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孩子的教養作文(通用3篇)
中國孩子的教養作文 篇1
人若是擁有愛心,這就是教養有方,這就是父母教養的成果。每個人生活在與眾不同的家庭,因此教養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對于窮人來說,父母和老師將教養他要擁有一顆恒心、愛心,從而要從平凡中閃爍出不同尋常的光彩。而對于勤奮的人來說,人們教養他要矢志不渝,堅持不懈地學習,他們相信勤能補拙,堅持就是勝利。而就我個人而言,父母和老師教養我要做一個勤奮而誠實的人,他們教養我,在學習上要溫故而知新,千萬不要學而不思,要正視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面對壓力,我們毫不畏懼,決不退縮,我們要酬情滿懷;面對壓力,我們要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我們要把這一切一切的壓力與挫折當作過眼云煙。
在生活中,父母教養我要學會戰勝失敗,要學會面對困難,要有足夠的勇氣去戰勝挫折與失敗,要敢于從荊棘上踏越而行,遇到坎坷,毫不畏懼,勇往直前。奧斯特洛夫斯基曾經說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因為父母時時刻刻都教養我們成為一個真正堅強和成功的人。
在學習上,老師教養我們要先成人后成才。他教養我們要學會獨立思考問題;他教養我們要如何面對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老師用他們辛勤的汗水來澆灌我們這幼嫩的綠芽,將我們慢慢地培育生長,將我們澆灌成一顆最最剛勁有力的樹木,不會因為嚴寒酷暑而死去,也不會因為風吹雨打而垮下,更不會因為沒有陽光就散失了力量等等。
教養是世界上每個人走向成功的必經過程。教養一個成功的人,需要擁有一顆恒心和堅定的毅力。擁有寬廣的胸懷,擁有一顆永恒的愛心……這都需要有人的教養。孔子教養我們要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要有勤奮、思考的意志和頭腦。文天祥的一句千古名言曾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話教養我們要有一顆愛國之心。著名的大音樂家貝多芬,他不畏自己的痛苦,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創造出世間的絕唱。這就讓我們要學會堅強,要有一顆希望之心。著名的作家張海迪雖然雙腿殘疾,但仍然擁有一顆信心,帶著希望創造出世間的佳作。這些事例都讓人震撼人心,這就表明了人的一生要學會堅強,這些事例來教養我們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方為人上人。還有,在《千手觀音》中聞名遐邇的邰麗華,雖然她不能說話,但她用無聲的語言展現出有聲的世界,用她美麗多姿的舞蹈,帶給人們歡快,贏得人們的歡心。這些事例讓我們明白,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煉,才能造就美麗的天堂;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
這些高尚的教養時刻地圍繞在我們的身邊,始終教養著我們要像花園中的花朵一樣,即使是最質樸、最平凡的花朵,也同樣能綻放,也同樣能散發著迷人的芳香,然而,教養也同樣如此的芬芳。
中國孩子的教養作文 篇2
1、稱謂稱呼方面
在西方,稱呼是比較籠統的,一個稱呼可以涵蓋中國很多稱呼。例如,西方稱呼男的為先生,稱呼女的女士或小姐,而在我國“先生”第一解釋是“教師”,是對教師最古老最悠久的稱謂。
隨著改革開放,先生已成為社會上最流行的尊稱口語,西方人稱”uncle”,可以涵蓋我國的嬸嬸,伯母,姨。他們對這些方面的關系也不如中國分明,中國父親那邊的為伯伯,姑姑,堂兄妹,母親方為舅,姨,表兄妹。在西方人們見面時喜歡直呼其名。而在中國,人們喜歡加上職位,經理,總裁等。這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西方人很少用正式的頭銜稱呼別人,正式頭銜用于法官。高級政府官員、軍官、醫生、教授、高級宗教人士等。
2、交際語言方面
中國人通常是見面點頭致意,握手或行拱手禮,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認為欠身顯得自卑,擁抱是最常見的見面禮與道別禮,親吻禮與吻手禮也較為常見。在我國除了見面和告辭時使用,在表示祝賀、感謝或互相鼓勵時也使用。發展到現在,被簡單的“你好”,“再見”所取代。
可是西方的貼面禮、親吻禮、吻身禮,讓國人仍很不習慣接受。中國在見面時喜歡客套的問去哪了?有沒有吃飯?西方則認為這侵犯了他們的隱私,感到奇怪。送客離開時,中國人習慣挽留,說“走好”“慢走”,而西方僅微笑作再見就可。
3、宴請方面
酒文化在中國由來已久,被視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場合不可或缺的。酒杯不空茶水不滿。在西方,通常喝啤酒、葡萄酒,不喜歡勸酒。
在中國,宴會喜歡共桌共菜,西方則認為不合衛生,實行分餐制。中國人宴請時,觥籌交錯,歌舞升平。西方則要求少聲響少動作,用餐程序較多。
4、禁忌習俗
中國人不喜歡說4,因為與“死”同音,認為8、6吉利,偏向于雙數,追求成雙成對。西方人不喜歡13。緣起基督教中的故事最后的晚餐,猶大出賣耶穌,有13個人。也不喜歡星期五。中國人尊老,而西方人忌老。
中國人喜黃色,有圖騰為“龍”,視為龍的傳人。而西方則認為龍是蛇,基督教中蛇就是撒旦、是魔鬼,黃色暗含斷交之意。
國人在饋贈送禮時不可“過時送禮,事后補禮”。與年長者不能送“鐘”,烏龜有“王八”之稱,亦不可。外國人在送禮時不求貴重,意到便可。送禮收禮時亦少有謙卑之詞。但禮品包裝要求精美。在與人交談時,西方人忌談論個人私事、年齡、婚姻、收入等。中國人則習慣稱自己“禮不好,請笑納”。
5、日常行為習慣
在中國,人們對個人隱私的界限遠沒有這么深刻,人們并不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日常生活中,中國人拜訪他人表示熱忱。而西方人在拜訪前,要跟這人預約,突然造訪會造成受訪者不快,因為會打亂別人的工作安排。西方人比較忌諱別人探聽其隱私。中國人比較熱情,愿意幫助他人,喜歡詢問別人可有什么幫忙。
比如,中國人會直接詢問別人所購物品價格,在中國人看來,物品貴賤只代表物品質量。西方人則認為是隱私,不宜直接詢問。中國人的空間距離較近,經常可以看見中國少女親昵而行。西方人認為中國人過于親近,中國人認為西方人冷淡、傲慢、過分疏遠。這都是東西方文化觀念差異導致的。東方人重義重情,西方人崇尚個人獨立。
中國孩子的教養作文 篇3
01、在問候方面
中國人與人打招呼第一句話一般是“你吃了嗎”、“上哪兒去啊”,而西方人第一句話一般是“你好”或“很高興見到你”。
02、在飲食方面
中國人的飯桌上菜色比較豐富,以肉食為主,而西方人的菜色就比較單調,但是講究葷素結合。
03、在餐桌禮儀方面
中國人吃飯的時候喜歡熱鬧,喜歡邊吃飯邊聊天,而且聊得很大聲,而西方人吃飯的時候比較安靜,就算聊天也是低聲聊。
04、在著裝方面
中國人更喜歡休閑的裝備,除非特殊場合,否則是越休閑越好。而西方人在著裝方面很講究,喜歡穿修身的衣服,還喜歡穿正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