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意義
尊敬的黨組織:
改革既是過去成功的法寶,也是今后克服困難進一步取得成功的必然選擇。通過改革,構建起能夠支撐科學發展、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這不僅需要在經濟體制方面繼續創新,也要在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管理體制以及生態文明體制等方面進行創新。
《總論》部分講了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講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意義。其中最重要的兩句話是:總結過去,“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面向未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理解這兩句話的含義?也就是如何理解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我想從我國現代化進程的角度、從比較大的歷史視野上為大家理解這個問題提供一個背景。
大家知道,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不論是在經濟發展方面,還是在社會文明程度方面,中國都曾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根據著名經濟史學家麥迪森的估計,在公元182019年之前的3個世紀,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直到鴉*戰爭發生前20年的1820年,中國經濟占全球的份額還在1/3左右,其經濟總量比整個歐洲要高出約20%。但在之后的大約160年間,中國經濟占世界的比重持續下降,辛亥革命前后降到9%左右,新中國成立前后降到4.5%,而改革開放前甚至降至不到2%。經濟的落伍使得國家和人民飽受欺凌和屈辱!趕上世界潮流,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成為鴉*戰爭以來全體中國人的不懈追求。
截至目前,我國的現代化進程取得了怎樣的成就,下一步面臨什么樣的任務?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從1979到2019年的 34年間,GDP年均增長9.8%,創造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2019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9年我國經濟總量達到7.3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已經超過10%,人均達到5440美元,進入了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成功實現了由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的轉變。
站在這樣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現代化建設下一個戰略目標,就是再經過10—20年的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階段,邁向高收入社會,完成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目標。中國能夠順利實現這個目標嗎?
有兩條國際經驗值得我們深思和高度重視。第一條是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現象。近現代以來,世界范圍內,眾多的落后國家都曾經或正在進行著后發國家的追趕式現代化過程。結果怎么樣呢?一個十分有趣但非常令人深思的現象是,絕大多數國家在現代化的起步階段進展都相當順利,并很快實現了由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的轉變,但此后的發展卻出現明顯分化:少數國家成功地將發展進程保持下去,并最終實現了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的轉變,最成功者當屬日、韓;而大多數國家,典型的如拉美的阿根廷、智利等,亞洲的印尼、泰國、菲律賓等,都陷入了長期的停滯、徘徊,遲遲難以實現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的跨越。
另一個值得重視的國際經驗叫“制度高墻”現象。在2019年的時候,美國哈佛大學一位教授寫的一篇文章很有意思,
他們選擇了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并用一套指標對這100多個國家的制度優劣狀況進行了定量分析。最后得出的結論很值得我們今天深思,他發現,當人均收入在11000美元之前的時候,收入水平的高低和制度的優劣關系不大,不太密切。但到了11000美元之后,經濟增長的績效和人均收入水平的高低與制度的好壞則密切相關,凡是高收入國家都有比較好的制度安排。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制度安排,中等收入國家將難以跨越11000美元的高墻而進入高收入社會。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中等收入陷阱”和“制度高墻”現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在后發國家追趕型現代化的過程中,從低收入社會向中等收入社會的轉變,與從中等收入社會向高收入社會的轉變,是兩個性質上不大相同的發展過程,面臨的發展環境、發展條件不同,需要的發展模式和體制保障也是不同的。在前一個階段,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發展主要依靠低成本、現有成熟技術等后發優勢,這時對經濟體制好壞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基本的政治社會穩定就能夠啟動工業化的進程,并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但當經濟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不僅之前的許多比較優勢會發生變化,比如低成本優勢等,也會面臨更加復雜的政治、社會環境,比如居民政治訴求提升等。
從各國的經驗看,成功實現從中等收入階段向高收入階段跨越的關鍵,是要實現兩個方面的創新和轉變,一是增長動力的創新,即從低成本要素投入推動的增長轉變為創新驅動的增長,二是社會管理模式的創新,即從傳統的國家、社會治理模式轉向現代治理模式,以有效協調利益關系,保持社會的和諧穩定。實現不了這兩個方面的創新和轉變,現代化進程就會停滯甚至逆轉,大多數掉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都是在這兩個方面出了問題。
然而,實現這兩個方面的創新和轉變絕非易事,因為它們對體制的好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國家之所以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因為過不了體制改革和發展模式創新這個關。從我們自身的情況看,過去30多年我國的發展相當成功,但是過去的成功并不能保證今后的成功。我國現行發展模式的弊端和不可持續性已經十分明顯。然而轉變發展方式的問題已經提出多年,為什么遲遲難以轉變?最關鍵的還是體制模式沒有轉變。因此,關鍵是通過改革,構建起能夠支撐科學發展、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這不僅需要在經濟體制方面繼續創新,也要在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管理體制以及生態文明體制等方面進行創新。所以說,改革既是過去成功的法寶,也是今后克服困難進一步取得成功的必然選擇。
匯報人:
201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