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麻風病日相關宣傳資料(精選5篇)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相關宣傳資料 篇1
麻風病防治知識常識
1、什么是麻風病?
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國家規定的丙種傳染病),主要侵犯皮膚和周圍神經,未經治療的麻風病人是唯一的已知傳染源。
2、麻風病是如何傳播的?
目前對麻風菌在體外的生存情況和傳播途徑尚不十分清楚,但有證據表明,除直接接觸外,呼吸道是麻風菌傳播的重要途徑。
3、感染了麻風菌就一定會患麻風病嗎?
95%的人對麻風菌有自然免疫力,即使感染了麻風菌也不發病,少數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才會發病。麻風病發病緩慢,平均潛伏期3~5年。
4、麻風病的早期癥狀和體征。
麻風菌主要侵犯皮膚和周圍神經(如耳大神經、尺神經、繞神經、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等)。主要臨床表現是:
(1)皮膚出現單個或幾個與皮膚齊平或邊緣高起的淺色、淡紅色或紫銅色斑疹;也可發生淡紅色或紫銅色的丘疹或結節。面部、耳朵及四肢皮膚肥厚,潮紅,發亮。眉毛脫失。
(2)上述皮損不疼,多數不癢,不出汗,皮損部位淺感覺(觸覺、痛覺、冷熱覺)遲鈍或喪失,毛發生長障礙。有時雖無皮疹,但四肢麻木,并伴有周圍神經粗大及觸痛。
(3)有的病人在皮損部位刮取組織液涂片或活檢,抗酸染色查菌陽性。 5、麻風病遺傳嗎?致死嗎?致殘嗎?
麻風病不遺傳,不致死!但發現晚了或治療不及時、不規則,或出現麻風反應未能及時處理,部分病人則可導致終生的、不可逆的殘疾(兔眼、爪型手、面癱、垂足等)。
6、麻風病的治療。
治療麻風病藥物免費。采用世界衛生組織(WHO)1981年推薦的多種藥物聯合化療方案(MDT):少菌型麻風用利福平和氨苯砜2種藥物治療6個月;多菌性麻風病人用利福平、氯苯吩嗪和氨苯砜3種藥物治療24個月即可治愈;而且用藥后1天內即可殺滅體內99%的麻風菌,所以不必隔離治療。病人完全可以和健康人一樣正常地生活。
7、麻風病的預防。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麻風病人,是控制傳染,預防畸殘,保護健康人群的最好方法。
麻風病和普通疾病一樣,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治療一周后就失去傳染性,治愈后和正常人一樣,也可以結婚生子。所以我們不能岐視他,更應關心和愛護他,共同為消除麻風病貢獻自己的愛心。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相關宣傳資料 篇2
麻風病有哪些癥狀?
麻風病的主要癥狀分皮膚及周圍神經兩方面。在皮膚方面的表現:一般是先在面部、四肢或軀干發生一塊或幾塊圓形或橢圓形的紅斑或淡紅色斑,象“癬”而不癢,紅斑麻木且不出汗。有的病人整個面部可發生彌漫性潮紅,似“酒醉”樣,眉毛可脫落,甚至脫光。神經方面的損害:表現為受侵神經的粗大、疼痛等,手、足皮膚麻木,淺感覺喪失(失去痛覺、觸覺、溫度覺)。進而,發生手指變曲及足垂、嘴歪等。
麻風病是怎樣傳播的?
麻風病的傳染方式和途徑主要是通過長期密切直接接觸或經飛沫傳染。傳染源是未經治療的麻風病患者,主要是多菌型患者。任何年齡(包括嬰兒)、性別、種族的人均可感染麻風病,但麻風病卻又是一種發病率很低的疾病。正常人群中,約有95%以上的人即使感染了麻風桿菌也不會發病。麻風病的傳播過程也與其他傳染病一樣,但能否發病,主要取決于人體免疫力的強弱。當進入人體的麻風桿菌超過感染量的許多倍,若機體免疫力強,也不會發病,一般來說,免疫力低下者才有可能被感染而發病。
為什么說麻風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麻風病是“不治之癥”的年代早已成為歷史,麻風和其它慢性病一樣,完全能治好。198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了麻風病聯合化療(MDT)方案能夠快速有效的治愈麻風病。只要認真貫徹“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原則,就可有效地控制麻風病的傳染、預防畸殘的發生。
懷疑得了麻風病該怎么辦?
一旦懷疑自己得了麻風病,應及時到當地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或綜合性醫院皮膚科進行確診和治療。目前,國家對麻風病實行免費治療。 六、麻風病的預防
由于麻風病患者是目前公認的唯一傳染源,因此加強對新患者的發現和及時治療是控制麻風病最重要的環節。
麻風病患者經過短期規則治療后,已經不具備傳染性,可以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由于麻風病的潛伏期很長,在麻風病患者確診和治療之前就已經與患者長期接觸的家屬,應該每年主動接受健康檢查,并注意自己身上可能出現的麻風病癥狀,一旦出現可疑的麻風病癥狀即找專業醫生就診。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相關宣傳資料 篇3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
每年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風病日"。這是1953年由法國人發起,世界衛生組織確立的,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這一天舉行各種形式的活動,目的是調動社會各種力量來幫助麻風病人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難,獲得更多的權利。
我國于1988年開始進行"世界防治麻風病日"自上而下的、全國性的宣傳、科普活動,目的是普及麻風防治知識,消除麻風恐怖和歧視,吸引社會各界關心和參加消滅麻風的事業,對在我國消滅麻風病的偉大事業起促進作用。
麻風病的癥狀表現
麻風桿菌侵入機體后一般認為潛伏期平均為2~5年,短者數月,長者超過十年,大多是不知不覺的。在典型癥狀開始之前有的往往有全身不適,肌肉和關節酸痛四肢感覺異常等全身前軀癥狀。這些表現沒有特異性免疫力較強者,向結核樣型麻風一端發展,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向瘤型一端發展。
麻風病的傳染方式
麻風病的傳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觸傳染,其次是間接接觸傳染。
1、直接接觸傳染這種方式是健康者與傳染性麻風病人的直接接觸,傳染是通過含有麻風桿菌的皮膚或粘膜損害與有破損的健康人皮膚或粘膜的接觸所致。這種傳染情況最多見于和患者密切接觸的家屬。雖然接觸的密切程度與感染發病有關,但這并不排除偶爾接觸而傳染的可能性。
2、間接接觸傳染這種方式是健康者與傳染性麻風患者經過一定的傳播媒介而受到傳染。例如接觸傳染患者用過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間接接觸傳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觸傳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視。
3、其它傳染方式從理論上說,麻風菌無論通過皮膚、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體而致成感染。近來有人強調呼吸道的傳染方式,認為鼻粘膜是麻風菌的主要排出途徑,鼻分泌物中的麻風菌在離體后仍能存活相當的時間,帶菌的塵埃或飛沫可以進入健康人的呼吸道而致感染。也有人指出,以吮血蟲為媒介可能造成麻風的傳染。然而,對這些看法尚有爭論。而且在麻風的流行病學方面還未能得到證實。
麻風病的預防 要控制和消滅麻風病,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貫徹“積極防治,控制傳染”的原則,執行“邊調查、邊隔離、邊治療”的做法。發現和控制傳染病源,切斷傳染途徑,給予規則的藥物治療,同時提高周圍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傳染、消滅麻風病。
鑒于目前對麻風病的預防,缺少有效的預防疫苗和理想的預防藥物。因此,在防治方法上要應用各種方法早期發現病人,對發現的病人,應及時給予規則的聯合化學藥物治療。對流行地區的兒童、患者家屬以及麻風菌素及結核菌素反應均為陰性的密切接觸者,可給予卡介苗接種,或給予有效的化學藥物進行預防性治療。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相關宣傳資料 篇4
今年的5月31日是世界第29個無煙日,結合縣愛衛辦文件精神,墻頭中心幼兒園特別開展了“世界無煙日”主題宣傳教育活動。
此次活動分年齡段進行,托小班以老師、家長收集相關圖片開展“吸煙有害健康”的教育活動,結合圖片和動畫引導幼兒認識世界無煙日和禁煙的標志,初步了解吸煙的危害;中大班則在主題為“無煙的世界”談話活動基礎上,引導幼兒制作禁煙標志圖,并拿回家勸阻爺爺、爸爸等吸煙人群趕快加入禁煙的行列中來,讓周圍的空氣越來越新鮮。
同時幼兒園還從環境上入手,利用張貼禁煙標志、向家長分發吸煙有害健康的宣傳資料、簽訂禁煙協議書、懸掛“吸煙有害健康”的宣傳標語來提醒每一個進入幼兒園的人都能自覺地遵守禁煙規定。
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廣大師生和家長對吸煙危害健康的認識,并為有效營造無煙、清潔、健康的“無煙校園”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相關宣傳資料 篇5
2月4日,玉門市北街社區利用春節期間大批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探親、學生放假回家這一有利時機,在轄區內對返鄉群眾開展了內容豐富的禁毒宣傳。
活動中,社區干部向群眾分發了《禁毒法》、《禁毒手冊》、《公民法律常識》等宣傳資料,并熱心向群眾介紹毒品的性質和防毒、拒毒知識,讓廣大群眾了解了毒品的危害。社區干部還通過講解生動的案例,警醒群眾提高防毒意識,特別是在外務工人員和求學人員,一定要堅決杜絕毒品。工作人員對前來咨詢的群眾進行耐心解答,進一步普及毒品相關知識。本次宣傳,共發放禁毒宣傳手冊60余份、禁毒宣傳資料30余份,接待群眾咨詢20余人。
此次禁毒宣傳活動,使廣大群眾了解了毒品的危害,提高了群眾自覺抵制毒品的意識,在轄區內掀起了禁毒宣傳的高潮,受到群眾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