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詐學生及家長的一封信范文(通用3篇)
反詐學生及家長的一封信范文 篇1
尊敬的各位家長、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當前電信網絡詐騙態勢愈加猖獗,手段越來越隱蔽、越發具有欺騙性,受害人數不斷增加、已成為上升最快、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突出犯罪,為有效遏制電信新型詐騙違法犯罪案件高發勢頭,切實提高廣大師生及家長的防范意識,請您認真閱讀,并將此信內容轉告您的家人、親友、同事及鄰居,以增強防范意識和能力,避免不必要的財產損失。
一、什么是電信詐騙?
電信詐騙是指不法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等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騙取受害人信任,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不法分子匯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
二、電信詐騙的特點是什么?
作案時空跨度大,跨省、跨境、跨國比較突出;團伙作案,反偵查能力強;科技含量高,手法隱蔽;詐騙手段多,防不勝防;轉賬取款迅速,難以查控。
三、請您識別以下詐騙方法,謹防上當受騙!
(一)家長群體易受騙類
1、冒充學校/培訓機構老師收費詐騙:不法分子冒充學校老師或培訓機構老師,主要以課時費、教材費、培訓費等涉及子女教育的理由進行詐騙。
2、資助詐騙:詐騙分子往往會在開學前后,冒充資助工作者,以發放獎學金、助學金、生活補助等名義,引誘學生和家長上當受騙。如有類似情況的,請先向學校老師和當地教育部門咨詢,千萬不要擅自按照對方要求操作,以免上當受騙。
3、冒充熟人、單位領導詐騙:不法分子冒充受害人的熟人、同學、朋友、單位領導,通過借錢、墊付、生病住院、幫忙辦事等各種理由請求受害人匯款,實施詐騙。
4、冒充公檢法人員詐騙:不法分子假冒郵政局、社保局、移動公司、銀行等單位,通知以受害人可能涉嫌犯罪正被公安機關調查,隨后犯罪分子再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撥打受害人電話,以其身份信息被盜用、涉嫌洗錢、販毒等犯罪為由,要求受害人將資金轉入國家安全賬戶配合調查。
5、網絡理財高收益詐騙:不法分子利用高收益為噱頭,借助網絡、短信、微信、QQ等媒介發送各種炒股、炒期貨等理財信息,騙取受害人下載理財APP或登錄理財網站將錢財劃至理財賬戶,實施詐騙。
6、網絡貸款詐騙:不法分子利用被害人急需用錢的心理,以辦理無擔保、無抵押的低息貸款或信用卡,及為信用卡提升額度等為由,以進行驗資或者繳納保證金等各種借口,要求被害人轉賬實施詐騙。
7、冒充電商和物流客服詐騙:不法分子冒充電商或物流客服人員,以商品質量存在問題或者損壞為由聯系受害人,指示受害人安裝各種網絡消費貸款等軟件,并以各種借口誘騙受害人將錢轉至指定銀行賬戶實施詐騙。
8、電話詐騙:不法分子繪聲繪色地用各種虛構的事實,例如“中獎”“被綁架”“求幫忙”等描述,都讓事主很容易進入“角色”,導致被騙。
9、短信詐騙:不法分子利用偽基站、外地號碼等形式,冒充政府、企事業單位、親友向我們群發詐騙短信。如要求電話溝通,不法分子一般會稱不方便通電話,或者采用聲音極低無法辨認的方式短暫通話。
10、惡意二維碼詐騙:二維碼帶病毒,掃碼后可能會下載一個木馬病毒到手機中,導致遭遇財產損失。謹慎對待陌生二維碼,不可隨意掃描。
11、虛假WiFi詐騙:連上陌生公共WiFi后,騙子便可輕松截獲網絡數據并獲得密碼,篡改收款人轉賬接收賬戶等方式盜取受害人的錢財。不要隨便在公共場所接入陌生的免費WiFi,更不要在陌生網絡中使用網銀賬戶、密碼。
(二)學生群體易受騙類
1、刷單返利類詐騙:不法分子在網上或QQ群、微信群發布兼職刷單刷信譽信息,利用豐厚報酬作誘餌,實施詐騙。該類詐騙一般會先讓受害人先嘗到甜頭,然后逐步加大刷單的金額,當騙取金額足夠大時,不法分子隨即消失。
2、網絡游戲產品虛假交易詐騙:不法分子詐騙則稱“你的身份信息被盜用注冊了網貸賬號,需要配合注銷,否則會影響個人征信”。
四、如何簡單識別詐騙分子?
詐騙分子無論花言巧語,手法如何翻新,最后都要落到一個點上,就是“要錢”。所以提醒你們,千萬不要輕信那種來歷不明的電話、短信,不要輕易透露自己的銀行、支付寶、微信等金融信息,如果有疑問的話,要及時撥打110,或者向老師咨詢核實。
希望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到防范電信網絡詐騙行動中來,人人宣傳、人人反騙,攜手共筑防范電信網絡詐騙鐵壁銅墻。
反詐學生及家長的一封信范文 篇2
親愛的家長:
您好!近年來,社會上的各類騙局層出不窮,尤其是電信網絡詐騙時有發生,造成的后果令人痛心,使人警醒。據報道,有人把用自己身份證辦理的銀行卡或手機卡借、租或者出售給他人,被不法分子用于詐騙和洗黑錢,已觸犯法律,事件觸目驚心。現臨近中考、高考等重要活動,以志愿填報、招生考試等形式的詐騙活動層出不窮。
為有效預防和遏制電信(網絡)詐騙,避免廣大學生和家長上當受騙,現以《告家長書》形式,將此類犯罪的主要作案手段和防范辦法告知你們,望家長們百忙之中抽空認真閱讀,切實幫助學生增強防騙意識,提升辨別能力。
一、涉及學校的常見詐騙方式
學生法律意識淡薄,把用自己身份證辦理的銀行卡或手機卡借、租或者出售給他人,被不法分子用于詐騙和洗黑錢,間接導致學生本人觸犯法律。
詐騙分子加入班級家長微信群,冒充學生班主任和老師,以收取書費、班費、資料費、補課費等名義向家長詐騙。
詐騙分子冒充是與我校合作的某校外名牌補習機構,利用家長想提高學生成績的急切心理收取補課費。
冒用老師的名義,以學生發生安全事故緊急就醫為由騙取家長醫藥費。
盜取學生信息,利用微信、QQ等向家長、同學和親友實施詐騙。
盜取個人信息,通過電話威脅的方式對個人進行詐騙。
冒用公安等公職人員身份,以個人觸犯法律法規為由進行恐嚇詐騙。
以網購退款、贈送禮品等為由,盜取個人信息進行詐騙。
用手機連接陌生wifi,導致個人手機信息被盜而被詐騙。
個人在購物等網站登陸后,網購和拼單等記錄泄露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獲取后進行詐騙。
個人(特別是學生)進行網貸、校園貸等被詐騙。
以中獎、推薦股票等為由對個人進行詐騙。
二、如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
(一)防范電信網絡詐騙,謹記電信網絡詐騙包含以下“八個凡是”:
凡是自稱公檢法要求匯款的;
凡是叫你匯款到“安全賬戶”的;
凡是通知中獎、領取補貼要你先交錢的;
凡是通知“家屬”出事或有急事要先匯款的;
凡是索要個人和銀行卡信息及短信驗證碼的;
凡是要你開通網銀接受檢查的;
凡是自稱領導(老板、老師)要求打款的;
凡是陌生網站(鏈接)要登記銀行卡信息的。
(二)堅持做到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四不要”:
不刷單。不要相信“刷單返利”類似“天上掉餡餅”的事情,不要有“貪圖便宜”、“一夜暴富“的電話。
電話、短信、QQ提示中獎的,是詐騙。
對于國家明確規定的各種補貼的發放,有關部門會通過多種渠道向市民公告到指定網點領取。凡接到電話、短信提及要將補貼匯到個人卡內的,均為詐騙電話或短信。
注意保護個人信息,接到詐騙電話后要及時報警。
三、昭通市第一中學提醒
請各位家長到電信、移動、聯通和各銀行查詢學生的辦卡信息,確保學生沒有把用自己身份證辦理的銀行卡、手機卡借、租或者出售給他人使用,如有,及時注銷(掛失)相關卡件,不能注銷的及時向公安局報案。
我校嚴格按相關政策收取學生費用,從未收取過任何不符合政策的費用;我校教職工從不用微信、QQ等向家長收取費用,如有收費需要,會提前告知家長和學生,請家長和學生切勿上當受騙。
我校從未與任何校外機構合作給學生補課,也從未收取過學生補課費;我校從未以招生的名義收取過任何家長和學生的預報名費、學位費等費用。對冒用我校名義進行違規收費、詐騙的行為,我校保留法律追責權利。
高三畢業學生志愿填報,我校從不收取任何費用。
請各位家長管控好學生的手機,規范使用。我校嚴禁學生把手機帶入學校,更嚴禁家長把管控學生手機的責任推脫給老師,如學生在校有特殊事情需使用手機的,必須經班主任同意,用完交班主任保管。
反詐學生及家長的一封信范文 篇3
請各位家長安裝公部門的防詐騙小尊敬的家長朋友們: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移動支付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犯罪加快向網上蔓延變異,網絡詐騙等新型犯罪大量蔓延,嚴重侵害人民財產安全,破壞社會誠信,敗壞社會風氣。近年來,我市電信網絡詐騙持續高發,許多市民也曾接到詐騙電話,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20__年1月至今,我市有多名群眾、學生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的受害者。為保障廣大師生和家長的財產安全,在此提醒您,警惕網絡詐騙,提高自身防范意識。
一、什么叫“電信詐騙”
電信詐騙是指不法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不法分子打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電信詐騙手段翻新速度很快。有的時候一、兩個月就能產生新的騙術,令人防不勝防。
二、詐騙分子的主要伎倆
1、假冒學校組織“專家高層次培訓”“精英輔導”“考前輔導”等理由,利用家長望子成龍心理進行詐騙。
2、假冒“班主任”“學校領導”“輔導員”“學校同學”“老鄉”等特殊身份進行詐騙。
3、聲稱遇到“意外事故”、“突發事件”急需家長、親朋好友匯錢解困進行詐騙。
4、假冒“充值返利”“購買游戲裝備回扣”“粉絲內部優惠活動”“快遞客服退款”等方式,宣稱能以小利獲取優惠、回報進行詐騙
5、假冒能幫助“介紹打工”“網上點贊分紅”等“公益夏令營”為名進行詐騙。
三、上當受騙的主要原因
1、思想單純,分辨能力差
很多同學與社會接觸較少,思想單純,對一些人或者事缺乏應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問底的習慣,對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詐騙分子有可乘之機。
2、感情用事,疏于防范
幫助有困難的人,這是我國的優良傳統,是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的。但如果不假思索去幫一個不相識或相識不久的人,這是很危險的。然而遺憾的是,我們有不少學生就是憑著這種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憐憫之心,一遇上那些自稱走投無路急需幫助的落難者,往往就會被他們的花言巧語所蒙蔽,繼而慷慨解囊,自以為做了一件好事,殊不知已落入騙子設下的圈套。
3、有求于人,粗心大意
每個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但關鍵是要了解對方的人品和身份。有些人在有求于人而有人愿幫忙時,往往是急不可待,完全放松了警惕,對于對方提出的要求,常常是惟命是從,很積極自覺地滿足對方的要求進而鑄成大錯。
通常,上面幾種不良心理意識易被詐騙分子利用:(1)虛榮心理;(2)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憐憫心理;(3)貪占小便宜的心理;(4)輕率、輕信、麻痹、缺乏責任感;(5)好逸惡勞、想入非非。
四、如何應對電信詐騙?
1、即使遇到能夠說出自己姓名、住址等個人相關信息的電話、短信也不要輕信,需要通過其他渠道核實。
2、特別是冒充公檢法進行調查、冒充航空公司進行退改簽機票、冒充親朋好友進行轉賬、冒充淘寶、商家的客服進行退款,此類電話基本為詐騙!
3、陌生短信、郵件、社交工具中發來的鏈接不要輕易點擊,陌生應用不要隨便安裝。
4、手機上要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和邑安小程序,可以幫助您識別最新詐騙形式和手段,以及獲取更多反詐防詐知識,將有效降低受騙的可能性。
5、不輕易將個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規的機構、網站中,網銀賬號、普通社交賬號密碼要區分,密碼定期修改謹防信息泄露。
6、家長應對孩子進行反詐教育,增強孩子防范辨別的能力,讓其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有異常及時告知家長。同時,家長應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手機,避免讓孩子掌握支付密碼等關鍵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