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孩子的教養作文(精選8篇)
中國孩子的教養作文 篇1
人若是擁有愛心,這就是教養有方,這就是父母教養的成果。每個人生活在與眾不同的家庭,因此教養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對于窮人來說,父母和老師將教養他要擁有一顆恒心、愛心,從而要從平凡中閃爍出不同尋常的光彩。而對于勤奮的人來說,人們教養他要矢志不渝,堅持不懈地學習,他們相信勤能補拙,堅持就是勝利。而就我個人而言,父母和老師教養我要做一個勤奮而誠實的人,他們教養我,在學習上要溫故而知新,千萬不要學而不思,要正視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面對壓力,我們毫不畏懼,決不退縮,我們要酬情滿懷;面對壓力,我們要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我們要把這一切一切的壓力與挫折當作過眼云煙。
在生活中,父母教養我要學會戰勝失敗,要學會面對困難,要有足夠的勇氣去戰勝挫折與失敗,要敢于從荊棘上踏越而行,遇到坎坷,毫不畏懼,勇往直前。奧斯特洛夫斯基曾經說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因為父母時時刻刻都教養我們成為一個真正堅強和成功的人。
在學習上,老師教養我們要先成人后成才。他教養我們要學會獨立思考問題;他教養我們要如何面對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老師用他們辛勤的汗水來澆灌我們這幼嫩的綠芽,將我們慢慢地培育生長,將我們澆灌成一顆最最剛勁有力的樹木,不會因為嚴寒酷暑而死去,也不會因為風吹雨打而垮下,更不會因為沒有陽光就散失了力量等等。
教養是世界上每個人走向成功的必經過程。教養一個成功的人,需要擁有一顆恒心和堅定的毅力。擁有寬廣的胸懷,擁有一顆永恒的愛心……這都需要有人的教養。孔子教養我們要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要有勤奮、思考的意志和頭腦。文天祥的一句千古名言曾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話教養我們要有一顆愛國之心。著名的大音樂家貝多芬,他不畏自己的痛苦,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創造出世間的絕唱。這就讓我們要學會堅強,要有一顆希望之心。著名的作家張海迪雖然雙腿殘疾,但仍然擁有一顆信心,帶著希望創造出世間的佳作。這些事例都讓人震撼人心,這就表明了人的一生要學會堅強,這些事例來教養我們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方為人上人。還有,在《千手觀音》中聞名遐邇的邰麗華,雖然她不能說話,但她用無聲的語言展現出有聲的世界,用她美麗多姿的舞蹈,帶給人們歡快,贏得人們的歡心。這些事例讓我們明白,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煉,才能造就美麗的天堂;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
這些高尚的教養時刻地圍繞在我們的身邊,始終教養著我們要像花園中的花朵一樣,即使是最質樸、最平凡的花朵,也同樣能綻放,也同樣能散發著迷人的芳香,然而,教養也同樣如此的芬芳。
中國孩子的教養作文 篇2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我們應該做怎樣的人呢?常言也說,“人美看道德,花美看顏色。”道德自然與文明掛鉤,我想我們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文明之人。
在我們的身邊,其實也不乏講文明的人就比如像下面這則事例:
那是在學校的一天,小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小同學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小同學一看是一名比他大的小姐姐,就要退回去給讓路。于是小麗連忙阻止她說:“小朋友,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她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這位小同學下樓了,他才下樓。
我想,在我們的身邊像小麗和這位小同學一樣講文明的人還有許多。然而,我們周圍也有少數的人不講文明,他們還沒真正認識到文明的可貴。
有一次,我在學校里看到有一群小朋友正在玩耍,我看到他們玩的很開心,但是他們卻是一邊吃東西一邊在玩,而且吃過果皮紙屑是胡亂的扔。不一會兒,東西就掉的滿地都是,但是他們卻不以為然,不但沒把吃掉的東西撿起來,還踐踏起草坪來。當時的我很氣憤,于是我走過去對那群小朋友說:小朋友,你們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是一種不文明的表現,我們的國家是文明禮儀之邦的美稱,從古至今,大家都講文明。況且我們是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以后的接班人,我們從小就要學會講文明懂禮貌,長大才能更好地建設祖國啊。這幾位小朋友聽了我說的話,羞愧的低下了頭,他們說:姐姐,我們知道錯了,我們不應該亂丟垃圾,應該講文明。聽了他們的話,我高興的笑了,知錯就改就是好學生嘛。
生活中的我們,也許還有少部分的人不講文明,希望大家都能做一個文明之人。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因此讓我們大家都做文明事,爭當一個文明之人。最后,讓文明與我們同行,讓文明之花開遍整個社會,文明自我,和諧中國。
中國孩子的教養作文 篇3
佛學讓劉德華學會包容
自從楊麗娟事件之后,所有人都見識到劉德華的粉絲是多么的癡情。其實,終歸是因為劉德華的品行以及他對所有身邊人的情意。據劉德華說,自從認真地接觸佛教,受師父妙蓮老和尚之啟發后,做人處事比以前較為寬宏大量,人生觀亦豁達開朗!由于自己對佛教義理認識不深,不能去宣講佛法,唯有身體力行,多做慈善事業。記起師父經常開示弟子:“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只要用你的悲心,說好話助人向善;看到人家做善事,發隨喜心贊嘆心,令對方成就,都能修福田”。出錢或出力,幫助貧窮無依者,都能廣結善緣。身為藝人,可以用自己的身份媒介,去揚善,勸更多人獻出愛心,參與慈善活動。
劉德華與妙蓮老和尚傾談中,感覺到師父多數用很簡單的譬喻,將信念、道理帶給自己,很容易明白。什么是“第一”?尤其是藝人,在這個娛樂圈子里,很多時都為爭這個“第一”而煩惱。但師父帶給我“第一”的啟示是:所有人都需要你的時候,你能夠帶給他們所需要的,你就是“第一”。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次第,佛教講因緣、時節、果報。要按照次第一步一步的來,時間未到,你想亦沒有,時間一到,你不想它也有。學佛的人要大公無私,就好象佛陀一樣,“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悉離苦”,不要以私心做事,只為自己,而損害他人。劉德華承認佛法對人生觀有所啟發:“之前,我的埋怨比較多,什么事情也要問個為什么,追究出所以然。可現在,我較能安于現實。雖未至于無求,但也不會因為某一件事不稱心如意而受影響,心境較以往平靜得多了。以前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問題,事情做不好,會怪人、怪自己,放不下。現在好一些,懂得包容,心輕好多,沒有什么大不了!”
中國孩子的教養作文 篇4
漢武帝的胸懷大度
漢武帝劉徹,是個胸懷大度、思賢如渴的皇帝。他剛一即位,就發出了一個很不平常的求賢詔書,指出不管一個人出身貴賤,只要有特殊才能,就可封為將相。他說到做到,破格錄用了許多下層出身的人才。
有一次,十七歲的漢武帝帶著隨從微服出訪,來到一個叫做柏谷的地方。
晚上,他們住進一家客店。店主人見他們年紀輕輕,行動詭秘,以為是一伙盜賊。漢武帝口渴了,想討點水喝。店主人腦袋一揚,沒好氣地說:“我這里沒有水,只有尿!”說完,就偷偷溜出店門,打算召集附近的老百姓襲擊這伙可疑的旅客。店主人的妻子是個精明女子,她猜出了丈夫的心計,連忙跟了出來,好言相勸說:“我看他們不像盜賊,那領頭的倒像個貴公子。你千萬不能輕舉妄動,錯傷好人。”店主人有些猶豫了,妻子乘機把他拉回屋里,花言巧語地勸他喝起酒來。不大一會兒,店主人就被灌了個爛醉。于是,女主人又是殺雞,又是宰羊,擺下酒席盛情款待了客人一番。
第二天一早,漢武帝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回宮之后,他立即召見店主人夫妻倆,先賜給女主人一千兩金子,接著又把目光投向男主人。頓時,大殿里的氣氛緊張起來,人們以為男主人一定會受到懲罰。誰知,漢武帝不但沒有降罪,反而稱贊他疾惡如仇,是個壯士,并當場拜他為羽林郎。
這件事傳出之后,漢武帝的威望更高了。
中國孩子的教養作文 篇5
文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孕育了13億多人,才到了今天興旺發達的社會,雖然沒有其他國家那么發達,但已經比原來好多了。
文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了和諧的氛圍,比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見到了陌生人,你說話很臟,那么陌生人就會離你而去或者是朋友。無論是陌生人還是熟悉的人,我們都應以文明的方式和他們交往。無論到了那里,我們還得以文明的方式去和他們相處。”老師曾經給我們說過他的這樣一個故事:他在上大學的時候,正上課的時候,他的鋼筆掉了,他讓他前面的那個人幫他見一下,他說:給我拾一下,結果那個人沒有理他,老師的同桌東西掉了,他還是讓他的前面那個人幫他拾的,但是人家說是幫我拾一下,拾完之后還說了聲謝謝,老師前面那個同學就說看人家說話多有禮貌,老師很不好意思。這也說明了文明。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里,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小而不為,老來何為?”作為學生,除去學習,學會做人更是重要的一課。文明禮貌就是做人的前提。遇到師長、同學,主動問好;上下樓梯,人多擁擠,注意謙讓;講究衛生,不亂扔果皮、紙屑;愛護公物,不亂寫亂畫……一件件小事,折射的卻是“文明”二字。親愛的同學們,如果人人都能講文明,有禮貌,那我們的生活將會更美好。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文明伴我們一起成長!
中國孩子的教養作文 篇6
哲人說:修養,是智力最高的證明。的確,良好的道德修養是做人的根本。一個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正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一般,具有崇高的道德修養,那么這個人才會讓別人看得起,讓人不禁油然而生一種敬意與崇拜。可見,修養是人生的試金石。
修養,是一種胸懷,是一種大度,是一種氣魄,是一種風格,是那么清新自然,那么無塵無染。
對于修養,伏爾泰說:“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不同的不是出身而是修養。”阿密埃爾說:“人要正直,因為在其中有雄辯和德行的秘訣,有道德修養的影響力。”
正因為具有修養的力量,才有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灑脫,“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可見,修養的力量無法比擬,修養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這種強大的力量,修養才成為了人生的試金石。
康熙年間,尚書張英家人與鄰居為整修府第,地界不清而發生爭執。張英得知,只做一詩:“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讀后立即讓出三尺之地,而鄰居也讓出三尺之地,成了一條六尺寬的街道。張英是有修養的,正是因為他崇高的修養感染了周圍的人,自己也彰顯了自身的魅力所在。他秉承著“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態度,化解了兩家的恩怨,他是偉大的,他的人生是光芒萬丈的。可見,具有修養的人,他的人格魅力才會顯現在世人面前。
蕓蕓眾生,每天都在奔走,熙熙攘攘,不絕于途。在這條跑道上,你必須展示你獨有的道德素質,否則你就不會登上成功的寶塔。
近來社會,人們的無道德修養現象愈加頻繁,在公共設施上搞破壞,在雕塑上亂刻亂畫……這些都記錄了這個人在當時一切沒有修養的行為。這應該是可恥的,這些人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行為將會給眾人留下什么印象,即使他們在別處做得再好,也無濟于事,因為他們的荒唐行為已載入史冊,不容涂抹。
修養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修養是火,燃燒生命之源。讓我們秉承修養之火把,走向未來,來創造人生的奇跡,擦亮這一顆試金石!
中國孩子的教養作文 篇7
周的故事
飛機遇險的時候
1946年1月,周恩來同志從延安乘飛機去重慶。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員,還有葉挺的女兒小揚眉,她才11歲。
飛機飛得又快又穩。透過云層,可以看到積雪的山峰層層疊疊,好像波濤洶涌的大海。突然,飛機遇到一股強烈的寒流,機翼和螺旋槳上都結了冰,而且越結越厚。不大一會兒,機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飛機像凍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墜,還失去了平衡。機翼掠過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著山尖了,情況十分嚴重。機長命令機械師打開艙門,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減輕飛機的重量,還要大家背上降落傘包,做好跳傘的準備。
大家正忙著,忽然聽到小女孩的哭聲。周恩來同志立刻站起來,從搖擺不定的機艙一頭,幾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來小揚眉的座位上沒有降落傘包,她急得哭了。周恩來同志馬上解下自己的傘包給小揚眉背上,還親切地鼓勵她說:“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樣勇敢、堅強,同困難和危險做斗爭!”
大家看到周恩來同志不顧自己的安危,把傘包讓給了小揚眉,都要把自己的傘包讓給周恩來同志。周恩來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說:“不要管我!大家要沉著,不要慌張……”
就在這時候,飛機沖出了寒流的包圍。在陽光的照射下,冰甲開始融化了,整塊整塊的冰嘩嘩地往下掉。飛機漸漸升高了,繼續快速平穩地向前飛行。“咱們脫險啦!”機艙里一片歡騰。
中國孩子的教養作文 篇8
有這么一則小故事,一個人到羅馬旅游,找到一條專賣古董的大街,一家店一家店的進去看。當那個人進到一家店后,就埋頭看小雕塑,小文物。那個人向一位很有風度的老先生問價錢,問了幾件,老先生都說不賣。那個人很疑惑地問道:“這些東西為什么不賣呢?”老先生就說了:“這是我的店,你進來了就在那里看,也不跟我打聲招呼,我就不賣。”因此,我們就能理解,教養對于我們人來說是多么重要的東西,像這樣粗鄙的性格,是不會有人樂意接待的。
有一些同學會認為教養是出自名門的人才能擁有的,其實不然,只要自己注意養成,誰都能成為有教養的人。教養,也就是文化和道德的修養,是禮貌。一個有教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談吐是健康的干凈的,從言詞中是找不到歧視或是嘲笑的,是發自內心的對待每一個人。
我們正處在人生最燦爛的時光,也是我們成長中的一個險灘,你是愿意拋棄教養做一個言行粗魯,淺薄無知的人呢,還是做一個有教養,舉止文雅的人呢。當你每天早晨進校時,你是愿意別人向你漠然而視,還是熱情問候呢?當你在課間休息時,是愿意輕言輕語,還是肆意的喧鬧呢?
同學們,做一個有教養的人不能只是嘴邊的一句空話,我們都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教養表現在對他人,對環境的態度上。比如說,看到老師問好,就是有教養的行為。而為老師起外號,就是缺乏教養。所以對待別人要有禮貌,尊敬他人,這才是一個有教養的中學生。當我們能做到這些的時候,那么我們將是未來的成功者。人際交往還有一條基本原則:你怎樣待人,別人也怎樣待你,當你發自內心的對待別人時,你就會具有人際吸引力,這也是有教養的成果。
當然教養還有更深層的含義,而我們中學生先做好基本的教養就能夠獲得莫大的好處,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起,做一個有教養的中學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