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情人節的故事(精選3篇)
七夕情人節的故事 篇1
《織女》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教他怎樣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后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后,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們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準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七夕情人節的故事 篇2
小時候,家中院里種著幾株葡萄,媽媽總是告訴我們,在七夕這天的晚上,可以在葡萄藤下聽到牛郞和織女在鵲橋上的談話。那時,姐妹幾個對這個故事信以為真,相邀著七夕晚上來聽。可那時太小,對陰歷沒有太多概念,一直錯過,直到現在,葡萄藤已不存在,牛郎織女的稍稍話,再也不能聽到了。
上學后,很喜歡秦觀的《鵲橋仙》“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心里總會對牛郞織女不能常相見而嘆息。
七夕節起源于漢代,又稱為“乞巧節”。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希望女孩都可以心靈手巧。魏晉南北朝時,隨著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日趨完善,七夕已成為普遍的節日,節俗活動日臻豐富多彩,而“乞巧”之舉則成為最為普遍的節俗活動。《荊楚歲時記》一書中描述此俗云:“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婦人結彩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等為針,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現在,七夕節原本的習俗已被遺忘,而由于牛郞織女愛情傳說的存在,被大家稱為“中國情人節”。
七夕情人節的故事 篇3
時間過得真快,眨眼又快到七夕節了。七夕節前和家人一同回憶以前過七夕,仍是津津樂道,趣味盎然。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過七夕,男孩子供奉孔圣人,女孩子則供奉織女姐姐。男孩子希望孔圣人保佑自己學業有成,將來金榜題名。女孩子則希望織女姐姐保佑自己貌若天仙,心靈手巧,將來也能碰到像牛郎哥一樣勤勞能干,愛情專一的意中人。
過七夕最讓孩子興奮的就是榼巧餅。巧餅的樣子有很多種,有蟬、魚、花籃、樹葉和元寶等等,造型逼真,惟妙惟肖,活潑可愛。種類多的關鍵在于榼巧餅的榼子多,對于孩子來說更是多多益善。他們大中午頭風風火火,竄東家跑西家借榼子以充實自家的樣數。如果碰到人家正在使用,就站在旁邊耐心等待,等人家用完了就立刻興高采烈地拿回家。還有一種叫十樣景的小榼子,榼出的巧餅小巧玲瓏。大人用線串成一串掛在孩子的脖子上。每年的七夕節都在三伏天中,不干活都熱得人們透不過氣來。母親任勞任怨,揮汗如雨地為孩子烙巧餅。這就是偉大母愛的體現。
我最喜歡的七夕節活動可不只是吃巧餅那么簡單。記得二姑告訴我,白天的時候把篩子蓋到井上就能看到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對于好奇心極強的男孩子來說肯定是要照做的。我把篩子挪到井上,整個人都趴在上面,眼睛透過縫隙觀看水面。我把眼睛瞪得溜圓,好長時間都不敢眨一下,生怕一眨眼的功夫就錯過了什么好看的光景。可是我趴在上面好久都不見有牛郎織女的身影,就揉揉眼睛繼續看。當水面平靜時竟看到自己倒映在水里的畫面,便朝著里面做鬼臉,不小心把一顆石子碰到了井里,水面蕩起一圈一圈的漣漪,井里的那個自己立刻變得模糊了,過一會兒又出現了,我就這樣看著井里的那個淘氣鬼咯咯地笑,竟也覺得有趣的不得了。
晚上,一家人早早吃過飯,拿著馬扎圍坐在葡萄架下。當大人們喝著茶水就著巧餅說說笑笑拉家常時,我就做出一個“噓”的手勢讓大家安靜,以便于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說的悄悄話。這樣還嫌不夠,我站起來,挪過一個小石頭墩,搖搖晃晃地站到上面去,豎起耳朵聽。一陣風吹過,葡萄葉子沙沙作響,我立馬興奮地大叫:“我聽到神仙說話啦!我聽到神仙說話啦!”這時候,爸爸強忍著笑問我聽到他們都說了什么,我就神秘而又理直氣壯地說:“神仙說的話咱聽不懂的!”一家人聽后哈哈大笑,尤其是爸爸,笑得前仰后合。
等到第二天早上,母親把供奉的豆芽切成幾截,和上面粉做成美味的巧芽湯,讓織女姐姐喝了后好重返天庭。全家人也同時喝湯期望沾上一點仙氣。至此七夕節的主要活動就算結束了。
時間荏苒,光陰如梭。如今七夕節的有些風俗習慣已逐漸淡化消失。作為我國的“情人節”七夕從西漢至今已經歷了兩千多年,比西方的早了好幾個世紀,可謂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希望年輕人科學繼承,發揚光大,愛情幸福,過一個浪漫的七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