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素養作文怎么寫(通用3篇)
人的素養作文怎么寫 篇1
素養,就是指一個自身素質和修養,也就是說一個人在某一方面所要達到的、較高的水平和境界,如道德素養、文化素養、藝術素養等。
《漢書·李尋傳》: “馬不伏櫪,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
人沒有素養,就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沒有素養的人,也不可能獲得成功。
有人說:每播下一個動作,將收獲一個習慣;每播下一個習慣,將收獲一個品格,所以說,一個人素養的養成,靠的是平時的積累和修為。
而且,作為一個人素養的高低與否,從其平時氣質的好壞上可以看出。
做一個有素養的人,就要做一個自信的人。
自信,是塑造良好氣質的重要因素. 人的職業可以低下,地位可以卑微,但人的心靈不可以低下.只要心靈高貴,人的氣質就高貴。;
一個人可以很現實,甚至可以為小事斤斤計較,但人的思想上不能小氣,應該永遠都有豪放之情。
因為情感的奔放.精神的豪邁也就是自信!這種自信會使你的氣質浪漫,富有魅力。
做一個有素養的人,就要做一個具有博愛的人。
博愛,是指博大的愛,對身邊的人、事物都有愛,乃至宇宙萬物!
博愛,是以愛人為基礎,包括愛集體、愛祖國、愛人民、愛生命、愛人類的生存環境、愛大自然、愛人類的勞動創造、愛文明進步、愛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博愛是要人有博大的心懷,要能容得下大千世界。
“博愛”是一種情操, “強讓弱,富助貧”就是最大的博愛表現形式。
博愛是人生活的哲學、崇高的信念,是人的思想、言論、工作、活動的指南。
做一個有素養的人,就要做一個有禮貌的人。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
禮貌是人從小養成的一種修養,一種習慣。禮貌不需要做作。
一位大學校長在鏡子上寫了一句箴言:“面必爭,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裝。”這就是一個講禮貌的基本要求。
面帶微笑,讓人感到謙虛、落落大方。
站如松,頭正頸直,嘴微閉,收腹挺胸,從整體上產生一種精神飽滿的感覺;
坐如鐘,背要直,不應翹腿叉腳,歪肩斜背,或攤坐于椅子或沙發上,不準坐或倚靠在桌子、工作臺及設備上。
行如風,行路須抬頭、挺胸、平肩、目平視,舉止安詳,手不準放在兜內。但也不能匆忙慌張、風風火火。
言如玉。說話要做到說理切,舉事賅,擇辭輕,喻世明;輕重有度,褒貶有節,進退有余地,游刃有空間,
做一個有素養的人,就要做一個寬容的人。
寬容,是人類生活中至高無尚的美德。因為寬容包含著人的心靈,因為寬容可以超越一切,因為寬容需要一顆博大的心。因為寬容是人類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種情感能融化心頭的冰霜。
寬容,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對別人多一些理解,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一想,寬容別人,其實就是善待你自己。
寬容不是懦弱,而是一種精神上強大的力量。學會寬容,會讓你更加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學會寬容,會讓你一步步走向成功!
當一個人選擇了仇恨,那么他將在黑暗中度過余生;而一個人選擇了寬容的話,那么他將擁抱陽光。
人的素養作文怎么寫 篇2
夏天到了,天氣越來越熱了,人們的品行素質也降低了幾分。許許多多的人,因天氣炎熱,面不去耐心的等待紅綠燈,有的人有時還有那幾秒就等不下去了,危險很有可能就發生在那一剎那。城市里,街道上,第個地方都可以聽到高分貝的聲音,有時在電影院看電影時,還聽到別人在大聲喊叫,那時你肯定會感到很煩,但你有沒有想過你如果這樣做,別人的感受。
街上兩旁都栽有許多枇杷樹,夏天到了,枇杷還沒熟,許多人都等不及了,有的人搬來梯子把枇杷摘下來,有的人直接就爬上樹摘,他們這樣做,不僅破壞了共公財產,還失去了文明禮儀。而在校園里走道旁的枇杷樹早就結滿了許許多多又大又黃的枇杷,也無人問津。
朋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創建文明城市,保護環境,遵守交通規則,禮貌待人,讓文明禮儀伴我們健康成長。
人的素養作文怎么寫 篇3
古人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和一個擁有良好語文素養的人交流,就是一個與善人居的過程,久而不聞其香,與之化矣。可見,良好的語文素養對我們來說是多么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呢?我認為:有效的課堂學習是基礎,大量的課外閱讀是關鍵,社會實踐是輔助。只有這三者有機結合,我們的語文素養才能得以有效提高。
首先,我們需要老師的指引。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著厚重的文化積淀。韓愈在《師說》中寫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從小到大,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會了拼音,學會了方塊字,也學會了閱讀與鑒賞。多少次我們思索許久沒有答案,卻因為老師的點撥而醍醐灌頂。是在課堂上,是在老師的諄諄教導中,我們感悟了唐詩之莊,宋詞之美,小說之精妙……
大量的閱讀對提高我們的語文素養必不可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大量閱讀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可以極大地豐富我們的知識儲備,我們的涵養也在閱讀中逐步提升。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學使人善辯。”只要閱讀,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中國也有位作家這樣說道:“我喜歡閱讀。我讀一千本書,這樣我也在書中體驗了一千種不同的人生。”
生活處處有語文,進行適當的社會實踐,更有助于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著名的詩歌《觀刈麥》和《憫農》就是作者深入社會觀察之后有感而作的,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即將進入大學的殿堂,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社會實踐。這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走入社會,對很多東西的理解也會大不一樣,白居易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就是這個道理。
語文素養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她需要時間的積淀,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在平凡的課堂中、在浩瀚典籍的滋養中、在社會事件的感知中,一步一個腳印地邁向巔峰。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中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關乎國家的未來。因此,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成為一個擁有良好語文素養的人,一個有氣質的人,一個談吐優雅不凡的人,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