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規矩是最基本的教養(通用5篇)
守規矩是最基本的教養 篇1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從新西蘭回國,恰逢MERS病毒猖獗,每個經韓國轉機的乘客在離開機場前都要進行體溫檢測。
數百名乘客從飛機艙門一涌而出,個個歸心似箭,姿態匆忙,以不斷變換的倒三角形隊伍向檢疫站移動。我的前方,四十幾歲的中年夫妻一路以推搡的姿勢前行,二十幾歲的姑娘小伙子佯裝看著手機偷溜到人前面,連十歲的孩童也不甘示弱,機靈地跳到我前方,然后越過我的目光,對著隊伍的末端大喊,“媽媽,站到這里來!”
我無端地從中間的位置被擠到后半部,又從后半部被擠成最后一個,和身邊“請排隊”的提示牌站在一起,同樣地孤零零。我成為最后一個從機場走出來的人,看見我的爸媽伸長了脖子,望眼欲穿。
而在返回新西蘭時,我提前三小時來到機場,站在等待辦理托運隊伍的最前面。在工作人員出現的那一刻,從遠處跑來一個中年男人,他似乎看不到一條長長的隊伍蜿蜒在他的身后,自顧自把行李一股腦放在了稱重臺,然后攤開手里的護照,對著工作人員說,“來,給我換張機票。”
我欲走上前為自己徒勞的三小時說理。我媽捏住我的手,“孩子,你跟他吵啥?這年頭,守規矩的才是傻子,沒處說理。”英文中有一個詞叫 「culture shock」,意為「文化沖擊」,通常指人初到異國時所感受的焦慮,孤獨和困惑。我居然在自己的家鄉感覺到了這種沖擊。
守規矩是最基本的教養 篇2
曾經看過一篇海外漂寫的文章,他說自己作為中國人在異國深受歧視,經常要冒充日本人去贏得尊重。那時的我是個毛頭憤青,恨不得把這人從網上揪出來,好好和他理論一番愛國的重要性。當我漂泊到異國,作為局外人,客觀地看到一些事實,心里還是不能接受這種做法,但我突然理解了這種心情。
我在那些需要排隊的地方看到自顧自站到人前面的亞洲人,在那些不可以隨地扔垃圾的地方看到扔下可樂瓶的黃面孔,在那些禁止高聲喧嘩的場所聽見高分貝的中國話,在那些不可以抽煙的公共場所看到煙霧繚繞的同胞們……我看到一張張白面孔流露出厭惡的神情。那一刻,他們無需說話,我就自覺理虧。他們把那厭惡也一同給了我。
我無法告訴他們,我是守規矩的中國姑娘,我們大多數中國人懂得排隊,不隨意扔垃圾,不高聲喧嘩也不在公共場合抽煙。我不能指著我的同胞對這些白面孔說,“那是他們,不是我。”我知道他們代表著我,我只是心痛,為什么有些人從不珍惜這種代表。在異國,每個國人的一言一行,都是行走著的教養,我們的每一個舉動,都在塑造著異國人眼中的民族印象。
守規矩是最基本的教養 篇3
有個朋友說過這樣一句耐人深思的話,“現在的人漸漸活出這種趨勢,有文化但沒教養。”這種“沒教養”,最集中的體現就是不守規矩。我們多少次親歷這樣的景象,又多少次讀到這樣的報道:一次室外大型活動后,現場留下滿地的垃圾,“請勿亂扔垃圾”的牌子形同虛設。一處禁止停車的地方,有人停下自己的車轉身去做別的事,造成其他人的出行不便。一場憑消費參與抽獎的商場促銷,人們因為爭搶順序廝打起來,無視著請排隊等待的提醒。一個中國旅行團停留過的國外自助餐廳里,餐桌上滿是剩菜,杯盤狼藉,似乎沒有人注意到“請勿浪費食物”的標語……
不守規矩,忽視他人的感受和需求,這是人性中最自私的體現。然而在我們的文化中,對 “不守規矩”有一種奇怪的解讀,不守規矩是一種特權,是一種聰明,是一種優越感,是可以容許的任性,守規矩是愚蠢,是有損利益,卻唯獨不是一種教養。寫有《丑陋的中國人》的柏楊老先生說過,“一個國家是不是禮儀之邦,在排隊上可以一目了然。”
守規矩是最基本的教養 篇4
7月23日,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里發生了老虎襲人事件。
一自駕游的女游客在園區內因和丈夫發生爭吵,擅自打開副駕駛車門快速下車,憤然走去打開丈夫一側的駕駛員車門,就在這時被老虎突然襲擊,撲倒繼而叼走,車內的丈夫和母親隨后跑出來營救,母親卻因此斃命,而女子本人也受了重傷。而此時的動物園內,安全提示牌上明確標識著,禁止下車。這是一只無辜的老虎,和一個任性的大人組成的悲劇。一個重傷的女人令人意識到我們對于規矩的習慣性失守。而一只老虎讓人看清我們因長久失守規矩而受到的傷害。輕則失去教養,重則失去生命。
這是一場悲劇,也讓人感觸到了教養的危機。這件事的發生,會讓多少人重新開始體悟遵守規矩的重要性?十幾年后,我們的寓言故事里,是否會出現這樣的一條,“從前,有一個不守規矩的大人,在動物園里被老虎叼走……”這是伊索寓言血淋淋的現代版。
守規矩是最基本的教養 篇5
“讓孩子用雙腳,用心靈,和這個世界聊一聊”,多么有吸引力的一句話,最初對《最好的教養在路上》感興趣,也是被這句話感染。
開始以為像大多數家庭一樣,每個假期帶孩子遠游幾天,看看名勝古跡,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讓孩子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增長見識。
然而拿到書后,“80天,5個國家,30個城市,一邊行走,一邊長大”這句話就讓我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想想自己帶孩子的旅行,最長的一次旅程是9天,當時還有相識的朋友相伴,前七天我們還在享受旅行的樂趣,欣賞悅目的景色,但到最后兩天,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已經疲憊不堪,可以說是數著時間熬過來的。而書中這位年輕的媽媽,選擇了自助游方式,竟然帶一個七歲的小孩子旅行了80天,太不可思議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這位“超人”母女的旅程。
翻開書本,看到母女倆精心制作的足跡地圖,我不禁耳目一新,真是一位有心的媽媽,值得我們學習。
跟隨母女倆的足跡,游覽了英國、土耳其、埃及、希臘、德國,平常語言娓娓道來一路的遭遇、美景、各地風土人情以及總結的經驗教訓,我時而欣喜,時而憤怒,時而感動,時而無奈······
一路走來,這個善良、勇敢、智慧、有計劃的媽媽令我欽佩不已,而那個古靈精怪、人見人愛、純潔善良的小女孩純陽更深入我心,讓我忍不住一遍遍欣賞書中圖片上她可愛的笑容。純陽用一雙孩子單純的眼睛及簡單直率的個性教會了我們另一種旅行方式,反而來得更加愜意,更能獲得意外收獲。
看完整本書,我大致給兒子講了一下內容,并跟兒子約定:以后跟爸爸媽媽旅行,一定不要光顧著自己跑到最前面,而是要跟爸爸媽媽并肩,一路欣賞,一路交談,通過旅行,讓我們的心貼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