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拜年禮儀(精選3篇)
春節拜年禮儀 篇1
訪客禮儀 注意細節
如果去別人家作客,家長要教育孩子,去作客不要兩手空空,應該帶上一些小禮物以示禮貌。到達主人家后要先輕輕敲門,見到主人要主動打招呼、問好、拜年。進入屋內后,不能弄亂主人家的擺設,更不能床上床下亂竄。如果寶寶發現了自己特別感興趣的物品,千萬不要亂動,只有在征求主人同意后,才能拿出來玩耍。玩完后一定要放回原處。
另外,父母和主人交談時,孩子不能隨意打斷,有事需要說時,可以先通過拉父母衣服等方法示意,在父母允許后再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主人家有小朋友,就要告訴孩子,小主人對他家里的玩具具有支配權,不能跟人爭搶。果皮、食品包裝袋等要扔到垃圾桶里,或放到指定的地方,不隨處亂扔。臨走時要學會對主人的照顧、款待表示謝意,并邀請主人有機會到自己家里做客。
客人到訪 禮貌至上
當聽到敲門聲后,發現是親友來訪,要教孩子主動開門問候,表示歡迎。把客人領進門后,應該禮貌地請客人坐下。招呼客人坐下后,孩子可以與爸爸媽媽一起準備茶飲、水果、零食、點心,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別注意的是,在大人交談時,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要隨便插話,否則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腿穗x開時,可以叫孩子一同送客,而且要送到門口跟客人道別,并邀請客人下次再來。
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
春節親友上門拜年,孩子吃飯就不能像平常在自己家里那么隨便了,要講究禮貌。家長要告訴孩子吃飯時要讓長輩先入座,然后請長輩嘗嘗,然后再自己吃,即使看見自己喜歡的飯菜也不能搶著吃。取菜時,盡量取自己面前的,不能在碗或盤子里亂撥,夠不著的菜可禮貌地請求別人幫忙,不能站在椅子上或者橫在桌子上自己夠取食物,更不能用手抓。自己吃完飯后先放下碗,然后有禮貌地對還沒吃完的人說:“請大家慢用”。
另外,孩子就餐時要注意坐姿,不能歪著、斜著或趴著,也不可大聲喧嘩,或者邊玩邊吃,甚至爬到桌子底下玩耍。不要舞動筷子、勺子或刀叉,以免妨礙到旁邊的人用餐。咀嚼時盡量控制自己不要發出怪聲。不管菜的味道是否符合自己口味,都不能評論菜的味道不好。
主動跟別人打招呼
無論是客人到訪還是到別人家作客,孩子碰見一些不常見的客人時,大多數情況下會羞于不知道怎么稱呼。要解決這種尷尬場面,父母最好提前教導孩子該怎樣稱呼將要見面的客人,事先“排練”一下,這樣孩子稱呼起來就很自然了。
拿紅包吃零食 禮貌也講究
拿紅包也是有禮儀的。親戚朋友給孩子紅寶時,教孩子用雙手接紅包,一定要說“謝謝”,千萬不要當著客人的面拆紅包,那是非常沒禮貌的。
春節期間,吃零食成了孩子的一大樂事。無論在自己家還是別人家里,都要教育孩子吃完的零食后,要將垃圾要放到垃圾簍或垃圾箱里,不能隨地亂扔,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春節拜年禮儀 篇2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一、拜年先拜家里人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我國拜年的習俗行之已久。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F在,有些機關、團體、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二、從儀式上看,拜年“拜法”較常見的通常有幾種: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霉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后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于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于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于平輩間,男女皆行。
三、拜年最好穿新衣
舊時拜年時,婦女們大多新裝盛飾,頭上簪了紅絨蝙蝠、小聚寶盆或鮮艷的絹花;老太太們的發髻上也簪了紅石榴花;男孩兒都要換上長袍、馬褂兒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紅、大綠的旗袍。為什么要穿紅色呢,主要是為了趨吉避邪,甚至舊時平時不能穿紅衣裙子,但春節時都可以例外。
現在的拜年著裝并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還是講究穿新衣,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穿戴全新,質地檔次無妨。如果限于經濟條件難以全新,亦需“全潔”,整潔干凈。色澤上亮麗,婦女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著傳統意義上的趨吉避邪的意思。忌諱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干凈、打鞋油。著新裝的同時,別忘了理發,俗語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拜年時,必須將頭發收拾干凈整潔。
四、登門拜年時間別太早
拜年時最好避免在著裝和行禮上的中西結合的方式。如穿西服拜年時最好行鞠躬禮,而不行抱拳拱手禮或作揖,否則反差過大讓人覺得別扭。當然穿中式服裝時,可根據對象、場合選擇各種拜法。一般說來,長輩不主動向晚輩拜年,一般只要回應即可。
拜年登門時間別太早,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晚間的休息時間人們都在充分利用,盡量把平時難得的娛樂時間補回來,所以禮尚往來已經不是越早越好,保證別人的休息,找好適當拜訪時間非常重要。要是去年輕人家,8點前不要去。老人中午要午休,所以中午不要去。家里拜年時,忌說不吉利的話,像什么死啊、病啊的,不要過分渲染不好的事情,什么離婚啊、誰誰有病了等等。
不要帶訃告拜年,不要著孝服或戴著黑紗去拜年,北京舊禮正月如有親友訃告,進門時需將訃告撕破一角,以表示將晦氣除掉。
春節拜年禮儀 篇3
第1、行動的規矩
非常簡單:不要做傷害自己的事,不要做嚴重影響他人的事。
春節期間的特殊問題是,經常會進入陌生環境,接收到較多刺激,小孩子容易興奮,家長要用一些方法來增進他的控制力——但絕不是呵斥,呵斥也是一種強烈情緒,反而會加劇小孩子的情緒波動?梢杂靡恍┘s定好的小動作、小游戲,比如數顏色游戲、拍手游戲,讓小孩子安靜下來。
第2、見人稱呼不可少
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親人,懂禮貌的寶寶們都會稱呼,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但是,春節期間的客人比較多,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導該怎樣稱呼就要見面的客人。由于一些稱呼小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時候比較口生。
如果你等與客人見面了才教小孩子稱呼,小孩子或許覺得別扭不肯開口,若你在見客人之前和小孩子“排練”著稱呼一下,小孩子稱呼起來就很自然了。
第3、祝福話語要多說
一歲左右的寶寶會說的話還不太多,爸爸媽媽們可以事先教會寶寶用手勢打招呼:抱拳作揖、看到親朋好友微笑打招呼。
兩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教他們說“恭喜發財”、“新年快樂”、“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和祝辭。有些寶寶的發音未必完全正確,或未必能完整地說出這四個字,這點爸爸媽媽還需多多體諒。
第4、紅包禮儀
長輩給紅包的時候,寶寶們要雙手接過并向長輩們說聲謝謝。寶寶們要如果寶寶太小還不會做,爸爸媽媽可以扶著寶寶的手,雙手接過紅包,然后帶著寶寶一起說“謝謝”。
2歲以下的幼兒,不會知道紅包是什么,只要告訴他別人給他時,要說聲謝謝,然后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寶寶稍懂事后,要事前跟他們說好,接過紅包,千萬不能當著客人面拆開,最好的做法是馬上把紅包放到爸爸媽媽的袋子或寶寶自己的袋子里。
第5、餐桌禮儀
大人一般都比較慣小孩子:小孩子愛吃的東西會有意讓小孩子多吃。但是有客人在場的話就要教育小孩子講究禮貌。吃飯之前要跟小孩子講好:“好東西大家都喜歡,所以飯桌上有好東西,你不要自己一個人吃光,要留點給別人吃才行。太自私的小孩子沒人喜歡的!
有的小孩子吃飯喜歡挑來揀去,家長們要記得和小孩子說:“吃飯時,我們取菜要取自己面前的,看準那塊就夾,不要翻來覆去抄,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帶湯汁的肉菜更要小心夾,以免濺臟了衣服,人家會說你是不講衛生的小孩子的。吃完飯后放下碗,要有禮貌地說:“請大家慢用”。
第6、待客禮儀
有客人時,家長要引導和鼓勵小孩子親切、主動地和客人打招呼,客人進屋后,大一點的小孩子,可以做些簡單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給客人倒茶水等。
在大人談話時,要讓小孩子明白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小孩子,來回走動和隨便插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
第7、做客禮儀
領著小孩子去別人家做客,進門后,家長要引導小孩子在問好之后主動把脫下的鞋子排整齊。當小孩子受到招待時記著讓小孩子說聲“謝謝”。
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環境中更是如此,告訴小孩子隨便亂動別人的東西是不禮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書,一定要經過主人的同意。在自己玩時記住不要打擾大人談話,玩過之后,記著讓小孩子把東西放好。
第8、交際禮儀
當有小客人時,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會讓小客人格外開心?腿俗邥r家長可以領著小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長可以和小孩子說:“和說再見,有空再來!”即使是家長教小孩子說的,從小孩子嘴里說出來也會令客人感到快樂。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后,小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禮貌的小主人。
現在的小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家里沒人跟他們爭奪什么?墒堑接行『⒆拥娜思壹依镒隹,或者有小孩子來自己的家里做客,情況就不同了。若不加以教育,小孩子之間常會鬧個不愉快。
春節期間正是教育小孩子與人和睦相處的好機會。因為他將來長大了,也要具備謙讓、團結的品德。趁春節帶小孩子做客其間,教育小孩子交際禮儀,讓小孩子年齡多一歲,懂事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