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個人禮儀的計劃(精選3篇)
培養個人禮儀的計劃 篇1
感恩、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作為具有5020xx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要繼承和發揚這一美德,就要從小做起,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少年。為了把這一工作扎扎實實地開展好,制定本學期校本工作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及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通過多種渠道、多個層次、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方式來訓練,在一日生活中滲透文明禮儀教育或通過專門的教育幫助學生理解《文明禮儀行為規范》內容,掌握文明禮貌用語、禮儀示范動作,使每一位學生都認識行為規范、文明禮儀的內容和教育意義。并能自覺遵守行為規范和文明禮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學情分析
現在,大部分學生家長忙于自己的工作需要,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關心不夠,養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風和學習習慣,致使學生的學習水平、生活習慣等方面差異很大。一部分學生對校本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上學期的學習中,學生對感恩教育、文明禮儀等的內容有了一定的學習積累,大多數學生對文明禮儀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理應把校本文化致使精髓灌輸課堂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校本文化,讓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國人。
三、教學目標
1、學“規范”用“規范”,使“規范”深入人心,約束學生的日常行為,力求學生“知”與“行”的統一。
2、通過學習使學生不但掌握文明禮儀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遵循文明禮儀的要求,來指導、約束自己日常生活學習、行為和習慣。
3、教育學生認識社會公德的重要性,立志做文明人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繼承并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4、開展一系列的文明禮儀體驗型的教育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文明禮儀活動的積極性,利用實踐活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5、通過評選“文明小使者”、“文明小少年”活動,在班內學生中樹立榜樣,發揮帶頭作用,帶動全班學生自覺遵守文明禮儀行為規范,爭做模范班級。
6、樹立對待校本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校本文化的能力。感悟繼承校本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四、教學重難點
1、感悟文明禮儀文化。 2、感恩教育。
五、教學措施
1、創建文明禮儀良好環境氛圍。
根據每日工作重點布置有關墻飾、展牌、宣傳標語或警示語;在語言角設放文明禮儀行為規范圖片,時刻提醒學生注意自己的語言行為。
2、將規范訓練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中。
在常規教育教學工作中,堅持把培養學生文明禮儀行為習慣和行為標準放在首位,關注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以及日常生活方式與習慣。以平時儀表、語言為切入點,通過強化訓練,把《文明禮儀行為規范》的教育落實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讓他們從中受到影響,得到鍛煉,養成習慣,進而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
3、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根據每月主題,每周有計劃的組織一節專門的文明禮儀活動,豐富教育教學形式,使學生在多彩的活動中受到文明禮儀規范教育。并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等小環節的設計,使學生的文明行為在不知不覺中趨于規范化。
4、開展文明禮儀評比競賽活動。每月開展“文明小天使”和“文明小少年”評比活動,通過學生主體的相互監督和自我教育,保證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和提高。
5、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做好不定期的家訪工作,了解學生在家中的禮儀習慣,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共同促進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
6、與學科教育相結合,密切聯系其他任課教師,共同做好本班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
7、倡導文明的社會禮儀。結合社會公德教育,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等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禮儀理念。
8、針對當前公共生活領域中的突出問題,大力宣傳文明購物、文明就餐、文明乘車、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等禮儀,著重糾正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破壞綠化、損壞公物等不文明行為,引導學生做一個懂禮儀規矩、講文明語言、守公共秩序的好學生,努力形成共同崇尚文明禮儀的社會氛圍,營造和諧的生活環境。
9、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10、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六、課時安排
周次、內容、 課時:
1——3 第一章中小學生禮儀常規 3
4——6 第二章如何使用好禮貌用語及體態語言 3
7——8 第三章學生禮儀規范細則 2
9—12 第四五章校園禮儀家庭禮儀 4
13——14 第六章社會禮儀 2
15——16 第七章特殊禮儀和尊師公約 2
17——20 復習及考核 4
培養個人禮儀的計劃 篇2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心理學家認為自信心是人體結構中的本質因素,也是一個心理健康明顯的標志。然而,在實際生活中,由于種種的遭遇,很多學生在自信心方面相當缺乏。這主要表現在:自卑心理、消極心理、愧疚心理、虛榮心理、空虛心理以及依賴心理。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治。
這就要老師們用愛心喚起學生們的自信心,用愛來尋找一切途徑,為學生們創造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時刻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客觀公正的分析自我,既不過高的估計自己,好高騖遠,也不過分悲觀的低估自己,萎靡不振,而是以言語給學生充分的鼓勵,以行動給學生真誠的感召,創設成功的機會和條件。
當學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的時候,也就增加了自信心;同時對學生的缺點和做法給予適當的表揚和肯定。同時對學生的缺點和失敗也不能不分場合地指責和數落,更不能揭短諷刺,而是要通過談心、座談或自我診斷的方式,揚長避短,以樹立學生的自信。
培養個人禮儀的計劃 篇3
教養是做人的必備的素養。在當今時代,個人的教養越好,那社會的文明程度也就越高。在未來有教養的社會,沒有教養的人生活在有很好教養的社會里,只有兩種選擇,要么被淘汰,要么被同化。所以我認為應該注重培養有教養的學生。教養教育十分重要。
那么,怎樣才能成為未來有教養的人呢?個人認為應該包含六個方面:一、他是一個有較高文化素養的人。沒有文化,何來修養與教養?二是一個有較高道德水平的人。有教養的人,以德為先。三、他是一個懂禮儀有禮貌的人。談吐有節,尊重他人,態度和藹。特別是不尊重他人的人,他的教養肯定還未學好。四、他是一個信守諾言的人。從不隨意遲到,從不食言,從不違約。一個不守信用的人,在未來這個信用社會是站不住腳的。五、他是一個寬容有同情心的人。寬容大度,心中對老弱病殘或弱勢群體充滿同情心,甚至有愛心,決不做有害于他人的事。六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才會為家庭、社會做事,不做對不起家庭與社會的事,而去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
怎樣培養有教養的人呢?對于一年級的寄宿生來說,作為班主任,我們既是他們的老師,又是他們的家長。我初步定了如下計劃:
首先,生活是教養教育的“土壤”。作為老師,必須在教養孩童方面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同時教師本身的教養對孩子的教養有深遠的影響。老師要教養自己的學生懂得互相尊重并為自己負責; 教導孩子料理自己的事 ;要教導孩子最起碼的 生活 禮儀 ; 教導孩子盡量不驚擾或不麻煩別人 ;還要 教導孩子作價值判斷,學習以無愧于心的態度行事。這些大道理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小朋友可能一下子很難接受與懂得。而童話是孩子們都喜歡而且易懂的,每篇童話故事都會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我打算利用各種童話故事讓學生懂得學會做人的道理。如《小金魚拔牙》讓學生懂得平時要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外星爺爺收破爛》讓學生懂得要做一個懂禮貌關心別人的人;《大象博士請助手》使孩子們懂得只有主動關心周圍的一切,關愛集體,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個有教養受人喜歡的人等。
其次學校是教養教育的發育地。我們培養的是有教養的人還是沒有教養的人,這很關鍵。作為班主任,我把培養有教養的人作為工作目標,讓學生做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想利用班隊課,認真開展做有教養的人的主題教育活動.
另外社會是教養教育的大熔爐。利用各種媒體,讓學生學會辨別是非,辨別好壞,讓學生懂得哪些是自己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引導引導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加強學習,加強責任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多為社會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