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黨節的由來
建黨節,即中國共產黨建黨日。1941年,中共中央確定將1921年7月1日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日。建黨節的由來是什么?建黨節有什么紀念活動?接下來就跟第一范文網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國建黨節簡介
建黨節,即中國共產黨建黨日。1941年,中共中央確定將1921年7月1日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日。此后每年的7月1日,全黨都要熱烈慶祝黨的誕生紀念日。但是,中國共產黨建黨日并不是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時間,把7月1日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紀念日,是毛澤東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來的。而根據新發現的史料和考證的成果,中國共產黨實際建黨時間是1921年7月23日。
中國建黨節歷史由來
中國共產黨于1921年7月成立后,在反動軍閥政府的殘暴統治之下,只能處于秘密狀態,沒有公開進行活動的環境。在大革命時期,黨忙于國共合作、開展工農運動和支援北伐戰爭,沒有條件對黨的誕生進行紀念。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處在更加艱苦的農村戰爭環境或者在白色恐怖下進行斗爭,仍沒有條件組織統一的活動來紀念黨的生日。直至1936年當中國共產黨成立十五周年的時候,黨的一大代表陳潭秋同志在莫斯科出版的《共產國際》雜志第七卷上,發表了《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回憶》一文,以表示對黨的誕生的紀念。這是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最早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一大是1921年7月底開幕的,但沒有具體的日期。這篇紀念文章是以一大開會的月份為依據的,而不是以一大開幕的具體日期為依據的。當時,還沒有舉行過群眾性的紀念黨的生日的活動。
當時,在延安的曾經參加過一大的黨的創始人只有毛澤東和董必武兩人。他們回憶一大是七月份召開的,但記不清楚確切的開會日期。因為缺乏檔案資料,一時無法查證,所以就把7月1日確定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七一”作為黨的生日,最早見于中央文件是在1941年6月。當時,中共中央發出了《關于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周年抗戰四周年紀念指示》。指示說:“今年七一是中共產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國抗日戰爭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據地應分別召集會議,采取各種辦法,舉行紀念,并在各種刊物出特刊或特輯”。這是以中共中央名義作出的把“七一”作為黨的生日進行紀念的第一個文件。
中國建黨節紀念活動
中國共產黨建黨日確立后,全黨開始大規模地舉行慶祝建黨日的活動。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1941年5月16日創刊)出版了《中國共產黨二十周年特輯》,發表了題為《紀念中國共產黨二十周年》的社論,還發表了朱德寫的《中國共產黨與革命戰爭》、林伯渠寫的《中國共產黨與政權》、吳玉章寫的《我和共產黨》等紀念文章。在此前后,該報還大量報道了延安黨政機關和人民團體舉行紀念黨誕生20周年活動的情況。同年7月1日,重慶《新華日報》也發表紀念黨的誕生的社論。
從此,“七一”就作為黨的生日固定下來。每年的7月1日,全黨都要熱烈慶祝黨的誕生紀念日。正如劉少奇同志所說:“這是我們黨最重要的紀念日,也是中國人民、中國民族最重要的紀念日。”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故事)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以來,為了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已經走過了八十五年艱辛而輝煌的歷程。
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黨。從黨的成立到新中國的誕生,是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是黨領導的從新民主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階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是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黨和人民八十五年的奮斗、求索,開拓出今天的局面,的確來之不易。
中國的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進行的。這一國情,決定了中國的革命和革命勝利后的建設都要走有中國特色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在把馬列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經過多次的艱難曲折和對勝利與失敗的反復比較,終于實現兩次歷史性的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即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即鄧小平理論。正是在這兩大理論成果的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這是中國共產黨八十五年歷史的本質和主流。正如指出的,黨的歷史是“一部蘊含和體現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活生生的教科書”。實踐證明,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都要由中國共產黨來領導,這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