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時太陽的高度
春分快到了,大家知道春分時節的太陽高度角嗎?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簡單了解一下。
春分時太陽黃經為0°,北半球的春分是南半球的秋分,北半球春分時太陽高度為66.5°,南半球也是66.5°,不過方位不同
春分之太陽高度角
簡稱太陽高度(其實是角度)。太陽高度是決定地球表面獲得太陽熱能數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我們用h來表示這個角度,它在數值上等于太陽在地球地平坐標系中的地平高度。如何得出某地某時的太陽高度角H當地=90°—緯度差(所求地點緯度與直射點所在緯度的緯差)同一半球,緯度相減,反之相加。
春分之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
1:緯度變化規律:由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可推知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相差一度,正午太陽高度角就減小一度。(進一步可得出:已知某一正午太陽高度角,一般有兩條緯線等于此度數)。
例如:太陽直射20oN,這天全球正午太陽高度角就從20oN向南北兩側逐漸遞減,19oN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就等于89o。
2:季節變化規律:太陽直射點移來時漸增,移去時漸減(太陽直射點相對某地所在緯線而言)。例如:對于31oN的地區,在12月22日(冬至日)至6月22日(夏至日)這段時間,正午太陽高度角漸增,6月22日(夏至日)至12月22日(冬至日)這段時間,正午太陽高度角漸減。
春分調睡眠的“養神餐”
春分時節,氣候驟變會致人體內平衡調節系統功能紊亂,很多人也會因此出現或失眠或嗜睡的癥狀。失眠日久,往往會伴有頭暈,頭痛,健忘,倦怠或食欲不振等癥。失眠的飲食調理原則以補虛瀉實,調整臟腑氣血陰陽為主。嗜睡,則是一種不分晝夜,時時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復睡的癥狀。中醫理論認為,嗜睡為脾失健運、心陽不振等因素所致,本病的治療原則以健脾氣,益心氣,宣肺氣,助陽氣為主,也可食療調理。
大棗茯苓粥
防困大棗茯苓粥
取大棗50克,茯苓(掰碎)15克,小米100克。共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用小火將粥煮熟即可。每日食用1次,可分2頓佐餐食用。經常食用本品,具有補氣,養血,安神功效。適合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血虛面色蒼白,大便溏稀等癥的嗜睡者。若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癥狀較重,并伴有口干發黏,可將茯苓改為安神兼有燥濕作用的“赤茯苓”。
春分提顏值的“美容餐”
蓮花飲
美顏“蓮花飲”
據文獻《日華子本草》記載:“鎮心,益色駐顏。”將適量干蓮花(荷花)放入保溫杯中,用沸水沖泡片刻后,代茶頻頻飲用,邊飲邊添加沸水,味淡為止。本品味甘苦,性偏涼,具有清熱、養顏功效。每日飲用2次,適用于虛熱,心煩,失眠,容顏失健者。鮮品蓮花也可應用,以紅蓮花為宜,用量需增加干品蓮花4—6倍。
枸杞子和龍眼肉
美顏“杞龍膏”
取枸杞子和龍眼肉等量,加入水適量,放砂鍋中用小火煎煮,邊煮邊將原料碾碎成膏狀即可,備用。每次食用約20克(約1平湯匙),每日1—2次。枸杞子味甘,性平,可滋補肝腎;桂圓味甘,性平,可補心養血。二者共同食用適用于腎陰虛損,心血不足,脾不能統血所致的面色蠟黃,面容憔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