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于個人修養的文章(精選7篇)
有關于個人修養的文章 篇1
今天我讀了《修養的作用》一文,使我感觸很深。
本文主要寫了22個畢業生去國家某部委實驗室參觀時發生的事情。部長的秘書為他們倒水,他們表情漠然,還挑三揀四,當輪到林暉時,他輕聲說:“謝謝,大熱天的,辛苦了。”后來部長來了,送他們紀念手冊,大家都坐著,很隨意地單手接過,輪到林暉時,他站起來,身體微傾,雙手接住手冊說了聲:“謝謝您!”兩個月后,林暉被分到該部委實驗室。
大家一定認為這只不過是兩聲“謝謝”,就能被錄取。那么你錯了,這一聲“謝謝”體現出你的修養道德。然而,就是這兩聲“謝謝”,讓我感觸很深。
前段時間,教師叫我們查找有關“修養”的名言,可我只是隨意查查,不當一回事。當看到這篇文章時,我就覺得自己錯了。是的,修養很重要。在我的身邊有一件事,使我覺得,我們的修養遠遠不夠。那是發生在今天早上的一件事。早上上英語課時,英語老師讓同學們上黑板做題,由于題很多,老師只叫了一部分人上去,過了一會兒,老師說:“做完的同學趕緊下來。”她站在過道上,正準備繼續叫人上去,這時一位同學站在老師后面說:“你擋住了我的路了,我怎么走?”老師聽見了非常生氣。
通過這件事,我認為,那位同學只要說一聲:“老師,請讓一下。”這樣不但能體現出他本身的修養,還不會讓老師生氣,讓同學不開心。
修養是一個民族的自尊。是呀,只要我們禮貌一點,只要說一聲“謝謝,請”等等,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地方,就能體現出你本身的修養。你的修養,能讓大家快樂。讓我們記住:有修養的人很快樂!
有關于個人修養的文章 篇2
一個人的氣質是內部修養,外在的行為談吐、待人接物的方式態度等的總和。優雅大方、自然的氣質會給人一種舒適,親切,隨和的感覺。氣質不是學來的,而是培養出來。平時要多學東西,多看書。沒事的話去學學跳舞,或者鍛煉身體。還要多學學交際。
品味決定氣質。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有道理的,你可以接近一些氣質好的人,你就會不知不覺得改變一些。多看書,多思考,氣質不是一個月兩個月可以改變的。是需要一年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很多人讀完大學,很久沒見的人都說他變了一個樣,其實就是校園生活熏陶出來的。多讀書總有好處。還有一點,想成為什么人,就和什么人做朋友,親君子,遠小人。時間長了,氣質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了。
讀書是最基本的。書讀得少的話其他練的再多,也還是沒有內涵啊!再說,讀多點書眼睛會更明亮哦!練芭蕾舞瑜伽什么的,赫本的氣質就是練芭蕾舞練出來的。
要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好的心態,才能培養出好的氣質。
氣質是內在散發絀箂的一種魅力。女人化妝雖能改變容貌,但是氣質這東西就遈要靠內在修養如果要將氣質用外在的東西表現出來,那就是做作。從小不一樣的環境會造就不一樣的人,一個人的閱歷學識對自己的了解程度都會對氣質有一定的影響
氣質也是分很多種類的,比如陽剛,靈性,清秀,嫵媚,還有一種就是更難達到的高貴,氣質從外表基本表現就在穿衣打扮,言行舉止,一舉一動都是不出格的,好難掌握呢!有些氣質真是天生的,如果沒有天生的就只能是后天培養,首先了解自己是哪種類型,然后有自己的主張,為自己創造后天的完美氣質啊!氣質確實有天生影響的,有后天教育培養的,不過在短期內無法改變天生因素和教育背景下,你可以試著培養自信!有自信的人才會帥氣、美麗,但不能失去謙虛!
有關于個人修養的文章 篇3
經過60多年的風風雨雨,一路走來,我越來越體會到一個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不在于身體有多健康,也不在于官職有多大,更不在于財富有多么多,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看一個人的文化素養有多高。
人是社會中的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桿秤,都會對他人有一個評價,這個評價就是對一個人的文化素養高低的評價。我知道許多人都喜歡給別人打分,滿分是100分,除了對容貌的打分外,主要是對一個人的文化素養打分。
所謂文化素養就是指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可以說,凡是人的一切活動都與文化素養息息相關,在思想道德、科學知識、情感生活等各個方面都體現出一個人的文化素養。
提升文化素養要一心一意重視。我認為每個人都要從一小兒懂事時就開始重視學習,因為刻苦學習是提升文化素養的最有效措施。事實證明,凡是大有作為的人都是文化素質高的人,都是在理論和實踐中一心一意肯于下功夫努力學習的人。
提升文化素養要一言一行謹慎。我覺得一個人的文化素養高低并看他在大會上做的報告怎樣動聽,也不是看他出版了什么名著,而在于他平時的一言一行給人們留下的是怎樣的印象。有的人口吐臟話、亂扔垃圾、紀律散漫、衣冠不整等,一看就知道這個人的文化素養太低。
提升文化素養要一點一滴做起。我堅信一個人的文化素養高并不在于他做出了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看他能不能像雷鋒那樣在很平凡的小事上做到為人民服務。提升文化素養是靠一點一滴積累而成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提升文化素養要一生一世不忘。我深知提升一個人的文化素養不可能一勞永逸,必須活到老,學到老,提升文化素養到老,否則就會老而不尊,成為落伍者。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芝諾有一句經典名言:“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里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越要努力學習。
把提升文化素養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這是每個人都應當做到的。
有關于個人修養的文章 篇4
言談舉止:所謂言由心聲,一個人素質如何,最直觀的表現是就是看平常說話,或沉默不語,或滔滔不絕、或謙虛謹慎,或大言不慚、或成熟穩重,或輕佻浮躁、或自負張揚,或低調內斂,當然,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一兩個動作或言行,可能改變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看法,但是,要拿這個判定其素質如何,還有些草率,長期的觀察還是很重要的,不過有一點還是很重要的,他/她是否誠實守信,一個有修養的人,大多都會“言出必諾”,反之,言行不一的人,素養絕不會高到哪里去。
待人接物:有修養的人對待他人,應該是一視同仁的,哪怕是他的對手敵人,他也會在行為上保持一個最起碼的禮貌,如果一個人在上司面前卑躬屈膝,在下屬面前趾高氣昂,對待有錢人笑逐顏開,對待乞丐嗤之以鼻,對現在能幫助他的人,千恩萬謝,對過去幫助過他的人,卻過河拆橋,那么這樣的人,或許會因為他世故的處事方法令他在某個領域成功,但骨子里,他絕對不是個有素養的人!
衣著打扮:一個有修養的人衣著不一定華麗,況且還有很多“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但絕對要干凈!比如,很多人外表衣冠楚楚,可是把鞋一脫就原形畢露了,襪子臟的一塌糊涂,也許你會問,衣服都能穿的那么好,為什么襪子不干凈呢?因為襪子是在里面的,一般時候是看不到呀!為人潦草的就得過且過了,呵呵。網絡上流傳這樣一句話“看一個男人的品位,就看他的襪子”很有道理!再者,所謂“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一個人挑選衣服,也能看的出他的水平來,從風格到剪裁,再到顏色搭配等等,這點就不贅述了!但也不能“只認衣冠不認人”,也有很多人在穿著方面是不拘小節的。人和人不同,自然不能一概而論。
愛好品位:開百萬名車的,可能是個極有素質且有錢的紳士,但也有可能是個剛剛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暴發戶,那句話怎么說來著?“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有可能是唐僧”,先說愛好,一個有修養的人愛好取決于他知道什么適合自己,而不是取決于價位高低。他喜歡的東西不一定是昂貴的,但絕對是最“襯”他的,因為他清楚的知道,如果,即便把“龍袍”穿在身上他也不像“太子”,那還不如做套合身的“馬褂”然后做最瀟灑的“布衣”。
再說品位,從“消費態度”上就可見一斑,把相同的一筆錢給不同的兩個人用,就會有不同的效果,譬如,五千塊,有些人拿到錢,可能首選獨自去他鐘愛的酒吧迪廳,醉生夢死的消費一回(還不能高消費),而有些人,則會去買幾兩好茶香茗或口感不錯的咖啡,或邀三五志同道合的知交好友分甘同味,或一人安靜的自斟自飲,細細品味,再譬如,幾萬塊,給一個黑社會“小弟”,他可能去買條拇指般粗細的“金鏈子”,然后迫不及待的掛在脖子上四處“彰顯”他的財力,而給一個有品位的人,他可能去買塊心儀已久,做工上乘且適合自己風格的名表,不一定戴在手上,也有可能放在家里鑒賞和珍藏。刨除愛好不同,二者之間修養孰優孰劣,自不需我多少了。
文化素養:一個有修養的人,首先要是一個有學識的人,不一定要才高八斗,但也不會目不識丁,不可否認,知識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人,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也會直接影響到其談吐、見識、社交能力等,這些都是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準繩,再者,有知識的人會在日積月累的學習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素質,“知書達理”就是這個意思了!但,也不是說,有文化的人絕對就是有修養的人,一個人,如果道德觀觀念不強,是很頭疼的一件事,因為看似的令人肅然起敬知識掩蓋了他的本來面目,所謂“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呵呵,有點跑題了,簡單的說,通過一個人的表現出來的知識,可以看出這人的很多,比如:人的性格,多數時候通過他的“字”就可以看的出來,或潦草,或工整、或簡約,或大氣、或中規中矩,或不拘一格、或筆力不足,或遒勁有力,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人如其字了!
有關于個人修養的文章 篇5
說到個人素養,我覺得的一個人的素養是很重要的,他是最基本最簡單的生活規則,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遵守它。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兩個實例,讀完之后覺得感觸很多。
第一個實例是關于一個得了心臟病的司機的一個故事,說的就是當他開車送乘客的時候,心臟病突然發作了,就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分鐘里面,他將車慢慢地停在了路邊,然后讓乘客安全地下車,接著就把車熄滅,以保障交通的正常運行,做完這些,他就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位置上,就這樣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個模范司機已經被廣大的群眾牢牢地記在心中了。
這個事例說明了一個個人素養的問題。毫無疑問,這個司機的素養是非常的高的,為了避免危險事故的發生,他在他離開世界的最后一分鐘里面就做了三件事情,一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還有一個例子實在電視中看見的,說的就是一個小女孩,她的媽媽生病躺在床上已經好幾年了,小女孩就承擔起全部的家務,每天買菜,做飯,打掃衛生,還要細心的照顧自己的媽媽。家里的經濟也十分的困難,小女孩就養成了省吃儉用的好習慣。在這種情況下,小女孩還能夠堅持每天按時到學校去上課,勤奮學習,學習成績優秀,還淡然學生干部,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讀著這樣的例子,看著這樣的小女孩,看看我們的身邊,有沒有人不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尊敬自己的長輩?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或現在有一些學生一回到家里就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有時還動不動就對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大呼小叫的。誰孝敬誰都成了顛倒的現象,有人曾經半認真半開玩笑的說,孝子孝子,就是孝敬兒子。本來是我們去孝敬父母,現在呢,卻成了父母孝敬我們。那我們作為子女,我們應該怎么做啊?
我覺得我們要聽從父母的教訓,不與自己的長輩頂撞,有不同的意見要與父母將道理,要嚴格要求自己,要體諒父母的艱辛,不要讓父母為自己操心,還要為父母排憂解難。在父母生病,在父母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要學會主動關心父母,協助父母。同時要認真學習,把學習搞好,不要讓父母長輩擔心自己的學習。當然在生活中要學會照顧好自己,要注意安全等等。總之我覺得真正的孝心是體現在言行上的。試想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一個連自己的長輩都不尊敬的人,誰相信他以后會是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呢?
我覺得一個人的素養真的很重要的,它往往決定我們以后的成功。不過我覺得現在的人的素養還有待提高。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比如在公交車上要主動讓座,要拾金不昧,要幫助有困難的人。只有不斷的提高我們的個人素養,我們才有資格做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
有關于個人修養的文章 篇6
素質修養的提升肯定來自日積月累的修練,就是一個人的信念,價值觀,世界觀的不斷完善。我們的價值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在被動地回應外部世界的時候產生和形成的,由于每個人對同一個事件的反應都不同,所以每個人的世界觀都不相同。有些人是消極地理解外界,就形成了消極的信念和價值觀。有的人是積極的理解世界,就形成了積極的價值觀。
要提升自己的素質修養,就要不斷地學習,學習包括向書本學習,向別人學習,向自己學習。
向書本學習就是要看書,哈哈,現在上面上流行的書很多。不要去看那些消極頹廢的東西,要多看積極向上的書,不要去看那些純粹說教的書,要看那些從人的本性分析問題的書。比如說,有些書,包括我們小時候的一些道德教育書,只會簡單粗暴的告訴你,你應該這樣,因為這是道德的需要。你不應該那樣,因為違犯了道德標準。這樣的書是沒有說服力的。道德標準是一個很模糊的東西,標準由誰來制定?很難說清楚。所以要看一些從人本身需要出發去分析問題的書。這些書看問題很客觀,很中性化,不會逼你去接受某些觀點,而是一切從你自己的需要出發。很有說服力。哈哈。
向別人學習,這個也比較簡單,就是時刻留意你周圍你認為成功快樂的人的一些行為,思維方式,模仿他們,不要去模仿那些消極的,不求上進的人。
向自己學習,經常反省自己的思想行為。內省是一個人修練最重要的方面。修練并不是要你刻意的去壓抑自己,而是要你清醒的認識自己,自己得到想要什么,想干什么,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經常和自己的內心深處說說話,了解自己的需要。修練和自律并不是粗暴地禁止自己的一些行為,而是自己從內心知道,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只有自己弄清楚了,自己說服了自己,那么修練和自律就來得自然而簡單。
有關于個人修養的文章 篇7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隨著時代進步的浪潮,對全民素質問題的呼聲越來越高漲,一股全民素質大提高的浪潮也隨之襲來,幾乎所有的人都參與到這次大運動中來,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怎能無動于衷。
對一個人自身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則為知文明禮儀之章,做文明禮儀之事,中國乃上下五千年之歷史悠久的泱泱大國,以傳統美德著稱于世。自前人之所創所尊,至后人之所承所繼,皆為精神文化中的極品。無論對社會的進步發展,還是于個人品格情操的培養,都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上有學術大派儒家倡導“禮”,講究個人修養,儒家學術曾統治王朝思想幾千年,被奉為不可違背的綱領。下有胡的“八榮八恥”之章,無不竭力突顯文明禮儀的重要性,也無不告誡人們去盡量做到與人為善,做到情趣高雅。“文明禮儀”之詞,似乎已成為人們的口頭禪。俗話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太多的人把這件事只當成了一種形式,一個任何人都不用真心去做的空架子。學校,是知識與文化傳播的圣地,是以方屬于學子的凈土。而在這塊凈土上仍免不了斑斑污跡。這是我們親愛的同學,“偉大的祖國棟梁”對屬于自己的地方所彰顯的點點劣跡。與“文明校園”的形象產生猛烈的撞擊所留下的產物猶如小行星與地球相碰產生了明亮的火花而留下的小隕石,永久的成為了個人形象中的污點。這些問題我們已做了過多的強調,讓人心生厭煩,卻屬“一說就懂而屢禁不止”之事。隨手亂扔垃圾,折毀花草樹木,開口臟話連篇,對同學因為一件小事就大打出手,對老師背后進行詆毀,在學校就餐完畢后碗筷滿桌以至后邊的人無處就餐......這一切的一切,都不應該出自學生特別是中學生之手,卻偏偏是我們所為,我們所學的德儀禮智全被晾在了陽臺上,放在了課堂上,出了教室自己還是自己,任何規則禮束都不能改變,任何忠告都是白搭。做就只做自己喜歡的,至于所產生的后果及其影響都渾然不管。偶遭責問,一句“我是90后”便解決所有問題。
是啊,我們是90后,一代以自我為中心的青少年,叛逆心理嚴重,不想受任何約束,亦不愿關心他人。但當我們做出與文明禮儀相違背的事時,想想最后受損害的人會是誰呢?別人?還是自己?
“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同伴和睦”的校訓高懸于教學樓大廳,這是我們每個在校的學生所應做的,而做不到的人卻也不計其數。偶聽有人評論別人是怎樣的不文明,如何如何的敗壞學校風氣,試想自己,是否做到了可以指責別人的級別。要想對別人評頭論足,需先讓自己的行為合格。虢鎮中學,雖不是名牌學府,卻也讓萬千莘莘學子在這片沃土上展開夢想的雙翼,去翱翔于藍天,實現擁抱藍天的宏圖大志。來到這里的學生,最起碼是對知識上的獲取及累積的強者,而社會所需要的是“全才”,而不是“書呆子”。只有將文明禮儀時刻牢記,并付諸行動,才不枉“學生”稱號,才不愧對“省級標準化高中學生”的身份。
學生,該是社會上最純潔,最知禮節的人群,是未受社會沾染的。我們一定要做好文明禮儀的實踐工作,從自身做起,并努力做好,才可以昂首挺胸的去帶動身邊的人,積極投身到提高全民素質的運動中去。其實,做到這些真的很簡單,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一點幫助,僅僅是舉手之勞,足以讓社會發生巨大的飛躍,足以讓周圍的每一個人感受到“文明之花”沁鼻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