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禮儀知識(精選4篇)
道德禮儀知識 篇1
1、嚴于剖析自己
教師應該在心靈的深處進行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爭、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學會認識自己,開展好自我批評,嚴于剖析自己。俗話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不僅要求我們不但要能夠認識別人還要正確地認識自己,作為教師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善于發現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經常反省和檢查自己思想和行為上的問題,明確前進的方向,增強自身修養動力,高標準地要自己。
2、認真想革命前輩、英雄和優秀教師學習
愛因斯坦說過“只有偉大而純潔的人物榜樣,才能引導我們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為”。周恩來同志也始終堅持“活到老學到老”的立場。革命前輩、英雄和優秀教師都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忘我的獻身精神,默默地無私奉獻,他們不涂名利地位,全心全意地為國家、民族和人民謀利益,有時候甚至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在工作中他們忠于職守,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怕艱難險阻,善于戰勝困難,敢于攀登高峰。這些高貴的品質都是提高我們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榜樣,值得我們認真地學習,這不僅能陶冶我們的情操,凈化我們的心靈,還能鼓舞我們的斗志,激勵我們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
3、善于從教育對象中吸取營養和力量
在學校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最為密切的,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學生的窺視下,學生是喜歡評論老師的,也經常把叫是的言行加以對照、比較,看看教師的言行是否一致,表里是否如一,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中檢查自己,審視自己,尋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為上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進。同時,學生樸實、善良,有一顆純潔的童心,與他們接觸會發現許多道德品質上的閃光點,比如:關心集體、助人為樂、熱愛勞動、見義勇為等等。所以在學生身上有許多可貴的品質也值得教師學習,教師應該放下架子,主動到學生去,利用課余時間同他們一起活動、一起娛樂、一起談心,多看、多聽、多觀察,從各種渠道了解學生的心聲和對自己品德行為的評判,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注意聽取學生的批評、建議,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誠懇、主動、虛心地想學生學習,進一步提高自己職業道德修養的自覺性。
教師職業道德是學校精神文明的窗口,是教師應具備的重要品質。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是教師職業活動的最基本的要求。
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呼喚著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提高。實施素質教育不僅需要教師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更新知識,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更需要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加強中小學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將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能否健康順利的實施。
因此,必須足夠重視學校的職業道德建設問題,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質,讓教師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輻射和示范作用。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知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含義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指教師在職業道德方面的自我認識、自我鍛煉、自我改造、自我提高,是教師自覺地將社會主義道德原則、規范和要求轉換為自己道德品質的道德活動。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意義
教師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跨世紀的人才,所以就決定了教師隊伍的優良性,那么建立一支優良的教師隊伍就必須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修養,既有利于促進教師道德品質的完善,提高師德水平;也有利于造就一代新人培養學生優良品質。教師周圍的人們并間接地影響整個社會的一切,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也起著積極的作用。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
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并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科學理論的知道下經過長期的實踐進行緝拿哭鍛煉的結果。所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是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
我國古代有很多的思想家都曾經探索過用“內省”、“修身”、“讀書”、“靜養”等途徑來進行道德修養。如:在明朝的時候個叫黃綰的讀書人,他非常篤信儒家的修養經,并親身實踐“閉門思過”、“閉門修養”的方法。但最后通過自己的實踐還是說明了理論和實踐相分離,不管在道德修養上如何虔誠,如何認真,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道德禮儀知識 篇2
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會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體表現在:
1、調節職業交往中從業人員內部以及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間的關系。
職業道德的基本職能是調節職能。它一方面可以調節從業人員內部的關系,即運用職業道德規范約束職業內部人員的行為,促進職業內部人員的團結與合作。另一方面,職業道德又可以調節從業人員和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
2、有助于維護和提高本行業的信譽。
一個行業的信譽,也就是它們的形象、信用和聲譽,是指行業及其產品與服務在社會公眾中的信任程度,提高行業的信譽主要靠產品的質量和服務質量,而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是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有效保證。若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不高,很難生產出優質的產品和提供優質的服務。
3、促進本行業的發展。
一個行業、一個企業的發展有賴于高的經濟效益,而高的經濟效益源于高的員工素質。員工素質主要包含知識、能力、責任心三個方面,其中責任心是最重要的。而職業道德水平高的從業人員其責任心是極強的,因此,職業道德能促進本行業的發展。
4、有助于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
職業道德是整個社會道德的主要內容。職業道德一方面涉及到每個從業者如何對待職業,如何對待工作,同時也是一個從業人員的生活態度、價值觀念的表現;是一個人的道德意識,道德行為發展的成熟階段,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另一方面,職業道德也是一個職業集體,甚至一個行業全體人員的行為表現,如果每個行業,每個職業集體都具備優良的道德,對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肯定會發揮重要作用。
什么是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為標準和要求,同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在職業生活中應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是職業品德、職業紀律、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責任等的總稱,屬于自律范圍,它通過公約、守則等對職業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規范。職業道德既是本行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規范,又是行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和義務。”
什么是職業道德的素養
職業道德修養實質上就是兩種對立的道德意識之間的斗爭,是善和惡、正和邪、是和非之間的斗爭,對于從業者來說,要取得職業道德品質上的進步,就必須自覺地進行兩種道德觀的斗爭。職業道德修養上的兩種道德觀的斗爭,有其自身的特點。它是一個從業者頭腦中進行的兩種不同思想的斗爭。盡管這兩種不同思想反映著復雜的道德關系,但它卻是在一個人的頭腦中進行的。對于職業道德修養,用形象一點的話來說,就是自己同自己“打官司”,即“內省”。
正是由于這種特點,必須隨時隨地認真培養自己的道德情感,充分發揮思想道德上正確方面的主導作用,促使“為他”的職業道德觀念去戰勝“為己”的職業道德觀念,認真檢查自己的一切言論和行動,改正一切不符合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東西,才能達到不斷提高自己職業道德的水平。
道德禮儀知識 篇3
1.學習。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養和提高離不開教師的學習和研究。學習不僅是人們獲得知識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徑,而且也是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途徑。面對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市場化、國際化等新情況,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和學校現實生活中的新問題,高校教師的道德修養應不僅僅停留在自發的基礎上.而應達到自覺自律的`高度。理論是行動的指南,對馬克思主義和師德的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學習,使我們能夠提高明辨是非善惡和師德評價的能力,從而明確職業道德修養的方向,才能明白“何以為教”、“為何而教”的問題。高校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學習道德理論,充分認識教師道德的起源、本質、發展以及對社會的作用,從而增強履行教師職業道德義務的自覺性。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師德修養中,要注意向歷史上和現實生活中一切偉大的教育家學習。社會生活是一座道德寶庫,教師要細心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通過比較和思考,汲取一切優良的東西。綜上所述,教師優良師德品質、完善品格的培養和形成,都是從學習中得來的,如果不重視學習,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科學理論,則職業道德修養就會迷失方向。
2.實踐。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實踐是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是師德修養的源泉和動力。在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還是教師的道德行為和習慣,至始至終都是在社會實踐中和教育教學實踐中完成的。高校教師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在處理師生之間、同事之間、家長及教師與社會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系的過程中,才能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是與非,才能辨別善與惡,才能培養自己良好的教師道德品質。
3.反思。
反思已經越來越普遍地被認為是優秀教師的標志,是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中的關鍵性要素,從而也是高校教師教育應該追求的目標。所謂“反思型教師”,就是帶著一顆思考的大腦從事每天平凡工作的教師,就是通過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實踐而不斷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師。反思是促進高校教師成長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要求教師具有作出理性選擇并對這些選擇承當責任的能力。
道德禮儀知識 篇4
1.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內涵。簡單的講,修養就是個人的修身與養性。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就是教師個人在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方面自覺按照一定的社會道德要求進行自我鍛煉、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動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質[1]。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主要內容包括政治素質修養、思想修養、人格修養、合作品質修養、創新品質修養。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實質上就是高校教師在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以及社會實踐活動中進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提升的過程及其結果,既有內在的品質修養,如熱情、公平、誠實、和藹、善良等;同時也包括了穩重、端莊、整潔、大方等外在行為的修養。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是高校教師教書育人、學術研究、服務社會三大職能的規范要求的總和。按照教師的職業活動,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可劃分為教學道德、科研道德、人際關系道德和教書育人、服務社會等方面的道德。
2.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特點。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職業素養的主要構成因素,具有社會性、示范性、實踐性、專業化的特點。其中,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社會性,是指在社會上從事高等教育的教師。高等教育的國際性、開放性、服務性、公益性等特征決定了其職業道德所具有的社會意義和社會屬性。示范性,則是指高校教師的言行、舉動均具有示范效應和輻射效應。實踐性則是指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是在各種客觀實踐活動中,不斷地鍛煉提高逐步習慣養成的。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專業化特點,主要是指高校教師必須有明確的道德目標和追求,并將各種道德修養與專業化聯系起來,養成高尚的品格情操。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一個塑造人格的系統工程,其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而且也是實踐的問題。要使教師道德原則和規范成為教師行為的準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建設要以思想教育為主,輔之以行政措施,從小事入手,通過有效的途徑把教師規范內化為教師的師德意識,進而成為教師的道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