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小故事十篇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1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 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 于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后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2
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愿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后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3
玉帛成干戈
公元前592年,當時的齊國國君齊頃公在朝堂接見來自晉國、魯國、衛國和曹國的使臣,各國使臣都帶來了墨玉、幣帛等貴重禮品獻給齊頃公。獻禮的時候,齊頃公向下一看,只見晉國的亞卿郁克是個獨眼,魯國的上卿是個禿頭,衛國的上卿孫良夫是個跛腳,而曹國的大夫公子首則是個駝背,不禁暗自發笑:怎么四國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當晚,齊頃公見到自己的母親蕭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個人當笑話說給蕭夫人聽。蕭夫人一聽便樂了,執意要親眼見識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齊頃公設宴招待各國使臣的日子,于是便答應,讓蕭夫人屆時躲在帷帳的后面觀看。第二天,當四國使臣的車子一起到達,眾人依次入廳時,蕭夫人掀開帷帳向外望,一看到四個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來,她的隨從也個個笑得前仰后合。笑聲驚動了眾使者,當他們弄明白原來是齊頃公為了讓母親尋開心,特意做了這樣的安排時,個個怒不可遏,不辭而別。四國使臣約定各自回國請兵伐齊,血洗在齊國所受的恥辱。四年后,四國聯合起來討伐齊國,齊國不敵,大敗,齊頃公只得講和,這便是春秋時著名的“鞍之戰”。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4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 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么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 相互幫助、 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范。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5
用一生時間磨一面鏡子
用一生的時間來磨一面鏡子,這種“蠢事”恐怕很少有人愿意做。然而在荷蘭,有一個剛初中畢業的青年,在一個小鎮里做鎮政府的門衛工作。
那時,門衛的工作是比較清閑的。于是,青年為了打發為余的時間,養成了打磨鏡片的愛好。青年非常專注和細致,多年來的打磨生涯使他的技術已經超過專業技師,他磨出的復合鏡片的放大倍數,比他們的都要高。
就這樣,青年鍥而不舍地磨了六十年鏡片,也因此讓他發現了當時科技尚未知曉的另一個廣闊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他制造的放大透鏡以及簡單的顯微鏡,形式很多;透鏡的材料有玻璃、寶石、鉆石等。他一生磨制了400多個透鏡,其放大率竟達270倍。1674年他開始觀察細菌和原生動物,即他所謂的“非常微小的動物”。1677年他首次描述了昆蟲、狗和人的精子。1684年他準確地描述了紅細胞,證明馬爾皮基推測的毛細血管是真實存在的。1702年他指出在所有露天積水中都可以找到微生物。他追蹤觀察了許多低等動物和昆蟲的生活史,證明它們都自卵孵出,并經歷了幼蟲等階段,而不是從沙子、河泥或露水中自然發生的。
這個青年就是科學史上鼎鼎大名的、活了90歲的荷蘭科學家萬﹒列文虎克。
人生感悟:
列文虎克細心地磨著每一個鏡片,用盡畢生的心血,致力于每一個平淡無奇的細節的完善,終于他在他的細節里完成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創造了科學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細節影響品質,細節體現品位,細節顯示差異,細節決定成功,細節的力量就是“潤物細無聲”。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6
目標的重要
曾有人做過一個實驗:組織三組人,讓他們分別沿著十公里以外的三個村子步行。第一組的人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只告訴他們跟著向導走就是。剛走了兩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時有人幾乎憤怒了,他們抱怨為什么要走這么遠,何時才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們的情緒越低落。
第二組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段,但路邊沒有里程碑,他們只能憑經驗估計行程時間和距離。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數人就想知道他們已經走了多遠,比較有經驗的人說:“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擁著向前走,當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時,大家情緒低落,覺得疲憊不堪,而路程似乎還很長,當有人說:“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來加快了步伐。
第三組的人不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塊里程碑,人們邊走邊看里程碑,每縮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陣的快樂。行程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情緒一直很高漲,所以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大道理:
當人們的行動有明確的目標,并且把自己的行動與目標不斷加以對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進行速度和與目標相距的距離時,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人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達到目標。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7
女兒的抱怨
一個女兒對父親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艱難。她不知該如何應付生活,想要自暴自棄了。
她已厭倦抗爭和奮斗,好象一個問題剛解決,新的問題就又出現了。
她的父親是位廚師,他把她帶進廚房。他先往三只鍋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們放在旺火上燒,不久鍋里的水燒開了。他往一只鍋里放些胡蘿卜,第二只鍋里放只雞蛋,最后一只鍋里放入碾成粉末狀的咖啡豆。他將它們侵入開水中煮,一句話也沒有說。
女兒咂咂嘴,不耐煩地等待著,納悶父親在做什么。大約20分鐘后,他把火閉了,把胡蘿卜撈出來放入一個碗內,把雞蛋撈出來放入另一個碗內,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個杯子里。做完這些后,他才轉過身問女兒,“親愛的,你看見什么了?”“胡蘿卜、雞蛋、咖啡”,她回答。
他讓她靠近些并讓她用手摸摸胡蘿卜。她摸了摸,注意到他們變軟了。父親又讓女兒拿一只雞蛋并打破它。將殼剝掉后,他看到了是只煮熟的雞蛋。最后,他讓她喝了咖啡。品嘗到香濃的咖啡,女兒笑了。她怯生問到:“父親,這意味著什么?”
他解釋說,這三樣東西面臨同樣的逆境——煮沸的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胡蘿卜入鍋之前是強壯的、結實的、毫不示弱;但進入開水之后,它變軟了,變弱了。雞蛋原來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殼保護著它呈液體的內臟;但是經開水一煮,它的內臟變硬了;而粉狀咖啡豆則很獨特,進入沸水之后,它們倒改變了水。“哪個是你呢?”他問女兒。“當逆境找上門來時,你該如何反應?你是胡蘿卜,是雞蛋,還是咖啡豆?”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8
到公司工作兩年多了,比我后進公司的同事陸續都得到了升職的機會,我卻原地踏步,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想他們運氣都這么好,也許關系比較硬吧...又或許是老板看我不順眼...
有一天,我冒著被解聘的風險,找到老板理論。“老板,我是否有過遲到,早退或亂章違紀的情況?”我問。老板干脆地回答“沒有啊,你一向很遵守規矩”。
“那是公司領導對我有看法嗎?”老板先是一怔,然后說“當然沒有,我們都覺得你是個好員工。”
“為什么比我進公司晚比我資歷淺的人都可以得到重用升職,但我卻一直在一個微不足道的崗位上工作了兩年多,也沒得到老板賞識,沒有升職也沒有加薪?”
老板一時不知道說啥好,愣住了,不一會笑笑說:“你的事咱們等會再說,我這里有個急事,要不你臨時先幫我處理一下?”
原來,公司一家客戶準備到公司來考察產品和實力狀況,老板叫我聯系他們,問問啥時候過來。
“這真是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出門前,我不忘調侃一句。心里在想,老讓我干這種芝麻小事。
20分鐘后,我回到老板辦公室匯報工作。
“聯系好了嗎?”老板馬上問。
“聯系到了,他們說可能下星期才能過來。”
“具體是下星期幾?”
“這個我倒沒有細問,不清楚。”
“他們一共多少人來啊。”
“啊!!您沒讓我問這個啊!”
“那他們是坐火車、飛機還是怎么來?”
“這個您也沒讓我打聽啊!”
老板不再說啥了,他打電話叫朱開山過來。朱開山比我晚到公司近一年,但現在已經是一個部門的負責人了,老板交給他剛才相同的任務。大概十分鐘后,朱開山回來了。
“哦,老板,是這樣的……”朱開山開始匯報:“他們是坐下星期三下午5點的飛機,大約晚上8點鐘到,他們一行8個人,由采購招標部袁經理領隊,我跟他們說了,我們會安排接機。
另外,他們打算考察三天時間,具體行程到了以后雙方再協商。為了工作方便,我建議把他們安排在附近的迎賓館,既方便又有檔次和誠意,如果您同意,明天我就提前預訂房間。
再有,下周天氣預報有陣雨,我會隨時跟他們聯系,如果行程有變,我隨時跟您匯報。”
朱開山出去后,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說:“嗯,現在我們來繼續談談你提的問題。”
“額,不用了,我已經明白了,謝謝老板,打攪您了。"
我突然明白,沒有人天生就是就擔當大任的材料,都是從最簡單、最平凡、最不起眼的小事做起。不能做那種小事不想做,大事做不好的人,現在為自己貼上的標簽,就決定了以后是否會被委以重任。
總結: 工作能力的差距直接影響到工作的效率,每一個公司都急切需要那些能夠積極主動負責的員工。
優秀的員工永遠不會被動地等待領導安排工作,而是主動去思考自己該做什么,并且竭盡所能地去完成。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9
一只鴿子老是不斷地搬家。它覺得,每次新窩住了沒多久,就有一種濃烈的怪味,讓它喘不上氣來,不得已只好一直搬家。它覺得很困擾,就把煩惱跟一只經驗豐富的老鴿子訴苦。
老鴿子說:“你搬了這么多次家根本沒有用啊,因為那種讓你困擾的怪味并不是從窩里面發出來的,而是你自己身上的味道啊。”
寓言啟示錄:與團隊格格不入,問題來自于自己!有些人會不斷埋怨別人的過錯,指責別人的缺點,他們覺得周圍的環境和人處處跟自己作對;或者是認為自己“曲高和寡”,一般人無法理解自己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實際上,他們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問題不是來自于周圍,而是來自于他們自己。像這樣的人,必須試著認清自己,試著認真而深刻地反省自己。而一個組織也沒必要為了失掉這樣一只“鴿子”而遺憾。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領導能力不是天生的,人們完全可以透過后天的努力獲得這種能力。因此,領導者要想成功地改變員工,首先就必須改變自己的領導特質。對領導者而言,出色的管理能力仍然是必需的。領導者擁有這種管理能力,不是為了控制和命令員工,而是為了支持、幫助員工的發展與成長。在這變幻莫測的全球競爭時代,公司高層與其苦苦追尋“先進”的管理方法與手段,不如將眼光放遠,鎖定員工的才智與熱情,這是公司取之不盡的寶藏,公司必須找到適當的途徑將他們釋放出來。實現這個目標的唯一途徑,就是讓管理從控制員工,轉向為相信員工潛力、鼓舞員工熱情。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10
這是一場艱難的談判。
一天下來,美國約瑟先生對于對手——中國某醫療機械的范廠長,既惱火又欽佩。這個范廠長對即將引進的“大輸液管”生產線行情非常熟悉。不僅對設備的技術指數要求高,而且價格壓的很低。在中國,約瑟似乎沒有遇到過這樣難纏而有實力的談判對手。他斷定,今后和務實的范廠長合作,事業是能順利的。于是信服地接受了范廠長那個偏低的報價。“ok!”雙方約定第二天正式簽定協議。天色尚早,范廠長邀請約瑟到車間看一看。車間井然有序,約瑟邊看邊贊許的點頭。走著走著,突然,范廠長覺得嗓子里有條小蟲在爬,不由得咳了一聲,便急急的向車間一角奔去。約瑟詫異地盯著范廠長,只見他在墻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漬。約瑟快步走出車間,不顧范廠長的竭力挽留,堅決要回賓館。
第二天一早,翻譯敲開范廠長的門,遞給他一封約瑟的信:“尊敬的范先生,我十分欽佩您的才智與精明,但車間里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難眠。恕我直言,一個廠長的衛生習慣,可以反映一個工廠的管理素質。況且,我們今后生產的是用來治病的輸液管。貴國有句諺語:人命關天!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否則,上帝會懲罰我的……”
范廠長覺得頭“轟”的一聲,像要炸了。
評析:
人常說,大智不拘小節。但別人可以這樣看你,你自己卻不能這樣原諒自己,尤其是在社交活動中。因為有些小節,恰恰暴露出你禮儀修養上的差距。而又恰是對方所重視的,這就形成了影響合作的大障礙。醫療機械的生產,對環境和員工的衛生習慣要求很高,約瑟的“苛求”并不過分,完全是對企業和產品負責,對公眾負責的表現。這也表現了他的科學管理及文明修養的水準。對比之下,范廠長的水平就差了,盡管范廠長有談判的才能,但文明水準相差太大,又怎能實現和諧的長遠合作呢?
因此,在社會交往中,言談舉止中的禮儀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