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黨課培訓思想?yún)R報
敬愛的黨組織:
近期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黨課培訓,使我的入黨愿望更深入了一步。在黨課學習中,學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求我們在工作和學習中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些單位在重大決策實施前,邀請相關(guān)專家進行科學論證,有效避免了決策的盲目性,降低了決策的風險。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同時,也要做不可行性研究。
所謂不可行性研究,即逆向思維論證。在有關(guān)部門提出可行性計劃的同時,成立一個專項調(diào)研小組,進行該項目的反向論證,專門提出反對意見并形成不可行性論證報告。
進行可行性研究時,盡管會考慮到不可行性的因素,但這種考慮相對零散、感性、模糊,而非系統(tǒng)、理性、鮮明。將不可行性研究單獨提出來,其目的就是放大可行方案里的不可行部分,從而使決策者對由此可能造成的風險和失誤得出更深刻的認知,作出更充分的估計,形成更科學的研判。
可行性研究的結(jié)論,理所當然應(yīng)該包括肯定與否定兩種可能。然而,有的單位一研究就可行,一研究就放行,似乎沒有否定這一說。這種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勢,容易導致對可行的有利因素有意放大,對不可行的負面影響刻意回避。這樣論證出的決策,其科學性和可靠性究竟如何,恐怕就要打上一個問號。
不可行性研究盡管最后絕大多數(shù)沒有通過,但意義和作用不能抹殺。通過不可行性研究,找到潛在的問題,暴露隱藏的風險,不僅是對決策的充實、完善,也是對決策者的提示、警醒。
不可行性研究與可行性論證一樣,弄不好也容易流于形式。不可行性研究不是簡單地修修補補,而是站在完全相反的立場、作出完全不同的結(jié)論。它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徹底性,即盡最大可能排除各種人為因素的干擾,保持論證的獨立性。那種為迎合決策者的意圖而進行的不可行性研究,與上述要求是背道而馳的,其真實目的不是論證不可行,而是論證可行。這就必然陷入形式主義。
以上是我結(jié)合自己的工作,應(yīng)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在工作中區(qū)分可行性和不可行性研究的感想。我也有一些缺點,比如閑暇時間的浪費,希望黨組織認真教導認真考核,爭取早日能發(fā)展成為一名中國員。
匯報人:
XX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