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辯狀怎么寫(通用5篇)
答辯狀怎么寫 篇1
答辯人: A水泥有限公司,住所:太原市,法定代表人:王,職務:董事長。
被答辯人:史B,男,住址:。
就貴會仲裁的X勞仲案字【】第10號史B申請A水泥有限公司勞動爭議一案,現答辯如下:
一、答辯人沒有單方解除勞動關系,被答辯人要求支付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的申請沒有依據。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87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 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也就是說,賠償金的適用前提是“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具體到本案當中,答辯人從未做出過解除勞動關系的意思表示,不存在是否違法解除的問題,被答辯人要求答辯人支付賠償金缺乏基礎。
(二)退一步講,即使雙方勞動關系目前已經解除,也并非答辯人的過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14號第十六條規定,勞動合同期滿后,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原用人單位未表示異議的,視為雙方同意以原條件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一方提出終止勞動關系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本案當中,答辯人與被答辯人的勞動合同起止日期為: x年3月1日至x年12月31日,當勞動合同期滿以后,被答辯人在答辯人處繼續按原定勞動合同條件繼續工作,雙方對此沒有表示異議,根據前述司法解釋規定,則任何一方均有權隨時終止勞動關系,而無需向對方承擔責任,在x年3月底,當被答辯人不再上班并提請仲裁之后,應視為被答辯人用行為表示其要單方終止勞動關系,對此,答辯人沒有異議也不應對此負擔什么。目前勞動關系的狀態是由被答辯人單方造成,雖然不構成違法,但其卻無權要求答辯人支付賠償金。
(三)答辯人對被答辯人提出的10800元賠償金額也不認可。即使本案當中存在賠償金或者經濟補償金的情形,那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46、47、87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賠償金按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計算。實際上雙方勞動合同中約定的起止時間為x年3月1日至x年12月31日,且被答辯人在勞動合同到期后,在x年1月1日至x年2月17日期間并沒有到答辯人處工作,截止提請勞動仲裁之日,被答辯人與答辯人勞動關系存續時間不足一年,按照前述標準計算,經濟補償金為一個月的工資1800元人民幣,賠償金為二個月工資3600元人民幣,因此,被答辯人提出的10800元請求明顯偏高。
綜上三點,被答辯人提出賠償金的請求與事實法律不符,且金額明顯偏高,請貴會對此項請求不予支持。
二、被答辯人提出的第二項要求答辯人支付x年8月至x年3月28日加班費的請求缺乏事實與法律依據。
(一)雙方嚴格按勞動合同上約定的標準工時制執行,不存在加班。
(二)根據前述勞動關系存續時間,被答辯人要求加班費的起止時間與實際情況不相符。
(三)被答辯人沒有證據證明其存在加班事實,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法釋〔〕12號第九條規定,“勞動者主張加班費的,應當就加班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結合本案,被答辯人應對其在職期間存在加班事實承擔舉證,但是其并沒有提供任何有效證據證明其存在加班事實,故應由被答辯人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
三、被答辯人提出的第三項要求支付x年12月13日至x年2月17日生活費的請求沒有依據。
雙方勞動合同約定的終止時間為1013年12月31日,x年1月1日至x年2月17日,被答辯人沒有為答辯人提供勞動,雙方在此期間不存在勞動關系或者其他法律關系,答辯人沒有義務向被答辯人支付任何費用。
四、被答辯人第四項要求補繳x年8月至x年3月28日的社會保險請求不屬于勞動爭議仲裁受案范圍,應予駁回。
(一)欠繳社會保險費爭議不屬于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受案范圍,在多處得以印證。
1、《人民法院報》x年9月15日星期三第二版登載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杜萬華就〈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答記者問》問:社會保險尤其是養老保險爭議,一直是勞動者普遍關注的話題,這部司法解釋對此規定了哪些新的舉措?答:《調解仲裁法》確定了社會保險爭議屬于勞動爭議,但是否應把所有的社會保險爭議不加區別的納入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確是一個在實踐中爭議廣泛的問題,需要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我們研究認為,用人單位、勞動者和社保機構就欠費等發生爭議,是征收與繳納之間的糾紛,屬于行政管理的范疇,帶有社會管理的性質,不是單一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社保爭議。因此,對于那些已經由用人單位辦理了社保手續,但因用人單位欠繳、拒繳社會保險費或者因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等發生的爭議,應由社保管理部門解決處理,不應納入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對于因用人單位沒有為勞動者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勞動者不能享受社會保險待遇,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的,則屬于典型的社保爭議糾紛,人民法院應依法受理。
2、最高人民法院網站的《審判工作欄目》-12-21《關于企業為職工補繳養老保險費引發糾紛問題的答復》:x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頒發的《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一條規定了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而對用人單位欠繳社會保險費或者因繳費年限、繳費數額等發生爭議的,未規定由法院受理。因社保機構對用人單位欠繳費用負有征繳的義務,如果勞動者、用人單位與社保機構就欠費等發生爭議,是征收與繳納之間的糾紛,屬于行政管理的范疇,帶有社會管理性質,不是單一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社保爭議。因此,此類爭議不宜納入民事審判的范圍,勞動者對用人單位欠繳社會保險費或者因繳費年限、繳費數額等發生爭議的,應向相關部門申請解決。
(二)各地高級人民法院均作出了補繳社保不屬于受案范圍的規定,比如:《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于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第一條關于勞動爭議案件的受理范圍問題:
對于社會保險爭議的受理應遵循以下原則:
用人單位未為勞動者建立社會保險關系、欠繳社會保險費或未按規定的工資基數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主張予以補繳的,一般不予受理,告知勞動者通過勞動行政部門解決;
再比如《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參考意見》第二十條規定,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不屬于勞動爭議案件,對此不予受理。
(三)繳納社會保險費不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勞動者無權對此提請仲裁。根據我國的《勞動法》、《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義務主體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收繳單位是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用人單位不繳納社會保險費,違反的是行政管理法律、法規。在征繳社會保險費中形成的法律關系是國家征繳部門與用人單位以及勞動者之間管理與被管理的行政關系,并非勞動爭議當事人之間的民事關系。勞動者亦為繳納主體,對用人單位欠繳的保險費既無請求權,也無放棄權。所以,因欠繳社會保險費發生的爭議不屬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民事糾紛,不應屬于勞動仲裁和法院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的范圍。
(四)全國各地駁回補繳社會保險的案例非常多,這在司法實踐中已經形成共識,比如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法研[] 31號、()粵高法民一申字第2526號,以及答辯人的代理人在天津辦理過的多起類似案件等,均裁決(或判決)補繳社保不屬于勞動爭議仲裁受案范圍。相關案例及最高人們法院答復附后。
五、被答辯人第五項請求沒有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十三條明確規定,勞動爭議仲裁不收費。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經費由財政予以保障。因此,本案不涉及仲裁費用承擔問題。
綜上所述,被答辯人所提申請沒有事實與法律依據,請貴會依法駁回。
此致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答辯人:A水泥有限公司
x年五月二十五日
答辯狀怎么寫 篇2
答辯人:甲公司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被答辯人:王某,男,漢族,年月日出生,住,聯系電話:
關于被答辯人不服()民初字第003號裁定提起上訴一案,答辯人現依法答辯如下:
一、一審法院駁回一方起訴的裁定,體現了節約資源,減輕負擔的司法理念。
眾所周知,相比民事訴訟的二審終審程序,勞動糾紛案又多了勞動仲裁的前置程序,這樣一來勞動糾紛在審理中實際是要經過仲裁、一審、二審三次審理才能終審,因此程序繁瑣,負擔沉重。
在本案經過勞動仲裁程序后,雙方都是針對仲裁裁決提出訴訟請求,其實質是圍繞著仲裁請求進行對抗。因此從本質上來說,一審法院只需要針對仲裁請求進行判決即可解決當事人雙方的糾紛。
故此,在既能解決雙方當事人糾紛,又能節約司法資源,減輕當事人負擔的情形下,細心體察一審裁定深層理念,入情入理,與民方便。
二、被答辯人“特提出由貴院依法審理或者由原審法院另行組成合議庭審理的請求”于法無據,應予駁回。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87條“第二審人民法院查明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的不予受理裁定有錯誤的,應在撤銷原裁定的同時,指令第一審人民法院立案受理;查明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的駁回起訴的裁定有錯誤的,應在撤銷原裁定的同時,指令第一審人民法院進行審理”之規定,假若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的駁回起訴的裁定確有錯誤,也應是指令第一審人民法院進行審理。況且一審裁定只是程序性的法律文書,并未涉及實體審理內容,不具備發回重審的條件,更談不上原合議庭回避等事宜,因此,被答辯人提出的由二審法院或者由原審法院另行組成合議庭審理的請求,于法無據,應予駁回。
綜上所述,一審法院駁回一方起訴的裁定,體現了節約資源,減輕負擔的司法理念。被答辯人“特提出由貴院依法審理或者由原審法院另行組成合議庭審理的請求”于法無據,應予駁回。
答辯人:
年 月 日
相關知識
一審和二審的區別:
1、性質不同。
歸根到底,由于審判依據和審判任務的不同,兩者在性質上有區別:人民法院第一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對行政案件的一審管轄權,其性質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人民法院第二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上一級人民法院對下一級人民法院的審判監督權,其性質是對第一審裁判合法性的審查,是將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方的特定爭議最終予以解決。
2、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原因不同。
第二審程序基于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而發生,而第一審程序是基于原告行使起訴權而發生。
3、審查對象和范圍不同。
一審法院審查的對象是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僅對所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和相關的行政法律關系進行審查;而二審法院審查的范圍除此以外,其直接審查對象還包括一審裁判是否正確,即二審程序中的審查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和一審裁判的雙重性審查。
4、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訴訟主體不同。
一審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資格限制,提起訴訟并引起第一審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對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二審中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并不固定,沒有資格限制,原審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當上訴人、也可以充當被上訴人。
5、審理方式不同。
一審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一律實行開庭審理,包括公開和不公開開庭審理;二審中,人民法院除應采取開庭審理方式外,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6、裁判方式不同。
一審判決針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質量,可以作出維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判決、撤銷判決、確認判決、限期履行法定職責和變更判決等;二審判決則限于維持原判、依法改判兩種,并可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審。
7、審理期限不同。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這就是說,二審的審理期限比一審期限少1個月。
答辯狀怎么寫 篇3
答辯人:
名稱: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 電話: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 職務:___
委托代理人:姓名:_____ 性別:_______ 年齡:___
民族:____ 職務:____ 工作單位:_____
住所:_________________ 電話:___
因____________訴我單位_________一案,答辯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 致
_____人民法院
答辯人:_______(蓋章)
法定代表人:_____(簽章)
____年__月__日
附:答辯狀副本____份。
其它證明文件___份。
注:答辯理由應陳述起訴書中與事實不符,證據不足,缺少法律依據等問題,并列舉有關證據和法律依據。
詳細寫法
(1)標題。居中寫明“民事答辯狀”。
(2)答辯人的基本情況。寫明答辯人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職務、住址等如圖一。如答辯人系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應在其項后寫明其法定代理人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職務、住址,及其與答辯人的關系如圖二;答辯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寫明其名稱和所在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的姓名和職務如圖三。如答辯人委托律師代理訴訟,應在其項后寫明代理律師的姓名及代理律師所在的律師事務所名稱
(3)答辯緣由。寫明答辯人因一案進行答辯
(4)答辯的事實和理由。應針對原告或上訴人的訴訟請求及其所依據的事實與理由進行反駁與辯解。答辯還可以從程序方面進行答辯
(5)致送人民法院的名稱。
(6)落款。答辯人簽名、答辯時間。答辯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寫明全稱,加蓋單位公章。
(7)附件。主要應當寫明答辯狀副本份數和有關證據情況 。
答辯狀怎么寫 篇4
答辯人楊______,女,___歲,漢族,______市人,本市_________廠工人,現住本市______區______路___號。
因原告李______訴我繼承糾紛一案,現提出答辯如下:
一、我對公婆盡了主要的贍養義務,依法有權繼承遺產。 原告在起訴書中誣告我對公婆未盡贍養義務,長期婆媳不和,事實恰恰相反。我自______年嫁到李家,______年后丈夫、公公相繼謝世。家人去世,我的精神受到嚴重打擊,眼見婆婆年老體弱,小姑李___尚小,我不忍置老少于不顧,一直未再婚。此后3口之家全靠我料理,關系很觸洽。______年底原告出嫁,也是我一手操辦。10年來,我與婆姿相依為命,對婆婆照顧周到,我守寡伴在婆婆身邊,給了她極大的安慰,從未發生大的爭執。家里的主要家務由我料理,房屋也是我請人修繕。由于我有工作要上班,婆婆有時主動干點家務也是正常的。______年姿婆去世,我一人料理后事,原告在起訴中誣告我只顧自己快活,要婆姿為我操持家務,以此證明我未盡贍養義務,實屬居心叵側。倒是原告未對自己的母親盡應盡的義務,長大結婚都是我與婆婆一手操辦,婚后專顧經營自己的小家庭、對其母親的生老病死漠不關心, 人一死就吵著要房子,是十分不道德的。根據我國《繼承法》第12條的規定,喪偶兒媳對公、婆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應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我有權繼承公婆的房產。
二、關于遺產的分割,原告在起訴前曾要求旁屋由她繼承,我可以繼續住在東屋,對此我堅決反對。我與原告同屬第一順序繼承人,但在考慮繼承份額時,應根據權利義務一致的原則,考慮繼承人對死者在生前所盡的義務。我負擔全部贍養責任,盡了應盡的義務,理所當然應繼承較大的份額我要求繼承堂屋與東屋〔86平米)。
總之,第一,原告父兄死后,我擔負了養家的重擔;第二,我對婆姿盡了全部贍養義務:第三,我負責對房進行了必要的修繕。請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并根據《繼承法》第12條規定之精神和權利義務一致的原則,對我的繼承權加以確認和保護,并駁回原告的無理請求。
此致
______市_____區人民法院
答辯人:楊__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代書:本市____律師事務所
律師:__________________
答辯狀怎么寫 篇5
答辯人(被上訴人):某某市建筑工程公司
法定代表人:洪某某(總經理)
地址:某某市某某區民享路30號
被答辯人(上訴人):某某市某某灣某某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馬某某(董事長)
地址:某某市某某區某某花園A1102號
答辯人某某市建筑工程公司與被答辯人某某市某某灣某某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二審一案,現針對被答辯人訴訟請求,提出答辯意見如下:
1、被答辯人請求認定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及補充協議無效超出上訴范圍
被答辯人在一審期間請求原審法院撤銷答辯人與被答辯人簽署的編號為x03-01號《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補充協議書》,而在上訴期間卻要求二審法院認定答辯人與被答辯人簽署的有關合同和協議書無效,這顯然是新的訴訟請求,超出了上訴范圍,明顯屬于新的訴訟請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對于新的訴訟請求,不屬于上訴范圍,被答辯人應當另行起訴,二審法院僅就原審法院所受理的訴訟請求做出審查。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無效合同與可撤銷合同屬于不同概念,答辯人一審中主張合同補充協議“可撤銷”,二審中主張合同及其補充協議“無效”,顯然變更了訴訟請求,建議二審法院直接駁回上訴。
2、被答辯人認為答辯人構成違約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
答辯人和被答辯人x年12月8日辦理的《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編號441301x12080101),x年12月30日被答辯人向答辯人發出《業務告知函》變更設計單位而中止施工,直到x年8月10日才重新辦理出《建筑工程許可證》(編號441301x08100101)恢復施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第九條的規定“建設單位應當自領取施工許可證之日起三個月內開工。因故不能按期開工的,應當向發證機關申請延期;延期以兩次為限,每次不超過三個月。既不開工又不申請延期或者超過延期時限的,施工許可證自行廢止”, 由于被答辯人的原因導致該工程施工中斷達8個月之久,原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自行廢止,涉案工程施工顯然從x年8月10日起算。何況發證機關在x年8月10日頒發的《建筑工程許可證》(編號441301x08100101)“備注”欄明確“現因設計單位變更重發證件”,既然是“重發證件”,原證件當然廢止而無效。從x年8月10日開始起算施工,答辯人不僅沒有拖延工期,反而提前完成施工,被答辯人本該按照行業管理對答人予以感謝甚至獎勵,卻一再拖延支付工程款,實在令人費解。
至于被答辯人認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補充協議存在“趁人之危”或“顯失公平”,一方面被答辯人不能舉證其受到了脅迫或者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另一方面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屬于平等民事主體,因此施工合同補充協議明顯屬于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被答辯人的抗辯不能成立。
3、答辯人有權向要求答辯人按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款
答辯人與被答辯人簽署的工程施工合同,屬于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根據“意思自治”原則理應受到法律保護。至于被答辯人提出該建筑施工工程依法應當辦理招投標手續,鑒于該建筑施工工程既沒有使用國家資金或集體資金,也沒有使用國際組織貸款、外國政府貸款或國際援助資金,完全屬于民間資金的普通民商事行為,按照“民事意思自治”原則司法機關不應對這些民間性事務強行介入。因此,二審法院理應維持原審判決駁回被答辯人上訴。
退一步而言,即使答辯人與被答辯人之間簽署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及補充協議屬于無效合同,那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的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但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既然答辯人交付的建筑施工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被答辯人也應該按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款。
綜上所述,被答辯人主張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無效從而否定建筑工程施工補充協議法律效力,屬于新的訴訟請求,超出了二審法院審理范圍,法院應當予以駁回。被答辯人主張原《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有效,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相關規定,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被答辯人認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無效從而可以拒付工程款,違反了相關司法解釋規定,理應予以駁回。
答辯人:某某市建筑工程公司
x年三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