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傅雷的一封信(精選8篇)
寫給傅雷的一封信 篇1
敬愛的傅雷先生:
您好,雖然我知道您一定收不到這封信,但還是忍不住在這兒抒發自己內心的感慨。
在你的家書中,我看到了您作為一個父親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看到了您作為一個丈夫的無微不至,始終如一,也看到了您那“可貴的理智之光”和剛直不阿的品格,以及在文學藝術天地中對人生對學問孜孜不倦的追求。您身在中國,心系遠方愛子,您的第一封家書與最后一封家書前后相隔八年之久,您對傅聰的殷殷關切,舐犢情深,在我的腦海中形成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也讓我想到了自己的母親。
您的好多家書都是在于傅聰談論音樂鋼琴,這也讓我想到了自己小時侯學琴的感受。
記得那時的我天天要練4,5個小時,每天被母親逼著坐在琴邊,看到別人在玩兒,我練得心神不定,便免不了要受一頓訓,常常邊哭邊揉眼看譜子,手指彈得通紅,手背被打得通紅。我嚷著告訴母親我恨彈琴,可是,她永遠不理會我。呵,倒奇怪了,幾年下來,我也習慣了,喜歡上了鋼琴。漸漸地長大了,自己也從音樂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快樂,便漸漸地明白了母親那時的苦心。我想,傅聰能有現在的成就,您一定花了無數的心血吧!您給予他的幫助與支持一定是無價之寶。
記得您有一封家書是這么說的:“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風格,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說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您的話是如此的寶貴與真誠,讓我也是收益菲淺,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在我的眼前也浮現出了這樣一幅場景。
那時已經將近晚上十二點了,我從睡夢中醒來,聽到樓下有自來水的聲音。我便下樓去看,居然發現媽媽在那兒洗紅棗,洗得專心致志,一個一個地仔細地挑揀著,洗刷著,居然沒注意到我走到了她身后。那一刻,我感動地說不出話來,原來我每天早上喝的紅棗湯是媽媽這樣熬出來的。怪不得我從來沒吃到過一個變質的紅棗,個個都香甜無比,每次當我垮媽媽紅棗買的好時,她總是微微一笑。那是欣慰的笑容,蘊涵著無限的深意。
母親一直對我無私地奉獻著,她用行動表達了對我深深的愛與關懷。這正如您所說的“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您的每一篇家書都令人回味,就先說這么多吧!
寫給傅雷的一封信 篇2
敬愛的傅雷先生:
您好!我知道您一定不會看到這封信,但在讀完《傅雷家書》后總是想寫些什么。
在您給愛子一九六零年八月二十九日的信中有句話深深地觸碰到了我——“你是以藝術力生命的人,也是真理、正義、人格等等看作高于一切的人,也是以工作為樂生的人”。其實我所認為的藝術是人與她融匯為一體,就像我在舞蹈時已經不是人跟著拍子走,仿佛是靈魂的相遇,熱愛產生的共鳴。對藝術最真摯的應該就是熱愛了,可藝術她也只是錦上添花罷了,但真理、正義、人格都才是人這大樹的根基。這人生的一路走來,路過千山萬水,是滿載財富的。在我的理念里啊,正義它不一定就是最正確最至高無上的,我也偶爾在前行路上偏移,對前面的路而感迷茫,但是只要在我的信仰里還是有“善”字的話,我相信憑著心里的光可以驅逐前方的黑暗。
一九六一年五月二十三日,您說中英文交流的轉換會有些隔膜。我是同意的,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文化也會造成很大的差異。最近,中國大陸將千百年前的`漢服流行起來了,漢服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包容與理解,中國的傳統服飾得到了尊重。還在不久之前,身穿漢服出門是會被議論為奇裝異服的,大家都似乎忘記了這種文化的存在。這幾天在日本賞櫻花時,許多外國游客都以為我身上的漢服是日本或者韓國的衣服,看來漢服在世界的舞臺上還沒有精彩亮相啊。在與外國游客解釋這是中國的服飾后,他們都紛紛夸贊呢。您看,在如今迅速發展的世界里,它也多了包容性,可能文化就是這樣源源不斷的吧。從李白杜甫時期的盛唐到如今繁盛的中國,相信只要還有人熱愛且欣賞漢服,那它就不會止步于這個現代化的世界,它會一直走下去,遇到它的伯樂。希望有天全世界都會認識那是來自中國的一種傳統服飾,是一種文化,是從前的故事。
藝術和文化總是息息相關的,家書與教育也是形影不離的,感謝您的書信讓我受益匪淺。善,它是我的信仰。
來自未來的讀者:何定梁
日期:
寫給傅雷的一封信 篇3
聰,親愛的孩子。
收到九月二十二晚發的第六信,很高興。我們并沒為你前信感到什么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還是會有的。我是過來人,決不至于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為此耽心,更不必硬壓在肚里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哪里去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
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于受傷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來的人。我預料國外這幾年,對你整個的人也有很大的幫助。
這次來信所說的痛苦,我都理會得;我很同情,我愿意盡量安慰你,鼓勵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經過多少回這種情形嗎?他不是一切藝術家的縮影與結晶嗎?慢慢的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現實分析前因后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
一個人唯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的時候,終不至于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的ruin(英文,意即毀壞、廢墟),就是要你把這些事當作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的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存著憑吊的心懷。
倘若你認為這些話是對的,對你有些啟發作用,那么將來在遇到因回憶而痛苦的時候(那一定免不了會再來的)。拿出這封信來重讀幾遍。說到音樂的內容,非大家指導見不到高天厚地的話,我也有另外的感觸,就是學生本人先要具備條件:心中沒有的人,再經名師指點也是枉然的。
寫給傅雷的一封信 篇4
敬愛的傅雷先生:
您好!我知道您一定不會看到這封信,但在讀完《傅雷家書》后總是想寫些什么。
在您給愛子一九六零年八月二十九日的信中有句話深深地觸碰到了我——“你是以藝術力生命的人,也是真理、正義、人格等等看作高于一切的人,也是以工作為樂生的人”。其實我所認為的藝術是人與她融匯為一體,就像我在舞蹈時已經不是人跟著拍子走,仿佛是靈魂的相遇,熱愛產生的共鳴。對藝術最真摯的應該就是熱愛了,可藝術她也只是錦上添花罷了,但真理、正義、人格都才是人這大樹的根基。這人生的一路走來,路過千山萬水,是滿載財富的。在我的理念里啊,正義它不一定就是最正確最至高無上的,我也偶爾在前行路上偏移,對前面的路而感迷茫,但是只要在我的信仰里還是有“善”字的話,我相信憑著心里的光可以驅逐前方的黑暗。
一九六一年五月二十三日,您說中英文交流的轉換會有些隔膜。我是同意的,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文化也會造成很大的差異。最近,中國大陸將千百年前的漢服流行起來了,漢服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包容與理解,中國的傳統服飾得到了尊重。還在不久之前,身穿漢服出門是會被議論為奇裝異服的,大家都似乎忘記了這種文化的存在。這幾天在日本賞櫻花時,許多外國游客都以為我身上的漢服是日本或者韓國的衣服,看來漢服在世界的舞臺上還沒有精彩亮相啊。在與外國游客解釋這是中國的服飾后,他們都紛紛夸贊呢。您看,在如今迅速發展的世界里,它也多了包容性,可能文化就是這樣源源不斷的吧。從李白杜甫時期的盛唐到如今繁盛的中國,相信只要還有人熱愛且欣賞漢服,那它就不會止步于這個現代化的世界,它會一直走下去,遇到它的伯樂。希望有天全世界都會認識那是來自中國的一種傳統服飾,是一種文化,是從前的故事。
藝術和文化總是息息相關的,家書與教育也是形影不離的,感謝您的書信讓我受益匪淺。善,它是我的信仰。
寫信人:
日期:
寫給傅雷的一封信 篇5
尊敬的傅雷先生:
您好!
我對您在家庭教育上的行動非常感興趣。您的方法與其他的家長有些許不同,別的家長是為了自身目的不擇手段施加給孩子壓力,完全不管孩子是怎么想的;而您的教育方法溫和,而又不失剛強。在孩子失落的時候給予他鼓勵和關心,在孩子驕傲心高氣滿的時候狠狠給他一擊,讓他意識到自己其實沒有那么好,從而改進自己。你的教育方法讓我既羨慕又贊揚。
您既重視子女的先天天賦,也重視孩子們的后天成長環境。這種方法也促成了您現在優秀的孩子。您認為愛孩子、疼孩子是人之常情,但也不能忽視教育。你還認為家庭教育要盡早開始由淺入深,因為你從小也有這樣的經歷,所以想讓自己的孩子在成長道路上少走彎路。
在人格教育上您似乎有著多重身份:您有時像個長輩對他們進行教育,有時又像朋友和他們聊聊日常,有時甚至會像個晚輩請教他們……我認為這樣非常好,因為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了解孩子真正想要什么才能深入的想出針對問題的學習方法。在人格教育上,您細致入微無微不至,總能在合適的時機給予合適的教育。但您的教育很有特點,您不會直接是以幫助而是一步步去引導,讓孩子在經歷中收獲一次,讓他變得更加堅韌。
您對孩子嚴格要求,也正是因為有這嚴格要求,讓你帶孩子得了許多有力的益處。您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避免了孩子的不良習慣,產生給予的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您還認為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藝術是家庭教育的一種,而家庭教育離不開社會生活的封閉式訓練。而應先聯系生活實際,這樣才能有助于孩子開闊眼界,吸收養分,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而傅雷先生您的家庭教育更加有與眾不同又十分正確,更是對孩子一生都十分受益。
寫信人:
寫給傅雷的一封信 篇6
敬愛的傅雷先生:
您好,雖然我知道您一定收不到這封信,但還是忍不住在這兒抒發自己內心的感慨。
在你的家書中,我看到了您作為一個父親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看到了您作為一個丈夫的無微不至,始終如一,也看到了您那“可貴的理智之光”和剛直不阿的品格,以及在文學藝術天地中對人生對學問孜孜不倦的追求。您身在中國,心系遠方愛子,您的第一封家書與最后一封家書前后相隔八年之久,您對傅聰的殷殷關切,舐犢情深,在我的腦海中形成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也讓我想到了自己的母親。
您的好多家書都是在于傅聰談論音樂鋼琴,這也讓我想到了自己小時侯學琴的感受。記得那時的我天天要練4,5個小時,每天被母親逼著坐在琴邊,看到別人在玩兒,我練得心神不定,便免不了要受一頓訓,常常邊哭邊揉眼看譜子,手指彈得通紅,手背被打得通紅。我嚷著告訴母親我恨彈琴,可是,她永遠不理會我。呵,倒奇怪了,幾年下來,我也習慣了,喜歡上了鋼琴。漸漸地長大了,自己也從音樂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快樂,便漸漸地明白了母親那時的苦心。我想,傅聰能有現在的成就,您一定花了無數的心血吧!您給予他的幫助與支持一定是無價之寶。
記得您有一封家書是這么說的:“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風格,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說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您的話是如此的寶貴與真誠,讓我也是收益菲淺,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在我的眼前也浮現出了這樣一幅場景。
那時已經將近晚上十二點了,我從睡夢中醒來,聽到樓下有自來水的聲音。我便下樓去看,居然發現媽媽在那兒洗紅棗,洗得專心致志,一個一個地仔細地挑揀著,洗刷著,居然沒注意到我走到了她身后。那一刻,我感動地說不出話來,原來我每天早上喝的紅棗湯是媽媽這樣熬出來的。怪不得我從來沒吃到過一個變質的紅棗,個個都香甜無比,每次當我垮媽媽紅棗買的好時,她總是微微一笑。那是欣慰的笑容,蘊涵著無限的深意。
母親一直對我無私地奉獻著,她用行動表達了對我深深的愛與關懷。這正如您所說的“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您的每一篇家書都令人回味,就先說這么多吧!
寫信人:
日期:
寫給傅雷的一封信 篇7
親愛的孩子:
對戀愛的經驗和文學藝術的研究,朋友中數十年悲歡離合的事跡和平時的觀察思考,使我們在兒女的終身大事上能比別的父母更有參加意見的條件。……首先態度和心情都要盡可能的冷靜。否則觀察不會準確。初期交往容易感情沖動,單憑印象,只看見對方的優點,看不出缺點,甚至夸大優點,美化缺點。便是與同性朋友相交也不免如此,對異性更是常有的事。許多青年男女婚前極好,而婚后逐漸相左,甚至反目,往往是這個原因。感情激動時期不僅會耳不聰,目不明,看不清對方;自己也會無意識的只表現好的方面;把缺點隱藏起來。保持冷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至于為了談戀愛而荒廢正業,或是影響功課或是浪費時間或是損害健康,或是遇到或大或小的波折時擾亂心情。
所謂冷靜,不但是表面的行動,尤其內心和思想都要做到。當然這一點是很難。人總是人,感情上來,不容易控制,年輕人沒有戀愛經驗更難維持身心的平衡,同時與各入的氣質有關。我生平總不能臨事沉著,極容易激動,這是我的大缺點。幸而事后還能客觀分析,周密思考,才不致于使當場的意氣繼續發展,鬧得不可收拾。我告訴你這一點,讓你知道如臨時不能克制,過后必須由理智來控制大局:該糾正的就糾正,該向人道歉的就道歉,該收篷時就收篷,總而言之,以上二點歸納起來只是:感情必須由理智控制。要做到,必須下一番苦功在實際生活中長期鍛煉。
我一生從來不曾有過“戀愛至上”的看法。“真理至上”“道德至上”“正義至上”這種種都應當作為立身的原則。戀愛不論在如何狂熱的高潮階段也不能侵犯這些原則。朋友也好,妻子也好,愛人也好,一遇到重大關頭,與真理、道德、正義……等等有關的問題,決不讓步。
其次,人是最復雜的動物,觀察決不可簡單化,而要耐心、細致、深入,經過相當的時間,各種不同的事故和場合。處處要把科學的客觀精神和大慈大悲的同情心結合起來。對方的優點,要認清是不是真實可靠的,是不是你自己想像出來的,或者是夸大的。對方的缺點,要分出是否與本質有關。與本質有關的缺點,不能因為其他次要的優點而加以忽視。次要的缺點也得辨別是否能改,是否發展下去會影響品性或日常生活。人人都有缺點,談戀愛的男女雙方都是如此。問題不在于找一個全無缺點的對象,而是要找一個雙方缺點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愿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此點很重要。有些缺點雙方都能容忍;有些則不能容忍,日子一久即造成裂痕。)最好雙方盡量自然,不要做作,各人都拿出真面目來,優缺點一齊讓對方看到。必須彼此看到了優點,也看到了缺點,覺得都可以相忍相讓,不會影響大局的時候,才談得上進一步的了解;否則只能做一個普通的朋友。可是要完全看出彼此的優缺點;需要相當時間,也需要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故來考驗;絕對急不來!更不能輕易下結論(不論是好的結論或壞的結論)!唯有極坦白,才能暴露自己;而暴露自己的缺點總是越早越好,越晚越糟!為了求戀愛成功而盡量隱藏自己的缺點的人其實是愚蠢的。當然,在戀愛中不知不覺表現出自己的光明面,不知不覺隱藏自己的缺點,不在此例。因為這是人的本能,而且也證明愛情能促使我們進步,往善與美的方向發展,正是愛情的偉大之處,也是古往今來的詩人歌頌愛情的主要原因。小說家常常提到,我們在生活中也一再經歷:戀愛中的男女往往比平時聰明;讀起書來也理解得快;心地也往往格外善良,為了自己幸福而也想使別人幸福,或者減少別人的苦難;同情心擴大就是愛情可貴的具體表現。
事情主觀上固盼望必成,客觀方面仍須有萬一不成的思想準備,為了避免失戀等等的痛苦,這一點“明智”我覺得一開頭就應當充分掌握。最好勿把對方作過于肯定的想法,一切聽憑自然演變。
總之,一切不能急,越是事關重要,越要心平氣和,態度安詳,隊長考慮,細細觀察,力求客觀!感情沖上高峰很容易,無奈任何事物的高峰(或高潮)都只能維持一個短時間,要久而彌篤的維持長久的友誼可很難了。……除了優缺點,倆人性格脾氣是否相投也是重要因素。剛柔、軟硬、緩急的差別要能相互適應調劑。還有許多表現在舉動、態度、言笑、聲音……之間說不出也數不清的小習慣,在男女之間也有很大作用,要弄清這些就得冷眼旁觀慢慢咂摸。所謂經得起考驗乃是指有形無形的許許多多批評與自我批評(對人家一舉一動所引起的反應即是無形的批評),詩人常說愛情是盲目的,但不盲目的愛畢竟更健全更可靠。
人生觀世界觀問題你都知道,不用我談了。人的雅俗和胸襟氣量倒是要非常注意的。據我的經驗:雅俗與胸襟往往帶先天性的,后天改造很少能把低的往高的水平上提;故交往期間應該注意對方是否有勝于自己的地方,將來可幫助我進步,而不至于反過來使我往后退。你自幼看慣家里的作風,想必不會忍受量窄心淺的性格。
以上談的全是籠籠統統的原則問題。……長相身材雖不是主要考慮點,但在一個愛美的人也不能過于忽視。交友期間,盡量少送禮物,少花錢:一方面表明你的戀愛觀念與物質關系極少牽連;另一方面也是考驗對方。
寫給傅雷的一封信 篇8
敬愛的傅雷先生:
您好!
我知道您一定不會看到這封信,但在讀完《傅雷家書》后總是想寫些什么。
在您給愛子一九六零年八月二十九日的信中有句話深深地觸碰到了我你是以藝術力生命的人,也是真理、正義、人格等等看作高于一切的人,也是以工作為樂生的人。其實我所認為的藝術是人與她融匯為一體,就像我在舞蹈時已經不是人跟著拍子走,仿佛是靈魂的相遇,熱愛產生的共鳴。對藝術最真摯的應該就是熱愛了,可藝術她也只是錦上添花罷了,但真理、正義、人格都才是人這大樹的根基。這人生的一路走來,路過千山萬水,是滿載財富的。在我的理念里啊,正義它不一定就是最正確最至高無上的,我也偶爾在前行路上偏移,對前面的路
而感迷茫,但是只要在我的信仰里還是有善字的話,我相信憑著心里的光可以驅逐前方的黑暗。
一九六一年五月二十三日,您說中英文交流的轉換會有些隔膜。我是同意的,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文化也會造成很大的差異。最近,中國大陸將千百年前的漢服流行起來了,漢服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包容與理解,中國的傳統服飾得到了尊重。還在不久之前,身穿漢服出門是會被議論為奇裝異服的,大家都似乎忘記了這種文化的存在。這幾天在日本賞櫻花時,許多外國游客都以為我身上的漢服是日本或者韓國的衣服,看來漢服在世界的舞臺上還沒有精彩亮相啊。在與外國游客解釋這是中國的服飾后,他們都紛紛夸贊呢。您看,在如今迅速發展的世界里,它也多了包容性,可能文化就是這樣源源不斷的吧。從李白杜甫時期的盛唐到如今繁盛的中國,相信只要還有人熱愛且欣賞漢服,那它就不會止步于這個現代化的世界,它會一直走下去,遇到它的伯樂。希望有天全世界都會認識那是來自中國的一種傳統服飾,是一種文化,是從前的故事。
藝術和文化總是息息相關的,家書與教育也是形影不離的,感謝您的書信讓我受益匪淺。善,它是我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