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孔子的一封信_書信作文1200字(精選5篇)
給孔子的一封信_書信作文1200字 篇1
尊敬的孔子老師:
您好!
從古至今,隨著時代與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卻從未停下追隨古代文化名人留下的瑰寶的足跡。從楚辭元曲到唐詩宋詞,從中醫教育到天文地理,在這歷史文化的長河中,人們都不能忽略一個重要的身影,那就是您——孔子,人們都不能淡忘一門重要的學說,那就是——儒學。
當人們被問及您,問及儒學時,眼前總會不自覺的浮現出您那教育三千弟子的身影,耳邊總會不經意的響起“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千古名句。是的,您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一代宗師,你的千古名句早就被深深的烙印在了每個中國乃至世界的人的腦海中,您或許可以以此為榮,您或許可以含笑默默注視著這一切,但是,您是否又會真的感覺到滿足與欣慰呢?因為,在許多人的腦海里,那幾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仿佛就等同于您幾千年來留下的全部,因為,他們只知道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句,而那些深藏在《論語》中未被提及的話語,即使更加深刻,更加寓意深厚,也終究慢慢被人們所遺忘,直到他們僅存于為數不多的大學者的記憶里時,又有誰會意識到,這是一場世人只顧學習《論語》經典中的悲劇?
有時我常常會問,為何在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的長河中,時間淘盡了許多璀璨的文化瑰寶,卻終究選擇了您,選擇了儒學呢?直到我回過頭來追尋您的痕跡,才慢慢地找到了答案——你看,在您將近50年的教育生涯中,您的三千弟子里走出了一個又一個像曾子、顏回、仲由一樣思想修養極高的名人,他們不僅繼承了您的儒家學說的精華,還把這種思想的光輝發揚光大,使儒學逐步分化為子張之儒等八派學說,這就像在您的思想主張的主干上,又長出了一條又一條的分枝,并各自生長,最終使這顆思想的大樹枝繁葉茂,萬古長青;而在您逝世后的兩千多年封建統治中,也一直將儒家思想作為治國的主要思想,在當時,《論語》等四書幾乎成了讀書人必讀的幾本。或許在現代人看來,當時封建王朝的八股取士,致使當時讀書人只會熟讀四書五經,是對人們思想的極大禁錮。但是,可悲的是,對于那個時代,誰又能說,這不是儒學在中國的歷史中傳播和發展最輝煌的時期呢?歷屆的封建帝王都曾經追加給您“至圣”等榮譽,可是現代呢?您的頭像和名言有時甚至會出現在漫畫書上,有些學生嘴里一邊朗朗背誦著“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邊思付著如何糊弄家長和老師。
這就引發了我一次又一次的追問:為什么現在思想解放了,人們解除了封建的約束,卻慢慢失去了中華文明中的至寶?那些自謂腹中滿腹經綸的人,又是否能體會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的質樸與文飾的關系?又是否能體會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的豁達心境?《論語》的精華難道就只局限于那幾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殊不知有“仁者,其言也切”的仁義,有“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的孝敬,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的風度翩翩。
到底什么才是傳承,我們新一代的少年又傳承了什么呢?《論語》的精華,僅僅是那只言片語能夠概括的嗎?人們總喜歡為自己的膚淺美其名曰:學習,但殊不知,正是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學習”中,那些曾影響萬世的“仁”“義”“忠”“孝”,卻在人們的發展里漸漸消失殆盡。
我想,如果世界只剩下單純的學習,單純的重復時,您的千年精髓,或許真的就會被一聲聲失去靈魂的背誦聲所“傳承”。
此致
敬禮
唐齊
給孔子的一封信_書信作文1200字 篇2
尊敬的孔爺爺:
您好!晚輩乃數千年后之人,無緣與您相見,但從史書的記載中對您略知一二。您瀟灑倜儻,自幼好學,青年從政,首創儒家,萬世師表,晚輩對您深感敬佩。您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您被后世尊稱為“孔圣人”,您的《論語》一書,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被封為中華傳世名著,您的儒家思想成為當今社會的制法題材,您還上了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
不僅如此,您還是我的良師益友,當我自認為課堂上聽懂了就不再復習鞏固時,您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讓我靜下心來,認真復習,取得新的收獲;當我因學習名列前茅而驕傲時,您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時刻給我敲警鐘,讓我不敢放松,虛心學習他人的強處;當我不想參加勞動想讓別人代勞時,您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如當頭棒喝,鞭策我自己的事自己做。古人云:“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人以古為鏡,可以明得失。”我把您的話作為我的一面鏡子,令我受益匪淺。
您的思想主張有“仁、忠、孝、義、讓”,前四個字的確讓我心悅誠服。因為這四個字不僅他我懂得了對長輩要尊重,對同學要熱心,還讓我明白了做人要講義氣,有一顆仁愛、感恩的心。但是對“讓”字,晚輩卻有自己的看法。晚輩覺得凡事不能太絕對,做人不能太拘泥固執,該爭的時候一定要爭,不該讓的時候一定不能讓,該亮出自己的時候一定要亮出自己。
試想:一個國家、民族如果不爭取發展機會,對任何事情都是一個果斷地“讓”字,怎能強大起來呢?就拿北宋與金的戰爭來說,金與北宋的首次戰斗,結果是北宋勝利,金兵大敗。這全得歸功于當時的主戰大臣和廣大軍民,正是因為他們堅決守城,不肯退讓,才迫使金兵倉皇撤退。然而,金兵撤退后,宋欽宗為了使北宋與金和平相處,不再戰爭,實行“謙讓”政策,他免職主戰大臣,遣散援軍,以示“求和”心意。這樣不到半年,當金兵再次進攻時,北宋由于防御空虛,戰斗力明顯衰退,以致大敗。
生靈涂炭,國家滅亡,便是如此“讓”出來的。相反,唐朝卻因不“讓”,贏得穩固江山。唐初時,中原動亂,少數民族沖突厥強大起來,不斷擾唐。唐太宗一開始沒有打算與其發生戰爭,始終“謙讓”他們,期待突厥能歸順。
可誰知其不僅不歸順,反而更加猖狂,變本加厲騷擾唐朝內地。最終,唐太宗忍無可忍,派兵攻打,并俘獲其首領,一定邊疆。這樣的事例在歷史上不勝枚舉,尤其在21世紀的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瞬息萬變,更多的時候必須“不讓”,并且要“爭”。孔爺爺,如果有機會的話,我真心希望你能來這個嶄新的世界看看,你就會明白“爭取”是何等重要。
“申辦奧運,加入世貿”曾經是中國繞不過去的兩座大山,對于有5000年燦爛文明的古國屢遭拒絕,實在令中國人難以接受。但中國人沒有因此退讓,而是憑借實力,努力爭取而成功加入世貿,成功舉辦奧運,成為首屈一指的東方強國。這就充分說明:爭取,才能獲得一片廣闊的天空;爭取才能獲得一條寬闊的道路;爭取,才能爭得國富民強,國泰民安!孔爺爺,雖然我與你的某些觀點有不同的看法,但我會認真研讀《論語》,從中汲取智慧,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和人生。
此致
敬禮
給孔子的一封信_書信作文1200字 篇3
尊敬的孔上:
以下是我給您的一些資料:《論語》是我國儒家經典之作,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的體現,是中華民族人民的文化精髓。其中主要的記錄對象是孔子與其學生的經典語錄,對后人受益匪淺。《論語》的魅力是其他書本不能超越的,《論語》已經被許多國家視為珍寶,有許多國家開辦了論語學院,教育大家有關《論語》里面的知識,每個人都能從這書當中學到許多知識,而且《論語》易懂,但是這本書對人類的影響卻是無與倫比的。
讀了《論語》之后,我對《論語》與孔子與其學生的個人又有了新的認知。書中主要講解翻譯了每一句《論語》中的詩句與重點的詞釋。最重要的一點,也是別的書沒有的就是對《論語》中的每一句的點評與分析。書中還有幾個附錄。
附錄一,寫的是孔子與《論語》這部書的歷史與價值。附錄二,是一幅《孔子周游列國示意圖》,讓我們從圖上的一條條路線,看出孔圣人“周游列國”的不容易,他那堅定的心。附錄三,寫的是孔子的世系表。附錄四,是孔子的年譜。
本書帶領我們從各個角度去看《論語》(如孔子的背景,孔子及他弟子言行的觀意等),讓我們領會到了不同的《論語》。這其中也教給了我們做人,學知識的道理與方法,對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就拿學知識來說,在學新的知識時再重新復習學過的知識,不亦說乎?再比如說學做人的方面,真誠的對待朋友,不亦樂乎?本書教會了我們許許多多的道理與人生哲理等。它集中體現了孔子的倫理道德與道德觀念,可謂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經典中的經典。
而《公益人讀論語》呢,把這些抽象的東西變為具象,讓我們學生,也可以更加深入《論語》,了解《論語》,以此增加我們的知識,也給我們的寫作方面帶來了素材。而且,我還因為讀《論語》而去查閱《論語》“背后”的故事。讓我越來越覺得古代人的偉大。我想,這一舉動,是為了收獲的更多吧。
其實會背《論語》并不是那么了不起,只有了解其中的意思,并且記得住意思,了解《論語》的歷史“背景”,并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這才算是真正的學習《論語》!而如果是能把《論語》中的對我們的教育用行動去完成的話,那就是讀懂《論語》了!譬如“溫故而知新“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時常溫習舊的知識,你會學到許多你以前不懂得東西,這也就是不同的年齡去閱讀相同的知識,但是每次的感想都是不同的。俗話說:學無止境。這在《論語》里也說得通,因為《論語》中的倫理道德…..都是會讓人終身受用的!《論語》教你學會做人,等你學會做人之后,《論語》就會教我們學會知識。《論語》對我們中學生來說也是可以學到許多許多的。
正如我們學校的校訓一樣,“學做人,學知識”只有學會了做人之后,你才有資格學知識。學【論語】還要有一些關于作者的信息,也要補充一些知識與背景。加入你們相信讀懂了《論語》,那你就一定會有所收獲的。《論語》是孔上的代表作,以以上為背景,我想對您說:“你真了不起!”所以,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論語》,被《論語》,深入《論語》吧!
給孔子的一封信_書信作文1200字 篇4
孔兄:
久仰您孔子之名,今日我有幸與您交流真是甚幸。也勞您在百忙之中指教。
孔兄,我想,您應該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雖然您已經逝世,可是,您的高尚的精神,卻永駐在我們心中,您的思想主張,深深地影響著我們,使我們更加團結和諧,來創造這個絢麗多彩的社會。
在我的心目中,您是學識淵博,品德高尚的好老師。您不僅教導學生如何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您教給了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使他們受益終身,所以,您的學生才能夠成才,才能夠出人頭地。我曾經無數次想過,如果我也是您的學生那該有多好啊!真的,我打心眼兒里佩服您,您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古代私塾的創立者,只要一提起中華文化,人們第一個想起的就是您。您對中華文化作出了多大的貢獻啊!怎么能不令人欽佩呢?
在我們這一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正所謂“落后了就要挨打”,所以,我們都一直努力地學習,來共創這個美好的祖國,將來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才,才能為自己的未來鋪上紅地毯。而我讀書卻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所以成績也一塌糊涂,看著同學個個都“節節高升”,而我卻一落千丈,心中也似打翻了五味瓶,直到《論語》,走進我的生活,孔兄您的諄諄教導使我如沐春風,我一直記得您的教誨,您的“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知識是無止境的道理;您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讓我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讓我自覺的整理好思緒,一頭扎進書海;當我成為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候;您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當頭棒喝,讓我自覺制定了好的學習方法;您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讓我懂得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這些教誨,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
您居陋室而不悲,因為那里沒有污濁;您常食不果腹而不燥,因為您有精神食糧;您的莊稼“草盛豆苗稀”而您卻不煩,因為您的志向沒有違背您的初衷……
您周游列國,從中得到了許多知識和啟示。一次,您帶著弟子們去泗水河邊游玩,桃紅柳綠,草色青青,您的心情似眼前的泗水波瀾起伏。子路問您在看什么,您說是在看水,子貢明白您遇水必觀,定有其理。您意味深長的說:“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和順溫柔,它好像有情義。水穿山巖,鑿石壁,從無懼色,它好像有志向。萬物入水,必能蕩滌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來,水是真君子啊!”
您從司空見慣的流水中,竟能看出如此深奧的道理!足見您面對生活是多么仔細、嚴謹。從中我也明白了許多現實真理是在大自然中的,唯有細心才會發現書本中沒有的知識。現在我也漸漸變得細心,細心后發現原來從花花草草和一些不起眼的東西中可以發現許多樂趣的。我也努力著讓自己成為一位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的真君子。現在有句眾所周知的廣告語:水是生命之源!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水資源。
其實,孔兄,您教給我的何止這些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讓我學會了選擇朋友;“不恥下問”讓我攻克更多難題,學習更上一層樓;“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讓我學會了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兄,您的閃光思想照亮了您的子孫后代的茫茫路途,指引著他們的衣食住行,您的一言一語都是我們人生的課堂。孔兄,看到這些,您一定感到很欣慰吧。
人各有志,只要您認為自己所為沒有違背原則,則此生無憾矣!
就此擱筆,打擾了!
給孔子的一封信_書信作文1200字 篇5
敬愛的孔先生:
您好!
很高興給您寫這封信,此時我的心情就像炸開了一朵朵滿面春風,寫滿笑意的花朵,非比尋常的喜悅。因為給您寫信這件事其實在我的心中已早有念頭,可是自己又不敢,害怕我這么一個年少無知的學生怎能配給您這么一個文化知識豐富,教育理念獨特的人寫信呢?那簡直是荒謬,但是,如今的我拋棄了往日的膽小怕事,重新鼓起了信心,恢復了勇氣,決心要給您寫這封我準備了許久的信。孔先生,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主張因材施教,第一個大規模辦私學的教育家,您的許多思想對我國乃至世界文化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我的心中,您是偉大的。
是您用自己的言行體現出了中國古代人民的高尚品質;是您用優良的美德感化了數人,讓他們學會了尊老愛幼,孝順父母;是您用最優秀的教學方式教育每一個少年,用您的語言、行為滋潤每一朵待放的花朵,讓他們的人生因此而輝煌、燦爛;是您帶給了他們知識,給他們的思想注入了甘甜可口的營養品,讓他們的頭腦得到補充。孔先生,您以自己心中的那一顆純潔,善良的心,以自己的博學多識,數不勝數的思想財富匯集成的包含萬種傳統美德,禮儀習俗的永不能停息的河流,讓心靈來感化他人,讓河流來滋潤他人,而且,您以自己出眾的才華創立了儒家學術(前后大量收集約3000多名弟子),讓他們與您共同享受儒學的魅力,同時,也讓他們將您的思想精髓傳播到世界各地,讓中國的教育事業變得更加興盛、騰達。孔先生,您的貢獻是巨大的,您的精神是不朽的,您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您是中國教育的偉大奉獻者;您是當之無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正因為您的存在,才有了中國教育文化帶事業的興起;才有儒家學術的創立;才有了每一個尊老愛幼、孝敬長輩的品德高尚之人;才有了文明發展的中國。孔先生,您以身作則,您帶領每一個中國人告別了落后腐敗的傳統思想,帶領人們都擁有了先進文明的教育理念,讓您的每一個弟子都像您一樣,擁有純潔無私的心靈,機智發達的頭腦,老百姓的高度贊譽。
雖然說,時代不同了,人們的思想文化也在不斷的改變。但是,在人們的心中,仍然以儒家思想為人體思想的主脈,同樣,您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也會是這么的高大。每一個人都會像以前那么尊重您,繼續將儒家學術的精髓發揚光大,讓每一個無知的人都仰慕您的威望。兩千多年來,您一直被推崇為“至圣先師”,您的思想影響著一代代的中國人。
其中一本書最能體現您的美德以及您為人處事的方式——《論語》。這本書告訴了我們許許多多的道理,其中就有這么一句最讓我刻骨銘心,無法忘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任何人都是我們學習的老師,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參照自己的情況加以改正孔先生,您是每一個人的老師,您是中國文化教育的開拓者,奠基者,有您才有每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有您才有中國今天的繁榮氣象。您的功績無人可即,任何人都無法與您相提并論,您將會永遠駐留在人們心中,永遠都不會被遺忘。祝愿你的教育理念更加燦爛,您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更加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