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禮儀(精選4篇)
西方禮儀 篇1
1、家庭方面。
中國人習慣于幾代人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即使子女婚后與父母分開居住,相互之間的聯系也很緊密。而在西方,一般是小家庭,子女成年,必須離家自食其力,結婚后一般與父母分開居住。即使兒女與父母同住,彼此之間關系平等,不依賴父母。
2、孝敬父母方面。
中國人認為,在生活上關照、侍奉父母是必須的。西方人雖然也熱愛、尊敬、關心父母,但是并不像我們那樣,過問父母的飲食起居。他們認為,父母有父母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彼此互相尊重就夠了,過多噓寒問暖,有干涉隱私之嫌。
3、對父母的稱呼有差異。
在德國、瑞士等西方國家,孩子可直呼父母的名字。而中國人則認為直呼父母的名字是不禮貌的。我們一向有“子不言父名”之諱。
4、中西對待讓座有差異。
中國尊敬老年人的具體表現,是在長輩、老人面前要講禮讓、懂禮貌。體現在公交車上,就是給老年人讓座。現今,全國各地的公交車上,為老人讓座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促進了社會和諧,是人民群眾精神文明的具體體現。
美國以及歐洲很多國家,乘客自覺排隊上車,不擁擠、不搶座、不在公交車上占用殘障人士座椅。男士可能會“紳士”一番,讓座于年輕女士,但大多數人卻不給身旁的老人讓座。同時,西方老人在公交車上,也不愿接受別人讓座,非但如此,甚至還有老人主動給孩子讓座。
5、時間觀念存在差異。
西方人具有較強的時間觀念,在商業活動中會對自己的日程安排提前做好規劃,一旦約定好就按時執行,并且希望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中國人的時間觀念和行動計劃性相對較弱,即使有也是富有彈性的,日程安排比較靈活。在跨國商業活動中,中西方的這一文化差異表現很突出。
西方禮儀 篇2
01、在問候方面
中國人與人打招呼第一句話一般是“你吃了嗎”、“上哪兒去啊”,而西方人第一句話一般是“你好”或“很高興見到你”。
02、在飲食方面
中國人的飯桌上菜色比較豐富,以肉食為主,而西方人的菜色就比較單調,但是講究葷素結合。
03、在餐桌禮儀方面
中國人吃飯的時候喜歡熱鬧,喜歡邊吃飯邊聊天,而且聊得很大聲,而西方人吃飯的時候比較安靜,就算聊天也是低聲聊。
04、在著裝方面
中國人更喜歡休閑的裝備,除非特殊場合,否則是越休閑越好。而西方人在著裝方面很講究,喜歡穿修身的衣服,還喜歡穿正裝。
西方禮儀 篇3
1、稱謂稱呼方面
在西方,稱呼是比較籠統的,一個稱呼可以涵蓋中國很多稱呼。例如,西方稱呼男的為先生,稱呼女的女士或小姐,而在我國“先生”第一解釋是“教師”,是對教師最古老最悠久的稱謂。
隨著改革開放,先生已成為社會上最流行的尊稱口語,西方人稱”uncle”,可以涵蓋我國的嬸嬸,伯母,姨。他們對這些方面的關系也不如中國分明,中國父親那邊的為伯伯,姑姑,堂兄妹,母親方為舅,姨,表兄妹。在西方人們見面時喜歡直呼其名。而在中國,人們喜歡加上職位,經理,總裁等。這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西方人很少用正式的頭銜稱呼別人,正式頭銜用于法官。高級政府官員、軍官、醫生、教授、高級宗教人士等。
2、交際語言方面
中國人通常是見面點頭致意,握手或行拱手禮,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認為欠身顯得自卑,擁抱是最常見的見面禮與道別禮,親吻禮與吻手禮也較為常見。在我國除了見面和告辭時使用,在表示祝賀、感謝或互相鼓勵時也使用。發展到現在,被簡單的“你好”,“再見”所取代。
可是西方的貼面禮、親吻禮、吻身禮,讓國人仍很不習慣接受。中國在見面時喜歡客套的問去哪了?有沒有吃飯?西方則認為這侵犯了他們的隱私,感到奇怪。送客離開時,中國人習慣挽留,說“走好”“慢走”,而西方僅微笑作再見就可。
3、宴請方面
酒文化在中國由來已久,被視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場合不可或缺的。酒杯不空茶水不滿。在西方,通常喝啤酒、葡萄酒,不喜歡勸酒。
在中國,宴會喜歡共桌共菜,西方則認為不合衛生,實行分餐制。中國人宴請時,觥籌交錯,歌舞升平。西方則要求少聲響少動作,用餐程序較多。
4、禁忌習俗
中國人不喜歡說4,因為與“死”同音,認為8、6吉利,偏向于雙數,追求成雙成對。西方人不喜歡13。緣起基督教中的故事最后的晚餐,猶大出賣耶穌,有13個人。也不喜歡星期五。中國人尊老,而西方人忌老。
中國人喜黃色,有圖騰為“龍”,視為龍的傳人。而西方則認為龍是蛇,基督教中蛇就是撒旦、是魔鬼,黃色暗含斷交之意。
國人在饋贈送禮時不可“過時送禮,事后補禮”。與年長者不能送“鐘”,烏龜有“王八”之稱,亦不可。外國人在送禮時不求貴重,意到便可。送禮收禮時亦少有謙卑之詞。但禮品包裝要求精美。在與人交談時,西方人忌談論個人私事、年齡、婚姻、收入等。中國人則習慣稱自己“禮不好,請笑納”。
5、日常行為習慣
在中國,人們對個人隱私的界限遠沒有這么深刻,人們并不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日常生活中,中國人拜訪他人表示熱忱。而西方人在拜訪前,要跟這人預約,突然造訪會造成受訪者不快,因為會打亂別人的工作安排。西方人比較忌諱別人探聽其隱私。中國人比較熱情,愿意幫助他人,喜歡詢問別人可有什么幫忙。
比如,中國人會直接詢問別人所購物品價格,在中國人看來,物品貴賤只代表物品質量。西方人則認為是隱私,不宜直接詢問。中國人的空間距離較近,經常可以看見中國少女親昵而行。西方人認為中國人過于親近,中國人認為西方人冷淡、傲慢、過分疏遠。這都是東西方文化觀念差異導致的。東方人重義重情,西方人崇尚個人獨立。
西方禮儀 篇4
(1)見面禮儀,在中國一般都是握手以表示我們的友好,而外國就不一樣,有吻手禮儀,吻面禮儀,吻面禮儀也成為擁抱禮儀。
(2)餐桌禮儀,它包括很多方面,首先他們有很多的餐具,有叉子,牛油刀,紅酒杯,喝水杯等,餐具比較多,還有就是餐巾,餐巾可以塞入衣領里面,還可以放在腿上,吃飽之后,得把餐具有序的放在餐盤的一面等等。
(2)社交禮儀,外國人大都比較開放,與陌生人交往時,一般打完招呼,就可以直接交談,與朋友說話時,不能大聲說話,說話的距離不得小于五十厘米,不然會引起對方反感,還有就是不能吐舌頭,外國人很討厭吐舌頭這一動作,他們認為別人吐舌頭是對自己的一種侮辱。
(3)如果事先約定好的就一定要遵守,尤其是時間,千萬不能遲到,一次都不可以,還有就是不能突然去拜訪朋友或者陌生人,還有就是拜訪別人時盡量選擇別人方便的時候,別在別人用餐的時候拜訪。還有就是在拜訪別人的時候,如果別人對你比較厭煩,或者你拜訪的時間已經很長了,就及時告別,不能一直待在那里,到別人家里不能亂翻,亂動他們的東西。
(4)籃球上也有一種特別的禮儀,那就是在罰球后都要和隊友擊掌,跌倒后沒有隊友扶,不站起來,這是當代形成的禮儀,但受很多人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