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關于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精選18篇)
2023年關于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 篇1
親愛的袁爺爺:
您好!
此刻,您在稻田里勞作的身影浮現在我眼前,我仿佛還聽見了您勞作后急促的呼吸聲。然而,您已經駕鶴西去了。
袁爺爺,您一生都在向著一個目標前進——造福百姓。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實現“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您努力拼搏,獨自一人呆在稻田里反復做實驗,反復研究。我被您這種求知精神和造福百姓的情懷給深深震撼。今后,我也要向您學習,成就一番大事業,讓百姓安居樂業。今后,您的遺愿將由我們完成。
袁爺爺,您“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精神讓我敬佩。您不管前方有多危險,有多困難,只要能讓雜交水稻增產,能讓農民增收,您都無所顧忌,一路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直奔目的地。我們今后也將繼承您的斗志并發揚起來。
袁爺爺,您教我們“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您自己也秉持這一優點,勤勞節儉。可是,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自己吃飯的時候就經常浪費糧食。有時會把糧食剩在碗里;有時會以肚子實在太脹了為由,把飯菜倒掉;有時會嫌飯菜不好吃而干脆不吃……今后,我一定把飯吃得一粒不剩。
都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袁爺爺,您在我心中就是這樣的人!
袁爺爺,今后我一定牢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將碗里的飯粒吃得干干凈凈。
祝一路走好!
20xx年XX月XX日
2023年關于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 篇2
敬愛的袁爺爺:
您好!
那天是5月22日,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日子,卻成為了您的忌日。
當我學好奧數,正打算回家時,媽媽將手機遞給了我,我有些疑惑地接過,發現手機上正播著您曾經的事,評論區的人也接連不斷地發著對您的祝福,我頓時明白了,您這位偉人,雜交水稻之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在那天前,我只是偶爾聽到您的名字,從來沒有深入的了解過您。而這個視頻正好向我們介紹了您,影片中您說您有兩個夢想,一個是希望自己在高粱底下乘涼,另一個是讓雜交水稻遍布天下。雖然都還沒有達成,但是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兩個愿望終會實現。
在1959年時,全國鬧饑荒,人們苦不堪言,人們餓得前胸貼后背,全部以野菜、樹皮為食,有時還會吃掉草根。是您,耗費了自己十五年的光陰,配制出了雜交水稻,讓全國人民不再挨餓,吃得上米飯。也是您,無論高溫酷暑,無論刮風下雨,也堅持在到田中奔波;更是您帶領我們中華兒女從此脫離苦海,再也不會回到那饑荒的年代了。
“人就像是一粒種子,但要做一粒好種子。”這是您說過的一句話。平平無奇的一句話,我卻看得熱淚盈眶。您走的那天,下了很大的雨,有人說:“那是老天都在為您落淚。”當您的靈車駛入殯儀館時,后面有一堆人在祝您一路走好,期間沒有一個人撐傘。是的,盡管那么大的雨,卻依舊沒有人撐傘,這都代表著大家對您的愛戴和尊敬。
祝您:一路走好!
一粒好種子:胡燁
20__年6月6日
2023年關于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 篇3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一名浦口實驗小學五年級的小學生,今年11歲,雖然您不認識我,但是您是我心中的一名英雄。您“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號令我印象深刻,您不僅解決了中國人吃飯問題,還為世界糧食安全生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給您寫下了這封信。
每次在吃飯時,我總會想:這些米粒是從何來?我曾聽爸爸講述過60年代種植稻谷,畝產都不高,每年的清明節開始從買稻種、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個過程。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到頭來還是吃不飽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學實驗帶領下,有了“雜交水稻”的成功。才解決了我國糧食欠缺問題,現如今我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下,溫室里長大的孩子,不知道農民伯伯種莊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糧食是怎么種出來的,除了從書本上了解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識,就只能通過在農村長大的父母口中聽到關于農耕時節的一些事情。
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想學校開展種植水稻實踐課堂,希望能夠邀請您來指導我們種植水稻,在得知您研發新的水稻品種后,便希望能將您研發的新水稻種子在我們學校的種植園里種植,讓我們學習一顆小小的.稻谷是怎樣被育成小秧苗,從綠油油的秧苗里抽穗,慢慢變黃等著收割,讓我們參與打谷子、曬谷子、磨成米,煮成米飯,從而讓我們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在我的心中也生長了一個夢想,長大后做一個像您一樣的人,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那份力量。最后,我的想法要是真實現了,學校開展并且在學校的植物園里種植水稻,我想問您我們能不能種上您研發的新稻谷呀?能和您一起學習種植新稻谷的奧秘嗎?
20xx年XX月XX日
2023年關于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 篇4
親愛的、偉大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謝謝您的偉大貢獻!我們中國之前的人民很窮,每天和樹皮打交道,因為之前沒有食物,就是棵草,都是寶。他們都為了搶樹皮而吵架,他們啃樹皮的啃樹皮,餓死的餓死。
那時你也是其中一員,您為了改善這樣的生活。您放棄了當飛行員、游泳員,一心想著讓人民變得富裕。發明了雜交水稻,讓所有人都吃上口飽飯,喝上口清涼的水。不顧一切地發明,我好感動啊。真為袁隆平爺爺自豪!
而我知道了,這一刻起,我從不浪費一口水,一粒飯,吃飯喝水的時候都想著您。可是不幸的是您,在20__年5月23日不幸去世,我雖然年紀還小,但是我心中有說不出的傷心,許多人都因為袁爺爺的過世而悲傷地哭了。
袁隆平爺爺,您是我們中國的榜樣。但是聽到您去天堂,我很憂傷,謝謝您。親愛的袁隆平爺爺,您一路走好,我向您致敬。
寫信人:
日期:
2023年關于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 篇5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濱湖路小學的一名小學生,今年11歲,叫李雅琪。
我知道,您一直有個“禾下乘涼夢”:試驗田里,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像掃帚那么長,顆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沉甸甸地低垂著頭,一陣風吹來,稻浪此起彼伏,您就躺在稻穗下乘涼……
我和您一樣,也有一個超級夢想:能夠邀請您到我們學校,親自指導我們種植水稻。
這個學期,為了讓我們認知勞動的意義、享受科技創新的快樂,學校決定將校園里的“夢泉”——一個水泥噴泉池進行改造,并提供給我們種植水稻。我們已經從郊外拉了3車泥土填到噴泉池里了。上周星期四,我們把水灌好,全班20多名男生集體跳進池子翻土,并撒上了肥料。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們全班同學都期盼您能來現場指導我們種植水稻。
正如美國科學院院長西瑟羅納說的那樣:袁隆平先生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貢獻,增產后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7000多萬人的吃飯問題……您真是當之無愧的“雜交水稻之父”!20__年10月,中科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課題組提出:廣西很可能是人類栽培稻的發源地。袁爺爺,您想不想來這驗證一下呢?
袁爺爺,您說過: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我們有了在水泥池里種植水稻的靈感,同時,也下定了為種植水稻而付出辛勤汗水的決心,只求您能帶給我們種植水稻的技術和成功的機遇,讓我們展現天性,實現夢想!
袁爺爺,我們想掌握水稻種植的技術,想體驗勞動的快樂,更想品嘗收獲的喜悅!我們真誠地邀請您來我們學校,指導我們種植水稻!我們一定會牢牢地抓住這個機遇,讓稻花的香味飄散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也飄進每個孩子的心里!
祝您身體健康!
此致
敬禮!
李雅琪
日期:
2023年關于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 篇6
敬愛的袁爺爺:
您好!您在天堂過得好嗎?那里的人們有糧食吃嗎?
我是來自福建省泉州市晉光小學東海校區六年四班的陳子燁同學。中午,我望著餐盤里的白米飯,眼前浮現的,盡是您的身影。這白米飯,是用您親手栽種的水稻做成的吧?可您,為什么一定要離我們而去呢?
袁爺爺,在今天的早會課上,老師給我們觀看了許多關于您逝世的相關圖文和視頻報道。您一生逐一夢,一夢耀千秋!這是多么偉大的貢獻!“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為了讓天下人都有飯吃,您幾十年如一日,不畏嚴寒酷暑,不怕風吹日曬,堅持下田辛勤耕作,夜以繼日實踐探索,從沒有停下奮斗的腳步!
了解了您的事跡后,同學們都很感動,大家紛紛發表感言,表達對您的無比敬意!當時,我的內心突然涌起了一陣傷感,眼淚奪眶而出,想大聲哭卻又不敢,怕在大家面前丟面子。
袁爺爺,真對不起!每天中午,我總是把飯倒掉,也沒有覺得這樣子很可惜,覺得糧食這么多,浪費掉這么一點兒肯定沒事。所以,我幾乎從來沒有一次是把飯吃完的。現在,我明白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在此,我鄭重向您保證:從今天開始,不論怎么樣,我都一定把白米飯吃光!袁爺爺,我一定好好吃飯!好好學習!牢記您分享的8字成功秘訣——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將來學有所成,像您那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袁爺爺,天堂那兒有糧食吃嗎?請您也幫一幫那兒的人們,讓他們不再饑餓!
祝您一路走好!
寫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2023年關于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 篇7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第一次寫信給像您這樣,對中國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偉人,所以我會有一些緊張,現在心一直怦怦跳個不停,拿筆的手還微微有些顫抖。如果我有什么地方沒有寫好的,希望您能對我指出,謝謝!
在我們班教室正對的柱子上就貼著您的故事,所以我每天都能看到您的故事。您是中國的“雜家水稻之父”,解決了中國“人口—糧食”極度不平衡的問題,被農民伯伯親切的稱為“米神”。我知道您的成功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是經歷了一些風吹雨打的。您為了培育出雜交水稻竟然花了6年的時間去找一種名叫不育系的野生水稻,您每天到各種地方去尋找這種水稻,風餐露宿,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您成功的培育除了世界上第一株雜交水稻,使水稻的畝產量大量提高。您的這種吃苦耐勞,永不言棄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我在班上是個不起眼、默默無聞的小女孩,不像班上、副班長那么打眼,但是自從讀了您的故事以后,才知道原來您也是普通的農夫,但經過不懈的努力,成了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種植專家。我也要和您一樣,堅持不懈的努力,從一株小草到一朵在人們眼中耀眼的紅花,從一只雛鷹到一只在藍天中自由翱翔的鷹。
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有許多傷心的事,但是只要想起袁隆平爺爺您,我又有了信心!如果我要成為天鵝,就要付出比常人多七、八倍的努力!即使困難重重,我也一定會努力到底!
寫信人:
日期:
2023年關于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 篇8
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在課堂,我們常常能聽到您的名字,您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為中國糧食問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我十分敬佩您。
您的燦型雜交水稻研究曾獲得過中國特等發明獎;湖南省委、省政府還授于您“功勛科學家”的榮譽稱號;中國發現的一顆小行星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你還獲得了“科學獎”等國際獎勵和榮譽稱號,真是數不甚數啊!然而,在中國科學院院士選舉時,你卻沒能得到足夠的票數,落選了。當記者找到您時,你已77歲高齡了,并仍然還在堅持自己的事業,記者問您的想法時,您說是自己的水平不夠。事實上,您是完全可以當選的,是別人的誤會造成了您的落選。您沒有精精計較,真是謙虛啊,你的這種品行,值得我一生學習。
我們在學習當中也常常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我們應該向您學習,成為一個好學生,好少年,付出努力,獲得成功,獲得榮譽,報效祖國,為國爭光!
寫信人:
日期:
2023年關于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 篇9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年5月22日,您帶著稻香,走向另一個世界,我們多想再看到您的笑容,再看到您在田野上忙碌的身影。
您說:“我畢生所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您做到了,您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您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專注于田地,風吹稻花香兩岸。
在您的雕像前,人們留下了一片花海,有的人,更在您的雕像下留下了一碗米飯,您看到了嗎?
您的禾下乘涼夢,如今不在是夢,它在重慶試種成功了!可您卻不能在禾下乘涼了,一稻一人生。在數不清的稻穗中,發現了一條道路,這是一個讓國人擺脫饑餓,吃飽飯的道路,這條路很長,蔓延到海邊,蔓延到沙漠,甚至蔓延到國外。而開辟這條路的您,已經停下了腳步,但這條路卻永遠不會止步,它越來越長,因為有新時代的我們!會將這條路延續下去。
您讓14億人吃飽了飯,14億人也會永遠記得您。您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群眾把您抬舉得很高很高。
您也說過“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您的叮囑我們永遠銘記在心,愿天的那邊有漫天的稻花香。
從書本到田野,從夢境到現實。因為有您,全人端牢了飯碗,吃飽了肚子。我也會向您一樣做一個富有愛心和勇于進取的人,不斷努力,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致
敬禮!
20xx年xx月xx日
2023年關于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 篇10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在科學課文上看過您的慈愛的笑顏,知道了您的功績——您研制的雜交水稻,為解決中國億萬人民的溫飽問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您因此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我小小的心里充滿了對您無上的敬仰。此時,我也盼望著像您一樣,為國家和人類做貢獻,讓大家生活更美好。
告訴您吧,我特別想研制一種新型的草莓。我們都知道草莓營養價值豐富,被譽為是"水果皇后",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卜素、微量元素等等。經常食用它,不但可以保護視力、助消化,而且明目養肝,有促進生長發育之效。
我那位巧手的媽媽總是變著法子地制作各種草莓食品給我吃:做點綴的草莓奶昔、草莓蛋糕;做餡料的草莓糕餅、草莓糖葫蘆……于是,我特別盼望每年草莓收獲季節的到來,那酸酸甜甜,香香脆脆的草莓是我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可我發現草莓儲存期非常短,特別經不起折騰——稍稍一磕碰就變得爛渣渣的,不堪入目。而且,它在生長過程中易受污染,農藥殘留不容易去除。我理想中的新型草莓不但要保留原來品種的柔嫩多汁,形美味甜、入口芳香味濃,讓人唇齒回味無窮,還要春、夏、秋、冬四季都能長滿顆粒勻稱的果實。更重要的是,它必須是人類最綠色的水果之一,在一種超能化肥幫助下,不使用任何農藥,能生長得特別健康,食用它超級安全,讓它無愧于"水果皇后"的美稱。
我立志要以您為榜樣,將來要當個生物工程學家,培育出水靈靈、紅艷艷的"林記草莓"給您嘗鮮。記得您曾經說過: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我們這一代少年有您科學精神的感召和激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果園,在田間,都能聞到芬芳撲鼻的草莓花香,看到滿園碩果累累的豐收美景。
愿能得到您的支持,也借此共勉,在此先謝謝您了,并祝袁爺爺身體健康!
你的鐵桿小粉絲
20xx年4月6日晚
2023年關于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 篇11
親愛的袁爺爺:
我從爸爸口中得知您去世的消息,我是何等的悲傷。山河因而變色,草木為之含悲。您去了星辰,化作了那顆編號8117的“袁隆平星”,那是夜空中最亮的星,閃爍著您的夢想,激勵著我們前行。
像高粱一樣高的水稻掛著花生米大小的稻粒在微風中輕輕搖擺,飄進了您的夢了。為了您的“禾下乘涼夢”您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還關心著試驗田里的稻子長得好不好。“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這是您曾經常說的話,您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意義。田間地頭留下您的身影,攻艱路上留下了您的汗水,祖國大地上留下了您的足跡。
吃水不忘挖井人,做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應該有堅定的精神,更應該有擔當的意識。讓我們接過您手中的接力棒頑強拼搏。終有一天我們會親眼見證“河下乘涼夢”的實現。那時,大片大片的麥田會在微風中泛著金燦燦的光,密密匝匝的金色麥穗會仰著高昂的頭,伴著淡淡的麥香飄到您那顆遙遠的星辰。我想那時“袁隆平星”一定會更亮。
寫信人:
日期:
2023年關于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 篇12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想起您,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一位衣著質樸、臉色黝黑,頭上戴頂草帽,執著于研究水稻的農民伯伯。但此時此刻的我內心更多的是對您深深的懷念。
您知道嗎?小時候坐在桌邊,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面:爺爺端起一碗顆粒飽滿、散發著濃濃香味的米飯,不由得感慨:“這碗米飯,來之不易啊!”
當時的我聽了十分疑惑,不解地問道:“爺爺,您不是一位農民嗎?區區一碗米飯有什么好稀罕的。不是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嘛!”爺爺撫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地說:“孩子,那你知道為何如今的米飯顆粒飽滿、香氣四溢嗎?那可都是袁隆平院士的功勞啊!”
袁爺爺,聽說在您做農業科研的這些年中,曾見過餓殍,也聽過無數次“金元寶比不上兩個饅頭”之類的話語,因此您下定決心,立下兩個遠大的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為解決全人類的溫飽問題,胸懷大志的您,一刻沒有停下腳步。為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您跑遍了大半個中國;為了提高雜交水稻產量,您孜孜不倦,潛心研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袁爺爺,您是一位值得所有人銘記在心的英雄。您雖離開了我們,但您在田間忙碌的身影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一定努力做光盤行動的先鋒,不辜負您幾十年如一日辛勤努力的成果。
此致
敬禮
2023年關于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 篇13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叫馬寅翔,是北京師范大學青島城陽附屬學校六(7)班的一名少先隊員。
在今年暑假,我們學校組織了“走進海水稻”的實踐活動,我成為了一名海水稻研究員。
聽輔導員老師說,我們這次用的海水稻種子,就來自我們青島的海水稻研究基地。老師還告訴我們,青島海水稻研究所,是您在20__年創建的,在江蘇、新疆、海南,都有您的海水稻研究所,您的足跡踏遍大江南北,您每年至少有三個多月的時間在青島度過。
袁爺爺,我們青島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三面環海,有50多萬畝鹽堿地,其中環膠州灣一帶,就有大片灘涂。我們學校距離膠州灣不到一公里,學校地下水的鹽堿度就非常高。老師說,如果海水稻在我們學校試種成功,海水稻就有可能在膠州灣的灘涂大面積推廣種植。我們聽了可激動了,紛紛報名參加暑假海水稻實踐活動。7月2日上午,我們剛剛結束了期末考試,下午就拉開了“走進海水稻”活動的序幕。我們查資料,收看“農廣天地”,了解水稻種植知識;我們揮舞鐵锨、镢頭,翻地、整地……
暑假里,每周的周三和周六,早上六點半,我們這些小研究員,就和輔導員老師相約海水稻試驗田,拔草,捉蟲,澆水,觀察,記錄,撰寫觀察隨筆……作為首批海水稻實踐活動的小研究員,我們有幸親眼見證了海水稻的整個生命歷程:浸種、催芽、育苗、插秧、分蘗、拔節、抽穗、揚花、灌漿、成熟,歷時四個月,長達121天。
袁爺爺,告訴您個好消息,我們在校園里種的海水稻,不僅結出了稻穗,而且穗穗飽滿,現在已經泛出點點金色,我們計劃在今天下午開鐮收割。老師還說,收獲后,要給您寄去一些,讓您品嘗一下我們親手種出的稻米呢!
袁爺爺,您的夢想是“禾下乘涼,讓水稻覆蓋全球”;我們青島的孩子,也有個夢想,那就是早日把青島50萬畝鹽堿灘涂,變成年產6000萬噸的米倉!
袁爺爺,您什么時候來青島,期待與您相見!
祝爺爺身體健康,壽比南山!
20xx年x月x日
2023年關于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 篇14
親愛的袁爺爺:
我從爸爸口中得知您去世的`消息,我是何等的悲傷。山河因而變色,草木為之含悲。您去了星辰,化作了那顆編號8117的“袁隆平星”,那是夜空中最亮的星,閃爍著您的夢想,激勵著我們前行。
像高粱一樣高的水稻掛著花生米大小的稻粒在微風中輕輕搖擺,飄進了您的夢了。為了您的“禾下乘涼夢”您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還關心著試驗田里的稻子長得好不好。“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這是您曾經常說的話,您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意義。田間地頭留下您的身影,攻艱路上留下了您的汗水,祖國大地上留下了您的足跡。
吃水不忘挖井人,做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應該有堅定的,更應該有擔當的意識。讓我們接過您手中的接力棒頑強拼搏。終有一天我們會親眼見證“河下乘涼夢”的實現。那時,大片大片的麥田會在微風中泛著金燦燦的光,密密匝匝的金色麥穗會仰著高昂的頭,伴著淡淡的麥香飄到您那顆遙遠的星辰。我想那時“袁隆平星”一定會更亮。
一路走好!
您的崇拜者:
20xx年xx月xx日
2023年關于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 篇15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我是您的一名小粉絲,您被授予了共和國勛章,我想借此機會,表達我對您的敬佩與崇拜之心。
小時候,奶奶會經常對我說:“不許剩飯,要節約糧食。”我就會問奶奶:“為什么啊?又不缺糧食。”奶奶便講起了她小時候的事:“我上學那會兒,早上和晚上就只有一碗有幾粒米的粥,都吃不飽的,哪像現在,擺脫了缺糧的煩惱,中國十幾億人都要感謝袁隆平啊!”袁隆平是誰?為什么這么多人要感謝他?種種問題出現在我腦海中,后來我便知道了,您竟是這樣一位偉大的人。您對雜交水稻的研究,讓數十億人吃上了飽飯,不僅僅是這些,直到現在,您還在各地考察水稻。記得有一篇報道:您手拿水稻親切地說了一句“花開得好好”。您九十高齡還親自下田考察水稻,這一精神振奮了多少人心啊!
您曾說過,您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您雖然九十高齡,但并沒有因為身體原因放棄對水稻的研究,反而笑稱自己是“90后”。您在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對習近平總書記說“向畝產1200公斤沖刺”。您也曾鏗鏘有力地說過: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地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上。您為國家鞠躬盡瘁,我們要學習您的堅持不懈,不斷創新,無私奉獻精神。您是科學家的標桿、青年人的榜樣。
我為身在中國而驕傲,我為身在善良的國家而自豪。還記得這句話嗎?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在記者問“是否害怕場景再現時?”您笑著說了句:“不可能了。”這句“不可能了”是您為國家所寫的最美情書!
感謝中國有您!
祝您健康長壽,萬事如意!
寫信人:
日期:
2023年關于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 篇16
尊敬的袁隆平爺爺:
您還記得嗎?當人們提起您的豐功偉績,提起您那數不勝數的獎章時,您總是擺擺手說,那些榮譽對于你來說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國家做出貢獻。可是我卻想說,要是沒有您,我們現在可能還都吃不飽,感謝您為了祖國奉獻了一生。
還記得在幾十年前,我們的祖國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是您為了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毅然決定投身于水稻研究,希望研制出一種高產的水稻,讓全中國人吃飽飯。長達十年的水稻研究,您終于發現了一種奇異株的水稻,通過這個契機研究出了雜交水稻。研制成功的雜交水稻比其他普通的水稻大得多,并且顆粒飽滿,讓無數掙扎在饑餓和貧困線上的人們解脫出來。感謝您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您就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一個月前,您因為疾病離開了我們,得知噩耗的我們非常悲痛。當得知您在離開我們之前,九十幾歲的高齡還堅持去水稻田里觀察水稻的長勢,關心著每個地方水稻的產量。您這種鞠躬盡瘁的精神讓我震撼,也讓我知道了什么是當之無愧的人民英雄。
感謝您對我們不求回報的付出,讓我們不會再被饑餓所困擾。我也一定會學習您的精神,牢牢記住您對我們青少年的期許,勉勵自己一路向前。
寫信人:
日期:
2023年關于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 篇17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我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濱湖路小學的一名小學生,今年11歲,叫李雅琪。
我知道,您一直有個“禾下乘涼夢”:試驗田里,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像掃帚那么長,顆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沉甸甸地低垂著頭,一陣風吹來,稻浪此起彼伏,您就躺在稻穗下乘涼……
我和您一樣,也有一個超級夢想:能夠邀請您到我們學校,親自指導我們種植水稻。
這個學期,為了讓我們認知勞動的意義、享受科技創新的快樂,學校決定將校園里的“夢泉”——一個水泥噴泉池進行改造,并提供給我們種植水稻。我們已經從郊外拉了3車泥土填到噴泉池里了。上周星期四,我們把水灌好,全班20多名男生集體跳進池子翻土,并撒上了肥料。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們全班同學都期盼您能來現場指導我們種植水稻。
正如美國科學院院長西瑟羅納說的那樣:袁隆平先生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貢獻,增產后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7000多萬人的吃飯問題……您真是當之無愧的“雜交水稻之父”!20__年10月,中科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課題組提出:廣西很可能是人類栽培稻的發源地。袁爺爺,您想不想來這驗證一下呢?
袁爺爺,您說過: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我們有了在水泥池里種植水稻的靈感,同時,也下定了為種植水稻而付出辛勤汗水的決心,只求您能帶給我們種植水稻的技術和成功的機遇,讓我們展現天性,實現夢想!
袁爺爺,我們想掌握水稻種植的技術,想體驗勞動的快樂,更想品嘗收獲的喜悅!我們真誠地邀請您來我們學校,指導我們種植水稻!我們一定會牢牢地抓住這個機遇,讓稻花的香味飄散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也飄進每個孩子的心里!
此致
敬禮!
您的崇拜者:
20xx年xx月xx日
2023年關于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 篇18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我叫,是北京師范大學青島城陽附屬學校六(7)班的一名少先隊員。
在今年暑假,我們學校組織了“走進海水稻”的實踐活動,我成為了一名海水稻研究員。
聽輔導員老師說,我們這次用的海水稻種子,就來自我們青島的海水稻研究基地。老師還告訴我們,青島海水稻研究所,是您在16年創建的,在江蘇、新疆、海南,都有您的海水稻研究所,您的足跡踏遍大江南北,您每年至少有三個多月的時間在青島度過。
袁爺爺,我們青島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三面環海,有50多萬畝鹽堿地,其中環膠州灣一帶,就有大片灘涂。我們學校距離膠州灣不到一公里,學校地下水的鹽堿度就非常高。老師說,如果海水稻在我們學校試種成功,海水稻就有可能在膠州灣的灘涂大面積推廣種植。我們聽了可激動了,紛紛報名參加暑假海水稻實踐活動。7月2日上午,我們剛剛結束了期末考試,下午就拉開了“走進海水稻”活動的序幕。我們查資料,收看“農廣天地”,了解水稻種植知識;我們揮舞鐵锨、镢頭,翻地、整地……
暑假里,每周的周三和周六,早上六點半,我們這些小研究員,就和輔導員老師相約海水稻試驗田,拔草,捉蟲,澆水,觀察,記錄,撰寫觀察隨筆……作為首批海水稻實踐活動的小研究員,我們有幸親眼見證了海水稻的整個生命歷程:浸種、催芽、育苗、插秧、分蘗、拔節、抽穗、揚花、灌漿、成熟,歷時四個月,長達121天。
袁爺爺,告訴您個好消息,我們在校園里種的海水稻,不僅結出了稻穗,而且穗穗飽滿,現在已經泛出點點金色,我們計劃在今天下午開鐮收割。老師還說,收獲后,要給您寄去一些,讓您品嘗一下我們親手種出的稻米呢!
袁爺爺,您的夢想是“禾下乘涼,讓水稻覆蓋全球”;我們青島的孩子,也有個夢想,那就是早日把青島50萬畝鹽堿灘涂,變成年產6000萬噸的米倉!
袁爺爺,您什么時候來青島,期待與您相見!
祝爺爺身體健康,壽比南山!
您的崇拜者: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