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寫給袁隆平先生的一封信(通用9篇)
2024寫給袁隆平先生的一封信 篇1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叫,是xx學校六(7)班的一名少先隊員。在今年暑假,我們學校組織了“走進海水稻”的實踐活動,我成為了一名海水稻研究員。
聽輔導員老師說,我們這次用的海水稻種子,就來自我們青島的海水稻研究基地。老師還告訴我們,青島海水稻研究所,是您在20__年創建的,在江蘇、新疆、海南,都有您的海水稻研究所,您的足跡踏遍江南北,您每年至少有三個多月的時間在青島度過。
袁爺爺,我們青島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三面環海,有50多萬畝鹽堿地,其中環膠州灣一帶,就有片灘涂。我們學校距離膠州灣不到一公里,學校地下水的鹽堿度就非常高。老師說,如果海水稻在我們學校試種成功,海水稻就有可能在膠州灣的灘涂面積推廣種植。我們聽了可激動了,紛紛報名參加暑假海水稻實踐活動。7月2日上午,我們剛剛結束了期末考試,下午就拉開了“走進海水稻”活動的序幕。我們查資料,收看“農廣天地”,了解水稻種植知識;我們揮舞鐵锨、镢頭,翻地、整地……
暑假里,每周的周三和周六,早上六點半,我們這些小研究員,就和輔導員老師相約海水稻試驗田,拔草,捉蟲,澆水,觀察,記錄,撰寫觀察隨筆……作為首批海水稻實踐活動的'小研究員,我們有幸親眼見證了海水稻的整個生命歷程:浸種、催芽、育苗、插秧、分蘗、拔節、抽穗、揚花、灌漿、成熟,歷時四個月,長達121天。
袁爺爺,告訴您個好消息,我們在校園里種的海水稻,不僅結出了稻穗,而且穗穗飽滿,現在已經泛出點點金色,我們計劃在今天下午開鐮收割。老師還說,收獲后,要給您寄去一些,讓您品嘗一下我們親手種出的稻米呢!袁爺爺,您的夢想是“禾下乘涼,讓水稻覆蓋全球”;我們青島的孩子,也有個夢想,那就是早日把青島50萬畝鹽堿灘涂,變成年產6000萬噸的米倉!
寫信人:
日期:
2024寫給袁隆平先生的一封信 篇2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之前對您的了解是通過爸爸媽媽,他們說您什和國脊梁,于是我好奇的找來了您的自傳,自傳里說您是一個愛研究的人,書里還說,您是一個研究糧食的人,讀到這里我就更好奇了,現在的米飯在我們面前已經是平常中的平常,甚至有時我還不愛吃白米飯,可是這么普通的東西您為什么還要研究呢?我的好奇心又上來了。當我知道中國那時是一個非常非常僻的國家時,我就開始對您研究雜交水稻敬佩起來,當我知道中國現在還有農村里的孩子,四億多人吃不了飽飯時,我就更敬佩您了。當然有一些書中沒有答案的問題我準備用這封信來問一問您。
首先,在我查找您的資料時,有寫到您在學習方面特別優秀,也擅長運動,喜畫小提琴,您這么有才,家境也不錯,為什么要報考重慶相輝學院農學系呢?學習農業方面呢?對于這個問題我也給自己了一些答案,比如,您因為經歷過日本螺溝橋事變,云南那邊的78級地震,看到那邊的難民,窮苦人家,都吃不了一碗飽飯,就立志要研究出雜交水稻。
在讀自傳的時候,我本以為雜交水稻的種子很好找,到處都是,可您卻找的那么艱難,后來我才知道,要找一顆好種子可不簡單。在看傳記之前,我以為是因為您喜歡水稻,所以給水稻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雜交水稻,后來我才知道水稻和雜交水稻是有一定的基因區別,這可能也是種子難找的`重要原因吧!
當然我也非?春煤唾潎@您和您夫人鄧哲,一起做出的“三系”圖表,這張表格有列著您一滴滴的汗水,一點點的努力!隆平爺爺,你在糧食上給了我們巨的付出和犧牲,人吃了飯才能像閱兵儀式上的兵哥哥一樣強壯,人吃了飯才能學習,為祖國母親爭光,人吃了飯才能像袁隆平爺爺一樣科學研究!
謝謝您,隆平爺爺,您什和國脊梁,謝謝您,隆平爺爺,雜交水稻之父,中國人不能把您遺忘!現在想一想我們午餐時倒掉的飯菜,真是自慚形穢!
寫信人:
日期:
2024寫給袁隆平先生的一封信 篇3
敬愛的的袁隆平先生:
您好!
在那個嚴重饑荒與極度貧困的年代,您不但沒有隨大眾般一味抱怨,反而轉身立志:為人民解決饑飽溫存。在繁雜的勞作之余,還能刻苦學習堅持夢想,為研發科技水稻構造藍圖策劃方案,奮發圖強嘔心瀝血直至今日,在此,我真誠地代表人民向您說:袁爺爺,您辛苦了!人民永遠感謝您、記得您!您是時代的開拓者、先驅者。
奮斗,體現在執著的堅守中。創造了人們豐衣足食。
我知道您出生于一個動蕩的年代,人民生活難以安定,填飽肚子成了一個大問題,而正是這樣的艱苦讓您的夢想變得更加堅定。您放棄父親為你鋪好的平坦大道,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農學,自此傾心傾情,將一生都放在了雜交水稻的研究上,用一輩子守護中國飯碗。而我們這一代,更需要擁有像您一樣勇于堅守的品質。在紛繁復雜的時代下,忠于自己的夢想,以執著為帆,以奮斗為槳,實現人生價值。我們青年人當以您為榜樣。
奮斗,是不拘于時的一往無前。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碑斈靡豢诹骼挠⑽陌l表演講時,我們除了震驚,便是佩服。我知道這與您的好學品質息息相關。奮斗不是年輕人的專屬品,而是這個大時代每個人都必領具備的品性。刀不磨,會生銹;人不學,會落后。唯奮斗者能與時俱進,唯奮斗者能脫穎而出。人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舞臺,少年時要敢于有夢,勤于追夢,勇于圓夢,不是杰出者才有夢,而是善夢者才杰出。以夢為馬,以奮斗為槳,才能披波斬浪,成己志。
奮斗,在于將平凡的事干出不平凡的業績。
像您一樣的奮斗者們,每一位都是在自己的領域里創造奇跡的人。您將種水稻這件事變為禾下乘涼夢的“驚天事”,為“中國飯碗”筑牢較堅實的“底座”。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奮斗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打實干,一步一個腳印,迎著光,朝著美,向前進。努力學習,這是一種奮斗;認真工作,這也是一種奮斗。只要是保持奮斗的姿態,埋頭苦干,拼命硬干,便是奮斗。前輩如此,后輩怎敢不緊緊跟隨。
橋梁茅以升說:“人生不過百余年,已走過十之八九。這一路有坦途,有洪流,幸賴橋梁以渡。橋曰何名?曰‘奮斗’。”奮斗的青春較美,奮斗的強盛。
袁爺爺,我向您學習,將奮斗融入生命,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寫信人:
日期:
2024寫給袁隆平先生的一封信 篇4
敬愛的袁老先生:
忽聞山河齊震動,驚之大先生辭九州。這是一個流行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告別。先生已逝,晚輩謹以這篇文章向先生告別。
昔日十里長街送總理,今朝萬米稻香別先生。常言道:世上總有人偉大到讓我們以為沒有生老病死。直到先生仙去,我才明白,先生雖是英雄,卻也是塵世之人,終究逃不過生死輪轉。
悲哀之余,我而回望先生一生。
少年懷志,以驚人之魄力喊出驚世之話語:“愿天下再無饑餓!”雖寥寥幾字,然其中艱苦,又有幾人知曉?前路漫漫,路途艱辛,先生不畏,十年如一日,矢志貫一生。焚膏繼晷,兀兀窮年,終得一稻解民生之苦艱。
冷嘲熱諷,先生全然不顧,一意前行,以堅毅的意志投身水稻研究。世人詆毀,先生泰然自若,一笑置之,以博大的.胸懷包容世人流言!皽\水喧嘩,深水沉默”,我想那深水必定如先生豁達大度,胸藏日月。
東方魔稻橫空出世,震驚世界,先生之名響徹云霄。先生卻將傳奇與名譽隱于稻田之下,懷著禾下乘涼之夢,以耄耋之年,繼續漫漫求索之路。先生奮然前行,孜孜不倦,載一抱素,深扎稻田。正如先生自己所言:“我不在家,就在實驗田。不在實驗田,就在去實驗田的路上!鼻嘟z至白雪,先生一直都在踐行著少年的誓言,先生偉跡,汗青可鑒!
念及此處,悲傷又如海河般涌來,浩蕩不絕。
壯哉先生一生,鞠躬盡瘁,震古爍今。悲哉先生一去,生死之別,不可復見。
滄海桑田須臾改,先生英名恒古今。先生雖已離去,但從未遠去,始終矗立于我輩心間,如燈塔,指引我輩前行。先生雖不是日月星辰,但光芒比肩日月。先生放心,我輩定遵先生遺志,護華夏繁榮。
或許日后有人提及先生,“國士無雙”四字得以煌煌概括先生熱淚盈眶的一生。
先生千古,國士無雙,霽月風光,山高水長。緬懷先生,一路走好!
此致
敬禮!
萬珈聿
20xx年6月6日
2024寫給袁隆平先生的一封信 篇5
敬愛的袁爺爺:
您好,我想天堂也一定有稻花香了吧!有人說,“有些人,偉大到讓我們以為,他們沒有生老病死……”從未想過您會離去,因為記憶里,您依然還是課本里的模樣,那時您彎著腰站在稻田里,手中拿著稻苗開心地笑著。
您是當代神農,一生為國為民謀溫飽而努力奮斗。我知道,你生命的終結是在以另一種方式傳承發揚著!白钍侨碎g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您的.精神定會薪火相傳,年輕的一代會接過你的接力棒,繼續為國家復興、民族富強揮灑熱血與青春。
您說:“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庇谑牵褜ψ鎳鴲廴谶M了每一粒飽滿的稻穗中。從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到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再到創建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您的每一項創舉都令世人贊嘆。
“民以食為天”,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糧食的渴望,而您將一生所學都融進了一粒種子,用它改變了世界,幫助14億中國人解決吃飯問題。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更是在向全世界宣布中國人不僅能養活自己,更能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作出巨大貢獻。而就在前不久的5月9日,媒體報道,袁隆平雜交水稻團隊再創畝產1004.83公斤佳績。
您說:“我一直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痹趬衾,試驗田里種植的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比掃帚還長,顆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微風拂過,稻浪聲此起彼伏,而您就坐在稻穗下乘涼,向孩子們講述著稻穗里關于豐收的故事。
您說,“哪有搞科學研究不失敗的呢?失敗就失敗,跌跤就跌跤,爬起來再干就是了。”所以,在雜交水稻研究生涯中,你遭受過詆毀、質疑,卻從不會因為失敗而氣餒。盡管已90高齡,您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田邊“打卡”。哪怕是在病重住院期間您還念念不忘稻子的長勢。
入院之初,您每天都要問醫務人員,“今天多少度?”心系稻穗的成長狀態和生長環境。記得小時候爺爺奶奶總是騙我不要剩飯不然臉上會長麻子;長大后,才知道是前輩們從未停止奮斗才解決了億萬人民口糧問題,從今后我們要更好生活,珍惜糧食,從一粥一飯中緬懷您。
從此,當我們仰望星空時,有一顆編號8117的小行星,他叫“袁隆平星”,在浩瀚的銀河中,照亮著我們的前行之路,我們便無懼黑暗!
20xx年x月x日
2024寫給袁隆平先生的一封信 篇6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叫,是xx學校六(7)班的一名少先隊員。在今年暑假,我們學校組織了“走進海水稻”的實踐活動,我成為了一名海水稻研究員。
聽輔導員老師說,我們這次用的海水稻種子,就來自我們青島的海水稻研究基地。老師還告訴我們,青島海水稻研究所,是您在20__年創建的,在江蘇、新疆、海南,都有您的海水稻研究所,您的足跡踏遍大江南北,您每年至少有三個多月的時間在青島度過。
袁爺爺,我們青島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三面環海,有50多萬畝鹽堿地,其中環膠州灣一帶,就有大片灘涂。我們學校距離膠州灣不到一公里,學校地下水的鹽堿度就非常高。老師說,如果海水稻在我們學校試種成功,海水稻就有可能在膠州灣的灘涂大面積推廣種植。我們聽了可激動了,紛紛報名參加暑假海水稻實踐活動。7月2日上午,我們剛剛結束了期末考試,下午就拉開了“走進海水稻”活動的序幕。我們查資料,收看“農廣天地”,了解水稻種植知識;我們揮舞鐵锨、镢頭,翻地、整地……
暑假里,每周的周三和周六,早上六點半,我們這些小研究員,就和輔導員老師相約海水稻試驗田,拔草,捉蟲,澆水,觀察,記錄,撰寫觀察隨筆……作為首批海水稻實踐活動的小研究員,我們有幸親眼見證了海水稻的整個生命歷程:浸種、催芽、育苗、插秧、分蘗、拔節、抽穗、揚花、灌漿、成熟,歷時四個月,長達121天。
袁爺爺,告訴您個好消息,我們在校園里種的海水稻,不僅結出了稻穗,而且穗穗飽滿,現在已經泛出點點金色,我們計劃在今天下午開鐮收割。老師還說,收獲后,要給您寄去一些,讓您品嘗一下我們親手種出的稻米呢!袁爺爺,您的夢想是“禾下乘涼,讓水稻覆蓋全球”;我們青島的孩子,也有個夢想,那就是早日把青島50萬畝鹽堿灘涂,變成年產6000萬噸的米倉!
2024寫給袁隆平先生的一封信 篇7
敬愛的袁爺爺:
您好!您在天堂過得好嗎?那里的人們有糧食吃嗎?
我是來自福建省泉州市晉光小學東海校區六年四班的陳子燁同學。中午,我望著餐盤里的白米飯,眼前浮現的,盡是您的身影。這白米飯,是用您親手栽種的水稻做成的吧?可您,為什么一定要離我們而去呢?
袁爺爺,在今天的早會課上,老師給我們觀看了許多關于您逝世的相關圖文和視頻報道。您一生逐一夢,一夢耀千秋!這是多么偉大的貢獻!“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為了讓天下人都有飯吃,您幾十年如一日,不畏嚴寒酷暑,不怕風吹日曬,堅持下田辛勤耕作,夜以繼日實踐探索,從沒有停下奮斗的腳步!
了解了您的事跡后,同學們都很感動,大家紛紛發表感言,表達對您的無比敬意!當時,我的內心突然涌起了一陣傷感,眼淚奪眶而出,想大聲哭卻又不敢,怕在大家面前丟面子。
袁爺爺,真對不起!每天中午,我總是把飯倒掉,也沒有覺得這樣子很可惜,覺得糧食這么多,浪費掉這么一點兒肯定沒事。所以,我幾乎從來沒有一次是把飯吃完的,F在,我明白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
在此,我鄭重向您保證:從今天開始,不論怎么樣,我都一定把白米飯吃光!袁爺爺,我一定好好吃飯!好好學習!牢記您分享的8字成功秘訣——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將來學有所成,像您那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袁爺爺,天堂那兒有糧食吃嗎?請您也幫一幫那兒的人們,讓他們不再饑餓!
祝一路走好!
寫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2024寫給袁隆平先生的一封信 篇8
敬愛的袁隆平:
您好!
雖然您已離開,但我相信您的成就和為人民著想的偉品格會永遠印在我們的心中。
您,從一所中等農校的教師,逐漸成長為了舉世聞名的雜交水稻的`培育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雜交水稻之父”。這個過程,我們都深深地知道那是您付出了超出常人多少倍的心血與艱辛。‘斈^頂烈日,腳踏地,冒著酷暑在稻苗中尋找雄性不育體,培植雜交水稻是為了什么呢?是為了世界人民不再被水稻產量低的問題而困擾,是為了人們吃得飽飯!袁爺爺,您一生培植了很多水稻,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在您面前,五湖四海,誰不感您德,不頌您行,不為您蒼然而涕?
袁爺爺,還記得您曾經做過的一個夢嗎?您夢見“超級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穗有掃把那么粗,您和您的助手在稻穗下乘涼,開心地笑著。您為了讓全世界人民都能吃飽飯、稻種提高產量,辛苦操勞了一生啊!您的這種愛,感天動地!
袁爺爺,您淡泊名利,從不申請專利,無私地為全人類奉獻著;您多才多藝,用英語全程授課,擅長拉小提琴,還博覽群書;您生活儉樸,據說您買過最貴的襯衫才一百多元。您用畢生的精力為全世界服務。我有理由相信,您的事跡和英名必定被人類銘記,孩子不會忘記您,祖國不會忘記您,浩浩歷史長河中必會留下屬于您的一朵絢麗的浪花!
袁爺爺,我雖然知道這是一封永遠寄不出去的信,但我覺得您一定能看到!袁爺爺,您英魂不泯,永遠活在祖國人民的心中!
祝在遙遠的地方幸福、快樂!
寫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2024寫給袁隆平先生的一封信 篇9
敬愛的袁隆平:
您好!
20__年5月22日13時07分,您安詳地與家告別了。有人說,您是在等家好好地吃過午飯,再和家告別。我認為,您是不想看到我們一邊餓著肚子一邊難過。因為這是您的初心讓所有的人噪饑餓。
袁隆平爺爺,您知道嗎?我還記得小學教科書里記載的關于您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九個字: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那時候我還很小,不懂什么是雜交水稻,后來是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講,家吃的米就是水稻成熟之后的產物,全國上下現在每頓飯能吃飽吃好,是有著袁隆平爺爺的汗水在里面的,聽罷,深感您的偉,難怪,米飯如此香甜。
袁隆平爺爺,您知道嗎?我在學校的走廊里看過您的幅畫像。您身著白襯衫,深蹲在稻田里,雙手輕柔地捧著金黃飽滿的稻穗,面帶微笑又稍顯一絲莊重。后來我知道,您在考學時就堅定了自己的理想,深刻明白吃飯是第一件事,沒有農民種田,就不能生存。可見,在那個一窮二白的時代您就有了這么深遠的目光,有了這么崇高的理想,并一直堅持不懈地去努力拼搏,這注定了您終將成為“國士”,終將成為“師”。
袁隆平爺爺,您知道嗎?我昨天讀過您寫給母親的那封信,深受感動。您在信中寫了很多很多,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在我幼年時種下的!”字里行間,我看到了您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面,如果說,您的理想是讓人們噪饑餓,那么母親就是助您實現理想的不竭之力。袁隆平爺爺,不要覺得有所虧欠,我想您的母親一定能夠理解您是在“舍小家,為家”,明白您是為了“中國人民的飯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這個目標在奮斗,明白您是為了全世界的人類造福。
袁隆平爺爺,您知道嗎?我昨天看過一段關于您的視頻,深受震撼。您說到了您的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水稻的更加高產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在您和您的團隊努力下,水稻畝產公斤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這對實現我國“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具有重要意義。而中國的雜交水稻,在您和科研人員們的不斷努力下,已經在40多個國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個國家面積推廣。20__年9月29日,89歲的您獲得“共和國勛章”這一至高無上榮譽,進京之前,您先是下田和超級稻告別,回去后第一件事,還是下田!澳昙o沒關系,我還沒有癡呆,還可以干下去!蹦沁@樣說的,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袁隆平爺爺,“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我們會好好牢記,并“以光盤為榮”。袁隆平爺爺,您的堅定理想、不辭辛苦、心有愛、淡泊名利,我們會認真學習,積極向您看齊。袁隆平爺爺,我們會謹記您的勉勵,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不辜負時代擔當!
袁隆平爺爺,您帶著夢的“種子”去了遠方,我知道那里有“稻香滿溢”,那里到處可以“禾下乘涼”,愿您安息!
一位崇拜您的學生: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