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最好的教養(精選3篇)
生活是最好的教養 篇1
我記得曾經去一個遠房伯伯家玩,伯伯家有個兒子,我應當叫堂哥的,他眼睛不太好,嚴重弱視。伯伯家東西收拾得都很整潔,東西擺放也都遵循嚴格的位置,為的是堂哥方便。
可惜當時我不懂,那時候人也小,覺得這也好玩,那也新鮮,這個也想動,那個也想動。媽媽勸我不要亂動人家東西,可那時我太淘氣了,得到伯伯允許后,禁不住好奇,把堂哥的玩具玩了個遍。
我們要回家的時候,媽媽要求我把玩具都回歸原位,伯伯忙說不用,媽媽還是要求我必須將玩具收好,我當時還挺不樂意的,因為伯伯明明說不用了,覺得媽媽太小題大做。
回去的路上,媽媽語重心長地和我說:“在得到允許后可以玩別人家的玩具,但是你堂哥眼睛不好,你不將玩具回歸原位,他就會找不到,一則會給他帶來麻煩,二則還會給人留下沒教養的印象。”
很久之后,我才明白這是很重要的一堂課:盡量別讓人幫你收拾爛攤子,這不止涉及到一個人的修為,還可以上升到教養問題。
什么是教養?不給人制造麻煩就是最好的教養。
這話聽上去很簡單,做起來也不難,然而很多人卻無法做到,無非因為我們太利己了。
而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卻要麻煩很多。誰都想圖省事,人人都圖省事的結果是注定有人不省事兒,因為爛攤子總要有人收拾。
想不給人制造麻煩,設身處地的想一下就OK了。試想一下,你愿意給人收拾爛攤子嗎?如果不愿意,那么就盡量從不給人制造爛攤子做起吧。
生活是最好的教養 篇2
前幾天有個妞和我吐槽,說單位組織旅游,她負責訂票,讓同事們把身份證號碼發她微信。結果刷刷收到幾十條微信,有一半發過來的是身份證的照片,還有的雖然發了身份證號碼,卻沒留下姓名。
面對十幾張照片,她瞬間傻眼了,為什么就不直接輸號碼給自己呢?難不成要讓她一個一個數字敲出來?
這種只圖自己方便,完全不考慮對方感受的情況在生活中并不少見。
丟垃圾不看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兩個垃圾箱里亂丟一氣;
公共食堂的餐盤不收,吃完飯起身就走;
去超市購物,拿到購物筐里又不想要的商品,不回歸原位,而是隨手就放到某個貨架上邊……
林林總總,舉不勝舉。
的確,這樣做會讓自己很方便,可后續卻必須有人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為這種不良行為“買單”,或者說得通俗一點兒,叫必須有人幫忙“擦屁股”。
近幾年情商這個詞被越來越多地談及,什么是情商?說白了,情商無非是寧可自己麻煩,也讓別人“方便”的一種基本素養。
生活是最好的教養 篇3
曾經在從宜昌開往潛江的動車上,我遇到過這樣一家人。小站動車上來的人很少,空空的走道,父親忙著將行李放上行李架,女兒和媽媽則站在走道處等待父親收拾妥當。父親見后,一把將女兒拉到座位上。女兒嫌擠很不高興,說走道沒有人,父親解釋,即使沒有人,我們也不該占用過道,教養是自己的,不是做給他人看的。
這一句話,讓我受益良久,我們常常認為一些小事并不會影響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反而卻是在這些小事里面,真切地反映出了一個人的教養。在空蕩蕩的走道上,即使多站一會也無可厚非,但這卻不被一個有教養的父親所允許。有人時,我們要尊重他人,獨處時,我們至少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在潛移默化中一點一點積累的教養。
愛·馬丁說“自尊在禮節中是最微不足道的,彬彬有禮是有教養和友好的表示,也是對他人權利、安逸和情感的尊重。”一個有教養的人,也許不是擁有多么廣博的知識,享有無數金錢的人,尊重他人,是教養的核心,而禮貌只是教養的表現形式之一。在特定地點、特定時期,一個人可以將自己塑造成很有禮貌的樣子,但隨時隨地,即使在細微末節處,還能尊重他人的人,才是真正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文化和品德的修養。
前些時候,朋友小林給我講了一件讓她很憤怒的事情。她在辦公室聽見同事和其他人有說有笑地回來,談話中還提及她的名字,當小林詢問談論了什么的時候,小林的同事笑著說,只是覺得小林穿著老土,不會打扮,小林的那個同事更是毫不避諱地當著眾人的面嘲笑小敏的老公讓人丑的印象深刻。
小林的同事一向以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為標簽,然而此事卻讓小林羞憤難忍。缺乏教養的人,總是將口無遮攔當作隨性直爽。正如我們在生活中,總有這么一些人,以取笑別人的不足來顯示自己的幽默,以關系鐵做為自己可以過分調侃別人的借口。不尊重別人,即使你再有禮貌,也談不上教養。
對比之下,前幾日,胡歌在金鷹節領獎前的一個動作,恰恰表現出了胡歌的教養。在最具人氣男演員網友票選時,胡歌以第一名的成績領先老戲骨李雪健,獲此殊榮,他在走上領獎臺之前特意走到李雪健老師身旁,雙手合十,俯身彎腰對李雪健說“受之有愧”。這一動作,被廣大網友贊為“尊師重道,君子謙謙”。
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就體現在他對別人的尊重上。我們的確該為他的這一行為喝彩,當自己能夠站在頒獎臺上,享受由自己的辛勤努力和付出所換來的獎勵和贊賞時,滿懷激動奔上頒獎臺領獎,即使語無倫次,淚灑當場也不為過。然而胡歌卻用自己的謙虛和對前輩的尊重,體現了自己的教養,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尊重他人,是一個人擁有教養的基礎。一個人的教養,在安靜祥和之時,更在人聲鼎沸之時,還能保守心底對他人的尊重,不隨波逐流;一個人的教養,在眾口一辭之時,更在莫衷一是之時,還能尊重他人的選擇,而非嘲笑他人的不足;一個人的教養,在一名不文之時,更在腰纏萬貫之時,還能尊重他人的勞動,克制自己的優越感。有教養的人會尊重自己目前無法企及的高度,無教養的人才會對此冷嘲熱諷。
洛克說,一種天性的粗暴,使得一個人對別人沒有禮貌,因而不知道尊重別人的傾向、氣性或地位。這是一個村鄙野夫的真實標志,他毫不注意什么事情可以使得相處的人溫和,使他尊敬別人,和別人合得來。所以教養無關文化高低、出生貴賤、其表達方式更與關系遠近無關,而是建立在對他人尊重的基礎之上。一個優秀的人應該是這樣:日夜熏陶,細水長流,使自己在謙謙君子和窈窕淑女的軀殼下還擁有觸及人靈魂深處的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