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途徑有哪些(精選3篇)
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途徑有哪些 篇1
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1)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正確的認識自己的身體特點和生理狀況,認識自己的智力、能力、情感、意志、性格以及在班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坦然地面對。進一步學會自我調節,以控制自我最終成長為理想中的人。
(2)要超越自我。常言道:尺有所長,寸有所短,落實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就要讓學生能夠找到正確的對待分數和榮譽,培養一種豁達而淡泊的心理,時刻抱有戰勝自我的心理并不斷地追求卓越。
3. 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增強受挫能力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一個極具挑戰性,充滿競爭的時代,因此遭遇挫折、失敗是不可避免的。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挫折的經歷,也就沒有抗拒失敗的毅力和能力,遲早會被時代所淘汰或拋棄。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因此當學生面對人生的挑戰,必須能夠體驗失敗和孤獨感,學會自我解脫,自我安慰,以此培養學生不怕困難,艱苦創業的品德,增強對挫折的承受力,進而形成健康的情感意志和適應社會的心理品質。
4. 培養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情緒狀態 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就是情緒是否健康穩定。健康樂觀的情緒能使人對現實生活保持積極地態度,提高各方面工作的效率;反之情緒悲觀,動輒發怒,就會使人心理失衡,最終導致工作、學習的失敗。因此,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并能較好地控制、調節自己的情感,最終形成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心態,并能持久地保持良好的情緒。
總之,通過各種途徑,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具備健全的人格,為人坦誠正直,保持樂觀的情緒,提高學習工作效率,增強受挫能力,形成將強的意志品質。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掌握調控自我,發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發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途徑有哪些 篇2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心理學家認為自信心是人體結構中的本質因素,也是一個心理健康明顯的標志。然而,在實際生活中,由于種種的遭遇,很多學生在自信心方面相當缺乏。這主要表現在:自卑心理、消極心理、愧疚心理、虛榮心理、空虛心理以及依賴心理。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治。
這就要老師們用愛心喚起學生們的自信心,用愛來尋找一切途徑,為學生們創造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時刻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客觀公正的分析自我,既不過高的估計自己,好高騖遠,也不過分悲觀的低估自己,萎靡不振,而是以言語給學生充分的鼓勵,以行動給學生真誠的感召,創設成功的機會和條件。
當學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的時候,也就增加了自信心;同時對學生的缺點和做法給予適當的表揚和肯定。同時對學生的缺點和失敗也不能不分場合地指責和數落,更不能揭短諷刺,而是要通過談心、座談或自我診斷的方式,揚長避短,以樹立學生的自信。
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途徑有哪些 篇3
文明禮儀教育不是一般的禮貌教育,而是一種道德修養,健全人格的教育。多年來,我校廣泛深入開展學校禮儀教育,在借鑒先進單位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開展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學習“規范”,學會做人,教育學生在家庭做孝順孩子,在學校做文明學生,在社會做文明公民。使學校學生的文明禮儀水平得到提升,精神面貌得到改善,爭做文明禮儀之星已經在學生中蔚然成風,和諧校園初步得以構建。為了配合學校工作,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禮儀修養,全面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特制定文明禮儀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習計劃的目標:
1、學習禮儀,要以學會尊重他人為起點,禮儀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現形式,禮儀從話里來,話從心中來,只有從內心尊重人,才會有得體的禮儀言行。 學會尊重人重點要求達到:
(1)在思想感情上要熱愛和尊敬父母。即子女對父母養育之恩,有出自內心的愛戴和敬重感激之情,在行為態度上,對父母的忠告和教誨,能虛心接受,恭敬有禮,盡可能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在生活上能體貼照顧父母,為父母分憂解難。不任性,不固執。
(2)要尊重老師,虛心接受教育。
(3)同學之間友好團結、相互尊重,真誠幫助,不拉幫結派。同學有了錯誤、缺點要誠懇地批評幫助。同學間發生矛盾時,要互相諒解,有了錯誤要主動道歉。要學會克制,嚴以責已,寬以待人。
2、學習禮儀,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為基礎。要使學生明確,人人都希望被別人尊重、不向別人卑躬屈節,也不容別人侮辱和歧視自己。只有學會尊重他人,自己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反之,對人粗暴,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的感受甚至傷害他人,就會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直至被人唾棄的人。
3、學習禮儀要重在實踐,做到知行統一。一個人的禮儀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來,不說不動就不能說某個人有沒有禮儀,每個人都要在理解禮儀要求的基礎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時的待人接物中展現自己文明有禮的形象。爭做一個有禮、自信、文明的學生。
(二)具體實施:
一、學習宣傳,提高認識。
1、利用升旗儀式,組織“文明禮儀伴我行”為主題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啟動儀式。
2、利用黑板報等宣傳渠道進行宣傳,讓學生了解活動的意義和目的,自覺地按文明禮儀規范約束自己的言行。
二、加強日常禮儀訓練,引領學生形成習慣
1、組織學生學習《文明禮儀手冊》校本教材,組織文明用語專項訓練,讓“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請原諒、別客氣”等文明禮貌用語成為校園里最流行的言語。
2、召開形式多樣的主題會,幫助學生理解《文明禮儀手冊》教材的內容,掌握文明行為習慣要求和禮儀示范動作。
3、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一日常規訓練,從小、細、嚴入手,點點滴滴培養學生的文明行為,糾正學生一事一言的不良習慣。
4、以五個一為切入點,即要求學生每天做到:一張笑臉、一句問候、一聲謝謝、一句道歉、一次幫助。 (“五個一”是人與人在交往中最核心的內容,很能體現一個人的文明素養。)
5、對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禮儀行為表現,納入操行評分考核,并作為評比優秀學員的依據之一。
三、寓行規訓練于各項活動之中
1、生動活潑的活動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各種活動可以對學生進行多項的行為規范的培養訓練?梢酝ㄟ^《把壞習慣丟在垃圾箱里》、《找一找身邊的好榜樣》、《爭當環保小衛士》、《如何做一個文明示范生》等主題會的召開,開拓學生的視野,發現問題樹立榜樣,找到可以追趕的方向和目標。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使文明行為在不知學覺中趨于規范化。
2、模擬情景現場,讓學生表演《家庭禮儀》《校園禮儀》《交往禮儀》等節目,使文明禮儀自覺內化到學生的行為中,并成為一種自覺的習慣。
3、開展不講臟話及“語言干凈每一天”、待人有禮貌“我會主動問好”“請讓我來幫助你”等活動。
4、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
根據每月主題每周有計劃地組織一節專門的文明禮儀活動,豐富教育教學形式,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使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在不知不覺中趨于規范化。
5、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
通過家長會和平時與家長的交流,要家長了解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則,并積極配合教師,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規范。
(三)評比表彰
評比班級“禮儀之星”,樹立學生身邊的文明禮儀榜樣,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和輻射作用、激勵作用,參與學習禮儀、實踐禮儀、展示禮儀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