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通用15篇)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
敬愛的袁隆平先生:
您好!我是一名來自北京師范大學青島城陽附屬學校的學生,我樂觀開朗,是個愛笑的孩子。
在開學后,我轉到了這里,看著開心農場的稻子慢慢成熟,我想到了您的"超優千號"。它是不是也成熟了呢?在我們種植、育苗的時候,它也在生長吧。不過相比于經驗豐富的農民伯伯,我和同伴們實在是業余:水量不知道,移苗的間距不知道,就連水也用的地下水……還好有家長們幫忙,老師自己也查資料,時不時的組織我們照顧水稻。現在,稻田里不僅有水管,而且還搭上了白霎霎的"天網″。今天是我們班收獲的日子。我想到了觀察水稻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我見證了只有小腿高的稻子如何抽穗、開花、結出一粒粒的稻谷,也留下了許多的美好回憶。
您知道嗎?在觀察水稻時,我時常想起你,想起您那兩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你那為夢想而奮斗的精神總讓我欽佩不已,尤其是您在南紅良種繁育場時,當助手發現了"野敗"一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株野生稻,并發來電報時,您正在遙遠的北京開會,卻連夜趕火車奔回海南島,仔細檢驗它的真偽。那需要多少精力呀,在北京開會已經有些累了,連夜趕火車,仔細檢查會雪上加霜。而您卻為了夢想賭上健康,讓自己無怨無悔。又為了改進雜交水稻,一直奮斗了22年,將自己最好的年紀獻給了研究。
這還不夠,你把安逸的老年都獻了出去,90歲高齡,您的.辦公桌上依然資料成堆,別人在享受,你卻在努力。您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典范。
青島,一個美麗的城市。它擁有約50萬畝的鹽堿地,對海水稻的研究可謂是如虎添翼,這里不缺少人才,也不缺少雜交水稻接班人,研究者可能會變,但是一代一代接力,總會完成您的夢想。在一萬人中,總會有偉人出現,創新、探究。您的三個月,影響著青島,影響著全球,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邁步向前。
青島,正翹首以盼,期待著您的到來!
祝您身心健康,夢想成真!
姜宇珊
20xx年10月30日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2
親愛的袁爺爺:
您好!此刻提筆,心情五味雜陳。始聞您逝世的消息,我一時沒了反應,不敢相信。我忘了,忘了您也是普通人,也有生老病死。重讀新聞,悲痛難忍,像是最親的人永遠離開了,不禁淚流滿面。
在我心目中,您一直是傳奇一般的人物,出現在教科書里,出現在電視里,存在于老師的諄諄教誨中。為了讓全中國人民把自己的飯碗牢牢地捧在自己手中,您殫精竭慮,每天都掛念著試驗田里的雜交稻,思考著下一個小目標如何實現。即使臥病在床,醒來的第一句話就是詳細詢問天氣,擔心對水稻培育有影響。您是舉世聞名的“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卻淡泊名利,甚至孫女小時候都不知道自己的爺爺是個了不起的科學家,天真地認為爺爺只是個天天看天氣預報的老頭。您身價千億,卻始終秉持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穿的是幾十元的襯衫,去的是街邊的小理發店。您已逾鮐背之年,卻仍緊跟時代,金句頻出,笑稱自己是90歲的年齡,50歲的身體,30歲的心態,是個十足的“九零后”,從未想過退休。
您在本可以安享晚年的年紀,是什么力量促使您依然扎根稻田,帶領著團隊向著一個又一個高產目標前行?我想一定是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對事業的熱忱指引著您篤定奮進。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我由衷地敬佩您,您是救世英雄,您是榜樣,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您!我們會銘記您的教誨,好好吃飯,不浪費一粒糧食!
您的一生是讓人肅然起敬的一生,縱然榮譽滿身,卻仍堅持俯身黃土地,竭盡所能實現禾下乘涼和覆蓋全球夢。袁爺爺,也請您放心,我們不會辜負您的期望。您的敬業奉獻、平易近人、勤儉樸素、樂觀風趣是我們無價的珍寶。您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讓我們明白了自己身上的使命與責任。而這一切必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沿著您走的道路,完成您未竟的事業,讓風吹稻花香滿全世界。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20__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作文的全部內容了,供大家參考。閱讀更多優秀作文,請持續關注可圈可點。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3
袁隆平爺爺:
20__年5月22日13時07分,您安詳地與大家告別了。有人說,您是在等大家好好地吃過午飯,再和大家告別。我認為,您是不想看到我們一邊餓著肚子一邊難過。因為這是您的初心——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
袁隆平爺爺,您知道嗎?我還記得小學教科書里記載的關于您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九個字: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那時候我還很小,不懂什么是雜交水稻,后來是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講,大家吃的大米就是水稻成熟之后的產物,全國上下現在每頓飯能吃飽吃好,是有著袁隆平爺爺的汗水在里面的,聽罷,深感您的偉大,難怪,米飯如此香甜。
袁隆平爺爺,您知道嗎?我在學校的走廊里看過您的大幅畫像。您身著白襯衫,深蹲在稻田里,雙手輕柔地捧著金黃飽滿的稻穗,面帶微笑又稍顯一絲莊重。后來我知道,您在考大學時就堅定了自己的理想,深刻明白吃飯是第一件大事,沒有農民種田,就不能生存。可見,在那個一窮二白的時代您就有了這么深遠的目光,有了這么崇高的理想,并一直堅持不懈地去努力拼搏,這注定了您終將成為“國士”,終將成為“大師”。
袁隆平爺爺,您知道嗎?我昨天讀過您寫給母親的那封信,深受感動。您在信中寫了很多很多,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在我幼年時種下的!”字里行間,我看到了您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面,如果說,您的理想是讓人們遠離饑餓,那么母親就是助您實現理想的不竭之力。袁隆平爺爺,不要覺得有所虧欠,我想您的母親一定能夠理解您是在“舍小家,為大家”,明白您是為了“中國人民的飯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這個目標在奮斗,明白您是為了全世界的人類造福。
袁隆平爺爺,您知道嗎?我昨天看過一段關于您的視頻,深受震撼。您說到了您的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水稻的更加高產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在您和您的團隊努力下,水稻畝產公斤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這對實現我國“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具有重要意義。而中國的雜交水稻,在您和科研人員們的不斷努力下,已經在40多個國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個國家大面積推廣。20__年9月29日,89歲的您獲得“共和國勛章”這一至高無上榮譽,進京之前,您先是下田和超級稻告別,回去后第一件事,還是下田。“年紀大沒關系,我還沒有癡呆,還可以干下去。”您是這樣說的,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袁隆平爺爺,“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我們會好好牢記,并“以光盤為榮”。袁隆平爺爺,您的堅定理想、不辭辛苦、心有大愛、淡泊名利,我們會認真學習,積極向您看齊。袁隆平爺爺,我們會謹記您的勉勵,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不辜負時代擔當!
袁隆平爺爺,您帶著夢的“種子”去了遠方,我知道那里有“稻香滿溢”,那里到處可以“禾下乘涼”,愿您安息!
寫信人: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4
袁隆平爺爺:
5月22日13點07分,您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看到這條消息時,我正在鄉間田壩邊同村干部查看耕地拋荒和中稻種植情況。看到眼前一片片綠油油的秧苗,眼淚禁不住地流了下來。我感到內心無比沉重悲痛,不愿相信那個手捧稻穗憨笑的老人真的離開了。
讀中學時,語文老師告訴我們說您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于是我就在電影《袁隆平》和有關書籍中了解您的一點一滴。
您在幼年時期,面對國破家亡的殘酷現實和悲慘景象,就立志要做一個使中國富強、不受外國強盜欺侮的人。中學階段您就對花草、果木和春華秋實的自然規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高中畢業后,便毅然地跳進了“農門”。在上世紀60年代的自然災害影響下,看到一個個臉色蠟黃的百姓倒下,您就立志用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饑餓。在“下田實踐”的信條指引下,您邁開了雙腿、頭頂烈日、腳踩爛泥,育成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立下了要把“飯碗牢牢地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的大志。請您放心,我們這些深耕在基層一線的黨員干部一定會繼承您的遺志,會用您在培育“南優2號”的實踐苦干精神,堅決打好遏制耕地拋荒這場硬仗,全力抓好糧食生產這一主業,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南優二號”推廣后,您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又開始了“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的研究。您以超出世人想象的速度、超出常人理解的執著,完成了超級稻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標。其中遭受的無數艱辛、挫折和冷眼都沒有戰勝您超常的那股氣、那股勁,一個個創世界紀錄的數字,書寫著您傳奇的一生。可以說,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端著您給的“飯碗”。記得西南大學學生向您請教“成功的秘訣”時,您寫下了“知識”“汗水”“靈感”“機遇”的“8字口訣”,鼓勵我們年輕人要吃苦實踐,超越自我。我們新時代青年定會牢記您的殷殷期盼和諄諄囑托,在新時代的舞臺上遇事不避難、奮勇向前,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勇氣把汗水和熱血灑在基層一線,在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中書寫青春篇章。
在獲得共和國勛章后接受記者采訪時,您說:“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盡量發揮新的貢獻。”您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90歲高齡依然每天去試驗田邊“打卡”,還說要從“九零”后工作到“百零后”繼續向高產潛力發起沖擊,甚至在病危彌留之際還關心水稻長勢。而現在您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化作了春風、夏雨和秋露守護著您的“孩子們”。我總在想,為何您到這個年紀還有如此高的工作熱情,為何在擁有如此偉大的成就之后還一次又一次給自己定下艱巨的目標?翻看了您平生事跡得出一個答案:那就是對人民的無限熱愛。我們這些從小聽著你的故事長大的孩子已經成長為黨員干部、人民公仆,我們會以您為榜樣,矢志不渝地把黨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自己永恒的價值追求。
“一捧白米,九州人民無饑饉,十里稻香,五月金風送功臣。”后輩必將承國士之志向、擔民族之脊梁、念物力之維艱。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您,英雄,一路走好!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5
親愛的袁爺爺:
您好嗎?
有人說:“有些人。偉大到讓我們以為,他們沒有生老病死。”我從未想過你會離開您的稻田離開我們。記憶中的您,依然是書本里的模樣。那時,您彎腰站在稻田里,手中捧著金子般耀眼的稻穗,開心地笑著。某一瞬,記憶仿佛永遠定格在了那-刻。
您是神農。一生為人民的溫飽問題而努力奮斗。您說過:"我一直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在您的夢里,試驗田里的雜交木稻長得比高梁還高;穗子比掃帚還長;顆粒像花生米一樣大。微風拂過,稻浪此起彼伏,而您就坐在稻田里聞著清雅的稻花香,享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
您還說:"人的飯碗要申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是,您把對祖國的熱愛都包含在了一粒粒飽滿的稻穗中。從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到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再到創建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您的每一項創舉都令世人贊嘆。“民以食為天”,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糧食的渴望,而您將畢生所學都融進了一粒種子里,用它改變了世界,幫助14億人解決吃飯問題。水稻畝產量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這更是在向全世界宣布:人不僅能養活自己,更能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作出巨大貢獻。而就在今年5月9日,媒體報道。袁隆平雜交水稻團隊再創畝產1004.84公斤的佳績。
您的一生簡樸地出奇。作為名人,您不但沒有奢侈浪費,反而過著比普通人更節儉的生活。有一次去香港作報道,您只是在路邊攤上買一條十元的領帶戴上,就美滋滋地走去了會場。在街邊遇上十二元的襯衣,您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上一打”。一件二十五元的襯衣,一條三十元的褲子,您一穿就是三五年......在勤儉節約的這件事上,您已經做到了極致,不得不讓我們欽佩。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我知道,雖然您永遠地離我們而去了,但您的一定會薪火相傳,年輕的一代會接過你的接力棒,繼續為國家復興,民族富強揮酒熱血與青春。
此致
敬禮
寫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6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在科學課文上看過您的慈愛的笑顏,知道了您的功績——您研制的雜交水稻,為解決中國億萬人民的溫飽問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您因此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我小小的心里充滿了對您無上的敬仰。此時,我也盼望著像您一樣,為國家和人類做貢獻,讓大家生活更美好。
告訴您吧,我特別想研制一種新型的草莓。我們都知道草莓營養價值豐富,被譽為是"水果皇后",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卜素、微量元素等等。經常食用它,不但可以保護視力、助消化,而且明目養肝,有促進生長發育之效。
我那位巧手的媽媽總是變著法子地制作各種草莓食品給我吃:做點綴的草莓奶昔、草莓蛋糕;做餡料的草莓糕餅、草莓糖葫蘆……于是,我特別盼望每年草莓收獲季節的到來,那酸酸甜甜,香香脆脆的草莓是我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可我發現草莓儲存期非常短,特別經不起折騰——稍稍一磕碰就變得爛渣渣的,不堪入目。而且,它在生長過程中易受污染,農藥殘留不容易去除。我理想中的新型草莓不但要保留原來品種的柔嫩多汁,形美味甜、入口芳香味濃,讓人唇齒回味無窮,還要春、夏、秋、冬四季都能長滿顆粒勻稱的果實。更重要的是,它必須是人類最綠色的水果之一,在一種超能化肥幫助下,不使用任何農藥,能生長得特別健康,食用它超級安全,讓它無愧于"水果皇后"的美稱。
我立志要以您為榜樣,將來要當個生物工程學家,培育出水靈靈、紅艷艷的"林記草莓"給您嘗鮮。記得您曾經說過: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我們這一代少年有您科學精神的感召和激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果園,在田間,都能聞到芬芳撲鼻的草莓花香,看到滿園碩果累累的豐收美景。
愿能得到您的支持,也借此共勉,在此先謝謝您了,并祝袁爺爺身體健康!
寫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7
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大峪中學高一年級的杜屹涵。我曾在一報道中看到這樣一番對您的描述:“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從此,您的名字在我心里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后我又在高一的教科書上學習了一關于您的人物通訊,這讓我對您的敬仰之情更加濃郁。
縱觀中華歷史長河,食為民生之本,但由于封建時代,人口眾多,統治壓迫,官府剝削,百姓往往食不果腹。近代亦產能低下,饑荒不斷。所幸,您的出現,保障了人民溫飽,并幫助陷于困境的外國他地。
您始終將人民和國家的需要放在心上,在與時代共存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大學畢業后,您舍棄了留在重慶從事科研工作的機會,懷著到最艱苦的地方建設國家的愿望,前往湖南農校教書。1960年,一場饑荒席卷中華大地。一時間餓殍遍地,您看著同胞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毅然決定投身水稻研究,希望能研制出一種高產的水稻,讓全人都吃飽飯。
這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間,您歷經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失敗,質疑,挫折,在您的雜交水稻研究生涯中是常態:研究被學術權威反對試驗田被惡意毀壞,多次遭遇減產,絕收。這些看似致命的問題在您眼里卻是再次爬起的動力。“哪有搞科學研究不失敗的呢?失敗了就失敗了,不是說身敗名裂,人家不會笑你的。我這是在探索,跌跤就跌跤,我再爬起來干,就是了。”您的心思全部撲在了稻田里,總是頭頂烈日或瓢潑大雨到田里去觀察實驗材料。不在家,就在試驗田里,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正是因為您對雜交水稻愛的深沉,化苦為樂,用超強的毅力堅持了下去,最終收獲了成功,您用腳踏實地的科研跳出了理論的桎梏,用超乎尋常的努力和時間的積累,最終證明了雜交水稻的可行性,為農業技術研究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隨著雜交水稻的成功研制以及大面積推廣,袁隆平的名字走進千家萬戶,甚至走出國門,贏得世界的贊美。在鮮花、掌聲和榮譽面前,您沒有忘記自己作為科學家的使命,始終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走去。您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吃得好”和“更健康”上,您帶領團隊將雜交水稻的研制目標從豐產向綠色優質方向轉化,研制出了更健康,更綠色的雜交稻。“我希望青年科學家不要過分計較個人得失,而是要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不斷努力。”您用生命踐行著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的目標,用行動感染著無數青年人,不僅如此,您還毫不吝嗇的將自己多年來摸索出的經驗和成果傳授給青年科研工作者,不遺余力的為國家培養人才,組建科研團隊,為社會主義的建設奉獻自己。
年滿九十歲的您,人老心不老,還笑稱自己為“90后”,希望正在研究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早日實現雙季畝產3000斤的目標。您樂觀的心態也同樣感染著我們青年人,您永遠是我們心中最酷的“90后”。對于青年學生的我們而言,時代的高速發展了巨大的便利,但這遠遠不夠,我們會牢記您送給我們的八個大字:“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我們必須向您學習,像您一樣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用汗水澆灌出成功的花朵!
“我有兩個夢,'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是您的夢想,亦是您畢生的奮斗目標。您曾把水稻比作核武器,饑餓比作敵人,您帶領著全體中華兒女,戰勝了饑餓,取得了勝利!您永遠是我們心中的英雄!
此致
敬禮!
20xx年xx月xx日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8
袁隆平院士:
我懷著沉痛的心情,給您寫下這封信,就是想告訴您,您是吾輩之楷模,是我們永遠的精神豐碑。
您的逝世,是黨和人民嚴重的損失。在您逝世的第二日,習近平總書記特意委托湖南省委書記專程看望了您的家屬,轉達對您的深切悼念和對其家屬的親切問候。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肯定您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技創新、世界糧食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并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學習。
梳耙耬犁,您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宅心仁厚,您把蒼生裝在心頭上。一粒種子,一生追夢。不知經歷了多少赤日炎炎、多少揮汗如雨?未曾改變的是您堅定的臉龐,未曾動搖的是您如炬的眼光。為了讓國人吃飽飯,您窮盡一生、堅守一生、奮斗一生。如今,巨星隕落,精神不朽,夢想不滅,讓我們真正感受到您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信念堅定、矢志不渝,勇于創新、樸實無華的高貴品質。
孜孜不倦,您的眼中滿是福謀天下的“初心”。源于動亂年代的饑餓記憶,親眼見到倒伏在路邊的餓殍,讓年輕的您萌生了讓大家“吃飽飯”的強烈愿望。農業科學研究,沒有任何經驗可尋,注定了是一條艱難曲折的道路。從為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跑遍大半個中國達六年之久……您從未選擇放棄。不論是太陽暴曬,還是風雨交加,您始終腳踏泥土、埋頭彎腰在田間勞作。即使耄耋之年,您依然該上班就上班、該下田就下田,把論文寫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貢獻給稻田里,孜孜不倦、初心不改、奮斗不息。數十年如一日向田野奔跑忙碌,讓您不斷向惠澤眾生的“禾下夢”邁進,徹底解決了中國人“吃飽飯”的問題。您給我們樹立了一面“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鏡子,砥礪廣大青年學習奮發有為、增強本領,把科學精神、執著精神融入血脈,在新時代中建功立業。
敢于創新,您的腦中滿是水稻種植的“夢想”。“高產、再高產、更高產、超高產!”這是您一生所求,對于雜交水稻的產量,您的追求沒有盡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您一生的夢想是將雜交水稻種植覆蓋全球,讓更多的人吃飽飯。您長期致力于雜交水稻研究,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始終居世界領先水平。先后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水稻等,同時還提出并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實現水稻的推廣種植和豐收后,您敢于自我突破,敢于技術創新,把雜交水稻種到了沙漠,種到了鹽堿地,使中國的農業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受到世界的矚目。您還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國,傳授雜交水稻技術,以幫助克服糧食短缺和饑餓問題,為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新時代的我們,要永遠銘記您的不朽貢獻,傳承您勤勉敬業的操守,書寫屬于我們的燦爛明天。
樸實無華,您的心中滿是付出所有的“情懷”。您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身上最值錢的,是裝在腦子里的知識和一顆責任心。”一輩子只專注一件事——解決吃飯的問題,您用自己的堅持和心血,為做好這件事竭盡全力、付出所有。這份堅守堅守與執著的背后,是您大愛無言的家國情懷,信仰如光的“中國夢”。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給您的頒獎詞曾寫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風雨幾十載,您從未停下逐夢的腳步,在您的一生中,沒有休息,沒有退休,哪怕鮐背之年,您依然“管不住”那邁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顆向著水稻的心。因為您在以自己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傾力傾情。
您,窮盡一生上下求索,讓中國人牢牢地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您,夢里夢外鞠躬盡瘁,讓神州大地各處都飄散著豐收的喜悅!
您是稻田里的守望者,您是真正的國之脊梁。袁老,一路走好!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9
袁隆平爺爺:
您好!
您樸素的衣著、慈祥的面孔、勞動的身影一直浮現在人們眼前,您勞動后喘氣的輕聲、課堂上親切的話語、田野間歡快的笑聲永遠回蕩在人們耳邊。
可現在,人們將再也見不到您,不能再聽您了。您這一走,讓全世界的人心如刀絞。
您這一生,都在為實現您的“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世界夢”而努力奮斗,直至你永遠閉上眼睛的最后一刻。為解決全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溫飽問題,您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此,我替全世界人民向您說一聲謝謝。
袁隆平爺爺,您一生榮譽無數。我真的'十分佩服您。您許下登天之夢,一直努力奮斗。您為他人著想,總是心系祖國,心系人民,不顧自己。您還呼吁人民: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可我們雖然學過李紳寫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卻不懂得這首詩的真正含義。我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您和他人的辛苦,只因為自己生活得太好,沒有嘗過苦頭。
您總是感嘆時間不夠,用“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來勸告我們認真讀書,將來報效祖國。您的意志力,就好比山上那深深扎根在石頭縫里的竹子,“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無論面對什么困難,你都毫不動搖,努力為自己定下的夢想而奮斗。
袁隆平爺爺,通過對您的了解,我真正知道了“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為艱”。以后,我飯前會想到您和其他農民伯伯的辛苦,飯后,我的碗里將一粒不剩。
祝一路走好!
寫信人:
日期: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0
敬愛的袁隆平:
您好!我是一名浦口實驗小學五年級的小學生,今年11歲,雖然您不認識我,但是您是我心中的一名英雄。您“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號令我印象深刻,您不僅解決了中國人吃飯問題,還為世界糧食安全生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給您寫下了這封信。
每次在吃飯時,我總會想:這些米粒是從何來?我曾聽爸爸講述過60年代種植稻谷,畝產都不高,每年的清明節開始從買稻種、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個過程。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到頭來還是吃不飽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學實驗帶領下,有了“雜交水稻”的成功。才解決了我國糧食欠缺問題,現如今我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下,溫室里長大的孩子,不知道農民伯伯種莊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糧食是怎么種出來的,除了從書本上了解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識,就只能通過在農村長大的父母口中聽到關于農耕時節的一些事情。
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想學校開展種植水稻實踐課堂,希望能夠邀請您來指導我們種植水稻,在得知您研發新的水稻品種后,便希望能將您研發的新水稻種子在我們學校的種植園里種植,讓我們學習一顆小小的稻谷是怎樣被育成小秧苗,從綠油油的秧苗里抽穗,慢慢變黃等著收割,讓我們參與打谷子、曬谷子、磨成米,煮成米飯,從而讓我們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在我的心中也生長了一個夢想,長大后做一個像您一樣的人,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那份力量。最后,我的想法要是真實現了,學校開展并且在學校的植物園里種植水稻,我想問您我們能不能種上您研發的新稻谷呀?能和您一起學習種植新稻谷的奧秘嗎?
一位崇拜您的學生:
20xx年2月22日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1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一名來自北京師范大學青島城陽附屬學校的學生,我樂觀開朗,是個愛笑的孩子。
在開學后,我轉到了這里,看著開心農場的稻子慢慢成熟,我想到了您的"超優千號"。它是不是也成熟了呢?在我們種植、育苗的時候,它也在生長吧。不過相比于經驗豐富的農民伯伯,我和同伴們實在是業余:水量不知道,移苗的間距不知道,就連水也用的地下水……還好有家長們幫忙,老師自己也查資料,時不時的組織我們照顧水稻。現在,稻田里不僅有水管,而且還搭上了白霎霎的"天網″。今天是我們班收獲的日子。我想到了觀察水稻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我見證了只有小腿高的稻子如何抽穗、開花、結出一粒粒的稻谷,也留下了許多的美好回憶。
您知道嗎?在觀察水稻時,我時常想起你,想起您那兩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你那為夢想而奮斗的精神總讓我欽佩不已,尤其是您在南紅良種繁育場時,當助手發現了"野敗"一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株野生稻,并發來電報時,您正在遙遠的北京開會,卻連夜趕火車奔回海南島,仔細檢驗它的真偽。那需要多少精力呀,在北京開會已經有些累了,連夜趕火車,仔細檢查會雪上加霜。而您卻為了夢想賭上健康,讓自己無怨無悔。又為了改進雜交水稻,一直奮斗了22年,將自己最好的年紀獻給了研究。這還不夠,你把安逸的老年都獻了出去,90歲高齡,您的辦公桌上依然資料成堆,別人在享受,你卻在努力。您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典范。
青島,一個美麗的城市。它擁有約50萬畝的鹽堿地,對海水稻的研究可謂是如虎添翼,這里不缺少人才,也不缺少雜交水稻接班人,研究者可能會變,但是一代一代接力,總會完成您的夢想。在一萬人中,總會有偉人出現,創新、探究。您的三個月,影響著青島,影響著全球,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邁步向前。
青島,正翹首以盼,期待著您的到來!
祝您身心健康,夢想成真!
寫信人:
時間: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2
親愛的袁爺爺:
您好!此刻提筆,心情五味雜陳。始聞您逝世的消息,我一時沒了反應,不敢相信。我忘了,忘了您也是普通人,也有生老病死。重讀新聞,悲痛難忍,像是最親的人永遠離開了,不禁淚流滿面。
在我心目中,您一直是傳奇一般的人物,出現在教科書里,出現在電視里,存在于老師的諄諄教誨中。為了讓全人民把自己的飯碗牢牢地捧在自己手中,您殫精竭慮,每天都掛念著試驗田里的雜交稻,思考著下一個小目標如何實現。即使臥病在床,醒來的第一句話就是詳細詢問天氣,擔心對水稻培育有影響。您是舉世聞名的“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卻淡泊名利,甚至孫女小時候都不知道自己的爺爺是個了不起的科學家,天真地認為爺爺只是個天天看天氣預報的老頭。您身價千億,卻始終秉持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穿的是幾十元的襯衫,去的是街邊的小理發店。您已逾鮐背之年,卻仍緊跟時代,金句頻出,笑稱自己是90歲的年齡,50歲的身體,30歲的心態,是個十足的“九零后”,從未想過退休。
您在本可以安享晚年的年紀,是什么力量促使您依然扎根稻田,帶領著團隊向著一個又一個高產目標前行?我想一定是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對事業的熱忱指引著您篤定奮進。作為一名基層員,我由衷地敬佩您,您是救世英雄,您是榜樣,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您!我們會銘記您的教誨,好好吃飯,不浪費一粒糧食!
您的一生是讓人肅然起敬的一生,縱然榮譽滿身,卻仍堅持俯身黃土地,竭盡所能實現禾下乘涼和覆蓋全球夢。袁爺爺,也請您放心,我們不會辜負您的期望。您的敬業奉獻、平易近人、勤儉樸素、樂觀風趣是我們無價的珍寶。您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讓我們明白了自己身上的使命與責任。而這一切必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沿著您走的道路,完成您未竟的事業,讓風吹稻花香滿全世界。
寫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3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叫馬寅翔,是北京師范大學青島城陽附屬學校六(7)班的一名少先隊員。
在今年暑假,我們學校組織了“走進海水稻”的實踐活動,我成為了一名海水稻研究員。
聽輔導員老師說,我們這次用的海水稻種子,就來自我們青島的海水稻研究基地。老師還告訴我們,青島海水稻研究所,是您在20__年創建的,在江蘇、新疆、海南,都有您的海水稻研究所,您的足跡踏遍大江南北,您每年至少有三個多月的時間在青島度過。
袁爺爺,我們青島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三面環海,有50多萬畝鹽堿地,其中環膠州灣一帶,就有大片灘涂。我們學校距離膠州灣不到一公里,學校地下水的鹽堿度就非常高。老師說,如果海水稻在我們學校試種成功,海水稻就有可能在膠州灣的灘涂大面積推廣種植。我們聽了可激動了,紛紛報名參加暑假海水稻實踐活動。7月2日上午,我們剛剛結束了期末考試,下午就拉開了“走進海水稻”活動的序幕。我們查資料,收看“農廣天地”,了解水稻種植知識;我們揮舞鐵锨、镢頭,翻地、整地……
暑假里,每周的周三和周六,早上六點半,我們這些小研究員,就和輔導員老師相約海水稻試驗田,拔草,捉蟲,澆水,觀察,記錄,撰寫觀察隨筆……作為首批海水稻實踐活動的小研究員,我們有幸親眼見證了海水稻的整個生命歷程:浸種、催芽、育苗、插秧、分蘗、拔節、抽穗、揚花、灌漿、成熟,歷時四個月,長達121天。
袁爺爺,告訴您個好消息,我們在校園里種的海水稻,不僅結出了稻穗,而且穗穗飽滿,現在已經泛出點點金色,我們計劃在今天下午開鐮收割。老師還說,收獲后,要給您寄去一些,讓您品嘗一下我們親手種出的稻米呢!
袁爺爺,您的夢想是“禾下乘涼,讓水稻覆蓋全球”;我們青島的孩子,也有個夢想,那就是早日把青島50萬畝鹽堿灘涂,變成年產6000萬噸的米倉!
20xx年x月x日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4
尊敬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湖南省長沙晚報小記者,名叫鄧子涵。我就讀于中南小學1803班,今年八歲。您的精神讓我們深深的打動,老師帶領我們去了您的博物館,我看見了1968年的5月16日,您四年的心血給毀了,心里不是滋味,而且現在還未破案。
您種的地春天是綠綠的,到了秋天是金黃金黃的,別小瞧您種的田,它救了四到五億人口。不是您我國就沒那么強大!直到在感動中國課外書上讀到您的故事我才知道,民以食為天,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糧食的渴望。我們中國耕地面積僅占7%,人口卻占了世界的22%,而一粒種子改變了一個世界。
袁爺爺,您給人民創造了奇跡。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您充滿信心地向世界宣稱,中國人民不僅可以自己養活自己,更能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農民伯伯都親切的稱呼您為米菩薩。我祝您禾下乘夢早日實現!同時祝您快樂安康!
20xx年7月4日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5
親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北師青附六年級的一名小學生,我叫楊天怡。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我們班組織的,海水稻種植活動。從7月份到10月份,4個多月的時間,老師、同學、家長一起參與關注海水稻的成長。從浸泡種子,看種子發芽,育苗,插秧,澆灌,捉蟲,到現在的抽穗,開花,期待著最終的收獲。通過參加這項活動,我學會了許多與以往不同的實際知識;我第一次這么長時間的參與一件事情,堅持,記錄,思考;我第一次這么親近大自然,親近泥土,腳踩進泥土里插秧,這些經歷我一定會終生難忘。通過自己親自勞動,也更有“粒粒皆辛苦”的體會,也明白要想做成一件事情,要面對各種困難,很需要堅持不懈。“實踐出真知”不平凡的四個月,讓我受益匪淺。
袁爺爺,我知道您是“雜交水稻之父”。一生與農結緣、與農相伴。從開始研究雜交水稻起,你大半輩子的精力和心血無怨無悔地一心撲在稻田。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一個世界,您創造了奇跡,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1100多公斤。您滿懷信心地向世界宣稱,人不僅可以自己養活自己,更能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作出巨大貢獻,農民伯伯都親切的稱呼您為“米菩薩”,您當之無愧。
青島是我的家鄉,這里也是國家海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里有著約50萬畝的鹽堿地,如果這50萬畝地全種上海水稻,一定會對的糧食生產的幫助。我愿接過袁爺爺手中的旗幟,傳承海水稻種植,做一名“中華小稻農”。
我知道袁爺爺有兩個夢想,一個“禾下乘涼夢”,一個“覆蓋全球夢”我愿繼承袁爺爺的夢想。大師終將老去,手握歷史接力棒的我們,理當責無旁貸的扛起使命,不負青春年華,追夢的路上,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袁爺爺,您是一位真正值得所有人銘記于心的英雄。所以,請允許我在此表達對您真心的祝福與敬仰!
祝您健康長壽,萬事如意!
此致
敬禮
寫信人: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