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內而外的教養讀后感(精選5篇)
由內而外的教養讀后感 篇1
“一本早應該去讀的書。
推薦這本書給做父母的朋友。感覺我早看到這本書就好了,里面的案例中好多錯誤我都犯過,而且當時深以為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賴。
以前讀畢淑敏的《女心理師》,了解到心理師需要首先自我心理完善,否則自我對于特定某些問題的偏頗會造成對來訪者的錯誤影響,甚至很有可能因為激發共鳴而對自己造成心理危害。今天讀這本書才知道,父母的矛盾心理有很多種表現形式,通常來源于過去未能解決的問題。由于自己內心充滿矛盾情緒,會很難在某些方面對孩子敞開胸懷加以關愛。別讓過往的經歷妨礙你做好父母。
培養親子關系,需要分享和渲染積極情緒,撫慰和減少負面情緒。作為父母,和孩子保持一種充滿愛意、持久且有意義的關系。迎合孩子的情緒意味著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拿出包容和接納的態度。在好的情緒交流之下,再對孩子提出我們的建議。
請了解,有時候孩子采用一些消極甚至極端的方式,這很可能是因為ta對你的情感連結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他還在鍥而不舍。不要粗暴去制止和懲罰,而請關注ta行為背后的情感需求。 不要試圖改變孩子的性格,而要試著融入孩子。相信ta,你就會變得思維開闊,理解力強。”
由內而外的教養讀后感 篇2
過去未解決的問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的個人生活和人際關系。這種經歷常常伴隨強烈的無助、絕望、恐懼和被遺棄感,若未能妥善處理,它將對我們之后的生活產生很大影響。
讀過瑪麗故事后讓我想起我的童年一件事情。我爺爺奶奶重男輕女,他們有兩個孫子、兩個孫女,我是大排行,上面是最吃香的哥哥。不管奶奶給什么我總是最后一個,那會稍大一點后我就對奶奶爺爺的成見特別深。后來爸爸告訴我自己與其生氣不如賭氣做好自己,讓自己有出息。從那以后我便像變了個人,再到奶奶家他們在給我東西我都不吃,哪怕再饞我寧可回來讓媽媽買我都不會吃。但是因為那會小雖然有這樣的舉動,但是還是心里也是很生氣的。那會的我就想著女孩一定要多加努力,各方面都要完美。以至于造就了我現在的生活態度趨向。也影響著和孩子之間的聯結。每次孩子有點兒小磕小碰我會說沒事的,一點點事兒,一會兒就好了,至于哭那么厲害嗎?!從正面管教課得知了孩子希望得到關注得到愛。我明白了但是有時遇見同樣的事情時還是會自動化反應。讀完這明白了我的童年這些被關注和愛缺失沒有得到解決,我也沒有用很好的方式去看待那時的年代問題。導致現在我要力爭培養出一個女漢子出來。而這個女漢子就是再復制我的童年。孩子太無辜了。罪過罪過啊。
由內而外的教養讀后感 篇3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各種嚴苛的形勢,要求我們必須盡快適應并做到最好。很多人都會經常因為未完成的工作或者未解決的事情而被人質疑其能力。任何一件懸而未決的事情都會讓我們在面對孩子時喪失失耐心、口不擇言,而這種態度和言語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我們并沒有真的在聽孩子講話,因為我們內心關注的事情太過喧囂;根本聽不清除此之外的任何聲音。我們與孩子正在疏遠,并且很可能像以前一樣采取對自己和孩子都不利的措施。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我們已經慣了以過去經驗為基礎的“被動回應”模式。
我想起自己小時候還沒有上學就被爸爸拉過來和哥哥一起學寫字,當時很頑皮根本靜不下來。爸爸說我不愛學,將來會沒有出息。為此生了很大的氣,連威脅再帶嚇唬,現在想想都有些怕。這對我而言就是一個外顯記憶,我不由自主的就覺得做什么事情就要有個做事的樣子,吊兒郎當的肯定也不是全心全意。現在為人父母,在孩子讀書讀書方面我抓的也緊,要求的也比較嚴。孩子其實是很喜歡讀書的,但有時就會聽著我讀的時候她就會坐不住,鬧騰。我當時就會火冒三丈,很嚴厲的批評她。這樣一來和當初爸爸對我的教育其實是如出一轍的。事實上4歲的孩子專注力還是有限的。當出現這樣的情況時我應該和善而堅定,尊重她此刻的需求,討論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重新規劃計劃。或者想辦法把讀書有樂趣的進行下去。
由內而外的教養讀后感 篇4
為了跟純陽參加世界最隆重的藝術狂歡節,我們來到了蘇格蘭的中心城市——愛丁堡。愛丁堡狂歡節在每年的8—9月舉行,為期3周,是一個國際性的音樂戲劇節。每年這個時候,藝術家們都會從世界各地紛紛來到這里。
到達愛丁堡的那天,正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可城市依舊很熱鬧,放眼滿是歡度節日的人。蔥綠的草地和褪色的古城渾然一體,穿著蘇格蘭傳統男用短裙、吹著風笛的演奏家隨處可見。純陽是第一次見到男人穿裙子,她對此很是疑惑,小腦袋晃來晃去看個不停。愛丁堡市區最引人注目的建筑當屬斯科特紀念碑(為了悼念蘇格蘭大文豪沃爾特·斯科特建造的)了,純陽完全被塔前吹風笛的演奏家深深地吸引了。
在愛丁堡,吸引游人視線的還有漂亮的紅色公用電話亭。節日期間,為了給各種不同的演出做宣傳,這些電話亭的外面都貼上了演出海報。純陽指著貼在路邊的一張畫著“白屈菜”的海報,高興地大喊自己在韓國的時候看過。愛丁堡藝術節每年平均會有10多場韓國的演出,想到這里,我情不自禁地聳了聳肩,差點兒手舞足蹈起來。
“媽媽!怎么會有那種事情呢?那個英國叔叔的頭是怎么放到小易拉罐里面去的啊?”
為了看愛丁堡藝術節超級著名的藝穗節街頭表演,純陽甚至忘了吃飯,一直在街上跑來跑去。對于她來說,業余藝術家獨特的表演是她從未見過的另一個奇妙世界——有的人清唱扣人心弦的歌劇;有的人臉上涂著白色的粉表演啞劇,不時地做出各種可笑的表情;有的人雙手各拿兩個火炬在空中旋轉,并輕輕地坐到球上面的箱子上。每當看到這些奇妙的表演,純陽就一個勁兒地鼓掌歡呼。不管是用手指彈出“鍋蓋”樂器的天籟和聲表演,還是來自非洲津巴布韋的合唱團表演,無一不振奮人心。雖然不是付錢在劇場看的專業演出,可對于純陽來說,能看到如此驚心動魄的表演已經是十分開心了。她用鼓掌和歡呼表達自己對表演者們的感謝。我想,這應該會成為她童年時期一個特別的回憶吧。
也許有人會問我為什么要在旅游旺季帶孩子去愛丁堡藝術節,要知道,那可是要花雙倍價錢的。但在我看來,愛丁堡藝術節真正的主人正是像純陽這樣的小孩子。
“媽媽!這里的演出真是太精彩了。我的心到現在‘還撲通撲通’跳著呢……你摸摸看,是不是‘撲通撲通’跳著呢?要是每天都能看到這么棒的演出該有多好啊。”
純陽想去廁所,于是就跑著去附近的自助餐廳,在跑去廁所的路上還在不停地回頭看,唯恐錯過任何一瞬的精彩表演場面,直到到了廁所,才極不情愿地跑了進去。每當看到超有趣的街頭表演場面時,純陽就會仰著身子哈哈大笑,連旁邊的大叔和后面的老奶奶都被她逗樂了。
對于我們來說,在愛丁堡看節目的時間尤為寶貴。可是,當到了日落西山的時候,就該放下所有的事情,去卡爾頓山看看了。爬上這座山崗,一眼就能望見向四周延伸的山和海,還有市區美麗的全景。在愛丁堡的最后一天,我們也爬上了卡爾頓山。向上爬的時候,有一個老爺爺向純陽問路,那位老爺爺說,他有一個跟純陽差不多大的孫女。他撫摸著純陽的頭,給了純陽1便士。
“小家伙,這是幸運的1便士。它會給你的旅途帶來好運的。”
純陽緊緊地握著那意外得來的象征著幸運的1便士,登上了卡爾頓山。4個男子并排坐在山上的長椅上,他們肩膀挨著肩膀,靠得很緊;一對老夫婦緊緊地牽著彼此的手,在夕陽下散步;一對年輕夫妻靜靜地等待著夕陽西下;一對年輕戀人正在海邊熱吻……晚霞慢慢地將他們染成了金黃色,不一會兒工夫,天空就籠罩上了一層神奇的光。
純陽把從韓國帶過來的氣球吹起來后,在卡爾頓山的晚霞中放飛。當初要爬卡爾頓山只是因為聽別人說山上的晚霞風景很美,沒想到登上山還能看到這么多人幸福的模樣。我的心漸漸地融化了、柔軟了。
從山坡上下來回住所的路上,純陽意外地撿到了一枚硬幣。
“媽媽!快看,幸運的1便士!”
其實,純陽從路上撿來的硬幣比當初老爺爺給的1便士幣值大,可是現在對于純陽來說,好像所有的硬幣都是“幸運的1便士”。聽說,幸運只會降臨到那些全身心欣然并接受它的人身上。看著臉頰漲得通紅的純陽緊緊地握著硬幣跑回住所的樣子,我突然覺得,也許在以后的旅程中,真的會有幸運隨之而來。
由內而外的教養讀后感 篇5
7月23日,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里發生了老虎襲人事件。
一自駕游的女游客在園區內因和丈夫發生爭吵,擅自打開副駕駛車門快速下車,憤然走去打開丈夫一側的駕駛員車門,就在這時被老虎突然襲擊,撲倒繼而叼走,車內的丈夫和母親隨后跑出來營救,母親卻因此斃命,而女子本人也受了重傷。而此時的動物園內,安全提示牌上明確標識著,禁止下車。這是一只無辜的老虎,和一個任性的大人組成的悲劇。一個重傷的女人令人意識到我們對于規矩的習慣性失守。而一只老虎讓人看清我們因長久失守規矩而受到的傷害。輕則失去教養,重則失去生命。
這是一場悲劇,也讓人感觸到了教養的危機。這件事的發生,會讓多少人重新開始體悟遵守規矩的重要性?十幾年后,我們的寓言故事里,是否會出現這樣的一條,“從前,有一個不守規矩的大人,在動物園里被老虎叼走……”這是伊索寓言血淋淋的現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