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齋節的資料大全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的意譯,又稱"爾代節",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之一。也是中國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等少數民族共同歡度的節日。你了解開齋節這個節日嗎?下面,第一范文網小編詳細地為大家介紹開齋節的節日知識,讓你詳細地來了解一下開齋節。
開齋節簡介
開齋節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圣紀節/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開齋節/伊斯蘭教歷十月一日、宰牲節/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之一。中國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等少數民族共同歡度的節日。在伊斯蘭教歷10月1日,又稱拉瑪丹節,中國新疆地區稱肉孜節(Roza,波斯語,意為齋戒),回族群眾稱之為“大爾德”。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迪菲圖爾”的意譯 (“爾迪”就是節日的意思)。
按伊斯蘭教法規定,伊斯蘭教歷每年9月為齋戒月,伊斯蘭教歷的9月,穆斯林習慣用阿拉伯語稱呼為“萊麥丹”月,“萊麥丹”是練的意思,即練思想、練意志、練身體,也稱“齋月”,通常也稱“封齋”、“把齋”。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應全月封齋,即每日從拂曉前至日落,禁止飲食和房事等。封齋第29日傍晚如見新月,次日即為開齋節;如不見,則再封一日,共為30日,第二日為開齋節,慶祝一個月的齋功圓滿完成。是日,穆斯林前往清真寺參加會禮,聽伊瑪目宣講教義。
伊斯蘭教法規定在節日進行下列七件事是可嘉行為:①拂曉即吃食物,以示開齋;②刷牙;③沐浴;④點香;⑤穿潔美服裝;⑥會禮前交“菲土爾·賽德蓋”(開齋施舍);⑦低聲誦念贊主詞。
開齋節時間
回歷九月一日至十月一日為齋月,十月一日為開齋節,在新疆地區稱為“肉孜節”。開齋節也叫爾德節。“爾德”是阿拉伯語“爾德· 菲圖爾”的音譯,也是回族隆重的節日。回族有的稱其為“大爾德”,也有稱其為“小爾德”。
開齋節是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之一。伊斯蘭教有其本身歷法,以月球環繞地球的運行來計算,亦即是陰歷。與中國農歷不同,它沒有用閏年來調整與陽歷的同步關系。伊斯蘭歷第九個月稱為"萊麥丹",就是教徒守齋的月份,每三年向前提早一個月,因此有時在冬天出現,有時在夏天。按照目前的日出日落時間,教徒需由早上約四時二十分起守齋,至傍晚約七時十分才可吃簡單清淡的晚餐。
開齋節慶賀概述
開齋日旱上,各家遍掃庭院屋舍,男子理發,男女沐浴潔身,老少更新衣,然后聚集到清真寺舉行會禮、團拜、會餐、集體掃墓等活動。活動結束后,各家量力自愿捐納“麥子錢”(亦“齋捐”),用來接濟貧苦人家。節間,家家戶戶炸油香、買牛羊肉等,舉行家宴或客宴。出嫁女兒攜女婿、兒女帶禮品回娘家拜節。青年男女則喜歡選擇這一佳節舉行結婚典禮。開齋節時,回族干部群眾放節假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