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節氣應該如何養生_小寒如何防病養生
小寒在二十四節氣中,是最后第二個節氣,在小寒的節氣中,因為寒冷,人們需要注意的事情也比較多,那么小寒如何防病養生呢?注意什么呢?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小寒如何防病養生
防中風
中風被專家稱為“冬季神經科的流行病”,而且極易復發,不少中老年人或者中風患者都易在冬季發病。這是因為冬季寒冷,氣溫底下容易刺激血管收縮。所謂“血遇寒則凝”,血液循環不良會加重左心室和腦部負擔,引起血壓升高,促進血栓形成,導致中風發生。
中風這一疾病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故老年人在冬季要做好中風的預防工作。高血壓、糖尿病等原發病極易引發中風,所以防中風首要是防這類疾病。若本身是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要關切自己血壓、血糖的變化。其次,是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由于男性多好煙酒,使得男性的復發率也相對比女性高。最后,要注意并及時發現一些先兆癥狀,如突發眩暈、劇烈頭痛、肢體麻木等,遇此癥狀應速送醫院診療。
防胃病
人體受到寒冷刺激,血液中的組織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機體抗病力及適應性也隨之降低。因此,有胃病歷史的老年人就容易發作,出現胃痛甚至胃出血等一些嚴重癥狀。
冬天老人防胃病首要做的是為胃腸保暖。外要穿保暖衣物,內要注意戒生冷油炸的食物和冷飲,也不要空腹喝牛奶或酸奶。在飲食上,多吃溫熱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定時定量。還應戒除煙酒。在起居上,要按時休息,不要熬夜。適量進行體育鍛煉,改善胃腸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減少胃病發病機會。
防感冒
感冒是老年人冬季常見的多發病之一,皆因呼吸系統疾病極容易受天氣變化影響。低溫使得呼吸的局部溫度很低,毛細血管收縮,氣管排出細菌的功能減弱。干燥的空氣也會令呼吸道黏膜彈性減少,免疫力下降,排泄異物的功能減退,導致細菌及病毒在呼吸道生長。
感冒由于較常見,容易被老年人忽視,認為不是大毛病。實際上若治療不及時,容易誘發肺炎、哮喘及慢性支氣管炎等并發癥。
冬季預防感冒,關鍵在增強自身免疫力。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被,要注意室內空氣流通,清晨以及夜晚回到家都要適當開窗通風,但要注意不要站在風口。此外,也要控制在戶外活動的時間。
小寒節氣應該如何養生
1、小寒進補因人施膳
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三季的消耗,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既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御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養生目的。在冬令進補時應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
應本著“因人施膳”的原則,了解飲食宜忌的含義,元代《飲食須知》強調:“飲食,以養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縱然雜進,輕則五內不和,重則立興禍患。”所以在進補時不要被“五味之所傷”,青年人更應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進補。
2、陽虛之人的食補
陽虛之人應食用具有溫陽散寒作用的食品和熱量較高而富有營養的食物,如狗肉、狗鞭、羊肉、羊骨、牛鞭、鹿肉、獐肉、雀肉、海馬、海蝦、肉蓯蓉、鮮生姜、干姜、大蔥、胡椒、肉桂、茴香、丁香、韭菜、淡菜、白酒、豆蔻、鎖陽、黃芪、人參、冬蟲夏草、紫河車、桂圓、荔枝等。
3、陰虛之人的食補
陰虛之人應食用甘涼滋陰、生津養陰、富含蛋白質的清補類食物,以及含纖維素和維生素較高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如糯米、西米、芝麻、豬肉、鴨肉、蚌肉、蛙肉、蜆肉、牡蠣肉、蹄筋、龜肉、鮫魚、烏賊魚、梨、橘子、柑、橙子、柚子、甘蔗、葡萄、草莓、香蕉、枸杞子、無花果、酸梅湯、蜂蜜、蜂王漿、各種奶類、雞蛋、菠菜、青菜、淡菜、黃花菜、蘑菇、草菇、平菇、綠豆芽、山藥、番茄、木耳、燕窩、水煮花生、豆漿、百合、白芍、地黃、阿膠、干貝、何首烏、海參、西洋參、南北沙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