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閉癥日的活動內容
自閉癥的概念1943年由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專家萊奧·坎納首次提出,自閉癥在醫學上也稱孤獨癥,是一個尚沒有被全社會知道、了解的病癥。與唐氏綜合征等疾病不同,自閉癥不會影響患者的面容,因此自閉癥患者容貌與正常人沒有區別。現在,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關于世界自閉癥日的活動內容!
活動內容
20xx年世界自閉癥關注日
20xx年3月29日上午,廣東省第2個“世界自閉癥關愛日公益活動”在廣州舉行。
20xx年世界自閉癥關注日
20xx年4月1日,巴西里約熱內盧基督山耶穌像下,人們在“世界自閉癥日”前夕聚集在一起祈福。4月2日是第4個“世界自閉癥關注日”。20xx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20xx年起,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癥關注日”,以提高人們對自閉癥和相關研究與診斷以及自閉癥患者的關注。
20xx年世界自閉癥關注日
20xx年4月2日為了響應聯合國的號召,全世界六大洲的30多個國家有超過1400棟地標性建筑物為世界自閉癥意識日(WAAD)點亮藍燈,以喚醒社會對自閉癥問題的重視。例如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廣州塔等全國各地標志性建筑都亮起了藍燈,以支持自閉癥公益宣傳。
孤獨癥兒童康復協會、三原色公益工程、大福基金、壹基金等公益組織、機構和網絡平臺積極響應,舉辦了相關自閉癥宣傳公益活動。
此外,自閉癥家庭和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身著藍色服裝,并在全球社交網站發起點亮藍燈行動,傳遞“世界自閉癥關注日”和“點亮藍燈行動”的圖標和宣傳資信。
20xx年世界自閉癥關注日
20xx年第七個“國際自閉癥日”,主題為“科學干預、合理治療、平等發展”,倡導以平等、尊重、關愛的原則去接納和關注自閉癥兒童。
據統計,中國21世紀初有1300萬自閉癥患兒,平均每100個孩子中就有一個自閉癥,
全球自閉癥患者已經達到6700萬。隨著自閉癥發病率的逐年升高,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與重視,我國自閉癥醫療機構及公益組織在自閉癥科研及救助方面也做了諸多努力,并取得突破性進展。
20xx世界自閉癥關注日
20xx年第八屆“國際自閉癥日”的主題——“職業:自閉癥優勢”。
據預計,80%患有自閉癥的成人處于無業狀態。研究表明,雇主忽略了一些自閉癥人群比普通人群更強的能力,例如:圖案識別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另外,他們對細節的關注能力也比普通人群更強。
要釋放這些潛力,必須克服的障礙有:職業培訓缺乏,對就業的支持仍不充分以及較為普遍的歧視。
為了配合聯合國對自閉癥日的設立,呼吁社會理解、關注、關愛自閉癥,光明慈善基金會發起了“舉起手機,讓世界亮起來”的大型公益活動,得到了各大媒體、平臺的積極響應。并受邀參加聯合國大會,將“讓世界亮起來”關愛自閉癥活動帶進聯合國,在聯合國開展了讓世界亮起來關愛自閉癥號召活動。
在網絡平臺和志愿協會也為此次主題開展了活動,如新華網在20xx年世界自閉癥日當天發布一則"慢慢靠近你“題目的漫畫獻給20xx年世界自閉癥日。
20xx世界自閉癥關注日
20xx年第九屆“國際自閉癥日”的主題--藍色行動啟動愛“星”計劃
聯合國大會20xx年12月通過的決議,從20xx年起,每年的4月2日被確定為世界孤獨癥日,以提高人們對孤獨癥的認識和關注,今年已經是第九屆世界自閉癥日。20xx年4月2日,《中國自閉癥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在京發布,報告中指出自上世紀以來,自閉癥在中國經歷了由罕見病到流行病的轉變;目前中國自閉癥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國家相似,約為1%,自閉癥患者已超1000萬,0到14歲的兒童患病者達200余萬。
由于社會對自閉癥的認知度低和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導致自閉癥孩子在教育、就業、醫療、保障等各個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自閉癥兒童如何融入社會成為當前擺在自閉癥家長面前的一座大山。“科學干預、合理治療、平等發展”已成為當今解決自閉癥問題的核心原則,只有讓自閉癥兒童具備基礎的生活和學習能力,才能夠真正幫助自閉癥兒童盡快融入社會。國家在自閉癥醫療支持和社會保障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導向,治療自閉癥新技術推廣和自閉癥殘障兒童福利工作已在全面落實。
4月2日-4月5日,北京德勝門中醫院將啟動“照亮星空”世界自閉癥日大型專家會診活動,醫院將邀請國內權威自閉癥專家來院會診,解決自閉癥診斷難、治療難、康復難等問題,幫助自閉癥家長制定符合孩子自身體質特點的質量方案,幫助自閉癥孩子通過有效的治療盡快融入社會。
20xx世界自閉癥關注日
20xx年第十屆世界自閉癥日的主題是-實現自主和自決權。
20xx世界自閉癥關注日
20xx年第十一屆“國際自閉癥日”的主題--“有你,我們不孤獨”
4月2日,為了提高公眾對自閉癥者的包容、理解、尊重、關心,以“有我們·你不孤獨"為主題的江西省自閉癥公益義診將于4月2日在南昌二七醫院啟動。
疾病治療
自閉癥也稱兒童孤獨癥。研究數據顯示,自閉癥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傷而引起的發展障礙,通常在3歲以前就可以被發現。自閉癥兒童一般在30個月以內發病,但也有個別在3歲以后發病。迄今為止,自閉癥的病因尚未明了,但已有研究發現,兒童自閉癥是與基因遺傳高度相關的有生物學基礎的疾病。盡管我們尚無立竿見影的特效治療方法,但對自閉癥卻并非無招可用,積極治療仍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與生活質量。
自閉癥沒有單一特效的治療方法,所以多管齊下的綜合治療逐漸被廣泛認可。其中訓練教育是首選的方法,然后輔助以同樣重要的藥物治療。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問題是語言落后,只要進行語言訓練即可,其實語言的發育與運動和認知等其他功能的發育密切相關,訓練方法也應綜合兼顧。自閉癥兒童的刻板特征使得其習得技能很難泛化,需要在不同場合對其進行訓練和教育,使其適應不同的要求,對于出現自傷、攻擊、興奮躁動、睡眠障礙等癥狀,則就需要由專科醫生處方藥物治療。早期或在確診為自閉癥之前已有較好的語言或言語功能者,盡管疾病本身使他們發展語言的潛能受到限制,但他畢竟是具有這種潛能或基礎,使用藥物效果比較好。
此外,自閉癥患兒的生活中還應輔以食療,平日應多食粗糧、綠葉菜,有利于身心健康。不適宜多吃燕麥和黑麥等谷類食物、酪蛋白食物、含色素的食物和含水楊酸成分高的食物。
由于自閉癥的康復是一個長期甚至是終身的訓練和治療過程,而且相當消耗護理人員的時間和精力。記得曾經有一位自閉癥患兒家長這樣寫過:當我發現我的孩子與別的孩子不一樣時,我要做的,不是跪下,而是躺下,躺下來是要為他架座橋,讓我的孩子從我的身上走到另一端…… 看到這樣的文字,我們都能理解自閉癥患兒家長內心的艱難,也正因如此,全社會也越來越關注自閉癥患者,并呼吁大家關注自閉癥患兒,
關愛身邊的自閉癥患者。真希望有一天社會能夠讓我們每個人的心都能用感恩的態度躺下,去真正為每一個人也為自己搭建這些橋梁。