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霜降的詩句鑒賞(精選5篇)
關于霜降的詩句鑒賞 篇1
《詩經·國風·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首詩意境深遠,詩人創造“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令人產生共鳴。“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于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詩人用風格明快的語言歌頌了霜打紅葉后的秋色之美,表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峻拔之氣拂過筆端。這是一首秋色的贊歌,展現的是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
《商去早行》
唐?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歲晚》
唐·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
冉冉歲將宴,物皆復本源。
何此南遷客,五年獨未還。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彌安。
亦嘗心與口,靜念私自言。
去國固非樂,歸鄉未必歡。
何須自生苦,舍易求其難。
秋天萬物肅殺的景象本來就容易使人悲傷,而霜降時節天氣又更是驟冷,對于去國懷鄉的人來說本來就傷感,更何況像詩人白居易這樣有過起伏沉落的人生閱歷的人。在這首詩里,詩人的心境似和這霜降的節令一樣到了暮年,覺得命運已定、無需多言,與寒冷的天氣相對應的,是作者心灰意冷的人生態度。
關于霜降的詩句鑒賞 篇2
《泊舟盱眙》
唐·韋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館聽雞鳴。
鄉國云霄外,誰堪羈旅情。
這首詩給人的感覺冷清而蕭瑟,潮水在河岸上蔓延,月光如雪,籠罩著平沙落雁、旅館雞鳴。而產生這種冷清蕭瑟之情的原因,正是這濃厚的思鄉之情。
《列岫亭》
宋·江定齋
倚檻窮雙目,疏林出遠村。
秋深山有骨,霜降水無痕。
天地供吟思,煙霞入醉魂。
回頭云破處,新月報黃昏。
這首詩描寫了霜降時節的深秋山景。倚欄遠眺,可以看到村外的疏林,秋氣漸深,使秋天的山也多了一份蒼健之氣,江上水淺。詩人感覺到天地煙霞與其融為一體,,驀然回首,時間卻已是新月黃昏。
《霜降前四日頗寒》
宋·陸游
草木初黃落,風云屢闔開。
兒童鋤麥罷,鄰里賽神回。
鷹擊喜霜近,鸛鳴知雨來。
盛衰君勿嘆,已有復燃灰。
霜降前后,氣溫驟降,雖未到隆冬,但已經是寒氣逼人了,所以詩人才有了“頗寒”的感嘆。此時,草木凋零,風云變幻,天地之間一派蕭索。但詩人卻并不悲觀,盛衰是自然規律,有衰敗自然會有“復燃”的時候。
《水調歌頭·霜降碧天靜》
宋·葉夢得
霜降碧天靜,秋事促西風。
寒聲隱地,初聽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關河千里,
一醉與君同。
疊鼓鬧清曉,飛騎引雕弓。
歲將晚,客爭笑,問衰翁。
平生豪氣安在,沈領為誰雄。
何似當筵虎士,揮手弦聲響處,
雙雁落遙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深秋的寒夜,一位六七十歲的老人,帶病登城巡視,回望中原那一大片被金人奪去的土地,不能收復,南宋小朝廷也岌岌可危,他的心情沉重而且惆悵。
《八聲甘州》
宋?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詩人在秋風凄緊的霜降時節登高臨遠,滿目山河零落,萬物蕭疏,不由得勾起思鄉懷人的愁情。這種愁情卻無人可與訴知,更令人傷感悲戚。全詞意境舒闊高遠,氣魄沉雄清勁;寫景層次清晰有序,抒情淋漓盡致,語言凝練,氣韻精妙。
關于霜降的詩句鑒賞 篇3
劉長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樓》詩曰:“九日登高望,蒼蒼遠樹低。人煙湖草里,山翠縣樓西。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無勞白衣酒,陶令自相攜。”
白居易在《村夜》詩中寫道:“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在一片被寒霜打過的灰白色秋草叢中,小蟲在竊竊私語著,山村周圍行人絕跡。我獨自來到門前眺望田野,只見皎潔的月光照在一望無際的蕎麥田上,滿地的蕎麥花簡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李白《靜夜思》,則別有一番意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此詩雖非霜降日所寫,但月是秋日明,所以必定寫于深秋,望天宇湛藍,皓月當空,月色如水,自然引起詩人的豐富聯想。
霜降時節,百花凋零,唯獨菊花盛開,爭奇斗艷,“撐住殘秋是此花”。無怪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詩人們面對草木枯黃的暮秋景色,自然要托菊言志,借菊抒懷。晉代陶淵明,有詠菊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唐代元稹的“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更是膾炙人口。
宋代李彌遜《晚秋即事》一詩寫菊花也頗獨到,詩云:“霜樹今無一葉留,日邊云暗使人愁。獨憐揚子灣頭岸,猶有黃花戀晚秋。”雖是記事,情極淡泊,憐花之處又不無憐人之意。當然借菊詠志,氣魄之大莫過于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的詩了,其詩云:“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漫步婆娑多姿的菊花叢中,雖值霜降時節,寒意盈懷,仍不覺融入一片春光爛漫里。
關于霜降的詩句鑒賞 篇4
1)清明時節雨聲嘩。——張炎《朝中措•清明時節》
2)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楊萬里《寒食上冢》
3)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4)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5)寒食不多時,牡丹初賣。——晁沖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時》
6)夢回山枕隱花鈿。——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7)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張先《青門引•春思》
8)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高啟《清明呈館中諸公》
9)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李冠《蝶戀花•春暮》
10)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11)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2)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楊萬里《寒食上冢》
13)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程顥《郊行即事》
134)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15)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韓偓《夜深》
關于霜降的詩句鑒賞 篇5
1)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陣子•春景》
2)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韓翃《寒食》
3)題門惆悵,墮履牽縈,數幽期難準。——吳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4)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杜安世《鶴沖天•清明天氣》
5)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來亦堪惜。——鄭剛中《寒食》
6)綠云蔽日樹輸囷。——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7)驟卷風埃,半掩長蛾翠嫵。——吳文英《掃花游•西湖寒食》
8)鄉國真堪戀,光陰可合輕。——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9)白衫眠古巷,紅索搭高枝。——王建《寒食》
10)五更風雨斷遙岑。——陳子龍《唐多令•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