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校園防欺凌致家長的一封信(通用4篇)
幼兒園校園防欺凌致家長的一封信 篇1
親愛的家長朋友:
您好!
校園欺凌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傷害巨大。對于被欺凌者而言,不僅會造成身體上的傷害,還會帶來更為嚴重且難以治愈的心理、創傷,嚴重影響日常學習、生活。某些情況下,部分受欺凌者會發生惡逆變化,轉化為欺凌者或者欺凌者的幫兇。對于目睹欺凌現象的旁觀者來言,也往往會因為無法幫助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或明哲守身以自保,或不自覺的加入欺凌行列。對于欺凌者而言,會造成道德滑坡、人格扭曲,甚至最終步入犯罪歧途,走上不歸路。
從每個孩子、每個家庭的長遠利益出發,迫切需要我們每位家長朋友提高認識,在全社會形成共識,共同防止、杜絕校園欺凌現象的發生。這里,我們向您提出如下建議,希望得到您的理解和配合。
一、不要溺愛孩子。家長的過度溺愛容易使孩子養成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耐挫能力差,滋生任性、驕橫等不良心理,容易成為欺凌者。
二、多與孩子溝通,尊重、關心孩子。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最親密的人,無論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時間與孩子溝通、交流,注意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和換位思考能力,塑造孩子樂觀向上、開朗活潑的性格。
三、切忌打罵孩子。當孩子犯錯時,要注意耐心說教、正面引導,棍棒教育除了傷害身體,更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創傷,容易產生恐俱感、遺棄感甚至是逆反心理。經常挨打的孩子,要么具有膽小懦弱的性格,容易成為被欺凌者;要么具有乖張暴戾的性格,容易成為欺凌者。
四、注重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談舉止、性格特點都會對孩子產生長遠的影響。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抱怨、說臟話、發脾氣甚至動粗打人,培養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五、培養孩子的日常良好習慣。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戶外活動,多與同齡人交往、溝通,注意培養孩子的情商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要防范孩子沉迷絡,尤其是避免其接觸含有暴力、色情內容的影視作品、視頻直播和絡游戲。
六、定期與老師、其他孩子家長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在校情況尤其是交友情況,避免孩子與一些“不良少年”接觸甚至拉幫結伙。
七、正確引導孩子。家長平時可以結合一些常見的校園欺凌現象來引導孩子,進行預防教育。千萬不能誘導孩子片面出手,或者為了不被欺負而以暴制暴。同時也要教會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一旦遇事能夠從容應對。
八、加強法治教育。注重培養孩子的法律意識、安全意識,自我防范意識,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九、細致觀察,正確應對。根據調査,越來越多的校園欺凌事件伴隨著較長的持續性和較強的隱蔽性。家長平時要細心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和情緒波動。
如有以下情形出現,請您充分考慮孩子遭受欺凌的可能性:
1、身體表面無故出現各種瘀傷、抓傷等人為傷痕;在溫熱天氣里也經常穿著長袖衣褲,很可能是想遮掩傷痕。
2、頻繁丟失一些個人物品,如首飾、文具、玩具等,或者衣服、書包等物品總是有破損。
3、如廁習慣改變。
4、回家時經常帶著傷心、沮喪甚至是哭鼻子的情緒,而且突然變得孤僻、怕生、特別依賴家長不愿接觸其他小伙伴。
5、自傷、自殘甚至是自殺傾向。
6、不愿意上學,或者經常無故逃學、裝病請假。
7、頻繁的失眠、噩夢、尿床。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可能遭受欺凌,首先要克制情緒、保持冷靜。要鼓勵孩子勇敢的說出來,及時與校方溝通,同時注意收集、保留相關證據,必要時可選擇報警,運用法律武器保護孩子。盡量避免與欺凌者或其家長單獨接觸,以免事態惡化。如果孩子因遭受欺凌而出現心理問題,應及時向心理求助。
家長朋友,我們共有一個關心、愛護的對象——您的孩子,要從根本上杜絕校園欺凌現象,需要家庭學校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與配合,我們愿與您一起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友愛的的校園環境,共同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幼兒園校園防欺凌致家長的一封信 篇2
尊敬的各位家長朋友們:
大家好!
校園安全,師生平安,是我們共同的愿望和期盼。校園欺凌事件,不僅嚴重損害孩子們的身心健康,而且破壞正常的教學秩序。校園欺凌問題成因復雜,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共同努力抓好防治工作,有效杜絕校園欺凌和暴力案事件的發生。
特此向您提出如下建議:
建立良好親子關系
應多關注、關心孩子的成長,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注重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注意教育方式方法,切忌簡單粗暴。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多鼓勵少抱怨。重視孩子全面發展,不要給孩子過重的學業負擔和升學壓力。
引導孩子正確交友
教育引導孩子不進吧、歌廳、游戲廳等娛樂場所,不抽煙、不喝酒,遠離毒品,不沉迷絡、游戲,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拒絕與校外不良青年交往,對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誘要堅決抵制,在受到威脅、恐嚇時及時向學校、老師、家長報告。
共同學習法律知識
加強對孩子法治教育和監管,通過解讀生活中常見的欺凌案例,對孩子進行警示教育,增強孩子的法治意識、安全意識,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護能力,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加強家校聯系溝通
要主動與學校、老師多聯系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態、行為表現和學業情況等,并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多理解支持學校工作。
做好防治欺凌教育
教導孩子若遭遇校園欺凌應該如何有效保護自己,第一時間告知老師和家長,保存好相關證據,撥打校園欺凌舉報電話或通過報警解決,不能誘導孩子以暴制暴,避免給孩子造成二次傷害。若發現有學生欺凌事件,應及時勸阻、報告學;驌艽110報警。
注重及時糾偏防范
如果孩子遭受欺凌,及時聯系學校,及早疏導孩子的心理問題,避免沉淀積怨,造成更大傷害。如果發現孩子有欺侮、欺負他人現象,要及時糾正不良行為,更要認真反思家庭環境是否和諧、家庭教育是否存在暴力等問題。
防治校園欺凌是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共同責任,需要各方盡心盡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讓我們立即攜起手來,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共同為孩子的平安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幼兒園校園防欺凌致家長的一封信 篇3
各位家長:
一、“校園欺凌”事件,一直是我們十分關注的事情。為了防患未然,希望通過家長與家校聯手,共同打造和諧文明的校園,為孩子安全文明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告訴孩子被欺負了怎么辦。面對孩子可能存在的被欺凌危險,或者避免孩子成為欺凌他人者,家長應該怎么辦?
1、告訴孩子上下學盡可能結伴而行。
2、給孩子的穿戴用品盡量低調,不要過于招搖。
3、在學校不主動與同學發生沖突,一旦發生及時找老師解決。
4、上下學、獨自出去找同學玩時,不要走僻靜、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學不要在路上貪玩,按時回家。
5、看管好孩子遠離暴力游戲、暴力性動畫片及電視劇。不要沉迷于絡。
6、告訴孩子要慎重擇友,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損友”。
7、給予孩子更多家庭關愛、注重和孩子的溝通與交流。
8、平日教育孩子時,不要采用打罵等極端行為。否則會對孩子心理造成負面影響。
9、對孩子愛之有道,不要一味的滿足其要求,言聽計從。適當進行挫折教育,培養孩子堅強品格。
10、進行預防教育。一定要引導孩子學會分辨事情的對與錯,曲與直,不能誘導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以不受欺負為理由而以暴制暴。
當然,還要教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讓孩子平時有心理準備,遇事能從容處理。
三、應對:遇到問題沉著應對,教會孩子堅強面對。
1、告訴孩子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保持鎮靜,不要驚慌。采取迂回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有勇有謀地保護自己,爭取找機會求救。
2、必要時,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動作引起周圍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
4、當自己和對方的力量懸殊時,要認識到自己是否有保護自己的能力,以及通過理智和有策略的談話或借助環境來使自己擺脫困境。
5、告訴孩子如果遭遇校園暴力事件一定要及時跟家長老師溝通情況,不要在忍氣吞聲中一個人默默承受身體和心理上的創傷。
6、如果孩子遇到校園暴力事件后,在心理上出現害怕上學、害怕出門、交友焦慮等情況,需要及時與專業人士交流,從心理層面給予幫助。
7、孩子遭受暴力后要穩定孩子的情緒,理解和同情孩子。同時抽出時間多多陪伴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校園暴力問題,還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各界的共同配合與努力,才能為孩子建設一個和諧友愛的成長環境。各位家長:
一、“校園欺凌”事件,一直是我們十分關注的事情。為了防患未然,希望通過家長與家校聯手,共同打造和諧文明的校園,為孩子安全文明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告訴孩子被欺負了怎么辦。面對孩子可能存在的被欺凌危險,或者避免孩子成為欺凌他人者,家長應該怎么辦?
1、告訴孩子上下學盡可能結伴而行。
2、給孩子的穿戴用品盡量低調,不要過于招搖。
3、在學校不主動與同學發生沖突,一旦發生及時找老師解決。
4、上下學、獨自出去找同學玩時,不要走僻靜、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學不要在路上貪玩,按時回家。
5、看管好孩子遠離暴力游戲、暴力性動畫片及電視劇。不要沉迷于絡。
6、告訴孩子要慎重擇友,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損友”。
7、給予孩子更多家庭關愛、注重和孩子的溝通與交流。
8、平日教育孩子時,不要采用打罵等極端行為。否則會對孩子心理造成負面影響。
9、對孩子愛之有道,不要一味的滿足其要求,言聽計從。適當進行挫折教育,培養孩子堅強品格。
10、進行預防教育。一定要引導孩子學會分辨事情的對與錯,曲與直,不能誘導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以不受欺負為理由而以暴制暴。
當然,還要教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讓孩子平時有心理準備,遇事能從容處理。
三、應對:遇到問題沉著應對,教會孩子堅強面對。
1、告訴孩子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保持鎮靜,不要驚慌。采取迂回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有勇有謀地保護自己,爭取找機會求救。
2、必要時,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動作引起周圍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
4、當自己和對方的力量懸殊時,要認識到自己是否有保護自己的能力,以及通過理智和有策略的談話或借助環境來使自己擺脫困境。
5、告訴孩子如果遭遇校園暴力事件一定要及時跟家長老師溝通情況,不要在忍氣吞聲中一個人默默承受身體和心理上的創傷。
6、如果孩子遇到校園暴力事件后,在心理上出現害怕上學、害怕出門、交友焦慮等情況,需要及時與專業人士交流,從心理層面給予幫助。
7、孩子遭受暴力后要穩定孩子的情緒,理解和同情孩子。同時抽出時間多多陪伴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校園暴力問題,還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各界的共同配合與努力,才能為孩子建設一個和諧友愛的成長環境。
幼兒園校園防欺凌致家長的一封信 篇4
尊敬的學生家長:
您好!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媒體絡也偶有報道,校園內外欺凌事件發生頻率呈逐漸增加的趨勢。從小學到高中均有涉及,由于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控制能力較弱,攻擊性比較強,又有強烈的同伴交往需要,特別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所以請各位家長務必了解校園欺凌的一些知識,切實加強對孩子的監管和教育。
青少年時期又被稱為“心理斷乳”期,他們要經歷從心理上依附父母到走向獨立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會體驗到各種矛盾沖突,而通過暴力解決問題是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常見的一種處理事情的方式。造成青少年有暴力傾向與其背后的家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父母過度溺愛導致任性、驕橫等不良心理,不良家庭環境讓孩子背負過多壓力等都會催生孩子的心理障礙,因此面對校園欺凌家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應該讓孩子明白,對待校園霸橫欺凌事件時,正確的做法不是和對方正面反擊,而是學會正確處理方法。
第二,如果欺凌事件不幸發生在孩子身上時,家長們及時了解事情的真相,并采用正確的方式解決,如及時與學校和老師溝通,或者向相關部門尋求幫助。
第三,不能教育孩子以暴制暴,因為這不僅不能解決問題,研究調查還發現,以暴制暴的方式會招致更強烈而持續的霸凌,會使孩子的身心造成更大的傷害,甚至讓孩子成為施暴者。
一些校園欺凌事件手段殘忍,性質惡劣,不僅僅影響校園的正常生活,更令被虐待者承受嚴重心理陰影,影響一生。我們通過系列活動整治欺凌現象,規范學生行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推動平安校園、和諧校園的建設。希望通過家庭和我們共同努力,保護好我們的孩子,必要時,以法律手段捍衛學生權益。
如您的孩子遭遇校園欺凌事件,請第一時間與班主任和學校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