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批評與自我批評
近日,在中央黨校XX年度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對批評和自我批評作了系統深刻的闡述,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應當認真學習和思考。(《學習時報》9月10日)
批評與自我批評一直以來都是我黨保持先進性的重要武器之一,是廣大黨員干部不斷進步的法寶。尤其是基層領導干部,在面對形形色色的批評時,如何認識,如何處理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對于來自他人批評,領導干部應該少一點牢騷和怨氣。古話常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他人對自己的批評雖然有時候顯得言辭激烈、語氣不溫和,但出發點還是好的。既然他人對你提出批評,更多的是希望你能改正錯誤,不斷取得成績和進步。所以,批評的言外之意是飽含希望。上級對下級的批評,飽含對下級的栽培;同級之間的批評飽含對同事的鼓勵;下級對上級的批評飽含對上級的信任。如果不是關心和在意,誰會一天吃飽了專干得罪人又不討好的事?既然開口說不好,那證明你工作確實沒有做好,存在一定的瑕疵。這樣的批評對領導干部來說,更多的是一種希望,對各級組織來說是一種責任。因此,作為領導干部應該虛心接受他人的批評之聲,少一點牢騷和怒氣,多一點平和與理解。
其次,對于來自他人的批評,領導干部應該虛心接受和采納。換言之,因為對一個人寄予厚望,所以對其要求也相應提高。故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引起注意,你的一點一滴的缺點和不足,都會引起關注。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再聰明的人也會犯錯誤,這是人之常情。所以,作為領導干部接受他人的批評另一層面的意思是對自我優缺點的再次認知過程。當事者迷,旁觀者清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共產黨員的干部不僅要有接納批評的勇氣,更應學會從批評中獲取營養。每個領導干部都要經常想到自己的缺點、弱點和不足,養成嚴以律己,廣納善言的好習慣,誠懇接受他人的批評,主動地從他人的批評中吸取營養,才能不斷進步。只有不斷要求進步的人才會虛心接納并采用他人的批評之聲,這是一個理解和升華的過程,也是提高自我水平不斷完善的過程。
再次,對于來自他人的批評,領導干部應該充分肯定和信任。現在許多人圓滑世故,為人處事十分“聰明”,甚至有點過了頭。當面總是陽奉陰違,說著些歌功頌德、夸獎表揚的話語,恨不得把你捧上了天,讓你洋洋得意、忘乎所以。對這樣的人,領導干部要十分謹慎對待之。而也有那么些人,見你有缺點總是毫不留情地給你指出來,也不顧忌什么場合和面子,不講究什么用詞溫和與刺激。但是,這樣的人在關鍵的時候總是能夠挺身而出幫你解決困難,與你共同面對問題。因此,可見只有對知心朋友才會直言不諱地提出批評,而“孤家寡人”是聽不到批評的。批評你,是信任你、看重你、愛護你,希望你取得長足的進步。但總有那么些領導干部不能明白其中道理,對來自他人的批評之聲嗤之以鼻,處處打壓甚至報復,而對來自他人的討好馬屁卻受之無愧,出處維護甚至抬愛。這顯然是不明之舉。一個領導干部如果聽不得半點批評之聲,而整天蒙混在馬屁聲之中,必將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與愛戴,終究會貽笑大方。
俗話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為人處事和干工作一樣,都有需要不斷改進的地方。有了批評,可以及時發現自身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彌補缺陷,促進進步,這樣工作也才有動力。因此,每個領導干部都應正確看待批評,坦然面對批評,真心接受批評、樂于接受批評,嚴于解剖自己,接受群眾的批評監督。每個領導干部都應該樹立“聞過則喜”的態度,以“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為宗旨,本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心態,勇于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武器,經常審視自己,經常剖析自己,不斷修正自己,努力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