室氣氛如何更好地調動——提問哪種問題、玩什么游戲想要達到什么效果都要計劃好。而且教室進行過程中也不一定能按原教案進行,充滿變數,考驗應變能力和控場能力還有組織能力。真切體會到當老師不易,當一位好老師更不易啊。三下鄉支教教室,必然是與傳統教室不同的,大學生應是為未來教育注入新鮮血液、傳播新穎思想的先行者。力求教室有趣又讓學生學有所成,是我們的追求。我在想,打造有趣的教室者,其本身也必為有趣的人。
四年級英語課緊跟在五年級后,我在這一節課把授課方法稍微改進了一下,讓學生分組,上臺相互用英語介紹自己的朋友。這鼓勵了他們勇敢開口說英語,特別是一些男生,在他們的表現收獲了掌聲以后,我看到他們的眼睛是閃光而有神的,也充滿的自信。我想這就是教育的意義,賦予人們身上一切美好的特質,學會發現自己,自尊、自信。
支教的第一天,希望明天能給予更多,收獲更多,成長更多。
2023大一思修社會實踐報告范文 篇2
不知不覺,為期五天的暑期社會實踐已經結束了,在這短短的五天里,我感覺自己成長了不少,也收獲了不少。
暑期實踐第一天,在一切安頓好之后,我們所有隊員走出住所,走向街頭店鋪,進行了第一次的實地調研。一開始,我們組在街頭找了一部分年齡偏大的老人進行調研,發現他們大多不認識字,導致調研無法繼續,于是我們又把調查對象的年齡段降低了一些,詢問了一些中老年人,獲得了許多真實有用的信息,大家都非常開心。當發現附近有一所中學時,我們都一致同意去中學附近調研,一是覺得學校附近的人員應該都比較容易交流和溝通,二是學校旁邊的人應該大都是當地人,對本地方言應該有更深的了解。實踐結果證明,我們的決定是對的,我們最終有了很多收獲。被詢問的市民們都非常主動,熱心地配合我們,為我們解疑答惑,推動了我們更好地完成了此次調研。第一天調研結束后,每個人都很有收獲,個個面帶微笑,洋溢著調研的喜悅之情。
之后的幾天里,我們去了回民聚居的地方——八坊街區。在這里,我們不僅進行了調研,還感受到了回民們的熱度,甚至品嘗了熱心市民拿出的特色美食,非常美味。其中,一個回族的女大學生,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她得知我們也是大學生后,更加主動地配合我們的詢問,對我們的問題,知無不答,還給我們詳細地講述了一些詞語的使用人群,是漢族民眾使用的多,還是回族民眾使用的多。她的配合讓我們組的研究工作得到了更深入的開展。
走出學校溫室,走向社會考場,我才真正感受到一些理論知識的來之不易,感受到了研究的不易,深刻地體會到了為什么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目的。
作為一名大一的本科生,能參加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是對我一次莫大的鼓勵和鍛煉。我十分感謝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感謝帶隊的認真負責的羅老師以及我所有的隊友們,謝謝你們們在這五天對我的關心和照顧,謝謝你們助我成長。如有下次實踐,我一定還會主動報名參加的。我堅信,實踐出真知!我堅信,我實踐,我快樂!
2023大一思修社會實踐報告范文 篇3
20xx年xx月26日,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二年級學生汪洋,在幫助同學抓小偷過程中被歹徒刺中心臟而光榮犧牲;20xx年8月26日,重慶豐都縣18歲的中學學生王敏涵與同學外出游玩時,跳入水中救落水同學,溺水身亡;20xx年xx月24日,湖北長江大學的15名同學在長江邊為救兩名落水兒童搭起了人梯,兒童得救了,但陳及時、方招、何東旭三名同學卻英勇獻身
20xx年xx月31日,浙江工業大學大三學生楊濟源因抓小偷在離學校不足200米的地方被捅傷,在醫院不治身亡。21歲的楊濟源是天津薊縣人。20xx年xx月31日22時許,犯罪嫌疑人楊某、卜某某、馬某某、張某某等4人在浙工大北門附近行竊時被楊濟源和幾位大學生發現。楊某被大學生扭獲后,在掙脫過程中用隨身攜帶的刀子將楊濟源捅傷致死,并與馬某某、張某某等一起逃離現場。據事后楊濟源的同學說,楊濟源是班長,那天晚上本來要和其他班的班長一起召開班長會議,但由于最近同學的手機總被偷,楊濟源決定和其他幾個同學一起去校門附近抓小偷。可誰也沒有想到,善良的楊濟源就這樣一去不復返,成為我們心底永遠的遺憾和懷念。
20xx年1月1日上午,浙江工業大學的論壇里專門開辟了“紀念楊濟源”的板塊,兩小時即已達到20xx多帖。楊濟源在校內網上最后的簽名就是“男人可以沒才,可以沒錢,但是不可以沒責任感”,傳遍了校園,成為同學口口相傳的名言。“泣別英雄,楊濟源走好。”1日傍晚時分,學校在體育館為楊濟源設置了靈堂。直至22時,靈堂門口仍排著隊,人流慢慢地移動,在沉重悲愴的哀樂中,許多與楊濟源素不相識的同學手持白菊,走到楊濟源的遺像前三鞠躬。
從相關的高校網絡論壇到媒體的評述,再到社會各界對烈士的褒揚,字里行間無不在促使人們思索:在大學生群體中不斷涌現的舍生取義精神,給我們這樣的啟示?
英雄,不分年齡和年代。80后、90后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學生,意氣風發,充滿理想和抱負,保持著一顆善良純真的心,為了捍衛責任和正義,甚至可以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20xx年的汶川大地震,無數大學生趕往災區,為遭遇災難的人們送去溫暖和希望。北京奧運會的勝利召開,不能說沒有千千萬萬大學生志愿者的無私付出,如此龐大的規模,這在世界各國是罕見的。他們的奉獻精神讓整個時代為之感動。面對我們的大學生,他們身上閃耀的高尚品質,那些圓滑世故、良心早已泯滅的人難道不感到汗顏嗎?事后的紀念和懷念,無論是授予榮譽稱號還是給予物質獎勵,都于事無補,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社會還要學會如何去保護這些英雄的人們,保護他們,就是保護一種精神、一種品質,讓這種精神遠遠傳承下去。
20xx年xx月24日,為救兩名落水少年,湖北長江大學多名大學生手拉手撲進江中營救,兩名少年獲救,而3名大學生不幸被江水吞沒,英勇獻身。這是一條令人倍感沉重的消息。三個青春燦爛的生命以一種高尚的方式瞬間離我們而去,三個家庭卻又勢必因此而承受巨大悲痛。許多同學都對這多名大學生特別是英勇獻身的3人致以了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