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情人節吃什么(精選3篇)
七夕情人節吃什么 篇1
山東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于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后,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面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后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只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州,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制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勻后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后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后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七夕的特色食物應以瓜果和蜜為主。
七夕快到了,七夕節吃什么好呢?通過小編的講解,應該了解不少了吧?祝大家七夕快樂,有情人終成眷屬!
七夕情人節吃什么 篇2
七夕快到了,七夕節吃什么好呢?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們中國人的情人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夕或女兒節,這一天是女兒家們最為重視的日子。七月初七之所以稱為乞巧,是因為民間俗信這天牛郎織女會天河,女兒家們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希望能求得美滿姻緣。
談到七巧節,不得不提牛郎織女:牛郎本來是民間的一名孤兒。一天,天上的織女和緒仙女下何游戲,在銀河洗澡。為牛郎耕田的老牛勸牛郎奪取織女的衣裳,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結婚后男耕女織,他們生了一男一女,生活幸福美滿。可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的便讓天帝給知道,使了王母娘娘下凡來,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就此拆散。牛郎上天無路,后來還是老牛獻出它的皮讓牛郎上天去。牛郎上了天,眼見就要追到織女, 豈知王母娘娘金簪一揮, 天空出現一道天河,他們倆隔兩岸,只能哭泣。后來,他們的愛情讓天帝給感動,答應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由鳥鵲架橋在天河相會。后來,人們在節日這天紛紛舉行活動,并準備豐富的美食來紀念他們。
七夕情人節吃什么 篇3
“七夕”如約而至,同來的,還有那不請自到的超強臺風“梅花”。窗外,陰霾的天空,烏云滾滾,急風驟雨敲窗聲聲,定是誰在蒼穹里哭泣吧?
記得小時候,七夕時分天空總是睛朗居多,每到晚上,就會躺在竹榻上遙望天穹上的銀河以及織女星和牛郎星,聽外婆講那個美麗而又凄婉的愛情故事。那時候,天總是湛藍的,星總是閃亮的,日子總是風清云淡的,一切也都是美好的。
長大后,品嘗過生活中酸甜苦辣的滋味后,才知道,生活中的美好是如此的珍貴,也讀懂了牛郎與織女故事中的那一絲惆悵。許是心境的變化,帶來的是天氣的變化,以后的日子里,七夕節還真總是伴著雨的`樣子。于是,這樣的日子,總喜歡收拾起心情,傾聽窗外雨滴有節奏的滴落聲,聽雨聲不張不揚、綿軟柔長的訴說,一些詩句總是會在這刻在腦海浮現。
東漢古詩十九首里的柔腸婉轉:“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會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凄涼的喻意盡在其中。“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的這首《鵲橋仙》最廣為人傳誦了。表達的意境是:只要兩個人真心相愛,又何必在乎悲歡離合,何必在乎是否天天廝守在一起呢?愛情本身就可以穿越時空,跨越千山萬水。但想來終覺得這是無奈中給相愛卻又無緣的人的一種安慰罷了,倒是李商隱的:“恐是仙家好離別,故教迢遞作佳期”道出了心中的一絲疑問。
那時候,也曾經無數次遙想,怎樣覓一彎清淺,越過念念紅塵,讓紛繁的花事和心語遠在青蔥之外,不帶一絲煙火飄塵。現在想來,七夕其實更應該是世俗的,盡管七夕講述的是神仙和凡人的愛情,但那些與柴米油鹽相擁的日子,細碎濃稠的芳香早已滲進血液,成為我們生命的底色。就像七夕這個日子本身,也和我們現在定義的中國情人節相去甚遠一樣,在秦初,七夕是作為一個婚嫁的禁忌日而存在的。在早期階段,牛郎織女的故事是純粹的悲劇。秦觀的“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就表現了這樣一種情緒。因此說,將兩顆永遠不會交匯的星辰發生的凄婉愛情故事的紀念日發展為中國的情人節,的確值得商討的。前幾天,看到一篇名為“七夕多凄婉,不宜共纏綿”的文章,表述的也正是這個意思。
但作為愛情,我想,無論是喜劇還是悲劇,都值得人們歌唱,并令人為之動容的。雖然牛郎和織女被分隔在銀河兩岸,每年只能在七夕才能見上一面,但他們對愛情的執著和真情感天動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讓我們懂得愛,懂得珍惜。
今又七夕,“梅花”帶來的大風暴雨,使東南沿海許多城市的交通陷入停頓,讓許多離家的有情人難以歸家團聚。但我想,這樣一個日子,因為有了愛情,會增添許多的美麗和甜蜜的。試想,當所有的日子都成為七夕時,心會是永遠的鵲橋,我們期待著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