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日志
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日志
三下鄉(xiāng)第一天
xx年7月11,今天我們聚集在了學校,為我們的“三下鄉(xiāng)”做好一切準備,我們每個人都興致勃勃的在等待著出發(fā),老師為我們暈車藥、清涼油等外出必用品,七月是湖南最熱的月份老師們還精心為我們準備了“藿香正氣水”怕我們中暑!我們和老師們在教學樓前展開了“三下鄉(xiāng)”活動的啟動儀式,老師們對我們很關心,不停的囑咐我們安全問題,不停的問我們是否把該戴的東西都帶齊了……最后我們和老師們在教學樓前合影,合影后我們坐公交車來到了長沙汽車南站,,我們在等車的過程中老師不段交代要我們注意安全,相互照顧!在上車之前老師做了一下簡單的交代,我們進行了分組一男一女這樣可以很好的起到一個相互照顧的效果,上了車后正是中午用餐時間,我們都自備了干糧相互分享著食物,楊翱還特地從他家鄉(xiāng)湘西帶來了泡菜。這種有福同享的感覺真的很像一個大家庭組織了一場郊游。很溫馨、很感動!由于大家都起得早在車上都相互依偎著睡著了!
我們都順利的到達了目的地,下車后我們找了家小餐館補了補我們的中餐!飯后我們坐上了小巴,小巴行駛在盤山公路上路途很顛簸,一條小小的路一邊是湍急的河流另一邊是高山峻嶺,路面還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在高高的山上還有云霧妖嬈,那景色怎一美字了得啊!
我們顛簸的一路來到了我們住宿的地方,因一路顛簸我們選擇了稍作休息,同時我們業(yè)在休息期間把隊員們住宿進行了安排。整個隊伍在 休息期間也做了小小的調(diào)整!
在調(diào)整過后,我們向炎陵“紅軍標語博物館”進軍了。
該館主體建筑占地1579平方米,框架結(jié)構(gòu),分3層,建筑總面積3892平方米,規(guī)劃總投資930萬元,已完成投資500萬元,預計xx年“五一”前投入使用。一期工程為紅軍標語博物館主體建筑,包括工農(nóng)紅軍革命活動紀念館、朱毛會面紀念碑、古戲臺等景點為一體的綜合性紅色旅游景區(qū);二期工程為文化廣場。主體建筑占地1579m2,共3層,框架結(jié)構(gòu),整體建筑面積3892m2,其中陳列展覽面積1756m2,估計投資將超過1000萬元。
炎陵縣紅軍標語保留數(shù)量之多、內(nèi)容之豐富完整、部隊署名番號之多,在全國也極為罕見。據(jù)統(tǒng)計,該縣至今保留內(nèi)容完整、字跡清晰的紅軍標語有151處(組)339條,4617字,漫畫、組畫8幅,對聯(lián)3幅,留言2篇,紅軍識字班墻報成績公布欄2個,以及寫在紙上的標語3張,標語落款的部隊番號達66個。這是一批珍貴的紅軍墨跡,是紅軍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是珍貴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chǎn),是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形象生動的實物教材。
炎陵縣紅軍標語博物館將收藏散布于該縣12個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場的22個村近400條紅軍標語實物及資料檔案為主,同時兼顧相應的革命文物、蘇區(qū)民俗文物約1300件,若條件許可,可擴大收集井岡山根據(jù)地范圍內(nèi)其他縣(市)甚至全國其他地區(qū)零星留存的紅軍標語。
紅軍標語作為一種特殊的文物,在炎陵得以大量保存,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而這背后,有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史料記載,1928年10月,朱德率領紅四軍十師二十八團來到炎陵縣十都,組織軍民一舉摧毀了國民黨縣團防局并開倉放糧。可沒想到,貧苦的百姓竟沒有一個人前來領取糧食。后來得知,是老百姓心里有疑慮。
于是,朱德率領部隊在十都墟上廣寫標語,并親自指揮士兵在糧倉大門上方墻上寫了一幅大標語:“鏟除搶劫秋收、不顧民眾凍餓的匪黨”。隨后又在大門外的廊墻上寫滿了“共產(chǎn)黨是無產(chǎn)階級政黨”等標語。通過廣泛發(fā)動和標語宣傳,當?shù)匕傩詹艍阎懽臃至思Z食。
從此,炎陵大地上,人民與紅軍官兵共同戰(zhàn)斗,共同生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標語,是紅軍時期動員群眾、宣傳黨的政策的有力工具,也是黨史研究的重要資料,更是土地革命時期歷史的有效的物證。建立“紅軍標語館的意義重大。
在參觀完后,我們回到了住宿的地方。由于一路顛簸天色也晚了,我們簡單的解決完晚飯后,各自回到自己的宿舍。在大家都洗漱完畢后,我們組織團隊開了個會議,會議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對白天做過的事進行一個總結(jié),并且對明天的行程做一個交代,還有就是安全問題做出要求。
這就是今天我們做過的事情,一路上我們相互照顧,相互幫助就像一家人一樣和睦愉快!
三下鄉(xiāng)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