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格式之函
適用范圍:
適用于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準和答復審批事項。
函的寫作格式
一、函的概念
函是不相隸屬機關之間相互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或者向有關主管部門請求批準事項時所使用的公文。
函作為公文中惟一的一種平行文種,其適用的范圍相當廣泛。在行文方向上,不僅可以在平行機關之間行文,而且可以在不相隸屬的機關之間行文,其中包括上級機關或者下級機關行文。在適用的內容方面,它除了主要用于不相隸屬機關相互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外,也可以向有關主管部門請求批準事項,向上級機關詢問具體事項,還可以用于上級機關答復下級機關的詢問或請求批準事項,以及上級機關催辦下級機關有關事宜,如要求下級機關函報報表、材料、統計數字等。此外,函有時還可用于上級機關對某件原發文件作較小的補充或更正。不過這種情況并不多見。
二、函的特點
。ㄒ唬贤ㄐ。函對于不相隸屬機關之間相互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起著溝通作用,充分顯示平行文種的功能,這是其他公文所不具備的特點。
。ǘ╈`活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行文關系靈活。函是平行公文,但是它除了平行行文外,還可以向上行文或向下行文,沒有其他文種那樣嚴格的特殊行文關系的限制。二是格式靈活,除了國家高級機關的主要函必須按照公文的格式、行文要求行文外,其他一般函,比較靈活自便,也可以按照公文的格式及行文要求辦?梢杂形念^版,也可以沒有文頭版,不編發文字號,甚至可以不擬標題。
。ㄈ﹩我恍。函的主體內容應該具備單一性的特點,一份函只宜寫一件事項。
三、函的分類
。ㄒ唬┌葱再|分,可以分為公函和便函兩種。公函用于機關單位正式的公務活動往來;便函則用于日常事務性工作的處理。便函不屬于正式公文,沒有公文格式要求,甚至可以不要標題,不用發文字號,只需要在尾部署上機關單位名稱、成文時間并加蓋公章即可。
(二)按發文目的分。函可以分為發函和復函兩種。發函即主動提出了公事事項所發出的函。復函則是為回復對方所發出的函。
。ㄈ┝硗,從內容和用途上分,還可以分為洽事宜函,通知事宜函,催辦事宜函,邀請函、請示答復事宜函,轉辦函,催辦函,報送材料函等等。
四、函的結構、內容和寫法
由于函的類別較多,從制作格式到內容表述均有一定靈活機動性。主要介紹規范性公函的結構、內容和寫法。
公函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內容和寫法要求如下:
(一)首部。主要包括標題、主送機關兩個項目內容。
1、標題。
2、主送機關。
。ǘ┱。其結構一般由開頭、主體、結尾、結語等部分組成。
。ㄈ┙Y尾。一般用禮貌性語言向對方提出希望;蛘垖Ψ絽f助解決某一問題,或請對方及時復函,或請對方提出意見或請主管部門批準等。
。ㄋ模┙Y語。通常應根據函詢、函告、函或函復的事項,選擇運用不同的結束語。如“特此函詢”、“請即復函”、“特此函告”、“特此函復”等。有的函也可以不用結束語,如屬便函,可以像普通信件一樣,使用“此致”、“敬禮”。
。ㄎ澹┙Y尾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時間兩項內容。
署名機關單位名稱,寫明成文時間年、月、日;并加蓋公章。
五、撰寫函件應注意的問題
函的寫作,首先要注意行文簡潔明確,用語把握分寸。無論是平行機關或者是不相隸屬的行文,都要注意語氣平和有禮,不要倚勢壓人或強人所難,也不必逢迎恭維、曲意客套。至于復函,則要注意行文的針對性,答復的明確性。
其次,函也有時效性的問題,特別是復函更應該迅速、及時。像對待其他公文一樣,及時處理函件,以保證公務等活動的正常進行。
函的寫作格式
函適用于不相隸屬機關之間相互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向有關主管部門請求批準等。
公函包括標題、主送機關、正文、發文機關、日期、函告的事項、結語等。
、贅祟}
一般由發文機關、事由、文種或者事由、文種組成。一般發函為《關于(事由)的函》;復函為《關于(答復事項)的復函》。
②正文
一般包括三層:簡要介紹背景情況;商洽、詢問、答復的事項和問題;希望和要求,如:"務希研究承復",敬請大力支持為盼"等。
好了,看了這么多枯燥的“廢話”,接下來,看看“函”案例:
函的寫作范例(包括洽事宜函、通知事宜函、征求意見函、請求批準函、答復事宜函、報送材料函、轉辦函、催辦函、邀請函等)
例文一 洽事宜函
中國科學院*研究所關于建立全面協作關系的函
*大學:
近年來,我所與你校雙方在一些科學研究項目上互相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建立了良好的協作基礎。為了鞏固成果,建議我們雙方今后能進一步在學術思想、科學研究、人員培訓、儀器設備等方面建立全面的交流協作關系,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定期舉行所、校之間學術討論與學術交流。(略)
二、根據所、校各自的科研發展方向和特點,對雙方共同感興趣的課題進行協作。(略)
三、根據所、校各自人員配備情況,校方在可能的條件下對所方研究生、科研人員的培訓予以幫助。(略)
四、雙方科研教學所需要高、精、尖儀器設備,在可能的條件下,予對方提供利用。(略)
五、加強圖書資料和情報的交流。
以上各項,如蒙同意,建議互派科研主管人員就有關內容進一步磋,達成協議,以利工作。特此函達,務希研究見復。
中國科學院*研究所(蓋章)
一九xx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